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李陵:投降匈奴誓不归汉的李广之孙

李陵:投降匈奴誓不归汉的李广之孙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941 更新时间:2024/1/19 13:34:47

将军百战声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辛弃疾的词字字浸血,咏叹了汉代极其悲怆又极具争议的将领李唛。援军断绝,一朝兵败,他的遭遇令人同情,投降匈奴,誓不归汉,他的选择又令人不耻。最终,李險在身败名裂、全家被珠的痛苦和无奈中客死他乡,其间是非恩怨,千百年来谁能道清?

将军请战捷报传

汉武帝天汉二年(前99)秋天,骑都尉李陵麾下部将陈步乐快马加鞭赶往长安,手中紧握汉军对匈奴作战的最新战报。见到汉武帝后,陈步乐连报捷讯,详细陈述了李陵出兵匈奴后的行军路线和作战方略,尤其对李陵率兵与敌军奋勇拼杀的情景大加描绘。汉武帝听后龙颜大悦,立即封赏了陈步乐。群臣也纷纷奉迎,连夸“李陵英勇善战”,高呼“陛下圣明”。这一战,就是左右李陵一生命运的“酒泉之战”。

李陵,字少卿,生于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他是汉代名将李广孙子,因擅长骑射,爱兵如子,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声望。汉武帝很欣赏李陵,先是将他选为建章宫羽林军的长官,后来又派他率领800骑兵深人匈奴侦察地形。李陵率兵深人匈奴腹地2000余里,虽没有发现匈奴兵,但汉武帝仍将他擢升为骑都尉,命他带领5_名士兵驻扎在酒泉、张掖一带练习骑射,防备匈奴。

天汉二年(前99),汉武帝派自己的宠将李广利率兵三万攻打匈奴,命李陵的部队为李广利提供后勤保障。李陵听后坚决辞谢,并上疏汉武帝说:“臣愿率兵迎战匈奴单于的主力军,必能大获全胜!”汉武帝有些惊讶地说:“如今没有多余的骑兵拨给你,你要凭5000士兵出战吗?”李陵斩钉截铁地说:“就凭5000士兵!”汉武帝非常赞赏李陵的勇气,立即答应了他的请求,并令强弩都尉路博德率兵接应。

“酒泉之战”打响了。起初,李陵的部队占据上风,他带领弓箭手用强弩射击敌军,奸灭敌兵数千人。捷报传至长安,满朝欢喜。匈奴单于见势不妙,急调八万骑兵,联合原来的三万骑兵共同对抗李陵的部队。李陵率兵边战边退,令重伤士兵躺在车上,轻伤士兵推车,伤势再轻些的士兵持兵器作战,一路又斩杀敌兵三千余人。

十几天后,李陵的部队与匈奴兵在山间林莽中交战。李陵连发几箭射击匈奴单于,单于大惊,慌忙逃走。看到李陵的部队坚持了这么久,仍然如此英勇剽桿,单于对部下感慨地说:**这支部队精锐善战,久攻不下,日夜引我军向南方边塞走,莫非是有伏兵吗?”言语中流露出退兵之意。但一些部下将领认为:“单于亲自率领数万骑兵对抗数千汉军,如果不能歼灭,岂不让汉军轻视我们?”单于于是决定再战。两军一天交锋数十次,李陵的部队又杀死匈奴兵两千余人,单于感到形势不利,于是又考虑退兵。

李陵以5000人敌匈奴数万人,歼灭敌兵一万余人,挫敌威风,令汉武帝和满朝文武惊喜不已。然而就在此时,李陵的厄运却悄然而至。

风云突变的酒泉之战

单于决定退兵,酒泉之战本巳胜利在望。然而就在这时,李陵军中一个名叫管敢的军侯因被校尉侮辱,一气之下投降了匈奴。这一降,使汉军战况急转直下。

管敢向匈奴兵透露:“李陵的部队前方没有伏兵,后方也没有援军。如今军中粮草、箭矢已经濒临断绝,只有李陵和成安侯韩延年各率领800名士兵前行,用精锐骑兵就可以攻破。”匈奴单于听后大喜,立即派骑兵围攻李陵的部队。李陵的部队在山谷中行进,匈奴的士兵则在山坡上射箭。一时间箭如雨下,李陵四面受敌。李陵率兵一面迎敌,一面南撤,箭矢用完了,士兵们就用短刀、车辐做兵器,与匈奴兵厮杀。到了傍晚,李陵的部队退到一个峡谷中。匈奴兵将李陸的退路截断,然后纷纷向峡谷内投掷乱石。李陵所率士兵死伤大半,再也没法行进了……

夜幕降临,李陵一个人穿着便衣走出营帐,过了很久才回到帐中,对身边的侍卫说:“败局已定,我恐怕要葬身此地了!”侍卫劝说道:“将军威震匈奴,如今是天不遂人愿。哪怕是被匈奴俘虏,日后还能想办法逃回中原,皇帝必会以礼相待的,千万不要轻言战死啊丨”李陵呵斥道:“你不要说了!我若不死,就不是壮士!”说完,他斩断战旗,把军中携带的珍宝埋在地下,然后对军中士兵说:“倘若再给我几十支箭,我必能带你们突围。然而兵器已经用完了,我们也没有兵力再战了。这样下去,天亮了只能束手就擒。你们各自逃命吧,希望有人能够见到皇帝,向他禀报实情。”

