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陆游在仕途上经历过哪些坎坷?探索陆游仕途之路的五起五落

陆游在仕途上经历过哪些坎坷?探索陆游仕途之路的五起五落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胖次 访问量:4535 更新时间:2023/12/20 2:51:51

说到陆游,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各位介绍一下此人的历史事迹。

我们都知道陆游是南宋著名诗人,我们在上学的时候肯定都学过陆游的诗。陆游生于北宋灭亡前夕,因为年少深受爱国思想教育,所以陆游长大后一直想为国效力。但陆游的仕途之路却称不上顺利,期间更是一度五起五落,令人无何奈何。宋高宗时期,陆游曾参加礼部考试,但秦桧不喜欢陆游所以最后没有结果。到了宋孝宗时期,陆游直接被赐进士出身,好不容易实现了自己报效国家的理想,但此后却是有更多的不如意在等着他。

因为两首留传千古的《钗头凤》,陆游和唐婉凄美的爱情故事让我们耳熟能详,为此,陆游似乎背上"妈宝男"、"负心汉"这样的标签。

励志的是,陆游并没有因为与表妹唐婉婚姻上的不幸而消沉。在不坠青云之志下,陆游尽管人生五起五落,仍不懈地奔走于仕途,始终积极主战,且亲临抗金前线体验军旅生活,努力躬耕于文坛,为自己的理想坚持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陆游就像一个孜孜不倦的斗士一样活跃于自己的那方舞台,生命不止,战斗不已,让人深深感动和由衷钦佩;他在诗词、散文和书法等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给后世留存了近万首诗词,时称南宋最杰出的爱国诗人,与范成大、杨万里尤袤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原来爱国诗人陆游并不柔弱,他不过是生不逢时。英雄末路下,留给后世极其宝贵的财富,至今闪烁着灼灼其华的耀眼光芒。

一、33岁入仕,一起一落

出生于名门世家的陆游,其实一生坎坷,2岁时即遇上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时任京西路转运副使的父亲陆宰只好离职,带上家人回老家越州山阴避难。

陆游的少年时代就在山阴农村度过,他自幼天聪慧,12岁时就能写诗作文,以过人的才华而崭露头角,兼之祖上有功,得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恩荫",给授"登仕郎"之职。

但陆游此后的人生道路却屡遭变故,20岁时与表妹唐婉结婚后,因两人未能生育,婚姻被母亲强行拆散,23岁时父亲又过世;仕途之路也不顺,直到28岁时才赴京都杭州参知锁厅考试,虽中头魁,却因当朝宰相秦桧的孙子秦埙也在那年考试的士子之列,秦桧见自己的孙子考试的名次在陆游之下,很不高兴,于是在次年的礼部考试上指名不用陆游。

就这样,陆游一直被排斥在录用榜单之外。直到5年后,秦桧病死,陆游33岁时才入仕,最先被宋高宗任用为福州宁德县主簿,四年后,宋孝宗赵昚即位(公元1162年),恩赐陆游进士出身,任职枢密院编修。

但陆游是坚定的主战派,主张抗金,遂被当朝的主和派屡屡打压排斥,又因一次整饬吏治军纪的建议欠妥,被主和派借机弹劾,触怒了宋孝宗,被贬任镇江府通判。后又因向枢密使张焘进言"罢除广结私党的龙大渊之辈奸佞小人"受责,再次被贬任建康府通判,后改任隆兴府通判,又被主和派诬告"结交谏官,与北伐的都督张浚有勾结",遂被免职,回老家赋闲待命。

陆游首次回山阴老家赋闲4年,期间,他写下大量反映江南农家生活的诗歌,《游山西村》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扣门。

陆游在这首七言律诗里,色彩明丽地描绘了山阴的农村风光,表达了对淳朴的农家生活的喜爱,同时也映射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人生哲理,这两句诗亦成为千古名句,被人们喜爱而广为流传。

二、投身军旅,二起二落

1169年,陆游44岁时再度被宋孝宗用,改任夔州通判,主要负责学事和农事。在此期间,陆游据当地风土民情,写下有名的散文名篇《入蜀记》(共6卷)。

两年后,陆游响应号召,在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征召下,转赴军旅,担任干办公事,在南郑投身军僚幕府生涯。

