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铜雀台之谜:曹操真用它金屋藏娇么?

铜雀台之谜:曹操真用它金屋藏娇么?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4211 更新时间:2023/12/26 18:42:58

铜雀台修建于三国时期,是曹操修建的铜雀、金虎、冰井三台其中之一,由于曹操曾在铜雀台接见过著名女学者蔡琰蔡文姬,因此后世民间多将铜雀台形容为曹操金屋藏娇之所。

曹操到底是为什么建造铜雀台的呢?公元810年,唐朝诗人杜牧与友人在黄州赤壁游玩时以赤壁为题做了一首诗《赤壁》绝句一首:“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意思是说,如果将当年沉沙的战戟重新磨洗,也许会是另外的情景;如果没有东南风帮助周瑜火烧曹军战船,胜利者就是曹操了;那么,周瑜的爱妻小乔孙策的寡妻大乔恐怕就要被送到铜雀台上了。

如此说来,铜雀台是曹操为了锁二乔而建的了,那么事实上真是如此吗?曹操到底是为什么建造铜雀台的呢?

《三国演义》中第四十四回《孔明用智激周瑜,孙权决计破曹操》中讲到周瑜从鄱阳回来,鲁肃诸葛亮来见。商议讨曹的相关事宜,诸葛亮向周瑜献出一计说道:“愚有一计:只要把两个人送与曹操,曹操的百万之兵便会撤走。”

周瑜忙问其详,诸葛亮说:“曹操在漳河造一铜雀台,广选天下美女,以实其中。久闻江东乔公有二女: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曹操发誓要得二乔,以乐晚年。今虽引百万之众,虎视眈眈于江南,其实只是为此二女也。

将军如寻到此二女,差人送与曹操。操得二女,称心满意,必会班师矣。此范蠡西施之计,何不速为之?”周瑜说:“操欲得二乔,有何证验?”

诸葛亮说:“曹操幼子曹植,作《铜雀台赋》,赋中写道:‘揽二乔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的字句。”周瑜听罢,勃然大怒道:“老贼欺吾太甚!”对诸葛亮说:“公有所不知,大乔是孙伯符(孙策)将军主妇,小乔乃瑜之妻也。”

于是,第二日,周瑜便见孙权,当场就驳斥了张昭的降曹意见,极力主张抗曹一事。孙权原本就想抗曹,只是碍于百官的意见,现在得到了周瑜的认同,便立即赐予周瑜佩剑,拜其为大都督,与蜀汉共商讨曹之事。

由此可知,赤壁之战倒是与二乔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了。但实际上,历史上并没有“诸葛亮智激周瑜”这件事情。据史书记载:当诸葛亮到柴桑的时候,周瑜还在鄱阳湖训练水军。鲁肃劝孙权把周瑜召回,共商大计。

周瑜回来之后,孙权延见群下,共商对策。但是大多数人都主张迎降曹操,周瑜却力排众议,主张抗击曹操,这与鲁肃及诸葛亮的意见不谋而合。这便是史书上的记载,而且《演义》上也是这么写的。

但是《演义》上所说的诸葛亮的“智激周瑜”一事只是为了把“二乔”和“铜雀台”放在一起大做文章罢了,并不符合历史的记载。

再者,时间上也存在着很大的分歧。铜雀台是曹操在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在邺县建造的,这是诸葛亮到柴桑二年以后的事情了。

另外《三国志·曹植传》中记载:“当时邺城的铜雀台新落成,曹操率领诸子登台,命他们各自写一篇赋。曹植提笔即成,文辞可观,曹操甚为惊异和喜欢。但是这次曹氏诸子登台所作的赋,包括曹植的那篇佳作,都没有保留下来。

而流传于后世的《登台赋》也是于建安十七年(公元212)所作的。由此可知,在诸葛亮“智激周瑜”时,铜雀台还没有修建好呢,既然没有铜雀台,又何来的《铜雀台赋》呢!

其实,赤壁战败后,曹操途经河北碣石山时,俯瞰大海是有感而发,写下了着名的诗篇《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此时,年事已高的曹操有感于人生苦短,并有实现天下统一的抱负和雄心,于是就需要有一个显赫的建筑来作为自己事业的象征,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决心。

建安十五年,曹操正与将士商讨战事之时,忽听有人报告说在邺城附近金光发出,曹操便派人前去挖掘,竟然挖出一只铜雀来。曹操大喜,于是令人在此处建造铜雀台。同年冬季,铜雀台就按照曹操的心愿建筑成了。

铜雀台南临河洛,北临漳水,并虎视于中原,很有霸王的气派。再加上楼台建筑飞阁重檐,亭台轩榭甚为美观,雕梁画栋气势恢宏。

铜雀台上有房舍数百间,储存着大量的生活用品,台下也有景色秀美的铜雀园,这里的确是曹操金屋藏娇,晚年享受的好地方,但是却与江南的大乔小乔毫无关系。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曹操又下令在铜雀台的南面建了一座金虎台,后改名为金凤台。第二年,又在铜雀台的北面建造了一座冰井台,合称为三台。铜雀台位于三台的中间,南与金凤、北与冰井相隔各60步远,三台用阁道式浮桥紧紧连接,这使得铜雀台更为壮观。

而《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所背诵的《铜雀台赋》,则是有鱼目混珠之嫌,“二乔”是一语双关,既可以指两座桥,也可以指大乔和小乔,他岂能不恼火!