到了半夜时分,李陵与韩延年各自率领十几个壮士突围,却被匈奴数千骑兵追击。韩延年不幸战死。这时,匈奴兵前来劝降李陵,李陵长叹一声:“我没有面目再见陛下了!”然后投降了匈奴。

李陵终究没有信守自己战死沙场的诺言。在兵败招降之时,倘若他不为所动,拔刀自刎,便成了千古英雄。然而,他选择了投降这一最为军人所不齿的归宿。李陵在前一天还豪言壮语“吾不死,非壮士也”,为何第二天就归降匈奴了呢?有人说他是贪生怕死,然而他请命率5_名士兵横扫匈奴,表现的又是何等大无畏的气概!有人说他是心存不甘,因为他出兵匈奴有方,兵败之由无非是军中奸细的出卖以及李广利三万大军的坐视不管。或许,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李陵想起了侍卫的进言,决定先图自保,日后重返中原再立功业。然而,听闻李陵投降的汉武帝却早已将他拒之门外。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大司马大将军霍光:匡扶汉室却遭灭族的大汉权臣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汉朝未央宫中有一座“麒麟阁”,阁内供奉着11位为汉朝立有大功的臣子,其中名列第一的就是大司马、大将军霍光。霍光独掌朝权20余年,权倾朝野,是西汉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人物。他被人比作“周公”在世,有匡扶汉室之功,他也被指责野心膨胀,死后三年全家即遭灭族。麒麟

  • 不修妇德的唐朝公主:谈之色变 皇帝有女却愁嫁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人们的印象里,迎娶公主应是天下青年才俊梦寐以求的幸事:不仅抱得美人归,还能与皇帝攀为亲家,可谓一朝富贵,幸甚之至。然而,在唐代,公主却是不受欢迎的總始。被指为驸马的青年及其家庭或勉为其难应允,或当场回绝,有的甚至痛哭流涕、如临大敌……谈公主色变唐大中四年(850),宣宗

  • 巫蛊之祸:汉武帝轮台罪己诏的遗憾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巫蛊之祸是怎么如果有人问,汉武帝一生中最遗憾和悔恨的事情是||什么?答案不是开疆拓土壮志未馴,也不是治国理政有愿未平,更不是舞榭歌台有酒未消,而是一场“巫蛊之祸”,以及他因此失去的儿子、妻子和皇孙。晚年多疑的汉武帝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41年登基,公元前87年去世,在位时间长达

  • 鲜为人知的历史档案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徜徉于泛黄的书页间,你欲将历史的面容看得清些、再清些……于是,当历史向你走来,就品一品茶,掬一朵堂前的海棠花,且看她一看她时而亲近,时而邀远,亲近的是荧幕上生动鲜活的人物故事,邈远的是那些发生在千百年前、早已逝人风中的真实。看她时而熟识,时而陌生,熟识的是你脱口而出的那一

  • 水中捞月:一代诗仙李白的死亡之谜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诗仙李白为后世留下了太多浪漫的诗句,天马行空的意境中,他的一生也隽永而飘逸。就连李白之死,也堪称古今最为诗意的人生结局。水中捞月生来纵情诗与酒的天才,终于还是归于水和月。然而,这果真是他最后的归宿吗?一代诗仙的死亡之谜“采石月下闻谪仙,夜披宫锦坐钓船。醉中爱月江底悬,以手弄月身翻然。&r

  • 立子杀母:北魏王朝防范外戚的残酷祖制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古代的帝王之家,儿子被立为皇储,当母亲的一定喜不自胜,从此“母凭子贵”,尽享富贵荣华。然而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皇室中,后妃们却天天祈祷不要生下皇子,因为自己的儿子一旦被立为太子,她就将走上死路……残酷的“子贵母死”制度北魏

  • 司马相如:凤求凰琴挑卓文君的爱情骗局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司马相如琴挑卓文君,是中国才子佳人故事中的经口j典。《凤求凰》的美妙琴声,让富豪千金与一介穷书生缔结姻缘,从此过上琴瑟合鸣的幸福生活。然而,近年来不少学者的考证却将这个爱情故事颜廈了,把“琴挑卓文君”论作司马相如“劫色骗财”的千古阴谋。究竟是真爱,还是

  • 生子不举:宋代野蛮迷信的“计划生育”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常言道:“多子多福。”在中国传统观念里,生了孩子却不养育是断然无法理解的。可是在南宋末年,民间就出现了这样的怪事。更怪的是,这种现象不仅出现于贫苦农家,也存在于乡绅世族,形成一种普遍的风I。这种怪现象从何而来?背后又隐含了怎样的社会根源?野蛮的“计划生育&rdqu

  • 梁武帝萧衍:侯景之乱惨遭饿死的和尚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和尚”与“皇帝”两个不同的身份在南朝梁国的开1口国皇帝梁武帝身上奇妙地结合在了一起。他是中国古代帝王中少有的才子,也曾勤政爱民,却最终一心向佛,看破红尘,他不是昏君,却被极军活活饿死,落得个荒唐可叹的结局。文武兼备的梁武帝南北朝时期,南朝第三个王朝&

  • 范蠡:辅佐勾践急流勇退的陶朱公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经商”或是“做官”,哪一行出人头地都堪称奇工才。中国古代却有一位在两方面都登峰造极的“全才”:他既精通韬略,善于治国用兵,又有非凡的商业头脑,是儒商之鼻祖。他就是被世人誉为“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