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中国古代霸气的敢死队:勾践神秘军团不逊秦国虎狼之师

中国古代霸气的敢死队:勾践神秘军团不逊秦国虎狼之师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490 更新时间:2024/1/16 2:00:40

所谓“敢死队”,指由不惜命的军人组成的突击先锋队,至于词义出处,大抵可以追溯到《三国志》:“(董)袭与凌统俱为前部,各将敢死百人”。可遗憾的是,这支敢死精锐之队,早已湮没在吕布关羽马超等名将巨星光环下,连一向八卦的罗贯中,似乎也懒得多提。不过,古时敢死之师,绝非在三国才有,早在之前,其实就大有存在。譬如,曾震动天下的秦国麾下,就有一支。

当然,这支战之能胜铁血之师的成立,倒和历史上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有关,此人名叫商鞅。原来,秦国因地处西边,颇不为中原主流邦国待见,将这个“西方国家”称之为蛮夷之邦。当时的秦王秦孝公,倒是一个有理想的人,胸怀着向发达“东方国家”叫板的志向。于是就有了求贤令,然后就来了商鞅。来了商鞅,就有了“商鞅变法”,提了一系列富国强兵法案。

其中,关于强军的法案里,就有这么一项:军功授爵制度。什么意思?简单来讲就是只要打好仗,就可以授爵。这个爵位,可不是像幼稚园老师给个大红花那样,忽悠人的,而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一授爵,就有了相应等级的土地和房子。

那么,如何获得爵位呢?当然和军功相挂钩了。比如,一个士兵在战场上砍下敌人首级,不仅获得相应的军功,就连家里老爹老妈如果偷了隔壁老王家的牛什么的,犯了罪,也是可以抵消。而且,这个军功可以累积,如果老爹战死沙场,他的功劳可以记在儿子头上。也可以说,一人有军功,全家都受益。当积累到一定军功的时候,就可以置换爵位了,这有点像当今的购物卡消费积分置换。

你看,杀杀人就有大房子住,而且杀的是别家人的脑袋,何乐而不为呢?于是,秦国尚武之风盛行,本来还是“一人参军、全家光荣”,到后来成了“全家参军、全家光荣”,但逢到了打仗,大家都像打了鸡血拼了命往前冲,好像现在流行的“抢红包”一样。当然,这样一搞,周边的国家就头疼了。

此时,不禁有人要问,秦军可以这样搞,其他国家为何不效仿,复制一下“改革经验”?刚才说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原诸国相对秦国,一直以发达国家著称。既然是发达国家,精神文明当然得跟上,不搞秦国那套流氓做派。即便打仗,也讲究君子礼法,两军阵前也得先鞠个躬、喝口茶,问候一下你妈可好、你大姨妈可好,再寒暄一下天气,然后敲个锣,开打。于是,就有了宋襄公的泓水礼让、晋文公的退避三舍等。

诸国风气如此,秦国航母级别的巨型“敢死队”,当然就完全没有对手了,成了当时BUG一样的存在。根据史书上记载,直到统一六国之时,秦军共杀死敌人约有一百六十万人。不过,历史上出名的“敢死队”,也绝非秦军专属,譬如,历史上相当牛气的大人物勾践,他麾下也有一支。

当然,提起勾践,我们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卧薪尝胆”。其实,“卧薪尝胆”所铺陈的,已是吴越之战3.0版。至于两国之间的纠葛,倒是可以排出系列大片:

吴越之战1.0版,越国干掉吴国

吴越之战2.0版,吴国复仇,干掉越国

吴越之战3.0版,越国复仇,再干掉吴国

(你看,似乎票房需要,投资方还会搞个《大时代:吴越风云N.0版》)

而我们要谈的,是吴越的首次正面交锋,当然,当时和勾践演对手戏的,还是夫差的老爹阖闾。当时的情况大概是这样的,吴王阖闾仗着自己有些家底,寻思着欺负一下自己的小邻居越国。而这越国,地处蛮夷之地,而且国力弱小,这仗未开打,胜负似乎已分。可越国国君勾践,史书记载“长颈鸟喙”,但凡如此相貌之人,大多有狠辣阴鸷之气,自然决心要硬碰硬干上一架。于是,秘密组建了一支“敢死队”。有意思的是,这支“敢死队”含金量,比起先前提及的秦军,似乎有过之无不及:秦军杀的是别人的脑袋,越军砍的是自己人的脑袋。

对于这支“敢死队”,《史记》描述的相当精彩:“越王句践使死士挑战,三行,至吴陈,呼而自刭”。什么意思?也就是说勾践把越国死囚排成三行,每个人脖子上挂一把剑,手拉手走向吴军阵地,高呼道:“我等触犯军令,惟有死在阵前,方可谢罪!”言毕,纷纷拔剑砍下自己的头颅,抛于阵前。

