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老而不死是为贼什么意思?孔子为什么要说这句话?

老而不死是为贼什么意思?孔子为什么要说这句话?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227 更新时间:2024/2/25 16:00:29

其实古人经说过的很多话,如果只是断章取义,只看到了一部分就对这句话进行解读,是非不对的,但是偏偏就有很多人看话只看一半,对于这句话真正的含义却不甚了解。比如,孔子曾经说过一句话,老而不死是为贼,听上去就好像在骂人一样,事实当真如此吗?孔子说老而不死是为贼是什么意思呢?

如今看来,“老而不死是为贼”几乎与“老不死”成了同义词,此言听起来是对年老者的极大不尊重,很难想象这样一句有违中华传统伦理道德观的话竟然会在中国盛行了两千五百多年。更难以置信的是,这句话竟然是出自“万世师表”孔子之口。

那么,“老而不死是为贼”到底是语出哪里?孔子又是在什么情况下对谁说了这样一句话呢?

“老而不死是为贼”出自《论语·宪问》,原是: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

一次,孔子去找原壤,却见到原壤竟然叉开双腿坐着等待孔子。这里的“夷俟”意思就是像蛮夷那样叉开腿坐着,先秦时候没有内裤,所以古人都是双腿并拢“跪坐”,叉开双腿那叫“箕坐”,是非常不礼貌的。

所以,见到此情此景后,孔子大怒,骂道:“你年轻的时候不讲孝悌,长大后又没有成就,现在老而不死,真是个祸害啊!”说完,孔子还用手杖敲打了原壤的腿,恨铁不成钢之意溢于言表。

孔子的这番话说得还是很重的,难道仅仅是因为原壤对着他叉开腿坐着吗?显然不是的。这个原壤是孔子认识了很久的旧相识,孔子对此人非常了解。《礼记·檀弓下》还曾记载:原壤的母亲去世时,他非但不伤心,还敲着母亲的棺椁欢快地唱着歌,简直是禽兽不如。

所以说,孔子之所以骂原壤“老而不死是为贼”,绝非是因为他“老”,要知道,孔子比原壤更老。孔子如此气愤,是因为他不但“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并且老了以后不能给年轻人做榜样。也就是说,孔子骂的是“为老不尊”的人,而不是“年龄大”的人,我们现在完全是断章取义了。

当下,“为老不尊”仍是一个被广为议论的话题,“公交车霸座”,“广场舞扰民”,老人们也背负了很多骂名,甚至有人调侃说:“不是老人变坏了,而是坏人变老了。”

其实,无论对年轻人还是老年人,我们都应该根据个体情况不同而区分看待,而不应该一棒子打死。“老而不死是为贼”的仅仅是为老不尊者,更多老年人他们曾为社会做出过杰出贡献,个人品德也十分高尚,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长者。

"老而不死是为贼” 意思是责骂老而无德行者的话。出处:《论语·宪问》:“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原壤:人名,孔子之故人)

《四书》解释:原壤叉开双腿坐着等待孔子。孔子骂他说:“年幼的时候,你不讲孝悌,长大了又没有什么可说的成就,老而不死,真是害人虫。”说着,用手杖敲他的小腿。

就是说孔子有个从小玩到大的发小叫原壤,一天原壤的母亲死了,孔子就去探望他,结果没有看到他刚刚丧母时候的悲痛万分,反而看到他敲着母亲的棺材唱歌,坐姿也是随便一摊,家里也是混乱不堪,孔子本身就主“不学礼,无以立”看到这就不能忍了,气着说了“老而不死是为贼”,用来责备原壤为老不尊,也就是暗示他活的没有规矩,没起到榜样作用,没有活出辉煌。

我们不论哪种翻译比较好,反正意思就是孔子骂原壤老不死的。原因就是原壤不遵礼,岔开腿等孔子。我们都知道孔子是非常尊礼的人,按照儒家的标准,当家里来了客人,身为主人要迎接的。如果是尊贵的客人,要热情的趋赶过去迎接;低一等的客人,也要这站着迎接。而原壤等孔子的时候,竟然是岔开腿坐着等,这在孔子那里是最不合礼法的。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喝了白露水,蚊子闭了嘴”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统文化

    立秋了,相信很多朋友就会感受到往后的一段时间里天气气温就会稍微有些变化了。虽说有些下降,但是整体气温还是比较高的。秋季的到来并非是一下子就凉了下来,而在白露节气之后,是不是就会变冷起来呢?很多人夏季备受蚊子的困扰,那么白露之后,蚊子是不是就会越来越少呢?“白露勿露身”中的&l

