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贪官和珅:才貌双全的清朝权臣

贪官和珅:才貌双全的清朝权臣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1139 更新时间:2024/1/25 5:05:52

说起和坤,往往离不开几个关键词大贪官、马屁精、矮胖子、无能……然而,真实的和珅却是面目清秀、頗具才能的清朝第一大权臣。优越的天资与败坏的官德奇妙地结合在他的身上,乾隆帝的宠爱与嘉庆帝的暘死又增添了他的神秘色彩。

饱读诗书才貌双全

电视剧中的和坤常被描画成不学无术、丑态百出的滑稽角色,然而历史上真实的和坤并非如此庸碌不堪。恰恰相反,他倒是一位才貌俱佳、学识出众的“才子”。和坤最初的发迹正是与他出色的个人资质紧密相关。

和坤原名和善保,满洲正红旗人。他生于官宦之家,10岁时进人皇宫西华门内的咸安宫官学读书,“少小闻诗达礼”,显示出过人的天资。读书期间,他接受了系统的儒学经典和满、汉、蒙古文字教育,由于天资聪颖、勤奋努力而得到老师吴省兰等人的器重。18岁那年,他与官阶正二品的内务府总管大臣英廉的孙女结婚。20岁时,和坤承袭了祖上传下来的三等轻车都尉的世袭爵位。22岁时,和坤当上了官阶正五品的三等侍卫,随即充任“粘杆处侍卫”。所谓“粘杆处侍卫”,就是负责皇帝巡狩时扶车撑伞的差使,和珅也因此有了与皇帝亲密接触的机会。

相传一次巡狩时,乾隆帝审阅边境要犯逃脱的奏报,随口诵了一句《论语》中的“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欤?”(老虎和犀牛从笼中出来伤人,龟玉在匣子里被毁,是谁的过错呢?孔子借此来指斥管理者的过失。)乾隆帝身边的侍从大多没读过书,听后面面相觑,不知何意。而饱读诗书的和坤在旁听得分明,当即应声回答道:“典守者不得辞其责耳。”乾隆帝对身边侍卫有如此学识感到非常惊奇,又见和坤长得眉清目秀,身材颀长,仪度俊雅,声音洪亮,是个标准的美男子,不禁赞赏有加。

从此之后,和珅凭借出众的资质和皇帝的赏识青云直上,历经乾清门侍卫、御前侍卫、正蓝旗满洲都统等职,随后任领班军机大臣、文华殿大学士、理藩院尚书、内务府总管、领侍卫内大臣、《四库全书》总裁官、步军统领、九门提督,担任户、兵、吏部三部尚书等显赫之职。除此之外,和坤还成了乾隆帝的亲家翁,乾隆帝将自己最宠爱的十公主賜婚给了和坤的儿子丰绅殷德

和坤可谓“凭才而起”,之后“乘宠登天”。

万千宠信为哪般

飞黄腾达之后的和坤°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其官阶之高、官位之多、掌权之广、权力之大,清代历史上找不出第二位。因此,他又被称为“清朝第一大权臣”。乾隆帝为何如此宠信和坤呢?当然,首先是因为他有才能。举个例子,清朝史馆编修的和坤原始档案《和珅列传》中记载,乾隆四十五年(1780)正月,31岁的和坤被派遣查办云贵总督李侍贪污案。类似的案件通常由于缺乏证据而很难处理。但和坤很精明,他首先拘审了李侍尧的管家,取得了贪污的实据,迫使精明干练的李侍尧不得不低头认罪。和坤前后只用了两个月的时间就了断此案,令乾隆帝大加赞赏。另夕卜,乾隆朝《平定廓尔喀十五功臣图赞》中还特别提到,和珅精通满、汉、蒙、藏四种文字,而且还掌握鲜为人知的西藏秘咒,这种才能在当时的朝廷官员中是极为少见的。

当然,才能并不是和坤做官“登峰造极”的决定性因素,他得宠的关键还是在于擅长揣摩圣意,迎合乾隆帝的心思。和坤发迹之时,乾隆帝巳步人老年。此时的乾隆帝已是志得意满,自诩为一代圣君了,他最喜欢的就是身边有人迎合他的自满心理。和坤恰恰摸透了这道心思,做了乾隆帝“为君父解忧,舍汝其谁”的知心红人。

乾隆帝晚年生活奢靡无度。为了庆祝自己的八十大寿,他计划举行万寿大典和千叟宴,但这需要大把的银子。当时,国库巳经濒临枯竭,无处筹款,满朝大臣要么无计可施,要么力图节省,使乾隆帝大为扫兴。而和坤却坚决支持乾隆帝的想法,想出很多“歪门邪道”的主意为皇帝敛财。在被任命为大寿庆典的筹办总管后,和坤想出主意,让外省三品以上大员都要进献大量的银子来祝寿。如此一来,和坤很快就筹足了大寿庆典所需的费用,讨得了乾隆帝的欢心。