期间,陆游写下驱逐金人收复中原的《平戎策》,提出北伐中原取长安须先取陇右,同时积蓄粮食加强训练士兵的军事主张。为此,陆游得以在抗金前线定军山、大散关一带巡查战略要塞,体验军旅生活。

只可惜,宋孝宗没有采纳陆游的《平戎策》,也没有安排王炎的北伐。陆游只体验了8个月的军旅生活,幕府解散。

47岁的陆游只好奉旨骑驴入川,改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的闲职。次年(1173年)转任蜀州通判,后为嘉州通判。49岁时在荣州短暂代理了一段时间的州事。

1175年,好友范成大任四川制置使后,举荐陆游任锦城参议。两人在成都以文会友,成为"莫逆之交"。主和派以此为由诋毁陆游"颓放",无奈之下,陆游被迫辞职,后在杜甫草堂附近的浣花溪畔以种菜为生,自号"放翁",檄文回应主和派的攻击。

三、负责水利,三起三落

1178年,陆游53岁,又被宋孝宗启用为福州提举常平茶盐公事,第二年改任江西常平提举,主要负责管理农事方面的工作。

偏巧次年江西逢水灾,陆游擅直开仓放粮救济,并亲自"榜舟发粟",又被主和派以"越规"为由弹劾,陆游第三次被迫辞官,又回老家山阴隐居了近六年时间。

名诗《书愤》就是这个时期陆游回忆当年的军旅生活、有感而发一挥而就写成的,饱含热泪地表达了自己壮志难酬的郁愤之情: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四、严州提任,四起四落

就在61岁的陆游写下《书愤》的1186年,又被宋孝宗再度启用,任命为严州知州,这回陆游在严州任上任职了二年多时间。

在赴任之前,陆游去京城杭州觐见宋孝宗,住在西湖边上的客栈里听候召见时,写下有名的七言律诗《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首诗,陆游隐隐表达了厌倦官场之意,对宦海沉浮、世态炎凉有了一丝感悟。

1189年,宋光宗赵惇即位后,改任陆游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但不久,陆游因"广开言路"的谏言,再度被主和派群起而攻之,被以"嘲咏风月"为由罢免,再次回归故里,在家赋闲长达十多年。

这个时期,笔耕不辍的陆游对人生有了更深的体会,结合自身的经历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名篇。如《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对自己的坎坷遭遇进行了回味,表达了空怀壮志、报国无门的无奈: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1192年,67岁的陆游写下有名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兵河入梦来。

这首诗其实是晚年的陆游表达自己坚定抗金、为国雪耻的宣言书,尽管是空怀壮志,但依然至老不衰,字里行间透着浓浓的爱国激情,平添了一抹沧桑的色彩。

五、五起五落,荣归故里

宋宁宗赵扩即位(1194年)后的第8年,陆游已77岁高龄,第五次奉诏入京担任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兼任秘书监,主要负责编撰《两朝实录》、《三朝史》。

完成史书编撰后,陆游被提任为宝章阁待制,相当于朝廷的顾问,得以享受省部级干部待遇返回故里养老。

此后,陆游就一直蛰居山阴老家,潜心于对子女的家庭教育,曾写下《冬夜读书示子聿》: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表达了年老的父亲对子女谆谆教诲及热切期盼之情。

在惊悉太师韩侂胄北伐失败后,忧国忧民的陆游悲愤成疾,于1210年1月26日与世长辞,卒年85岁。临终前,写下绝名诗《示儿》,表达了自己弥留之际依旧爱国的强烈心情: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五起五落的一生,正如他所写的《卜算子.咏梅》,托物言志,暗喻自己一生尽管坎坷多艰,仍坚贞不屈,始终保持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标签: 陆游南宋

更多文章

  • 司马昭也算有勇有谋,司马懿为什么没选择他?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司马昭,三国

    司马师和司马昭都是司马懿的儿子。司马昭的性格比司马师要更沉静一点,更具有政治谋略一点,更像一个政治家。说起来,司马懿选择是司马昭而不司马师当接班人,似乎更恰当一点。那么,为什么司马懿最终选择了司马师呢?趣历史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我觉得司马懿最终选择司马师,而不是司马昭,

