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盘点抗战时国军有多少敌后游击队?

盘点抗战时国军有多少敌后游击队?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573 更新时间:2023/12/12 5:49:52

国军抗日敌后游击部队,可分为“正规军”与“游击队”两部分

1939年1月,泽东在总结八路军开辟敌后战场取得显著成绩的原因时,如此说道:

“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而来?由于上级正确的领导,由于指战员的英勇,由于人民的拥护,由于友军的协助,这四者是八路军所以获得成绩的原因。其中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人后方的游击战争;没有同处于敌后的友军之配合,也不能得到这样大的成绩。八路军的将士应该感谢直接间接配合作战的友军,尤其应该感谢给予自己各种善意援助与忠忱鼓励的友军将士。”①

所谓“同处于敌后的友军”,所指乃是国军留在沦陷区的敌后游击部队。据历史学者洪小夏统计,抗战八年,“在敌后作战的国民党游击军,最多时曾有近百万正规军和近百万游击队,最少时也有几十万正规军和几十万游击队。”②其具体数量变化,如下表:

资料来源:洪小夏:《抗战时期国民党敌后游击战争研究(1937-1945)》,P214

略言之,国军敌后游击部队,可区分为“游击正规军”与“地方游击队”两大部分。上表有两大特点。其一,1939年前后,国军敌后游击部队数量骤增。这是因为,1938年冬,蒋介石在南岳军事会议上,要求国军全面执行新的抗战策略:“政治重于军事,游击战重于正规战,变敌后方为其前方,用三分之一力量于敌后方。”③

其二,抗战八年,国军敌后游击部队中,“游击正规军”数量自1940年达到巅峰后,虽逐渐减少,但总体上仍保持稳定;相反,“地方游击部队”的数量则经历了暴涨(80万)与暴跌(19.1万)。且“游击正规军”数量,较之“地方游击部队”,长期保持着较显著的数量优势。

《八路军军政杂志》创刊号封面及毛泽东所撰写的发刊词

蒋介石与毛泽东对敌后“游击队(战)”,有着截然不同的理解

之所以如此,与蒋介石个人对“敌后游击战”的理解有很大关系。在蒋看来,“游击战”也是“正规战”的一种,为取得对敌效果,并维持军纪,必须以正规部队担任。1938年初,蒋曾告诫第一战区与第五战区的高级将领们:

“现在社会一般人士,认为游击队与别动队没有分别,这是极大的错误。所谓游击战,实在是正规战之一种,一定要正式的部队,尤其要是纪律好、精神好、战斗力强的正规部队才能够担任。决不是临时集合民、枪编成队伍,就可称为游击队,就能够胜任游击战。这种临时集合的队伍,只能叫别动队。别动队是由地方政府或当地机关团体集合本地的武装民众,聘请军官训练、统带,来担任一种别动的任务,如扰乱敌人后方,破坏敌人交通和兵站、仓库等。现在各地所称为游击队的,可以说是担任这种别动任务的别动队。这两种部队的分别,我今天在此再加以明白的规定,就是:凡由地方政府机关和当地人士集合本地武装民众编成队伍来发动自卫的力量,遂行一种别动任务的,叫做别动队。凡正式建制部队,纪律森严,运动轻捷,富有攻击精神,而由正式指挥官统率,奉令担任游击战斗的,叫做游击队。但是要知道,游击战亦就是正规战。”④

蒋如此强调游击队的正规性,与国民政府高层当日对敌后非正规游击部队的纪律观感甚差,有很大关系。如永昌曾在日记中写到:“伤兵(轻伤及伤愈者)、交通(不善运用及扣车扣船)、游击队(未游击敌人先害及人民)为今之三害。”⑤反观延安,抗战初期毛泽东为八路军制定的“敌后游击战”方针,与蒋对“游击战”的理解截然不同。毛泽东曾致信彭德怀,强调:

“今日红军在决战问题上不起任何决(定)作用,而有一种自己的拿手好剧,在这种拿手剧中一定能起决定作用,这就是真正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争(不是运动战)。要实行这样的方针,就要战略上有有力部队处于敌之翼侧,就要以创造根据地发动群众为主,就要分散兵力,而不是以集中打仗为主,集中打仗则不能做群众工作,做群众工作则不能集中打仗,二者则不能并举,然而,只能分散做群众工作,才是决定地制胜敌人援助友军的唯一无二的办法,集中打仗在目前是豪(毫)无结果之可言的。”⑥

蒋介石强调敌后游击队必须是“正式建制部队”;毛泽东则强调,八路军“游击战”的主要内容,应该是“分散兵力”,“分散做群众工作”。这种理念上的区别,所造成的结果正是:国军敌后游击队中,长期以“正规军”为主体;相反,截至1945年7月,新四军主力部队不过21.5万,地方武装和民兵,则已高达105.7万。⑦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与毛泽东在重庆合影

