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为何蒋介石视国军为最大的耻辱?

为何蒋介石视国军为最大的耻辱?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573 更新时间:2023/12/9 2:53:44

蒋在日记中写道:今日最大之耻辱,乃国军败创,内部腐化

众所周知,一方面,作为正面战场主力,国军在抗战期间牺牲甚大;另一方面,其内部腐败及军纪败坏,亦给国人留下了深刻印象。①对于后者,作为最高统帅的蒋介石,虽始终烛照在心,却苦无改善之策。如1940年8月,蒋曾严厉责备各级军队长官“恬不知耻”:

“各级官长以久战怠生,形成种种弊习,而以战斗意志之低落、革命精神之消沉与军队纪律之废弛为甚。其间作战命令不能贯彻到底,作战报告徒事粉饰张皇,放弃重镇视为常事,失陷阵地恬不知耻,甚至所部违反命令亦不敢引律处治而反纵容包庇,以为见好部下之计。”②

1941年6月,蒋又致电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严厉责备其部队“到处扰乱抢劫”,军纪之坏超乎想象:

“第三战区之军,风纪可谓扫地殆尽,兄其知之乎?中初以为战败溃乱一时之现状,故未加深究,不料至今闽浙各地之国军仍到处扰乱抢劫,其所有行动之恶劣,诚出乎梦想所不及者。此兄平时治军,不认真不严肃,而乃有此不可收拾之一日。”③

及至1945年,此类情形更趋严重,蒋在日记中沉痛写道:

今日最大之耻辱,乃国军败创,纪律废弛,内部腐化,外表枯竭,形同乞丐。此为目前之大耻,而为国际所诟谇者。应以此整顿军队,充实兵力,为雪耻图强之第一步也。”④

淞沪会战,防御工事里的国军部队

痛定思痛,蒋曾一度计划另组“青年军”以取代旧国军

自抗战军兴,围绕着军纪败坏,当局曾制定过多种整军、裁兵办法,但均无效果。及至1944年豫湘桂战役大溃败,蒋终于痛下决心,欲抛弃国军旧系统,另起炉灶该年8月,蒋正式决定组建“青年军”,以吸纳知识青年。第一期计划,拟在3个月内征召10万人,组成10个师。蒋并打算亲自担任军长,且对外声明“要以创办黄埔军校的精神来创办青年军”。⑤

10月份,蒋召集中央与地方相关部门、各级党部三青团负责人及教育界人士150人,以“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为口号,举行“发动知识青年从军会议”,另组新军计划正式动。及至1945年3月,第一期计划共征召到合格知识青年8万余人,编成8个师。

蒋曾如此表述自己对青年军的期望:“第一,要使社会一般民众改变其过去对于兵役的心理,从而踊跃应征,来充实我们作战的实力。第二,要使社会民众改变对于本党的态度,认识本党革命牺牲的精神,因之接受本党的领导,共同一致来完成革命的使命。这两层用意,后者尤重于前者。”⑥意即:摆脱旧国军系统之沉疴,以重拾民心,乃青年军成立之主旨。因是之故,由蒋经国主持,在青年军部队中普遍推行了“政工制度”。

大约同时期,1944年11月,盟军驻中国战区参谋长魏德迈,也为国民政府制定了一套基本可行的军队整训计划。该计划拟缩编国军以压缩空额及淘汰劣质部队,并在美国军官的训练下,提升其战斗素养。因该计划能带来美械装备援助,且蒋亦认同美国军官的训练成效,故得到了国民政府的积极回应。⑦

但蒋并不认为该整训能够解决军纪败坏问题,故仍积极推进青年军计划,且希望魏德迈能为青年军提供美械装备。但魏德迈不赞同另起炉灶,故含蓄表示“目前尚无武器运来装备青年军”而在问题的另一面,国府军令部部长徐永昌,则在日记中无奈写道:魏德迈的整训计划,遭到了许多部队的抗拒,有些部队甚至提出威胁,声称若被指定为整改对象,其立场可能会“不稳”。⑧

缺乏厚实的国内外政治基础的支撑,单纯凭蒋一人之力,欲重走黄埔之路,再造新军以取代腐朽已极的旧国军系统,其无成算,是可想而知的。若联系到1937年蒋曾计划另组新党以取代国民党,且讨论名称时拒带“国民党”字样,谓:“有你这‘中国国民党几个字,人家就不来了”⑨则不难体会到,其身在局中,却无力控局,故屡欲破局而出,另造新局的冲动,是等绵长。无论军、政,皆是如此。

国军某部抗战士兵,美国LIFE杂志记者拍摄

注释:

