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解密日军如何评估国军的战斗力?

解密日军如何评估国军的战斗力?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573 更新时间:2024/1/5 23:36:08

常德会战,军官伤亡比例甚高,南岳军事会议上被赞“大有进步”

近日,殉国于常德会战的国军150师师长许国璋,被追授为抗日英烈,其后人收到了由民政部颁发的烈士证书,诚属慰事。①1943年末的常德会战,关系中国抗战前途甚巨。战事胶着之际,正是蒋介石代表中国,以“四大国”首脑身份,参加开罗会议之刻。前线成败牵连国际视听,故蒋“几乎终日为常德战况不明所困,繁虑无已”,一再致电前线将领,“务希严督所部,与常城共存亡”。②

因是之故,常德之役至为惨烈。战事结束后,大公报记者“入城内各处视察,全城已成一大修罗场,街道虽尚可辨识,然竟未见一完整房屋……全城所馀者不及百分之一二”。③至于具体牺牲,日军伤亡过万,国军则付出丧师6万众之代价,其中军官牺牲比例尤高,以致蒋在稍后的南岳军事会议上,特别提到“高级官长和中级官长(的)伤亡比例”,赞誉其“大有进步”。其中,许国璋、彭士量、孙明谨三位师长,可谓“高级官长”殉职的代表。

至于中下级军官,伤亡虽多,惜其名姓,多已湮没不彰,惟查阅当日媒体报道,尚可见只鳞片爪。譬如,某师少校参谋郑勋,在阵地动摇之际,“不顾危殆,率部逆袭”,自上午战至傍晚,“于反复肉搏中壮烈殉职”。某师四十四团连长弟,为策应正面攻击,“自请充任敢死队长……(率部)冲至敌寇指挥所”,血战殉职。该团排长杨健龙、班长彭传德,主动率部突击,“冲入敌阵,血战成仁”。④……1944年2月,蒋介石亲命《扫荡报》刊文《坚守常德八勇士》,表彰其在常德失陷后仍坚守不退,继续游击直至城池被收复,则可谓对此役中下级军官牺牲精神的最高肯定。⑤

略言之,常德之役国军中下级军官的牺牲精神,并非个案。自淞沪会战始,因国军士兵程度普遍不佳(客观教育水平所致),一线战斗,对中下级军官的临阵指挥依赖程度极高,故牺牲也极大此役,约半数参战中下级军官牺牲,占10年抗战准备所训练军官总数的十分之一强。另据军委会军政部统计,抗战爆发时,国军中下级军官(上校至少尉),共13.4万人。战时伤亡惨烈,每年须补充中下级军官4.5万人。牺牲速度如此之快,以致于正规的军校教育,已完全不能满足战争需求,及至1943年,正式军校出身的军官,已仅剩37587人,只占到全部中下级军官的27%左右,余者全部来自行伍提拔及各种速成培训班。⑥

常德全城已成瓦砾,战斗中的国军部队

日军认为,干部,尤其是中下级军官,是国军战斗力的核心

换言之,抗战期间,国军的战斗力,主要依赖于中下级军官的牺牲精神。1944年8月,蒋曾在军委会整军会议上,引用苏联军事顾问的意见,明确表达对中下级军官的认可与对高级军官的不满:

“中国军队现在营以下的动作,大体可以说是很注意了。但团以上到军师为止,各级司令部的业务极不健全。图上作业与沙盘教育可以说完全没有,指挥所与参谋业务的演习,更是完全忽略,所以中国军队一到作战就莫名其妙。既没有具体的作业计划,也没有完备的作战命令……团以上司令部的人员,很多不是正式军官,而多是主官的私人。往往很重要的职务,交给一些落伍的军官或不习军事的文人来担任。”⑦

第四次南岳军事会议,专为总结常德会战的经验与教训。期间,蒋通过谈话、观察,对参战的中、高级将领多有评估。对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蒋的评语是“进步甚多,可喜”;对第五十八师师长张灵甫,则盛赞“此次又得将才矣!”此中的程度区别,颇堪玩味。

值得一提的是,常德之役,国军曾缴获相当数量的日军文件,其中即颇多涉及到对国军战斗力的评估。这些文件,对今人了解国军战力,极具参考价值。譬如,日军认为,“支那军虽多年退败,且……国际援助路线被我遮断,但因抗日教育之彻底,及锐意整训之成效……其战力亦不容轻视”。其文件还将“支那军”区分为三大部分,分别评价如下:

“(甲)中央军(直系军):素质训练装备均优,但如败退时,其战力亦甚低落。(乙)地方军(旁系军杂军):素质低劣,无坚强战意,作战时逃亡归顺之事特多。(丙)共产军:长于游击战,专心注力于中国之赤化,利用民众,潜行战斗,谍报谋略等工作,未可忽视。”⑧

和蒋介石的看法大略一致,日军同样认为,中下级军官,乃国军战斗力的核心“支那军……干部多为军官学校出身,抗日意识旺盛”,“如失干部,战斗意志即消失,故特须注意阻击其干部。”日军还特别提到,对由国军中下级军官组成的督战队(在战场上监督士兵,以防逃逸,有权就地处枪决逃亡、退缩的士兵),“须首先予以压制”,理由是“敌正面之防御,战斗力甚强,或(因)背后有督战队,或因地形上无退路时,均必顽强抵抗。”⑨至于高级将领,战后,冈村宁次曾对应钦言及,“中国兵负于日军,系由于各高级将领之研究不够”。⑩

