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包拯智斩鲁斋郎的故事

包拯智斩鲁斋郎的故事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006 更新时间:2024/1/25 9:13:59

仁宗年间(公元1023—1064年),有个名叫鲁斋郎的京官。斋郎,官名。属太寺。北魏已有太常斋郎、祀官斋郎,均为七、八品的小官。唐代太常寺所属郊社署有斋郎一百十人,无品级,供郊庙之役。宋代也有此官,员数无定。

每年春秋,陪皇祭祀,都离他不得,非他莫属。鲁斋郎他倚仗着皇帝的宠爱,对百姓大施婬威,敲诈勒索,谋财害命,夺人妻女,无所不用其权。尽管他罪恶累累,却无人敢动他一根毫

京城附近许州地方,有个姓的银匠,鲁斋郎一次到许州闲逛,见李妻美貌,就强抢回府,并把李银匠驱逐出境。李银匠带着子女漂泊异乡,投奔郑州的表妻舅宏。不多久,鲁斋郎又到郑州,见到张妻美貌,又欲强占,因张宏也在官衙作事,鲁斋郎便略施“恩惠”,将玩久主厌的李氏赐给张宏为妻,以作交换。

鲁斋郎为非作歹,作恶多端,害得李、张两家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李、张两人曾联名告状,但当地州府惧怕鲁斋郎的权势,不敢审理。

当时,龙图阁大学士兼开封府尹包拯,经常外出私访民情,审理案件。从李、张两家失散的子女嘴里得知两家的冤情,大为震怒,决心要处置鲁斋郎。

包公为官清正,断案如神,皇帝还赐他龙、虎、狗三把铡刀,便于他秉公执法。但尽管如此,他要严办鲁斋郎,皇帝也未必同意。为此他煞贫苦心,设下了一个计策。

包公把鲁斋郎所犯罪恶事实列成条,上面冠以“鱼文即”的名字呈报给仁宗皇帝。皇帝见了这份罪状大怒,当即在“鱼文即”的名字上首用红笔批上“斩”字。

包公立即将鲁斋郎拘捕来衙,当堂审讯宣布其罪状。开始鲁斋郎趾高气扬,不肯伏罪,扬言道:“谁敢动我一根毫毛,我要他以生命相抵!”

包公命差役将皇帝的御批给他看,鲁斋郎见在自己的名字上面有一个大红的“斩”字,顿时吓得魂魄出窍,还没等他转过气来,已被差役押赴辕门外斩首示众。

再说仁宗皇帝发现鲁斋郎几天不来宫中侍奉,便询问其下落,有大监禀报,说鲁斋郎已被包龙图斩首示众,仁宗皇帝大怒,命速传包拯见驾。包公早作准备,将皇帝亲笔御批的罪状呈上,仁宗皇帝见那鲜红的“斩”字确系自己的手笔,恍惚回忆起自己曾在一份罪状上批过“斩”字,至于是哪个人的罪状,他已记不清了,既然自己御批“斩”字,当然怪不得包拯,再看那状上列举事实,确属十恶不赦,于是自我台阶,反而对包拯加以慰勉:“包卿执法如山,不负朕意,理该嘉奖。”包公当然顺水推舟谢恩退出。

原来包公在罪状上做了手脚,他先写上“鱼文即”的名字给皇帝批阅,待皇帝批斩后,他再在三个字上加些笔划,变成了“鲁斋郎”的名字。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包拯智判闻香案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快来临了,在凤陽府定远县府的衙门深处,包公正与夫人在内衙商量过年的事,他在仕途几十年,为官清廉,两袖清风,他一生没有什么爱好,惟一喜爱就是灯谜,他准备在元宵佳节,到城隍庙去设灯谜,让市民来猜,与民同乐。这时,有人前来击鼓鸣冤告状,包公马上升堂,看见阶下跪着一个肥头大脑的乡绅,扭着一

