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项羽火烧阿房宫竟是误传

项羽火烧阿房宫竟是误传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1694 更新时间:2024/1/25 8:11:51

有着“天下第一宫”美誉的阿房宫两千年来引起了人们无限丰富的联想,但这座奢华的宫殿却没有留下她的绝世容颜。人们在惋惜之余,不禁将愤慨之情投向纵火三月的项羽。然而,项羽火烧阿房宫却是个流传千古的冤案。

奢华无比的阿房宫

199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来到中国,通过实地考察,确认秦代阿房宫遗址的建筑规模和保存完整程度在世界古建筑中名列第一,并将其誉为“天下第一宫”。

唐代诗人杜牧的《阿房宫赋》用华丽无比的语言铺陈渲染了阿房宫的胜景:阿房宫从骊山的北面向西延伸至咸阳,绵延三百余里,几乎遮蔽天日。宫墙之内,五步一楼,十步一阁,长廊迂回,屋檐飞挑。亭台楼阁蜿蜒密集,不知道有几千几万座。长桥如蛟龙卧于水面,复道似彩虹架在半空。宫殿之大,使人辨不清方向,一天之内,宫中各处的气候都不相同。六国的王族妃擴云集于此,尽态极研,歌舞升平。

气势巍然呢?根据《史记》记载,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秦代的一步大约合六尺,如此计算,阿房宫的前殿大约东西宽690米,南北长115米,占地面积约8万平方米,的确是一座规模宏大的宫殿建筑。然而,也正因为工程过于浩大,秦始皇在位时只建成了前殿,秦二世即位后继续修建。据记载,建成后的阿房宫应有殿堂700多座,宫中珍宝堆积如山,美女如云,气势恢宏,无与伦比。

秦始皇为什么将这座奢华的宫殿命名为“阿房”呢?自古以来众说纷纭,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说法:一种说法源于《史记》的记载,称官殿的形状“四阿旁广”,“阿”解释为“曲”的意思,阿房宫据此得名,另一种说法载于《汉书•贾山传》,称由于官殿建在大陵上,“阿”就是“大陵”的意思,“高若干,阿上为房”,还有一种说法源自民间传说。

相传贏政(即后来的秦始皇)在赵国做人质时,深爱过一个美丽的民间女子阿房,贏政返回秦国即位后,朝政大权掌握在相国吕不韦手中,仍无法立一个民间女子为后,为了怀念阿房,他便不惜耗费巨大的财力、物力、人力,修建了极尽豪奢之能事的阿房宫。

不论是正史观点抑或民间戏说,都给阿房宫增添了一份迷人的色彩。然而,令人无限向往的阿房宫还未能面世就“早早夭折”了。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阿房宫是秦朝耗费巨资修建的宫殿建筑。除此之外,秦长城、秦始皇陵等工程也都动用了巨大的财力、人力,而这些全都转化为百姓的赋税徭役,令百姓苦不堪言。为了禁止百姓逃脱赋役,秦始皇还颁布了残酷的刑罚制度。秦始皇死后,秦二世对百姓的盘剥有过之而无不及,终于将农民逼到了揭竿起义的地步。秦二世元年(前209),陈胜吴广率先在蕲县大泽乡(今安徽宿县)率民王揭竿而起,秦王朝迅速土崩瓦解。

在这些起义队伍中,有一位勇猛无比的将领"项羽。他率领起义军一路征战,过关斩将,威名传遍大江南北。

公元前206年,项羽率军入函谷关,冲进了咸阳城,接下来就上演了千古流传的“火烧阿房宫”一幕。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写道:“项羽引兵西屠咸阳,杀秦降王子婴,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收其货宝妇女而东。”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就是说,项羽进人咸阳后,四处屠杀抢掠,杀了投降的秦王子婴,卷走了秦宫里的珠宝和美女,烧毁了秦朝宫殿,大火三月不熄。

千百年来,人们对“项羽火烧阿房宫”一事深信不疑。在此基础上,民间传说、演义等不断加工,形成了火烧阿房宫的许多版本。有传说称,项羽攻入咸阳后,因自己的爱妾虞姬曾经被秦军俘虏,恼羞成怒,一气之下将阿房宫及其附属建筑全部焚烧。也有传说称,项羽是因为痛恨秦始皇为了修建阿房宫劳民伤财,人关后才烧了阿房宫,并让大火足足烧了三个月,把方圆数百里都烧为灰烬,为百姓出了一口恶气。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项羽火烧阿房宫还是引起了后人的诸多非议。他让举世无双的宫殿化为废墟,将无比珍贵的文物毁于一旦,而同时进行的抢掠、屠杀等行为更是为后人所垢病。然而,“火烧阿房宫”实在是对项羽天大的冤枉。近年来,考古队对阿房宫遗址的探査终于为项羽平反。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10个被影视剧误导的人物,99%人还深信不疑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若论对大众日常生活影响度很深的东西,影视军可谓主力军。文艺作品在娱乐大众的同时,亦承担着影响舆论及生活方式的责任,纵观如今充斥着公众视野的影视剧,大大呈现出 一种娱乐泛滥、责任渐失之势,今天我们就来818热门影视剧中最误导大众的情节,不过到底是艺术创作,只博诸位看官一笑而过,也可在现实生活中引以为鉴

