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最后的莫西干人》简介,赏析

《最后的莫西干人》简介,赏析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384 更新时间:2024/1/23 18:32:45

小说《最后的莫希干人》相信很多喜欢读书的朋友们已经看过了,这是哦库柏著作小说中被认为《皮袜子故事集》中最出色的一部。这本书创作于1826年,也正是历史上英国与法国在北美殖民地进行的七年战争时期的第三年。他们以武力驱逐印第安人,对原著印第安人进行着残酷的种族灭绝政策,所以这部作品突出了印第安部落灭绝这一主题。

内容简介

《最后的莫希干人》被认为是库柏代表作《皮裹腿故事集》中最出色的一部。故事发生在十八世纪五十年代末期,英法两国为争夺北美殖民地而进行的“七年战争”的第三年,地点是在赫德森河的源头乔治湖一带。当时,这儿是一片腥风血雨的战场。

小说以威廉・亨一场场利堡司令孟罗上校的两个女儿科拉和艾丽斯,前往堡垒探望父亲途中被劫持的经历为主线,展开了在原始森林中追踪、伏击、战斗等一系列惊险情节的描写。

主人公纳蒂・邦波,此时已做了英军的侦察员,并已获得“鹰眼”的绰号,他和他的老友莫希干族大酋长“大蟒蛇”钦加哥,以及钦加哥的儿子“快腿鹿”恩卡斯挺身而出。

为了救出姐妹俩,和劫持者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其间穿插恩卡斯、海沃德与科拉姐妹的爱情故事,并通过对话等描写忠实再现了殖民地时期印第安人的血泪史。

小说的高潮也是尾声,是一场激战。姐姐科拉为修伦族战士所杀,恩卡斯为救科拉死于麦格瓦之手,麦格瓦被鹰眼射杀,海沃德将艾丽丝安全送回英国殖民区,而最后的莫希干人——钦加戈则在鹰眼的陪伴下孤独地生活在美洲丛林中。

作者简介

作者:库珀,J.F(James Fenimore Cooperl789-1851),小说家。1789年9月15日生于新泽西州的伯灵顿。2岁时,全家迁移至纽约州的库珀斯敦。附近的湖泊森林以及有关印第安人的传说,都深深吸引着他。

1806年到商船上学习航海,后在安大略湖畔一海军基地参加造船工作,被任为海军上尉。1811年辞去海军职务,同一个地主的女儿结婚,定居在库珀斯敦。

31岁时开始写小说。第1部小说《戒备》于1820年自费出版,很不成功。在妻子鼓励下,他改变方,写了一部他认为“应当是纯粹美国式的以爱国为主题的书”,即《间谍》。

小说在1821年出版后受到欢迎。以后又写了反映边疆生活的《拓荒者》(1823)和反映航海生活的《舵手》(1824),在美国学史上开创了3种不同类型的小说,即革命历史小说《间谍》、边疆冒险小说《拓荒者》和海上冒险小说《舵手》。

《最后的莫希干人》赏析

最后的莫希干人创作于 1826年,正是英法两国为争夺北美殖民地而进行的“七年战争”的第三年。英法以武力驱逐印第安人,对其实行残酷种族灭绝政策。作品题目“最后的”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突出了印第安部落灭绝这一主题。

库珀向读者宣示了土著印第安人的悲惨命运。作为北美移民的原住民,曾经创造辉煌美洲文明的印第安人由于大量欧洲人的侵入却无家可归。他们被迫向西迁移。他们的文化由于外界的冲击正在不断被稀释而很可能会逐步消亡。

重写那段历史,库珀表达了他对印第安人的遭遇的同情,同时给了印第安人以及全世界一个警训,警示印第安人和其他正在被外来文化,语言和习俗同化的部落或国家。如在吸纳外来文化的同时保护本民族文化?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说唢呐是乐界流氓?唢呐有什么特点?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传统文化

    唢呐是一种我国传统的乐器,但是唢呐却有一个很奇葩的形容,叫做“乐界流氓”,这可能本身不是什么好话,说唢呐是乐器界的流氓到底是怎么回事?流氓一词一般都是形容一些脸皮很厚,说话做事都很不讲理的人的,用这个词来形容唢呐,难道唢呐在乐器界也和流氓一样?唢呐究竟有什么特性,会得到这样一

  • 老而不死是为贼什么意思?孔子为什么要说这句话?