越军的变态做法,吴军惊呆了。或者毫不客气地说,吓尿了。而对面的越军,兴许是被同胞的血燃起斗志,也可能是,担心若冲锋慢了,要受如此军法处置,于是个个肾上腺素飙升,纷纷上前一通砍杀,不用说,吴军必败无疑。而先前志气满满的吴王阖闾,也在逃亡中以极其难堪的姿势被射杀,留给了儿子夫差一句“必毋忘越”。

标签: 中国古代霸气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军旗的历史:各式各样的军旗代表着不同的含义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古代,军旗

    公元前204年,为巩固侧翼,韩信率数万汉军背水结阵,与二十万赵军在井陉对峙。二千汉军伏兵乘赵军轻敌出击之机,攻占赵军大营,“拔赵帜,立汉赤帜”。赵军发现大营被踹,心无斗志,全军覆没,“背水一战”由此而来。此战中,军旗的重要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古人对熊、虎

  • 五国联军共同讨伐秦国,函谷关之战齐国为什么不参加?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五国,联军,讨伐

    今天故宫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函谷关之战齐国为什么不参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战国历史上,齐国和魏国一样,都有属于自己的辉煌时期,但是最后还是秦国统一了天下,创造了之后的王朝。当时的秦国逐渐的发展,日渐强大,于是秦国从战略防守转为战略进攻,秦国被各国认为是个严重的威胁。于是,在魏相公孙衍的推动之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为何偏好征用中国劳工?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

    日本三菱公司被中国劳工索赔的新闻引世界关注。这起新闻的历史背景是,军国日本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征用了大量中国劳工。现在索赔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征用的中国劳工,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中国劳工的数量也是十分惊人的。世所共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中国加入了交战一方协约国,也等于是参战国,但作为参战国,中

  • 百年前日俄战争是两大恶邻“平分中国”的一次预演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百年前,日俄,战争

    ​关于日俄战争的意义,各种历史书籍已经讲得够多,但是它对中国命运的“预言意义”,却提及得不多、分析得不够。就当时清廷而言,那场在本国领土鏖战的两大邻国的对打,不仅是耻辱,而且是行将“被肢解”的“预演”。日俄战争以俄国战败、与日本

  • 中国古代抗敌血战为何多发生在长江以南?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古代,抗敌,血战

    ​我们看中国历史,自中世纪两宋以来,外患频仍,但汉民族的对外血战往往发生在长江以南。华夏抵抗,几乎成为南人的独角戏。这是为什么呢?众所周知,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发祥地,所以,华夏文明又称“黄河文明”。黄河中下游即中原是华夏的核心地带,这里包括现在的河南全境、以及河北、山东、山西

  • 盘点二战中全歼日军的13场血战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二战,全歼

    01、阿图岛战役时间:1943年5月交战双方:美国VS日本具体战况:阿图岛战前就是美国领土,这是一场发生在美国领土上的战役。1942年10月,中途岛战役期间,日军一支部队占领了这个贫瘠的小岛。随即,美军开始重视这个小岛的战略意义,逐渐往岛上增兵。美军以绝对优势压制日军。5月29日,日军在外无救援、内

  • 建国700年后,这个导致隋朝灭亡的国家,没了……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建国,700年后

    盛唐时期,资深“驴友”李白四处游历,有一次遇到了生活在中原的高句丽遗民。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李白这首《高句丽》,短短20字,写的是高句丽舞者的优美舞姿,却尽显盛唐气象。高句丽人能歌善舞,高丽舞在唐朝风靡一时。据《旧唐书》记载

  • 明灭夏之战,朱元璋夺下蜀夏政权,为此后车顶平定西南奠定基础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灭夏之战

    今天故宫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的征西之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朱元璋,原名重八,又名国瑞,明朝开国皇帝,吴元年十二月,朱元璋正式即皇帝位,吴二年正月,改元洪武,定国号为明,应天府为京师。就这样,一个新的王朝开始了它的统治。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之后,立即着手消灭余下的割据势力,来实现最

  • 宁远之战:红夷大炮进化论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宁远之战,红夷大炮

    《纸上谈兵:中国古代战争史札记》(张明扬 著,山西人民出版社·汉唐阳光,2020)明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袁崇焕以不足两万人的守军在宁远防御战中大败努尔哈赤亲率的六万左右的后金军,明军取得了与后金开战八年以来的首次大胜。明熹宗下旨称:“此七八年来所绝无,深足为封疆吐气

  • 一场误炸引发的伦敦空战:一贯擅长闪电战的德军为何折戟在不列颠?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误炸

    “我确信我们已经精疲力竭,我们即将输掉这场战争。”飞行员道格拉斯·巴德的哀叹,是1940年那个血色夏季皇家空军的真实写照。千疮百孔的战机、满目疮痍的机场、已疲惫不堪却又不得不保持高度紧张的飞行员,以及随时可能来临的空袭,所有一切都令人绝望。所幸,8月19日起,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