  • 宋万是梁山的开山元老,为何却非常没有存在感?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朝,宋万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受到了很多读者的热爱,大伙对于梁山好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生活,好不羡慕,他们之所以能够抵抗住官军的数次围捕而逍遥自在,这和梁山好汉自身的本事同样有着十分重要的关系。108人的职业,可谓是五花八门,有将军,有医生,有道士,有猎户,有马贩子,有小偷,反倒号称农民起义的众人,

  • 康熙点名要见乾隆生母,背后什么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乾隆,清朝

    在康熙晚年生活中,聪明伶俐的乾隆给康熙带去了许多欢乐,乾隆大胆、懂事,文武全才,给康熙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这也成了雍正夺嫡路上最有力的法宝。弘历围猎险被大熊所伤,康熙点名要见乾隆生母康熙61年8月,康熙带队伍进行围猎,一枪击中大熊,大熊倒地后许久都没有起来,康熙就想让弘历去补上一箭,博得“初围获熊”的

  • 如何评价朱高熙?他最后的结局有多悲惨?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朱高煦,明朝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趣历史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朱高煦的故事。说到朱高煦其实这个人其实在历史上也是很有故事的,传说啊,传说这个人最后竟然被明宣宗做成了“瓦罐焖鸡”,我的天啊,这也太惨了吧,那么有的人问了,这在历史上到底是不是真的呢?真正的历史上是否真的有此

  • 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他对于契丹是怎样的态度?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李存勖,后唐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趣历史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李存勖的故事。李存勖是后唐开国皇帝,唐末著名军事家。李存勖一生骁勇善战,深谋远虑,在担任晋王期间曾多次击败后梁,还有北方契丹。当时契丹人的战力十分强悍,但李存勖却能从中胜绩连连,他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虽然李存

  • 当过囚犯做过皇帝,朱祁镇的一生有多戏剧性?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祁镇,明朝

    明英宗朱祁镇是朱瞻基的长子,是明代历史上第一个有两个年号的皇帝,其一生跌宕起伏。第一次称帝时,年幼的朱祁镇只有九岁,年号正统。由于年纪过为幼小,先皇早亡,朝政大事由多由张皇后把持,即当时的太皇太后。后发生土木堡之变,他的弟弟朱祁钰称帝。在经历多重变故后,朱祁镇又回到了朝廷中,但是当时的皇帝怎么可能愿

  • 古代没有羽绒服怎么保暖呢?你低估了古人的智慧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古代,宋朝

    每当快进入腊月的时候,现代人都会窝在空调房中不出门,人们可能会想没有空调该如何度过这漫长的寒冬?可是在古代,没有空调没有暖气,棉花也直到元朝才传入中国,甚至还没有全球变暖,那古人是如何度过这漫长的冬天,说到这里就不得不佩服古人的高超智慧了。在春秋时期就有一种燎炉被用于保暖。宋代孟元老所作的《东京梦华

  • 孙权的开明程度是三国之最吗?晚年时的他依旧如此吗?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孙权,东吴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您走进孙权的故事。东吴一直都是被称为“人和”的地方,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孙权处事比较大度开明,使得东吴上下长期以来人心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大家始终还是能团结到一起。以至于曹操也非常欣赏孙权的性格,虽然刘备也

  • 工作狂雍正皇帝,他有哪些私人的小爱好?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雍正,清朝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趣历史小编带您走进雍正的故事。康熙、雍正、乾隆应该算是清朝最出名的三位皇帝了,其实这三位皇帝也挺有个性了。今天就先为大家讲讲雍正皇帝有哪些兴趣爱好,我们都知道乾隆喜欢在各种名画上签名,虽然他自己也写了很多诗,只是都不怎么

  • 清朝小伙的辫子有多脏?他们多久洗一次?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古代,清朝

    韩菼是清朝官员,他曾在《江阴城守纪》中写到:“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在清朝,不按规定剃发就会被处死,俗称“剃发令”。1645年,清顺治皇帝发布了剃头令,规定任何人都必须剃发,不得以任何借口来躲避剃发,拒不剃发的只有死路一条。清朝的统治者是满族人,在入关前,都是游牧民族,在草原上随时迁徙,没有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