注释:

①毛泽东:《〈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1939年1月2日。《毛泽东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3。②洪小夏:《抗战时期国民党敌后游击战争研究(1937-1945)》,南京大学,2007。P03。③(台)《中日战争史略》,正中书局,1986,P433。④《抗战检讨与必胜要诀》(下),1938年1月12日。收录于《先总统蒋公全集》第1册(台),P1102。⑤徐永昌日記,1937年12月24日。⑥毛泽东:《关于独立自主山地游击战原则的指示》,1937年9月21日,致彭德怀。收录于《中国共产党抗日文件选编》,中央档案馆,1995,P189。⑦转引自:洪小夏:《抗战时期国民党敌后游击战争研究(1937-1945)》,P215。

标签: 抗战时国军

更多文章

  • 先于南京大屠杀的一场中日命运预演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南京大屠杀

    1928年5月,国民政府已经看到统一胜利的曙光时,中日之间发生了一场更大不测事件。那就是济南事件。事起二次北伐进行时。1928年1月,下野后又被国民政府请回的蒋介石,复职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决定挥师二次北伐。考虑到日本在中国北方的势力,做出很大外交努力和军事克制,希望使日本保持对中国革命的中立立场。但

  • 揭秘日军大将如何评价国军官兵?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日军,大将

    冈村宁次认为:汤恩伯“是蒋介石麾下最骁勇善战的将领”众所周知,日本陆军大将冈村宁次,长期参与侵华战争,日军投降前曾任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战后,其存留的部分日记与札记,被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成《冈村宁次大将资料》一书。①所谓“最了解你的人往往是

  • 为何蒋介石视国军为最大的耻辱?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蒋介石,国军

    蒋在日记中写道:今日最大之耻辱,乃国军败创,内部腐化众所周知,一方面,作为正面战场主力,国军在抗战期间牺牲甚大;另一方面,其内部腐败及军纪败坏,亦给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①对于后者,作为最高统帅的蒋介石,虽始终烛照在心,却苦无改善之策。如1940年8月,蒋曾严厉责备各级军队长官

  • 解密日军如何评估国军的战斗力?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日军,评估

    常德会战,军官伤亡比例甚高,南岳军事会议上被赞“大有进步”近日,殉国于常德会战的国军150师师长许国璋,被追授为抗日英烈,其后人收到了由民政部颁发的烈士证书,诚属慰事。①1943年末的常德会战,关系中国抗战前途甚巨。战事胶着之际,正是蒋介石代表中国,以

  • 揭秘抗战“杂牌军”总体表现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抗战,杂牌军

    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中,中央军精锐最先与日军开战,伤亡极大关于抗战,一直以来流传一种说法,即国民党“中央军都是畏缩不前,而让地方杂牌军与日军作战”。如2011年,李敖在厦门大学演讲时即说,抗战“最重要的是杂牌军”,优秀的张自忠将

  • 揭秘鲜为人知的一场“百师大战”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鲜为人知

    1939年“冬季攻势”,中国军队动用百余师,同时对日军发起攻击网络上有一种声音,认为抗战期间,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历次会战,基本上属于“被会战”,即日军主动发起攻势,中国军队被动因应。这种看法,可谓对抗战史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实

  • 揭秘蒋介石如何评价日军战斗力?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蒋介石,评价

    柳州会议上,蒋介石总结日军作战有四大长处:快、硬、锐、密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因装备、训练、指挥等各方面皆落后于人,面对日军进攻,屡屡失利。对于这个强大的对手,蒋介石是如何评价的呢?1938年武汉会战后,国民政府召开了第一次南岳会议。在会上,蒋介石分析日军优劣点时说:&ldqu

  • 揭秘俄国、波兰为二战史大打嘴仗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俄国,波兰

    波兰配合德国占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终至唇亡齿寒近日,俄罗斯驻波兰大使安德烈耶夫在接受一家电视台采访时说,“二次世界大战开战之前,波兰曾经阻挡反纳粹德国的结盟”“因此波兰为1939年9月随之而来的灾难负担部分责任”。他还说,后

  • 探秘一支被遗忘的“铁道游击队”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遗忘

    平汉铁路破坏队“借庙躲雨”,成为沦陷区最大规模的铁道游击队说起“铁道游击队”,很多人立刻就会想起“刘洪”、“李政”,和他们“血洗洋行”、“飞车夺

  • 揭秘“中央军”打日本为何要隐形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央军

    “一二八”淞沪抗战,中央军两个德械师,曾与十九路军并肩作战1932年1月28日,“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粤系将领蔡廷锴、蒋光鼐率“第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垂名宇内;国民政府之“中央军&r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