    文史百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传统文化

    其实古人曾经说过的很多话,如果只是断章取义,只看到了一部分就对这句话进行解读,是非常不对的,但是偏偏就有很多人看话只看一半,对于这句话真正的含义却不甚了解。比如,孔子曾经说过一句话,老而不死是为贼,听上去就好像在骂人一样,事实当真如此吗?孔子说老而不死是为贼是什么意思呢?如今看来,“老而

  • “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统文化

    立秋了,相信很多朋友就会感受到往后的一段时间里天气气温就会稍微有些变化了。虽说有些下降,但是整体气温还是比较高的。秋季的到来并非是一下子就凉了下来,而在白露节气之后,是不是就会变冷起来呢?很多人夏季备受蚊子的困扰,那么白露之后,蚊子是不是就会越来越少呢?“白露勿露身”中的&l

  • “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对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何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传统文化

    在我国之前有着很多风俗习惯,只不过随着时间慢慢的流传,很多东西也就被人们慢慢逐渐淡化了。如今的人不会像原来的人那么讲究了,比如大家伙在一起吃饭喝酒的时候,老一辈人可是有很多讲究的,吃饭的时候需要等着长辈入座的时候才能开始动筷子,不然就是对长辈的不敬重。另外就是吃饭的时候不能说话,老一辈人认为吃饭的时

  • 齐白石的画作《蝉》为何价值8亿?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画家,相信很多朋友们就会想到齐白石了。齐白石原本是木匠出身的,早年也从未受到过专业的绘画训练,对于绘画的摸索纯粹就是靠着个人的兴趣爱好。而且齐白石与很多受过专门训练的大师不同,齐白石最初接触绘画艺术是从雕刻花木开始的,直到年长之后他才深深的意识到自己爱上了绘画。众所周知,齐老最擅

  • 全国各省简称顺口溜,中国各省简称来历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传统文化

    这则各省简称顺口溜大家一定不陌生:京津沪渝直辖市蒙宁新藏桂自治一国两制台港澳东北三省黑吉辽冀鲁晋 归华北苏浙皖赣在华东湘鄂豫 归华中华南还有粤闽琼川滇黔 归西南西北还有陕甘青不过,对于这样的简称,有些地方是不感冒的,比如山东东部很多人都对山东称“鲁”不称“齐&rd

  • 春不捡鸡冬不捡兔什么意思?背后有何寓意?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传统文化

    “春不捡鸡,冬不捡兔”是一句俗语,北方冬天通常比较寒冷,古人会选择在冬季出门打猎,有时候能在路上看到冻死的兔子。不过一般这种兔子可能并不健康,所以建议最好是埋了,而不是捡回家吃。所以这句俗语也有不要贪小便宜的意思,其实古人有很多生活上的智慧直到今天依然能教会我们很多。下面就为

  • 古代老师有哪些称谓?古代教师称呼含义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传统文化

    今天是教师节,相信大家都为自己的老师送上了最真切的祝福。其实教师这个职业从古至今已经存在了上千年,作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职业之一,老师对下一代的教育很可能就决定一个国家未来的走向。古人是非常看重老师的,在古代对于老师的称呼也多达十几种,可能多数称谓大部分的朋友听都没听说过,所以这次就借这样一个机会为大

  • 中秋节观潮的来历是怎样的?中秋为什么要观潮?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传统文化

    马上就要迎来中秋节了,其实中秋的习俗还挺多了,例如我们非常熟悉古人在中秋都会举行赏月、拜月、猜谜、吃月饼等活动,其实中秋节还有一个习俗只不过被很多人遗忘了,那就是观潮。古代生活在浙江一带的人们,他们中秋除了能够赏月以外,还可以顺带观潮,此后中秋便慢慢多了一个风俗。不过中秋为什么要观潮呢?其实古人对于

  • 贺双卿诗词《春从天上来·饷耕》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贺双卿是清朝女诗人,更有“清代第一女词人”之称。贺双卿出生于普通农家,从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七岁便主动跑到书馆听老师讲课,此后自己也能动笔写词。这次就为大家讲讲贺双卿创作的《春从天上来·饷耕》,这首词十分特别,每句话都有一个“春”字,这首词不仅是讲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