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包拯智辨偷蛋的经过

包拯智辨偷蛋的经过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093 更新时间:2024/2/6 19:22:20

包拯(999-1062),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属安徽)人,北政治家。天圣五年(1027年)进士,初授大理评事,景祐四年(1037年),任天长知县,颇有政绩。康定元年(1040年),迁官大理寺丞,知端州。包拯上任不久,便不惧邪恶,治理民生所系之大事,曾带领百姓筑堤围、挖水井、排积水、造鱼塘、垦荒地,还亲自访贫苦、平冤案、办书院、设驿站等,实践了包拯“清心(为民)”、“直道(为官)”的崇高理想。

后任殿中丞、监察御史,继而升任京东路转运使、天章阁待制、知谏院、龙图阁直学士。嘉祐二年(1057年),任开封知府。由于包拯在开封府执法严明,铁面无私,替民伸冤除害,深得人心。不久,又以御史中丞兼领京畿转运使,因成绩卓绝,被宋仁宗任命为枢密直学士、权三司使。嘉祐六年,迁给事中正三司使,未几再擢升为枢密副使。七年病逝,被追授礼部尚书。

鸡蛋的故事

包拯是个有智有谋的清官,是当朝太师延龄推荐他来开封府主事的。但是他对包拯的人品、才智了解得不那么清楚,总想找个机会试试包拯的才能。

这天一早,老太师起床漱洗完毕,按照惯例,仆人端上早点:三只五香蛋。他刚将一只鸡蛋吃完,就听家人禀报:“包拯求见。”王延龄一听,惊喜异常,忙吩咐道:“快请。”同时想:我应借此机会当面考考他。在王延龄要吃第二只蛋时,主意来了。

他指着桌上的五香蛋对身旁的丫环说:“秋菊,你把这两只五香蛋吃了,过后,任人追问,哪怕是哄骗、威胁、拷打,你都不许说是你吃的。凡事有我做主,事后再赏你。”秋菊听得一愣,可是太师的吩咐怎敢拒绝,只得将五香蛋吃了。

等丫环吃完后,王延龄走出内室,来见包拯,二人寒暄了几句后,王延龄便说:“舍下适才发生了一桩不体面的事,想请包大人协助办理一下。”包拯说:“太师不必客气,有事尽管吩咐,下官一定照办。”“那好。”

于是王延龄便领着包拯走到内室指着空碗说:“每天早上,我都用三只五香蛋当早点。今日我刚吃了一只,因肚子不适,上厕所一趟,谁知回来时那剩下的两只五香蛋竟不见了。此事虽小,不过太师府里怎能容有这样手脚不干净的人?”包拯点点头,问道:“您出去了多长时间?”“不长,半炷香的时间。”“这段时间内,可有外人来过?”“没有。”“太师问过家里众人了吗?”“问了,他们都说未见,你说怪不?”

包拯思索片刻说:“太师,要是信得过下官,我立即判明此案。”王延龄拱手道:“那就仰仗包大人了。”“烦请太师将府里大小众人,全部集中在堂外站立。”常言说得好:“宰相家人四品官。”虽然这些家人站立一旁,但他们并未将包拯放在眼里。包拯喝道:“王子犯法,与民同罪。今日一早,是谁偷吃了太师的五香蛋,还不如实招来。”众人不由一惊。可是包拯连问了三次,没有一人搭话,大家都像无事一样。

王延龄在一旁睁大眼睛,装着急于将此事弄清的样子,也是一言不发,他想:“包拯啊包拯,我看你怎么办,难道你也和一般官员一样动刑?即使棍棒下找出人犯,也不算高明。”想到这里,便故意说:“包大人,既然他们都不说,你用刑吧!”包拯把手一摆说:“不必了。”转脸对众人笑两声,说:“既然都不招认,我自有办法。来人啊,每人发一碗清水和一只空茶碗。”