今人对在抗战中牺牲的国、共高级将领,大多耳熟能详;至于中下级军官,则往往面目模糊,惜哉。

常德会战中缴获的日军文件,第六战区1943年12月编订出版

注释:

①华西都市报,《川军名将许国璋之子收到父亲烈士证书》,2015/02/02。②蒋介石日记,1943年12月3日。③大公报,《常德一片瓦砾》,1943年12月25日。④中央日报,《常德战役英雄别录》,1944年1月23日。中央日报,《常德战役英雄续录》,1944年1月25日。⑤这八名勇士,尚有姓名可考者有四:吴炳南(班长)、周善福(班长)、哲文斌(班长)、邝尚武(上等兵)。见:扫荡报,《坚守常德八勇士》,1943年12月31日。⑥(台)何应钦,《何上将抗战期间军事报告》,下册,P562。⑦(台)蒋中正,《整军训词》,收录于《蒋总统思想言论集》第18卷,P208。⑧第六战区参谋处/编:《第六战区常德会战获敌文件汇编》,1943.12.23,P01。⑨同上,P02-05。⑩(台)何应钦:《冈村宁次将军会谈记》,收录于《何应饮将军讲词选辑》,P298。

标签: 日军评估

更多文章

  • 揭秘抗战“杂牌军”总体表现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抗战,杂牌军

    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中,中央军精锐最先与日军开战,伤亡极大关于抗战,一直以来流传一种说法,即国民党“中央军都是畏缩不前,而让地方杂牌军与日军作战”。如2011年,李敖在厦门大学演讲时即说,抗战“最重要的是杂牌军”,优秀的张自忠将

  • 揭秘鲜为人知的一场“百师大战”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鲜为人知

    1939年“冬季攻势”,中国军队动用百余师,同时对日军发起攻击网络上有一种声音,认为抗战期间,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的历次会战,基本上属于“被会战”,即日军主动发起攻势,中国军队被动因应。这种看法,可谓对抗战史缺乏最基本的了解。实

  • 揭秘蒋介石如何评价日军战斗力?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蒋介石,评价

    柳州会议上,蒋介石总结日军作战有四大长处:快、硬、锐、密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因装备、训练、指挥等各方面皆落后于人,面对日军进攻,屡屡失利。对于这个强大的对手,蒋介石是如何评价的呢?1938年武汉会战后,国民政府召开了第一次南岳会议。在会上,蒋介石分析日军优劣点时说:&ldqu

  • 揭秘俄国、波兰为二战史大打嘴仗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俄国,波兰

    波兰配合德国占领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终至唇亡齿寒近日,俄罗斯驻波兰大使安德烈耶夫在接受一家电视台采访时说,“二次世界大战开战之前,波兰曾经阻挡反纳粹德国的结盟”“因此波兰为1939年9月随之而来的灾难负担部分责任”。他还说,后

  • 探秘一支被遗忘的“铁道游击队”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遗忘

    平汉铁路破坏队“借庙躲雨”,成为沦陷区最大规模的铁道游击队说起“铁道游击队”,很多人立刻就会想起“刘洪”、“李政”,和他们“血洗洋行”、“飞车夺

  • 揭秘“中央军”打日本为何要隐形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央军

    “一二八”淞沪抗战,中央军两个德械师,曾与十九路军并肩作战1932年1月28日,“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粤系将领蔡廷锴、蒋光鼐率“第十九路军”奋起抵抗,垂名宇内;国民政府之“中央军&rdquo

  • 战争竟如此变态的戕害儿童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战争,变态

    当代战争中,不少地雷被伪装成玩具样式,对儿童造成了极大杀伤近日,有媒体报道,在伊拉克发现一种将炸弹安放在玩具娃娃中的新型爆炸装置,目的或为杀害儿童。伊拉克当地媒体提醒人们,“请注意,不要触碰大街上的儿童玩具或者接受陌生人的礼品,可能有人在里面放置了危险物品。&rd

  • 太原会战:国共配合最默契的一次大会战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太原会战,国共,配合

    此战,国共两党配合默契,在平型关之役、忻口之役中重创日军1937年9月11月间进行的太原会战,乃是抗战爆发后,中日双方在华北进行的第一场大规模会战,也是国共两党在战场最默契的一次配合。日军出动4个半师团约14万人,意在消灭中国第二战区主力,夺取太原。中国方面有6个集团军约28

  • 常德血战:国军应如何自我检讨?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常德,血战,国军

    为牵制中国军队入缅,日军打破对峙局面,发动常德会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一度处于优势地位。为彻底打败中国,曾一度制定“五号作战”计划从西安、武汉攻入四川。但随后因日军在中途岛等处遭遇惨败,该计划被迫取消。1943年,日军大本营制定的“对华作

  • 护国北伐:中国近代史上唯一一次以保全国民人格为号召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护国,北伐,中国,近代

    蔡锷:为给四万万人争人格,非拼着命去干这一回1916年1月1日,上午10时30分,57岁的袁世凯站在中南海怀仁堂的台阶上,阶下,列队齐整的“中华帝国”特任、简任官们,正行三鞠躬之礼。三鞠躬结束,袁世凯入内升御座,前清皇室代表溥润、章嘉呼图克图、天主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