除此之外,和坤还很能投乾隆帝所好。乾隆帝一生喜爱诗文和书法,和坤为了迎合他,在这些方面下苦功夫,并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他常与乾隆帝对诗,作品中有不少佳篇;他还经常临摹乾隆帝的书法,以致后来他的字竟酷似乾隆帝的笔迹。乾隆帝自然也很喜欢,于是在晚年千脆把一些题匾交由和坤代笔了。

尤其到了晚年,乾隆帝很多事情已经再也离不开和坤了。老到口齿不清的乾隆帝,只需一个动作或者一个眼神,和珅就能明白他的意思,并马上办好。而“吃透”了皇帝的和中堂,又怎能不呼风唤雨呢?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趣事:出对联骂人反被骂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出对联骂人反被骂。有个秀才,自以为是,一日,他经过一个学校,看到学生和老师在玩耍,就想显摆一下自己的才华,叫老师,听自己高谈阔论一番,他还出了的对子:“稻粱菽,麦黍稷,这些杂种,哪些是先生?”这明显是在骂人,先生一时对不出来,学生也面面相觑,这时候,走出来一个眉清目秀的学童,

  • 项羽火烧阿房宫竟是误传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有着“天下第一宫”美誉的阿房宫两千年来引起了人们无限丰富的联想,但这座奢华的宫殿却没有留下她的绝世容颜。人们在惋惜之余,不禁将愤慨之情投向纵火三月的项羽。然而,项羽火烧阿房宫却是个流传千古的冤案。奢华无比的阿房宫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到中国,通过实地考察,确认秦代阿房

  • 10个被影视剧误导的人物,99%人还深信不疑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若论对大众日常生活影响度很深的东西,影视军可谓主力军。文艺作品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亦承担着影响舆论及生活方式的责任,纵观如今充斥着公众视野的影视剧,大大呈现出 一种娱乐泛滥、责任渐失之势,今天我们就来818热门影视剧中最误导大众的情节,不过到底是艺术创作,只博诸位看官一笑而过,也可在现实生活中引以为鉴

  • 飞将军李广:时运不济未得封侯的汉代名将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经过黄巾大起义的沉重打击以及军阀混战,东汉王朝已经威权扫地,汉献帝身上除了一件褴褛的皇袍外已是所剩无几。一些地方割据势力甚至还想自己当皇帝,如按《三国志·魏书·袁绍传》记载,195年盘踞江淮一带的袁术就公然假造图谶符命,以“应天顺命”的名义自立为帝。失败后,又将帝号归之占有青、冀、幽、并四

  • 周瑜赤壁之战:风流儒雅而非小肚鸡肠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既生瑜,何生亮! 病重的周瑜说出了最后一句话,溘然长逝。《三国演义》中周瑜的形象,是个妓贤妒能、小肚鸡肠的人物,一生与诸葛亮斗智,最终被诸葛亮气死。这其实是一个极大的误读,真实的周瑜实乃接近完美的古今第一儒将。羽扇纶巾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常被今人借以描绘诸葛亮的形象,以突出他的儒雅。而&l

  • 淮阴侯韩信:御敌于千里之外却死于妇人之手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高祖十一年(前丨96),淮阴侯韩信被作诱至长乐宫钟室内,以谋反的罪名被斩杀,一代名将之星就此陨落。作为西汉开国第一功臣,韩信之死引得无敫后人为其鸣不平。韩信何罪之有?一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的慨叹,又能把一切原委说尽吗?功高盖主难避埚韩信(字正

  • 诸葛亮六出祁山:善理民而不善奇谋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治国有方,料事如神,重恩重义,鞠躬尽瘁,俨然一位集智慧与道义于一身的“完人”。但小说毕竟有太多虚构成分,鲁迅就曾有“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的评论。那么,作为“凡人”的诸葛亮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让我们隐去他

  • 李陵:投降匈奴誓不归汉的李广之孙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辛弃疾的词字字浸血,咏叹了汉代极其悲怆又极具争议的将领李唛。援军断绝,一朝兵败,他的遭遇令人同情,投降匈奴,誓不归汉,他的选择又令人不耻。最终,李險在身败名裂、全家被珠的痛苦和无奈中客死他乡,其间是非恩怨,千百年来谁能道清?将军请战捷报传汉武

  • 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匡扶汉室却遭灭族的大汉权臣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朝未央宫中有一座“麒麟阁”,阁内供奉着11位为汉朝立有大功的臣子,其中名列第一的就是大司马、大将军霍光。霍光独掌朝权20余年,权倾朝野,是西汉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人物。他被人比作“周公”在世,有匡扶汉室之功,他也被指责野心膨胀,死后三年全家即遭灭族。麒麟

  • 不修妇德的唐朝公主:谈之色变 皇帝有女却愁嫁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人们的印象里,迎娶公主应是天下青年才俊梦寐以求的幸事:不仅抱得美人归,还能与皇帝攀为亲家,可谓一朝富贵,幸甚之至。然而,在唐代,公主却是不受欢迎的總始。被指为驸马的青年及其家庭或勉为其难应允,或当场回绝,有的甚至痛哭流涕、如临大敌……谈公主色变唐大中四年(850),宣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