不多时,随从将水和空茶碗发到每个人的手里。包拯让随从把碗放在屋中间。然后说:“每人喝口水,在嘴里漱漱后吐到碗里,不准把水咽下肚。”王延龄看到这里,心里乐了,包拯果然名不虚传。审理案子能够动脑子,不屈打成招。其他人都已将漱口水吐到了碗里,而秋菊却拒绝喝水漱嘴,于是包拯指着她道:“嘿嘿,五香蛋必是你偷吃的。”

秋菊的脸顿时红了起来,低头不停搓弄着衣角。王延龄忙说:“包大人,你为何断定是她偷吃了五香蛋?”包拯说:“太师,刚吃过鸡蛋的人,定会有蛋黄渣子塞在牙缝里,如果用清水漱嘴,再吐出来,就可根据吐出来的水里有无蛋黄沫子来判断是谁偷吃的。

其他人的漱口水都已查过,没问题,只有秋香不敢喝水漱嘴,不是她是谁呢?”一席话说得太师点头称是。心想,这包拯还真厉害。口里却说:“包大人,既然此事已明,就让他们散了吧!”包拯摇摇头道:“请恕微臣冒犯,此事并未审完,秋菊她只是为人捉弄,主犯不是她。”

王延龄一惊,没想到包拯虽然年轻,遇事却想得这么周全,办事这么干练。索性试到底说:“包大人,你说她是受何人指使呢?”包拯认真地说:“此人就是太师———你。”众人不由都“啊”了一声。而王延龄却连连点头,笑着对众人说:“五香蛋是我要秋菊吃的,是想试试包大人是如何断案的。没想到包大人料事如神,真是才智过人。你们都回去各司其职吧。”

这时,秋菊脸上才现出笑容,和大家一道散去。等众人走后,王延龄问道:“包大人,你根据什么断定是我指使秋菊的呢?”包拯说:“是因有三:一,秋菊已是个大姑娘,懂得道理,犯不着为两个鸡蛋闯下祸;二,当我说是她吃了鸡蛋时,她的表情显示出了羞愧和委屈;三,也是最重要的,在全府人面前说她偷吃了相爷的东西,如果这事不众人讲清楚,秋菊可能会因羞愧而寻短见。

太师虽是开玩笑,用此事来考我,可我处理得要是稍有不慎,那不是会闹出人命来吗?”一席话,说得王太师连连点头,佩服地说:“有你坐镇开封府,我放心啦!”

一个人处理问题,采用强硬的办法并不一定能够成功。就像故事中那样,如果包拯采用严刑逼供的方法处理谁吃了鸡蛋这件事,显然是不可能的。但问题要解决,就不能从正面去入手。聪明的包拯想到了让每一个人漱口的办法,结果问题的答案很轻易地得出来了。因此,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一定要用智慧去解决。解决问题要讲究多角度、多侧面、多种方式,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不在一棵树上吊死”。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嘉庆皇帝为难状元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清嘉庆年间,竟陵卢市蒋家场七屋台出了个有才华的年轻人,叫蒋立镛。一年大比,他由于文才出众,主考官将他的试卷送上金殿。嘉庆皇帝接过试卷,只见上面字迹刚劲有力。再看文章,明征暗喻、深入浅出,真乃金雕玉琢、掷地有声,嘉庆皇帝不觉龙颜大展,忙宣蒋氏进殿面试。蒋立镛昂首阔步走进殿来。嘉庆皇帝抬头一看,只见蒋立

  • 杨继盛上疏之冤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嘉靖年间,严嵩父子网罗仇鸾等人,把持朝政,对外勾结敌寇丧权辱国,对内残害忠良,欺压百姓,侵吞库银,朝野上下对其恨之入骨,是明朝头号大奸臣。他对弹劾检举他的官员肆意迫害,酿成了许多冤案,当初最大的杨继盛案就是他一手制造的。杨继盛,保定容城人,出身贫苦。他七岁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继母待他不好,让他去

