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西安事变真相:西安事变的“主谋”并非张学良

西安事变真相:西安事变的“主谋”并非张学良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胖次 访问量:623 更新时间:2023/12/10 19:38:41

1935年,曾经号称中国最强军队的东北军正处在落魄时期。热河战败后,东北军丢了东四省和河北的地盘,十几万大军依靠蒋介石提供补给,一举一动受蒋节制,境况非常凄凉。背着一个“不抵抗将军”骂名离开东北的张学良有抗日的决心,不希望参与任何内战。但结果却事与愿违,不得不接受蒋介石的委派到西北“剿共”。

来到西安的张学良,很自然地结识了时任陕西省主席、国民党17路军总指挥的杨虎城。只不过,张学良开始对杨虎城的态度非常傲慢,认为杨虎城草莽出身,不过就是个“老粗”。而在杨虎城眼中,张学良却是一个可以联合抗日的对象。

1935年10月初,杨虎城向张学良发牢骚说“剿匪”等于“无期徒刑”,“以中央军之数量,东北军之精锐,皆未能消除共产党,区区如彼之军队,能何为乎?”

同年11月,当东北军的109师被毛泽东指挥的红军歼灭后,张学良也向杨虎城袒露了“倦于内战”的心情,杨虎城向张学良建议:向蒋公进言,停止内战,团结抗日。

1936年12月2日,张学良只身飞到洛阳,向蒋介石进言,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双方发生尖锐冲突。

张指责蒋“这样专制,这样摧残爱国人士,和袁世凯张宗昌有什么区别”。蒋严厉表示:“我是革命政府,我这样做就是革命!”“匪不剿完,决不抗日。”老蒋的顽固态度使张学良“犹如凉水浇头”,对蒋绝望。

回到西安后谈起有关情况,张学良问杨虎城“有何高策可以停止内战,敦促蒋公领导实行抗日之目的”。杨虎城趁此机会问张学良是否有抗日决心,如果有,可趁“蒋公来西安,余等可行挟天子以令诸侯之故事”。张学良听后愕然,沉默未语。然而,后来西安事变基本上是按照杨虎城“武力扣蒋”的思路发动的。

1936年12月23日到24日,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宋子文宋美龄达成了停止内战、停止“剿共”、一致抗日等六项协议。24日晚,蒋介石会见了周恩来,表示以人格保证接受六项协议,并邀请周恩来到南京就国共合作直接同他谈判。但是,蒋介石只同意以“领袖人格”保证。蒋介石不肯签字,张学良却同意放蒋,这让主导这次“兵谏”的杨虎城深感不安,并因此与张学良爆发了一场激烈的冲突。

据《宋子文日记》披露,12月24日当晚,张学良、杨虎城进行了交谈,杨虎城反对释放蒋介石,为此与张学良激烈争吵。杨虎城觉得这样放人放得不明不白,至少也得让蒋介石签个文件,有个书面的保障。杨说:“你发动了政变,在未获任何保证下,而今你竟允委员长离去,他定会让你我人头落地。”张说:“我个人对政变负完全责任,如果我们接受他的领导,一切均会好转,若否,则尽可开枪将他打死。对其行动方针,难道还有其他选择?难道我们不想结束此等局面?”杨虎城不满地离去。

1936年12月25日下午3点左右,张学良给杨虎城打电话,通知他,自己已经决定放蒋回南京,杨虎城示意劝阻,但张学良已然不允许他再辩解了,只是说,再不走就走不了了。杨虎城措手不及,只好服从。

在张学良亲自陪同下,蒋介石乘飞机离开西安。离开西安前,张学良留下手令,把东北军交给杨虎城指挥。没想到这一次竟是他们二人的诀别,张学良因此永远失去了自由,而提议“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杨虎城在1949年死于国民党特务的暗杀。

标签: 西安事变真相西安

更多文章

  • 抗战前蒋介石借“剿共”控制四川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抗战前,蒋介石

    众所周知,重庆(抗战时为四川省辖市)是中国抗战时的陪都,其时四川作为西南大后方,是御敌的大本营。可在全面抗战爆发前3年,四川还是军阀割据、中央政府无法深入的王国。国民政府是如何在短期内将势力渗入四川的?刘湘请援,蒋介石趁机入川1932年10月,四川最大的两股军阀势力——刘文辉与刘湘叔侄开战,结果踞守

