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包拯智察失踪案的故事

包拯智察失踪案的故事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091 更新时间:2023/12/14 22:21:17

仁宗年间,包公奉旨巡按。所到之处,即设巡行衙门。广贴告示,晓谕百姓:准讼者直到堂前,鸣冤告状,自陈曲直。

这年秋,包公巡至潮州。一日,巡行衙门升堂放告,有潮州城郊江边村三人拉扯到堂前告状。

赵三郎与周守义合伙做生意。日前,二人相约各带纹银200两,同往广州城里买布,预订搭乘艄公张海潮的船只,约定次日黎明到船会齐。及至天明,周守义到船,不见赵三郎,便请艄公张海潮去催。张海潮到赵家敲门,连叫几声:三娘子,三娘子,你家三郎为尚未到船?

三娘子回道:我家三郎四更便已出门,怎会还未到船?张海潮回告周守义。周守义久等不见三郎来,便离船去赵家寻问,三娘子遂疑周守义将丈夫谋害,周守义急道:我与三郎常年伙计,多年至交,焉能做出害友之事。但恐三郎先期到船,或为艄公所害。二人即同去找张海潮。张海潮则疑三娘子将丈夫藏匿,讹诈他人。三人争执不下,拉扯到巡行衙门,请包公明察。

赵三郎失踪,下落不明。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是被人谋害,还是自家藏匿?三人互疑,皆无证据。欲破此案,重在取证,而取证尚需时日。包公思忖片刻,决定准予三人取保候审,各自回家照常从业。

入夜,包公辗转不眠。反复阅看赵三郎失踪一案卷宗,逐字逐句仔细推敲三人供词。看着,看着,忽然看出艄公张海潮的供词有破绽,赵三郎有可能为艄公张海潮所害,遂将张海潮列为重点嫌疑人。包公唤娄青近前,面授机宜。

娄青扮成去广州做生意的富商,包乘张海潮的船只。傍晚,娄青取出一瓶杜康,自斟自饮,喝得酩酊大醉,呼呼入睡。张海潮看在眼里,见富商钱袋沉沉,顿起歹意,取出绳索,搭一活结,欲乘富商熟睡之机,将其勒死。然而,张海潮没有料到他的一举一动,全被佯醉假睡的娄青看得清清楚楚。待张海潮近前,准备动手时,娄青一跃而起,将张海潮按倒,掏出铁链将他锁住,用绳捆绑在舱内,将船撑靠岸边。

包公早派张千带人前来接应,娄青将张海潮押下船交与捕役看管,与张千复上船,仔细搜查张海潮的船舱,在底舱搜出钱袋一个。张千、娄青等人押着张海潮回到巡行衙门,将搜出的钱袋交与包公。包公打开钱袋,见内有纹银180两,另有银手镯一对。

包公仔细翻看钱袋,见袋正中间绣有“赵三郎”三字。包公令传三娘子到衙辨认。三娘子认出此钱袋正是丈夫三郎随身携带之物。“赵三郎”三字是她亲手所绣,银手镯是陪嫁之物。因三郎盘缠不够,用银手镯凑足。

包公升堂,提审张海潮。张海潮只承认看富商醉睡,见财起意,欲加谋害,未能得逞,不承认谋害赵三郎。包公命娄青出示从张海潮船底舱搜出的钱袋,又传三娘子到堂认证。在证据面前,张海潮只得供认谋害赵三郎的经过:

那日,天尚未明,赵三郎先期到船。我见他孤身一人,肩搭钱袋,便起歹心。以天色尚早,劝他进舱歇息。乘他瞌睡之机,用绳索勒死。将船撑到江心,抛尸江中。钱袋藏在底舱内,复撑船近岸,解衣假睡。

包公即派张千、娄青速带衙役沿江寻找赵三郎尸体,在下游处找到一具男尸,经三娘子辨认,正是赵三郎尸身。

事后,张千、娄青请教包公。赵三郎失踪一案,三娘子、周守义、张海潮三人互疑,为何大人独疑艄公?包公信手拿起笔,在纸上写下两句批语:敲门便叫三娘子,定知房内无丈夫,交与张千、娄青阅看。

见二人不解,包公释道:你们是否注意到三人供词?三娘子言三郎四更出门,周守义道他天明到船,张海潮供周守义让他去催赵三郎。他到赵家敲门,按理应该先叫“三郎”。而他敲门便叫“三娘子”,可见他已知房内无三郎,故只叫其妻,这恰好证明三娘子所言三郎早已出门是实,从而排除了三娘子自家藏匿的可能性,反而证明张海潮告三娘子自家藏匿是虚张声势、转移视线。

那么,三郎外出不见人影,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半道被周守义谋害;一种是先期到船,为艄公所害。然半道害人,空旷之地,尸藏何处?况守义素与三郎相善,相害可能性较小。而船上害人,推落江中,死不见尸,活不见人,符合本案特征。张海潮不假思索,敲门便叫三娘子,露出马脚,被我看破。