但是原文并没有这一句,这只是《三国演义》中强加给曹操的话罢了。说曹操下江南,有觊觎“二乔”之心,也许在情理上是有的,众所周知曹操是个好色之徒,惯于把俘获的美女据为己有。

但是在古代的史料中却不能我们提供任何想要“二乔”的证据,所以我们就应该尊重史实,而不能随意去猜测了。

但从历史的记载来看,所谓“诸葛亮智激周瑜”的情节都是虚构的了,所以有关“二乔”和铜雀台的关系也就更经不起推敲了。

标签:

更多文章

  • 两个小人物险改三国历史轨迹,曹操、刘备差点死于他们之手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历史上小人物扳倒大人物的例子屡见不鲜,三国时期两个国家的最高领导人都曾经先写丧命于无名小人物之手。郑度、王威,熟悉三国历史的朋友大概未必都知道这两个人,他们的名气不大,本事却不小,眼光尤其毒辣,曹操、刘备几乎丧命于他们的计谋。先说郑度,他是益州牧刘璋手下的从事,相当于州政府里的处长或局长,善于谋划。

  • 墙倒众人推!乾隆身世惨遭恶搞的全过程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乾隆是一个对自己非常自信的人,他自称十全老人,并将祖父和父亲三代统治合成康乾盛世,有一定的自夸成分。这也决定了清朝后期,恶搞他的人越来越多。明朝末年,旱、涝、蝗灾并起,关中大饥,流民军蜂起,李自成、张献忠等数百万大军驰骋荡决,将大明江山搅得摇摇欲坠,不得安生。就在这关乎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口,清军闻风而

  • 崇祯皇帝为什么不跑,最后选择上吊而亡?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崇祯皇帝是我国明朝最后一个皇帝,也是最为悲壮的一个皇帝,他在起义军攻陷紫禁城后自缢于景山。不过当时他面对的并非是绝境,如果逃走,并不是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但是他还是选择了自杀。(图)北京景山公园东山坡下,明朝崇祯皇帝上吊殉国歪脖树位置前立的纪念石碑——《大明王朝的背影》节选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夜(

  • 满清十大酷刑真的全是清朝发明的吗?看完你就知道了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刑罚制度是为了警示没有犯罪的人,告诉他们犯罪的后果,同时也对已经犯罪的人进行惩罚的一种措施,我国古代的刑罚制度可谓是非常严酷,简直到了变态的程度,其中尤以满清十大酷刑行最为出名。说起十大酷刑,人们会不自觉的在前面加上两个字“满清”,因为人们对满清十大酷刑的印象挺深,那么十大酷刑真的是满清发明的吗?有

  • 古人如何休假?官员假日从五天一休到完全废去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十一假期将至,相信不少朋友已经准备好出行计划了,我们现在的假期制度是建国后制定的,那么在遥远的古时候,官员和百姓的放假制度是怎么制定的呢?古人如何休假?各个阶层的人是否有所区别?史学大师杨联陞的文章《帝制中国的作息时间》对此有过详细的介绍,从官员、农人、商人、工匠、学徒、仆人、学生、僧侣等多个阶层做

  • 开国功臣刘基,为什么终究逃脱不了朱元璋温柔的一刀?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刘基刘伯温是辅佐朱元璋打天下的重要谋士,他指挥了许多著名战役,为朱元璋的大明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刘基是浙东青田大族,元朝至顺年间考中进士,曾任高安丞、江浙儒学副提举等官。方国珍起兵后,行省荐举刘基为元帅府都事。刘基主张用武力平定方国珍。国珍恐惧,派人到大都贿赂京中权要,夺去刘基兵权。刘基弃官回青田,

  • 三国中刘备和孙权都称帝了,为什么曹操却不肯称帝?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三国时期刚开始的时候,天下实际上的皇帝还是汉献帝的,三国君主都没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宣布称帝,这个平衡直到曹操的儿子曹丕篡汉之后才被打破。公元221年,建立蜀汉的刘备在成都称帝,年号章武。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改元黄龙。那么,实力远远强过刘备、孙权的曹操,为什么没有称帝呢?对此,有人可能认

  • 中国封建社会食人记录:百姓的命贱得猪狗不如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人相食在我们的概念中应该是远古时期才能发生的事情,自从人类有了社会观念之后就很少再见到了,其实不然,在封建社会,人民生产力低下,没有足够的能够维持生命的食物就要饿死,因此也曾发生过食人的情况。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有关中国古代食人的记录并不难寻得,那些名留史册的吃人恶迹,至今仍让人看得头皮发麻,成为中

  • 中华民国“国玺”之谜,缅甸买玉,名家雕刻,最后却成了摆设!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车载斗量的“价值连城”的宝贝,但将这些所谓的无价之宝全都加在一起,也不及一件宝贝有价值,这件宝贝就是传国玉玺。这颗始由秦始皇,用和氏璧所制,上面雕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玉玺,就是皇帝的象征、君权的代表,以及“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换句更明白一点的话说,不管哪个“猫三狗四

  • 文史宴|历史上那些说翻就翻的友谊小船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最近“友谊的小船”非常之火,大司马也来赶这个风头,为大家制图,盘点历史上那些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从先秦到清代,真是奇葩年年有,每代都很多。大家看图之后可以先猜是谁,再看说明,以图一乐。一口气写high了,文章末尾还会突破文史宴以往的规矩,附送一个彩蛋。先秦版战国时,庄周与惠施本是好友。据《庄子·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