①可参见:《戴笠披露国军令人发指的贪腐》,短史记第139期。②《蒋中正训诫国民革命军战斗意志低落革命精神消沉军纪废弛稿》,1940年8月17日。③《蒋中正电责顾祝同治军不严以致第三战区军纪败坏应严加整顿》,1941年6月3日。④蒋介石日记,1945年1月16日。⑤覃異之:《蒋经国与青年军》,收录于《文史资料选辑》(第28辑)⑥蒋介石:《知识青年从军运动与本党革命前途成败的关系》,1944年10月12日。⑦⑧齐锡生:《剑拔弩张的盟友:太平洋战争时间的中美军事合作关系(1941-1945)》(下册),社科文献出版社2012,P694。⑨《蒋介石因何事竟不惜取消国民党》,今日话题历史版第154期。

标签: 蒋介石国军

更多文章

  • 解密日军如何评估国军的战斗力?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日军,评估

    常德会战,军官伤亡比例甚高,南岳军事会议上被赞“大有进步”近日,殉国于常德会战的国军150师师长许国璋,被追授为抗日英烈,其后人收到了由民政部颁发的烈士证书,诚属慰事。①1943年末的常德会战,关系中国抗战前途甚巨。战事胶着之际,正是蒋介石代表中国,以

  • 揭秘抗战“杂牌军”总体表现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抗战,杂牌军

    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中,中央军精锐最先与日军开战,伤亡极大关于抗战,一直以来流传一种说法,即国民党“中央军都是畏缩不前,而让地方杂牌军与日军作战”。如2011年,李敖在厦门大学演讲时即说,抗战“最重要的是杂牌军”,优秀的张自忠将

  • 揭秘鲜为人知的一场“百师大战”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鲜为人知

    1939年“冬季攻势”,中国军队动用百余师,同时对日军发起攻击网络上有一种声音,认为抗战期间,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历次会战,基本上属于“被会战”,即日军主动发起攻势,中国军队被动因应。这种看法,可谓对抗战史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实

  • 揭秘蒋介石如何评价日军战斗力?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蒋介石,评价

    柳州会议上,蒋介石总结日军作战有四大长处:快、硬、锐、密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因装备、训练、指挥等各方面皆落后于人,面对日军进攻,屡屡失利。对于这个强大的对手,蒋介石是如何评价的呢?1938年武汉会战后,国民政府召开了第一次南岳会议。在会上,蒋介石分析日军优劣点时说:&ldqu

  • 揭秘俄国、波兰为二战史大打嘴仗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俄国,波兰

    波兰配合德国占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终至唇亡齿寒近日,俄罗斯驻波兰大使安德烈耶夫在接受一家电视台采访时说,“二次世界大战开战之前,波兰曾经阻挡反纳粹德国的结盟”“因此波兰为1939年9月随之而来的灾难负担部分责任”。他还说,后

  • 探秘一支被遗忘的“铁道游击队”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遗忘

    平汉铁路破坏队“借庙躲雨”,成为沦陷区最大规模的铁道游击队说起“铁道游击队”,很多人立刻就会想起“刘洪”、“李政”,和他们“血洗洋行”、“飞车夺

  • 揭秘“中央军”打日本为何要隐形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央军

    “一二八”淞沪抗战,中央军两个德械师,曾与十九路军并肩作战1932年1月28日,“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粤系将领蔡廷锴、蒋光鼐率“第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垂名宇内;国民政府之“中央军&rdquo

  • 战争竟如此变态的戕害儿童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战争,变态

    当代战争中,不少地雷被伪装成玩具样式,对儿童造成了极大杀伤近日,有媒体报道,在伊拉克发现一种将炸弹安放在玩具娃娃中的新型爆炸装置,目的或为杀害儿童。伊拉克当地媒体提醒人们,“请注意,不要触碰大街上的儿童玩具或者接受陌生人的礼品,可能有人在里面放置了危险物品。&rd

  • 太原会战:国共配合最默契的一次大会战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太原会战,国共,配合

    此战,国共两党配合默契,在平型关之役、忻口之役中重创日军1937年9月11月间进行的太原会战,乃是抗战爆发后,中日双方在华北进行的第一场大规模会战,也是国共两党在战场最默契的一次配合。日军出动4个半师团约14万人,意在消灭中国第二战区主力,夺取太原。中国方面有6个集团军约28

  • 常德血战:国军应如何自我检讨?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常德,血战,国军

    为牵制中国军队入缅,日军打破对峙局面,发动常德会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一度处于优势地位。为彻底打败中国,曾一度制定“五号作战”计划从西安、武汉攻入四川。但随后因日军在中途岛等处遭遇惨败,该计划被迫取消。1943年,日军大本营制定的“对华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