张海潮常年在江上行船,可能惯作此等谋财害命之事,但是破案不能仅凭推断,必须要有证据,故让娄青化装侦查,巧取证据,智擒凶犯。

张千、娄青恍然大悟。对包公办案,严谨细致,见微知著,神机妙算,赞叹不已。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包拯智断血手印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北宋仁宗年间,开封城里有两家大富豪:一家姓林,生儿子林得招;一家姓王,生女儿王千金。因双方关系不错,家长做主,给两个孩子定下了姻缘。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林得招15岁那年连遭不幸——先是父亲突然病逝,后是家业被一场大火烧了个精光。他和老娘相依为命,因读书人不会做什么营生,日子越过越穷。三年后,林家已

  • 包拯审青石板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朝在位时,端州城郊有一个十多岁的小男孩,名叫张小友,他父亲靠炸糍粑卖来维持生活。有一天,张小友放学后,他帮助父亲提糍粑上街叫卖。这一天生意特好,晌午刚过就卖完了。小友在回家路上,看见路旁的大树下面有一块长方形的大石头,不坐下来休息。知他一坐下来,竟不由自主地打起了盹。等他醒来时,一摸篮子里的钱,发

  • 包拯智侦盗杀案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千年来,包公在历代人民的心目中,一直是刚正不阿、为民请命的包青天。北宋年间的包拯,早年在地方任知县,后至开封任监察御史等职,在历次断案中显示出过人的聪慧与胆识。他为民请命的一生,将永远使人怀念。北宋仁宗年间,扬州吉安乡谢景家发生了一起新婚媳妇被杀案,案发前后有关情形是:谢景之子谢幼安娶苏明之女苏玉君

  • 包拯陈州粜米济赈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仁宗年间,陈州大旱,三年颗粒不收,民不聊生,户部尚书范仲淹上殿奏本,保举龙图阁大学士兼开封府尹包拯到陈州粜米济赈。本来仁宗已派了刘得申、杨金吾两个官员去陈州开仓赈灾,这两个人都是当朝权贵刘衙内的亲属,一个是他的儿子,一个是他的女婿,可他俩在陈州贪赃枉法,鱼肉饥民。本来一石细米,钦定银价五两,他们却改

  • 为什么都说清不过包公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包公是个铁面无私的清官,真是做到了王子犯法,与民同罪。那年,包公铡了不认前妻的驸马陈士美,皇上怀恨,借个名儿便把包公削职为民。就这,皇上还不解恨。当天,皇上把大太监和小太监召到皇宫,耳朵咬耳朵商议一阵。末了,两个太监对皇上如此这般一说,说得皇上点头微笑,吩咐照办,事成大大有赏。包公削了职,京城大栈小

  • 包拯巧扮土地公审案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包拯为什么要扮土地爷?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包拯从小聪慧机警,乡亲们都称赞他是个不平常的孩子。他那些小朋友们也更迷信上了他,经常故意设些疑案,让他去断,没有他断不明白的。他家住的村东头有座土地庙,因长年没人居住,庙前庙后杂草丛生,除了逢年过节有点香火,平时连香火也断了,显得十分凄凉。去年上半年,从南方

  • 包拯智惩恶妇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青天大老爷包拯是怎么惩恶妇的呢?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宋朝时候,汴梁城外刘家庄住着兄弟两人,老大刘天祥娶到杨氏,老二刘天瑞娶到张氏。兄弟俩相依为命,和睦相处,吃住在一块儿,虽都已娶妻生子,但并未分家。有一年遇上灾害,官府允许老百姓外出逃荒。天瑞让大哥天祥留在家里,自己带着妻子和刚满三岁的儿子刘安庆外出

  • 包拯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包公人称包青天,一生廉明清正,铁面无私,深受百姓爱戴。这年,包公告老还乡,他吩咐家人悄悄收拾了行囊,连夜雇了一条船,顺流而去。走到半路,包公的船被一条大船追上。大船上下来一位身着簇新官服的少年,见了包公跪倒在地,说:“孩儿拜见父亲。”原来这少年是包公的二公子包催。今年包催上京应试,中了金榜三甲,被委

  • 包拯夜审阴间的能力是怎么来的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世人都知道,包拯能日审阳间,夜审阴间,不管什么冤案到了他手里,都会真相大白,百姓都称他为包青天。至于包拯为什么能夜深阴间,这里还有一段故事。包拯小时候就一身正气,火眼高,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东西。有一天,包拯路过一座宅院,忽听有人在大喊“救命-”,他回头一看,见是两个狰狞厉鬼,一个面色青绿,一个撩牙如

  • 包拯衙门口的石狮子为什么一大一小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老年间,安徽定远县的衙门口,有两只石狮子,这不奇怪,别的地方县衙门口也有。稀罕的是石狮子一大一小,蹲在一高一低的石砧上。这为啥呢?据说是包拯当定远县令时留下的。当时的定远县,是个有名的“刺毛”(坏人横行当道)地方。城里有个叫丁万四的大财主,把持一方,与豪门、财主、地痞串通一气,新任知县一来,就要落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