  • 飞将军李广:时运不济未得封侯的汉代名将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经过黄巾大起义的沉重打击以及军阀混战,东汉王朝已经威权扫地,汉献帝身上除了一件褴褛的皇袍外已是所剩无几。一些地方割据势力甚至还想自己当皇帝,如按《三国志·魏书·袁绍传》记载,195年盘踞江淮一带的袁术就公然假造图谶符命,以“应天顺命”的名义自立为帝。失败后,又将帝号归之占有青、冀、幽、并四

  • 周瑜赤壁之战:风流儒雅而非小肚鸡肠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既生瑜,何生亮! 病重的周瑜说出了最后一句话,溘然长逝。《三国演义》中周瑜的形象,是个妓贤妒能、小肚鸡肠的人物,一生与诸葛亮斗智,最终被诸葛亮气死。这其实是一个极大的误读,真实的周瑜实乃接近完美的古今第一儒将。羽扇纶巾雄姿英发羽扇纶巾”常被今人借以描绘诸葛亮的形象,以突出他的儒雅。而&l

  • 淮阴侯韩信:御敌于千里之外却死于妇人之手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高祖十一年(前丨96),淮阴侯韩信被作诱至长乐宫钟室内,以谋反的罪名被斩杀,一代名将之星就此陨落。作为西汉开国第一功臣,韩信之死引得无敫后人为其鸣不平。韩信何罪之有?一句“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的慨叹,又能把一切原委说尽吗?功高盖主难避埚韩信(字正

  • 诸葛亮六出祁山:善理民而不善奇谋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治国有方,料事如神,重恩重义,鞠躬尽瘁,俨然一位集智慧与道义于一身的“完人”。但小说毕竟有太多虚构成分,鲁迅就曾有“状诸葛亮之智而近于妖”的评论。那么,作为“凡人”的诸葛亮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让我们隐去他

  • 李陵:投降匈奴誓不归汉的李广之孙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辛弃疾的词字字浸血,咏叹了汉代极其悲怆又极具争议的将领李唛。援军断绝,一朝兵败,他的遭遇令人同情,投降匈奴,誓不归汉,他的选择又令人不耻。最终,李險在身败名裂、全家被珠的痛苦和无奈中客死他乡,其间是非恩怨,千百年来谁能道清?将军请战捷报传汉武

  • 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匡扶汉室却遭灭族的大汉权臣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朝未央宫中有一座“麒麟阁”,阁内供奉着11位为汉朝立有大功的臣子,其中名列第一的就是大司马、大将军霍光。霍光独掌朝权20余年,权倾朝野,是西汉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人物。他被人比作“周公”在世,有匡扶汉室之功,他也被指责野心膨胀,死后三年全家即遭灭族。麒麟

  • 不修妇德的唐朝公主:谈之色变 皇帝有女却愁嫁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人们的印象里,迎娶公主应是天下青年才俊梦寐以求的幸事:不仅抱得美人归,还能与皇帝攀为亲家,可谓一朝富贵,幸甚之至。然而,在唐代,公主却是不受欢迎的總始。被指为驸马的青年及其家庭或勉为其难应允,或当场回绝,有的甚至痛哭流涕、如临大敌……谈公主色变唐大中四年(850),宣宗

  • 巫蛊之祸:汉武帝轮台罪己诏的遗憾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巫蛊之祸是怎么如果有人问,汉武帝一生中最遗憾和悔恨的事情是||什么?答案不是开疆拓土壮志未馴,也不是治国理政有愿未平,更不是舞榭歌台有酒未消,而是一场“巫蛊之祸”,以及他因此失去的儿子、妻子和皇孙。晚年多疑的汉武帝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1年登基,公元前87年去世,在位时间长达

  • 鲜为人知的历史档案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徜徉于泛黄的书页间,你欲将历史的面容看得清些、再清些……于是,当历史向你走来,就品一品茶,掬一朵堂前的海棠花,且看她一看她时而亲近,时而邀远,亲近的是荧幕上生动鲜活的人物故事,邈远的是那些发生在千百年前、早已逝人风中的真实。看她时而熟识,时而陌生,熟识的是你脱口而出的那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