  • 西安事变简介及时间 西安事变是哪一年发生的?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西安事变,简介,时间

    西安事变,又称双十二事变,是当时任职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当时任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直接军事监禁事件,扣留了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目的是“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西安事变最终以蒋介

  • 国军退伍老兵爆料:在东北没放过一个日本妇女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国军,退伍,老兵,爆料

    1946年,东北日侨在葫芦岛等待被遣返。国军官兵针对日本妇女的较大规模的侮辱行为,为何只发生于东北地区?各方“权势”向日侨管理所的中国干部要女人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遣返了数百万日俘日侨。大致而言,中方对这些曾经的侵略者做到了“以德报怨”。但在东北地区,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国军官兵针对日本妇女的玷污风潮

  • 七七卢沟桥事变简介及时间 七七卢沟桥事变的起因及背景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七七,卢沟桥事变,简介

    卢沟桥事变简介及时间在75年前的今天,1937年7月7日(丁丑年五月廿九),卢沟桥事变。日本军队向北平西南的宛平县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1937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新的经济危机。为了缓和危机,继续推行侵略扩张政策,日本帝国主义者制造了卢沟桥事变,向中国发动了全面侵略战争。卢沟桥位于北京

  • 二二八事件的六个最基本史实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二二八事件

    二二八的当事人、二七部队突击队长陈明忠先生说过一个故事,他在美国参加座谈时,曾以自己的现场经验论及二二八死伤者应该是1000人上下。当场就有一个“台独”支持者站起来反驳说:“乱讲,高雄就死了30万人。”陈明忠说:“当时高雄人口只有15万人,就算都杀光,你要哪里去找15万人来杀?”那人恼羞成怒,就骂他

  • 日军战败剖腹前最担心的一件事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日军,战败,剖腹

    1939年夏,在当时的伪“满洲国”和蒙古国边境,爆发了苏日诺门罕之战。从8月20日苏军发起进攻到30日停火,10天时间内,关东军阵亡了1.8万人,日本陆军遭遇到了自成军以来最惨重的败仗。但在此情况下,日军仍在酝酿着更大规模的对苏攻击。对此,原关东军老兵、日本作家五味川纯平在其所著《诺门罕》一书中有解

  • 林迈可:在中国抗战的英国贵族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林迈可,抗战

    二排从右至左:江一真、傅莱、殷希彭、张文奇;一排:林迈可夫妇(1942年)77年前从加拿大来到中国晋察冀边区的白求恩,中国人耳熟能详。但很少有人知道,与白求恩同乘一条船从英国来到中国的林迈可。“在抗日战争期间,林迈可先生对中国的贡献很特殊。”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致远讲席教授吕彤邻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 侵华日本战犯自供追记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侵华,日本,战犯

    历史坚硬如铁,沉重如铁。2014年“七七事变”纪念日前夕,中国中央档案馆开始每天公布一份日本战犯自供,连续45天。1956年,中国政府在沈阳、太原组织最高人民法院特别军事法庭,对被关押的日本战犯进行审判。这也是继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之后,中国对日本战犯进行的又一次集中调查与审判。此前,上千名日本战犯的罪

  • 民国臭名昭著的土匪军镇嵩军:8年抗战7年在前线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民国,臭名昭著

    本文摘自:《哀将》,作者:胡博,出版社:贵州人民出版社说起第15军,读者一定会想起那支臭名昭著的土匪军队——镇嵩军。可土匪也有血性啊,八年抗战,第15军和日军从山西打到河南,竟有七年是一直在前线的。这最后一年之所以不在了,还是因为前一年在洛阳被打残的缘故,您说这部队在抗战时期的表现值得敬佩不?内战时

  • 三国三大战役中荆州为什么会发生两次?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三国,战役

    三国三大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赤壁大战和夷陵之战,这三大战役,不仅耗时长,参战的人员多,而对三国发展的走势也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这儿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后两次战役都发生在荆州地区呢?除了这两次大的战役,三国时期的荆州地区,中小规模的战斗也是连续不断,可以说,从三国早期的刘表开始到蜀汉国灭亡,这儿的战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