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1975年越南统一战争

1975年越南统一战争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490 更新时间:2024/1/16 4:48:22

1973年初,“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平的巴黎协定”签署后,美国开始从越南撤军,并停止了大规模军事行动。但仍以“职人员”名义在南越留驻2.4万多名美军,支持南越政府军扫荡。与此同时,美国还南越政府提供大量军事援助和经济援助,在南越附近地区保持一支相当规模的海空力量,频繁进行军事演习,企图阻止南越人民武装反攻和北越军队进入南方战场。

为了实现南北方的统一,越南军民利用美军撤出南越、南越政权面临严重统治危机的有利形势,以北方正规军为主,在南越人民武装和人民群众的配合下,于1975年3月4日发起了“春季攻势”,连续进行了西原战役、顺化岘港战役和西贡战役。经过55天奋战,共歼灭和瓦解敌军100多万人,推翻了南越政权,实现了越南南北方的统一。

西原地区位于南越中部,是北上岘港沿海、南下西贡平735《影响世界的100次战争》原的战略要冲,但这里只有南越2个师驻守,且兵力分散。北越军以此为初战方向,认为打下西原即可将南越军队一分为二,并可以西原为基地,南北机动,发展攻势。1975年3月4日,北越集中4个师兵力,开始对西原地区之敌进行分割包围,最后确定西原南部的邦美蜀为战役的主要突击方向。3月10日凌晨,北越军集中炮火突然而猛烈地轰击南越军队在邦美蜀市的机场、指挥机关和炮兵阵地,尔后步兵和坦克发起全线出击,激战至14日,攻克邦美蜀市。在北越主力部队的猛烈攻势下,南越军队惊慌失措,纷纷溃逃。北越军乘胜扩大战果,先后解放了福安、宁和、金兰湾、绥安、归仁和大叻等城镇。至4月4日,西原战役胜利结束,共歼敌万名,并缴获大批作战物资,为尔后作战行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态势。

西原战役打响后,南越极为惊慌,迅速收缩兵力,准备固守顺化和岘港地区。这一地区与越南北方相邻,驻有南越五个主力师,并拥有火炮400多门、坦克和装甲车440多辆,作战飞机近百架。为了保证战役顺利实施,同时鉴于美军对北越军队南下攻势未采取大的行动,北越将全部主力部队三个军投入了南方战场。3月19日,南越人民武装积极配合北方军队行动,乘虚攻入广治市。两天后,北越军主力兵分北、西、南三个方向向顺化发起攻击,重点打击该市守敌的指挥所、机场及封锁海上退路。至25日,攻克顺化市,随后转兵进攻岘港。北越军相继攻占了岘港南面的广义、三岐、巡养三地,尔后全力逼近岘港市。在这种情况下,南越政府总统阮文绍下令固守城池,要求至少坚持两个月时间,以便调整兵力部署,伺机反扑。与此同时,调兵遣将,增援岘港守军。然而由于美军顾问临阵撤离,军心混乱,大批南越军向南溃逃。北越军抓住这一时机,大举向岘港以南发起进攻,29日便进占岘港市。此役,北越军共消灭和瓦解敌军10多万人,使该地区与越南北方连成一片,将南越军逼退至西贡一隅。

经过西原、顺化岘港两大战役,北越军共歼敌40多万人,毁伤美援先进兵器近一半,缴获和毁坏南越军近一半的作战物资和补给基地,解放12个省,使南越解放区人口扩大到800万。总之,两大战役后,越南南方战场上的双方力量对比和形势发生了有利于北越的根本变化。为此,北越制定了西贡作战计划,决定投入17个师的兵力与南越军队进行最后总决战,此次战役被命名为“胡志明战役”。

西贡是南越政权的首府,也是其兵力集聚的重镇,驻有7个师兵力。4月9日,北越军首先向西贡市外围据点的南越军发起击,南越军在飞机、大炮、永备工事的掩护下进行抵抗,北越军进攻春禄、藩朗的部队发展迟缓。于是,北越军变更部署,集中强大炮火轰击南越军防御阵地。南越守军损失惨重,军心动摇,被迫退却。北越军遂于4月16日占领藩朗,并于4月21日解放春禄,从而打开了通向西贡市的东大门。不久,便完成了对西贡的包围。西贡政权陷入混乱之中,一个星期之内连换三个“总统”。南越军队更是人心浮动,无心再战,纷纷准备后路。4月29凌晨,北越军向西贡发起全面攻击,重点进攻市内的南越总统府、警察总署、总参谋部、广播电台和郊区的新山机场。经过1天激战,北越军相继攻克诺中、龙平、莱眺、富利、厚义、芹德等外围据点和基地。

4月30日晨,攻入市区,展开巷战。4月30日中午,占领西贡全部市区。至此,越南统一战争结束。

北越取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利用了美军实行战略收缩的有利时机;其次是正确选择攻击目标,直指敌之要害和弱点,使敌指挥失灵,运输保障困难,进无力退无路,最终导致失败;三是乘势扩大战果,不给敌以喘息之机。利用敌调整部署、兵力收缩等时机,迅速达成作战目的;四是适时转换作战形式,敢于进行阵地争夺战、城市攻坚战、大兵团正规作战。在与美军作战时,主要采取袭击战这一作战形式。在力量对比发生根本变化时,适时将北方主力部队投入南方战场,进行战略决战;五是军事打击与政治瓦解互相配合;六是重视炮战和特工战。特工战是北越军作战的一个重要特点,其任务通是破袭敌指挥机关、水陆交通枢纽、后方补给仓库、小股部队。