  • 包拯智察失踪案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北宋仁宗年间,包公奉旨巡按。所到之处,即设巡行衙门。广贴告示,晓谕百姓:准讼者直到堂前,鸣冤告状,自陈曲直。这年秋,包公巡至潮州。一日,巡行衙门升堂放告,有潮州城郊江边村三人拉扯到堂前告状。赵三郎与周守义合伙做生意。日前,二人相约各带纹银200两,同往广州城里买布,预订搭乘艄公张海潮的船只,约定次日

  • 包拯智断血手印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北宋仁宗年间,开封城里有两家大富豪:一家姓林,生儿子林得招;一家姓王,生女儿王千金。因双方关系不错,家长做主,给两个孩子定下了姻缘。没想到,天有不测风云,林得招15岁那年连遭不幸——先是父亲突然病逝,后是家业被一场大火烧了个精光。他和老娘相依为命,因读书人不会做什么营生,日子越过越穷。三年后,林家已

  • 包拯审青石板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朝在位时,端州城郊有一个十多岁的小男孩,名叫张小友,他父亲靠炸糍粑卖来维持生活。有一天,张小友放学后,他帮助父亲提糍粑上街叫卖。这一天生意特好,晌午刚过就卖完了。小友在回家路上,看见路旁的大树下面有一块长方形的大石头,不坐下来休息。知他一坐下来,竟不由自主地打起了盹。等他醒来时,一摸篮子里的钱,发

  • 包拯智侦盗杀案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千年来,包公在历代人民的心目中,一直是刚正不阿、为民请命的包青天。北宋年间的包拯,早年在地方任知县,后至开封任监察御史等职,在历次断案中显示出过人的聪慧与胆识。他为民请命的一生,将永远使人怀念。北宋仁宗年间,扬州吉安乡谢景家发生了一起新婚媳妇被杀案,案发前后有关情形是:谢景之子谢幼安娶苏明之女苏玉君

  • 包拯陈州粜米济赈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仁宗年间,陈州大旱,三年颗粒不收,民不聊生,户部尚书范仲淹上殿奏本,保举龙图阁大学士兼开封府尹包拯到陈州粜米济赈。本来仁宗已派了刘得申、杨金吾两个官员去陈州开仓赈灾,这两个人都是当朝权贵刘衙内的亲属,一个是他的儿子,一个是他的女婿,可他俩在陈州贪赃枉法,鱼肉饥民。本来一石细米,钦定银价五两,他们却改

  • 为什么都说清不过包公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包公是个铁面无私的清官,真是做到了王子犯法,与民同罪。那年,包公铡了不认前妻的驸马陈士美,皇上怀恨,借个名儿便把包公削职为民。就这,皇上还不解恨。当天,皇上把大太监和小太监召到皇宫,耳朵咬耳朵商议一阵。末了,两个太监对皇上如此这般一说,说得皇上点头微笑,吩咐照办,事成大大有赏。包公削了职,京城大栈小

  • 包拯巧扮土地公审案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包拯为什么要扮土地爷?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包拯从小聪慧机警,乡亲们都称赞他是个不平常的孩子。他那些小朋友们也更迷信上了他,经常故意设些疑案,让他去断,没有他断不明白的。他家住的村东头有座土地庙,因长年没人居住,庙前庙后杂草丛生,除了逢年过节有点香火,平时连香火也断了,显得十分凄凉。去年上半年,从南方

  • 包拯智惩恶妇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青天大老爷包拯是怎么惩恶妇的呢?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宋朝时候,汴梁城外刘家庄住着兄弟两人,老大刘天祥娶到杨氏,老二刘天瑞娶到张氏。兄弟俩相依为命,和睦相处,吃住在一块儿,虽都已娶妻生子,但并未分家。有一年遇上灾害,官府允许老百姓外出逃荒。天瑞让大哥天祥留在家里,自己带着妻子和刚满三岁的儿子刘安庆外出

  • 包拯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包公人称包青天,一生廉明清正,铁面无私,深受百姓爱戴。这年,包公告老还乡,他吩咐家人悄悄收拾了行囊,连夜雇了一条船,顺流而去。走到半路,包公的船被一条大船追上。大船上下来一位身着簇新官服的少年,见了包公跪倒在地,说:“孩儿拜见父亲。”原来这少年是包公的二公子包催。今年包催上京应试,中了金榜三甲,被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