  • 红丸案是怎么一回事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红丸”又称红铅丸,是宫廷中特制的一种春药。据说,陶仲文本是个不起眼的守仓库的小吏,因献“红丸”有功,受宠于嘉靖皇帝,一跃而成为朝廷显贵。这“红丸”制法很特别:须取童女首次月经盛在金或银的韶皿内。还须加上夜半的第一滴露水及乌梅等药物,连煮七次,浓缩为浆。再加上乳香、没药、辰砂、松脂、尿粉等拌匀,以火

  • 冯梦龙补西楼记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西楼记》是如何成名的呢?这其中离不开才子冯梦龙的画龙点睛之笔。明代有一个著名的才子,名叫冯梦龙,长州今江苏省常州人,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冯梦龙少年时代就勤勉好学,富有才华,二十来岁的时候,便已成为秀才。他与哥哥冯梦桂、弟弟冯梦熊均负才名,时称“吴下三冯”。冯梦龙是明代著名的通俗小说家和戏曲家,

  • 袁崇焕究竟是怎么死的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袁崇焕作为一代忠于国家的名将,却被奸党和昏君害死,他是被冤死的。中国古代那些军事大家之所以能立功疆场,最终拜相封侯,在很大程度上是他们遇上了明君,如果遇上昏君,不要说立功,能保住脑袋已属万幸。而明思宗朱由检就是一个昏君。史书上说他:“有志振社稷,又素自用,生性多疑。”不信人,又好自负,喜臣子阿谀奉承

  • 郑和七下西洋和建文帝有什么关系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永乐皇帝一直是坐镇北方,稳居北京的,为什么会一反常态,突然间把目光转向了海洋呢?而又为什么在郑和六次下西洋后,就终止了这一行动,不再让他出使了?对此,有研究者称,郑和下西洋是为了宣扬大明朝的国威,招引各国前宋朝贡,同时也进行大量的贸易活动,从而促进中国同“西洋”各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也有学者说,这其

  • 李自成兵败后死了吗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盼星星,盼月亮,盼着闯王出主张,吃他娘,穿他娘,吃穿不尽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这是在明末崇祯年间,各地百姓拥护“李闯王”传唱的歌谣。李闯王名李自成,是陕西米脂人。他虽然家境很贫寒,但是人大仁大义又有勇有谋。他做过驿卒,还做过边兵,还加入了农民起义军反明,还当了起义军的首领。起义军南

  • 崇祯太子最后的结局是怎么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644年3月18日,农民军兵在李自成的带领下,兵临城下。崇祯皇帝召见仨儿子,让他们换上百姓服装,在太监们的护送下逃出去,期望日后光复大明。李自成次日进城,崇祯帝在煤山自缢。太子朱慈炯从此下落不明。假太子事件清顺治、康熙年间自称为崇祯太子的人不断出现。号召人民起兵抗清的事在各地也很多,多是百姓因为不

  • 郭子章审猴是怎么一回事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朝有位知府,名叫郭子章,破案无数,其中最为匪夷所思的一个案子,当属审猴辨凶案。某年一日,建宁府知府郭子章新官上任,前往水西路。路过前桥,但见四周丛山峻岭,峰峦叠嶂,满目翠绿,令人赏心悦目。郭子章看到这满山景色,再联想起自己仕途得意,不由地心情舒畅,便令轿夫停轿,自己走下轿来安步当车,细细观赏沿途景

  • 熔锡灌喉案是什么样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明朝,流传着这样一个奇案,是以熔锡灌喉杀人。明代广西新兴县,有位姓李的县令,深知民情,爱护百姓。一天他因公下乡,见山旁有一少妇,打扮得相当妖艳,在一座坟前哭泣。李某感到奇怪,问左右随从,随从们说:“是个穿丧服的妇人。”“服丧女人,岂能如此打扮?”李某越想越不对头,便叫衙役把她带回官署进行审问。少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