  • “父子不同席,叔侄不对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何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传统文化

    在我国之前有着很多风俗习惯,只不过随着时间慢慢的流传,很多东西也就被人们慢慢逐渐淡化了。如今的人不会像原来的人那么讲究了,比如大家伙在一起吃饭喝酒的时候,老一辈人可是有很多讲究的,吃饭的时候需要等着长辈入座的时候才能开始动筷子,不然就是对长辈的不敬重。另外就是吃饭的时候不能说话,老一辈人认为吃饭的时

  • 齐白石的画作《蝉》为何价值8亿?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传统文化

    说起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画家,相信很多朋友们就会想到齐白石了。齐白石原本是木匠出身的,早年也从未受到过专业的绘画训练,对于绘画的摸索纯粹就是靠着个人的兴趣爱好。而且齐白石与很多受过专门训练的大师不同,齐白石最初接触绘画艺术是从雕刻花木开始的,直到年长之后他才深深的意识到自己爱上了绘画。众所周知,齐老最擅

  • 全国各省简称顺口溜,中国各省简称来历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传统文化

    这则各省简称顺口溜大家一定不陌生:京津沪渝直辖市蒙宁新藏桂自治一国两制台港澳东北三省黑吉辽冀鲁晋 归华北苏浙皖赣在华东湘鄂豫 归华中华南还有粤闽琼川滇黔 归西南西北还有陕甘青不过,对于这样的简称,有些地方是不感冒的,比如山东东部很多人都对山东称“鲁”不称“齐&rd

  • 春不捡鸡冬不捡兔什么意思?背后有何寓意?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传统文化

    “春不捡鸡,冬不捡兔”是一句俗语,北方冬天通常比较寒冷,古人会选择在冬季出门打猎,有时候能在路上看到冻死的兔子。不过一般这种兔子可能并不健康,所以建议最好是埋了,而不是捡回家吃。所以这句俗语也有不要贪小便宜的意思,其实古人有很多生活上的智慧直到今天依然能教会我们很多。下面就为

  • 古代老师有哪些称谓?古代教师称呼含义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传统文化

    今天是教师节,相信大家都为自己的老师送上了最真切的祝福。其实教师这个职业从古至今已经存在了上千年,作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职业之一,老师对下一代的教育很可能就决定一个国家未来的走向。古人是非常看重老师的,在古代对于老师的称呼也多达十几种,可能多数称谓大部分的朋友听都没听说过,所以这次就借这样一个机会为大

  • 中秋节观潮的来历是怎样的?中秋为什么要观潮?

    文史百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传统文化

    马上就要迎来中秋节了,其实中秋的习俗还挺多了,例如我们非常熟悉古人在中秋都会举行赏月、拜月、猜谜、吃月饼等活动,其实中秋节还有一个习俗只不过被很多人遗忘了,那就是观潮。古代生活在浙江一带的人们,他们中秋除了能够赏月以外,还可以顺带观潮,此后中秋便慢慢多了一个风俗。不过中秋为什么要观潮呢?其实古人对于

  • 贺双卿诗词《春从天上来·饷耕》赏析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贺双卿是清朝女诗人,更有“清代第一女词人”之称。贺双卿出生于普通农家,从小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七岁便主动跑到书馆听老师讲课,此后自己也能动笔写词。这次就为大家讲讲贺双卿创作的《春从天上来·饷耕》,这首词十分特别,每句话都有一个“春”字,这首词不仅是讲春

  • 中秋节最大的谎言是什么?月饼起义是怎么回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在我国历史上的元朝时期,谣言有很多,就比如说“禁止菜刀”差不多就是很多户才有一把菜刀的。然而事实上,以往的很多谣言都是在清朝后期,反清人士接着“反元”的名义胡编乱造的。到了民国时期,由于时期相对较远了,被一些县志就冠以“俗言”&

  • 不听老人言必有恓惶泪什么意思?这句谚语有何道理?

    文史百科编辑:黑姑娘标签:传统文化

    不得不佩服老一辈人的智慧,他们似乎已经替我们总结出很多人生,以及生活上的经验和道理。“不听老人言,必有恓惶泪”的意思其实就跟“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差不多,只不过后面这种表达方式更加通俗,大家都能看懂是什么意思。这次准备了五句谚语为大家讲讲其中都蕴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