标签: 1975年越南统一战争

更多文章

  • 中国古代霸气的敢死队:勾践神秘军团不逊秦国虎狼之师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古代,霸气

    ​所谓“敢死队”,指由不惜命的军人组成的突击先锋队,至于词义出处,大抵可以追溯到《三国志》:“(董)袭与凌统俱为前部,各将敢死百人”。可遗憾的是,这支敢死精锐之队,早已湮没在吕布、关羽、马超等名将巨星光环下,连一向八卦的罗贯中,似乎也懒得多提。不过,古

  • 中国古代军旗的历史:各式各样的军旗代表着不同的含义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古代,军旗

    公元前204年,为巩固侧翼,韩信率数万汉军背水结阵,与二十万赵军在井陉对峙。二千汉军伏兵乘赵军轻敌出击之机,攻占赵军大营,“拔赵帜,立汉赤帜”。赵军发现大营被踹,心无斗志,全军覆没,“背水一战”由此而来。此战中,军旗的重要性体现得淋漓尽致。古人对熊、虎

  • 五国联军共同讨伐秦国,函谷关之战齐国为什么不参加?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五国,联军,讨伐

    今天故宫历史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函谷关之战齐国为什么不参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战国历史上,齐国和魏国一样,都有属于自己的辉煌时期,但是最后还是秦国统一了天下,创造了之后的王朝。当时的秦国逐渐的发展,日渐强大,于是秦国从战略防守转为战略进攻,秦国被各国认为是个严重的威胁。于是,在魏相公孙衍的推动之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为何偏好征用中国劳工?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

    日本三菱公司被中国劳工索赔的新闻引世界关注。这起新闻的历史背景是,军国日本在两次世界大战中,征用了大量中国劳工。现在索赔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征用的中国劳工,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中国劳工的数量也是十分惊人的。世所共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中国加入了交战一方协约国,也等于是参战国,但作为参战国,中

  • 百年前日俄战争是两大恶邻“平分中国”的一次预演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百年前,日俄,战争

    ​关于日俄战争的意义,各种历史书籍已经讲得够多,但是它对中国命运的“预言意义”,却提及得不多、分析得不够。就当时清廷而言,那场在本国领土鏖战的两大邻国的对打,不仅是耻辱,而且是行将“被肢解”的“预演”。日俄战争以俄国战败、与日本

  • 中国古代抗敌血战为何多发生在长江以南?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古代,抗敌,血战

    ​我们看中国历史,自中世纪两宋以来,外患频仍,但汉民族的对外血战往往发生在长江以南。华夏抵抗,几乎成为南人的独角戏。这是为什么呢?众所周知,黄河流域是华夏文明发祥地,所以,华夏文明又称“黄河文明”。黄河中下游即中原是华夏的核心地带,这里包括现在的河南全境、以及河北、山东、山西

  • 盘点二战中全歼日军的13场血战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二战,全歼

    01、阿图岛战役时间:1943年5月交战双方:美国VS日本具体战况:阿图岛战前就是美国领土,这是一场发生在美国领土上的战役。1942年10月,中途岛战役期间,日军一支部队占领了这个贫瘠的小岛。随即,美军开始重视这个小岛的战略意义,逐渐往岛上增兵。美军以绝对优势压制日军。5月29日,日军在外无救援、内

  • 建国700年后,这个导致隋朝灭亡的国家,没了……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建国,700年后

    盛唐时期,资深“驴友”李白四处游历,有一次遇到了生活在中原的高句丽遗民。金花折风帽,白马小迟回。翩翩舞广袖,似鸟海东来。李白这首《高句丽》,短短20字,写的是高句丽舞者的优美舞姿,却尽显盛唐气象。高句丽人能歌善舞,高丽舞在唐朝风靡一时。据《旧唐书》记载

  • 明灭夏之战,朱元璋夺下蜀夏政权,为此后车顶平定西南奠定基础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灭夏之战

    今天故宫历史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朱元璋的征西之战,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朱元璋,原名重八,又名国瑞,明朝开国皇帝,吴元年十二月,朱元璋正式即皇帝位,吴二年正月,改元洪武,定国号为明,应天府为京师。就这样,一个新的王朝开始了它的统治。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之后,立即着手消灭余下的割据势力,来实现最

  • 宁远之战:红夷大炮进化论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宁远之战,红夷大炮

    《纸上谈兵:中国古代战争史札记》(张明扬 著,山西人民出版社·汉唐阳光,2020)明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袁崇焕以不足两万人的守军在宁远防御战中大败努尔哈赤亲率的六万左右的后金军,明军取得了与后金开战八年以来的首次大胜。明熹宗下旨称:“此七八年来所绝无,深足为封疆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