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我指挥了花园口决堤

我指挥了花园口决堤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1683 更新时间:2023/12/8 0:54:02

1938年2月,新8师炸毁黄河大铁桥后,奉命守卫西起汜水东至花园口的黄河防线。不久又改为负责西起黄河大铁桥至东马渡口一线防务。师部驻京水镇。

此时,日寇已抵黄河北岸,因黄河大铁桥已被毁,无法过河,只能与我军隔河对峙。新8师数次派出便衣袭击队,与在沦陷区坚持战斗的共产党领导的黄河支队配合,袭扰日军。最成功的战例,当数夜袭小冀镇日军粮秣仓库。

对峙至5月,战局对我严重不利。5月23日,土肥原的第14师团偷渡黄河成功,即以精锐的快速部队沿陇海路两侧西进。蒋介石急令薛岳指挥4个军追击围歼土肥原部,未能成功。6月6日敌陷开封,郑州危在旦夕。

在此紧急情况下,第1战区长官部紧急蒋介石建议,利用黄河伏汛期间决堤,造成平汉路以东地区的泛滥,用滔滔洪水阻止敌人西进,以保郑州不失。此建议立即得到蒋介石批准。6月4日,敌军攻打开封之际,我53军1团奉命在中牟县境赵口决堤。5日,20集团军总司令商震将军亲临赵口督促。下面,就谈谈我所亲历的决堤过程。

6月6日拂晓时分,住在京水镇师部的新8师蒋在珍师长突然被电话铃声惊醒。蒋师长抓起话筒一听,原来是集团军总司令商震的电话,告诉他陇海路南之敌已突破通许一带我军防线,逼近开封,而赵口决堤尚未完成,命令新8师加派步兵一个团,前往协助。

蒋在珍师长不敢懈怠,赶紧起床,叫我随他一同驱车赶往赵口视察。

赵口一段,地势较低,选中此处决堤至当。唯计划此事时,对黄河水势估计过大,对大堤土质估计过松,故而决定在大堤相隔40米处挖开两道口子,以为河水同时放出后,利用河水的巨大压力,能将两处决口之间40米长的河堤冲走。孰料决口掘成,中间大堤久冲不垮,兼之决口过于狭小,流量有限,士兵虽奋力加宽,然军情紧迫,已时不可待。

我发现,由于上峰未亲临现场,错误地认为只要掘堤的人多,就可以迅速扩大决口。其实,由于决口处过于狭小,人堆得再多,也无用武之地,最好是另择地点开掘。我向蒋在珍师长谈了我的看法后,蒋火为债同,立即叫我随他前往郑州,面谒商总司令。在商总司令的办公室,由蒋在珍呈报我们的建议,我在一旁又作了详细补充。商总司令的意思还是增加官兵,加快速度。对我们的建议,商总司令并未表态,只是命令我们立即返回赵口,协助53军1团改善技术,力争尽快放水。

我与蒋师长又立即返回赵口,正在与决堤部队长官计议时,忽然接到商总司令电话,转达统帅部指示,命令新8师于本部防区内另选地段决堤。

我们马上登车驶返京水镇。途中,蒋在珍问我:“我师防区内的沿河地段,你都熟悉,你看究竟在哪里决堤最好?”

我想了想,谨慎地答道:“以地形而言,马渡口、花园口均可。不过,马渡口与赵口相距不远,敌人已迫近这一地区,恐堤未决成,敌人已至。为获时间宽裕,我看最好还是选定花园口一段为宜。”

蒋师长当即拍板:“时间紧迫,任务重大,事不宜迟,那就定在花园口吧。”

回到京水镇已经是夜里10时左右,刚刚吃过晚饭,商总司令就派集团军参谋处长魏汝霖前来督促决堤事。商议中,定下两条原则:尽快完成任务;尽量缩小受灾地区。虽然决堤系重大军事机密,但当局也不能不管老百姓的生命。商议之后决定,由当地师管区和政府机构组织老百姓疏散,青壮年则留下来协助军队掘堤。

蒋在珍命令由我主持决堤工程。

领命后,我马上着手准备。夜里12时,我率工兵营营长黄映清、马应援,黄河水利委员会专司河堤修防的张国宏段长,乘坐一辆美式敞篷中吉普匆匆赶到花园口,勘察确定决口位置。

到达堤上,但见脚下河水潺潺,水位莫辨,一弯月牙儿在云中浮游,时隐时现。微风拂拂,十分凉爽。我们马上开始工作,岂料所带4支手电筒,非仅光亮微弱,且灯泡质量也很低劣,才用了一会儿,就全部烧坏。我看看表,已是6月7日凌晨两点钟了。考虑到事关重大,我不敢摸黑盲目选址,乃决定上车休息,待天亮后再勘察选址。5个人挤在车上,只能坐以当卧,人已倦极,但无人能睡,只能坐待天明。

天刚亮,我们儿个人就顶着一头露水沿黄河逆流而上进行勘察。头晚没准备吃的,就只好饿着肚子干。河堤上,有一个清的关帝庙,庙中无人,庙门大开。我们全都进去了,对着红脸长须的关云长塑像磕了三个响头,还敬了香(用烟代)。那一刻,我们全都十分虔诚,十分庄重。我跪在地上默默祷告:“关老爷,中华民族眼下遭了大难,被日本鬼子欺侮得惨。我们打不过他们,万股无奈,只好放黄河水淹,淹死了自家老百姓,你得宽恕我们。”

大约过了一个钟头后,我选定在关帝庙以西约300米处决堤。我看中这里是因为此处为黄河的弯曲部,河水汹汹而来,至脚下突然受阻,压力较之直线处大一些,容易冲垮河堤。而且从地图上看,待河水从花园口一带涌出,漫过已被日寇占领的开封、中牟、尉氏、通许、扶沟、西华等县境后,便可注入贾鲁河,向东南而行,流入淮河。贾鲁河道。可成为一道天然屏障,阻止河水无边漫延,当可减少人民所受之损失。

当我说出我的意见后,用树枝指着铺在地上的地图,询问随同各员有意见,如没有不同意见就这么定下了。这时,众人神色庄严,泪光朦胧,皆不能言。

我问张国宏:“张段长,你是我们请的专家,你必须要表态,定在这里,行,还是不行?”

张国宏答非所问,目光呆滞,像个热昏病人似的连连嚷道:“要死多少人……要死多少人呐!”

我提高声调说:“死人是肯定的,在这里决堤,死的人会大大减少。你说,行,还是不行?”

张国宏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认真地看着地图,表态同意我的选择。

工兵营营长黄映清不待我问他,已经“咚”的一声跪在了地上,举眼向天,热泪长淌。

我们全都随他跪了下去,5个人跪成整齐的一排。面对着波涛汹涌的黄河,放声大哭。直到工兵连和2团9连的官兵来到堤上,我们才住声。

我们马上动手画线,决定相隔50米掘两道决口。由大堤内侧对准河床底部平行掘进,决口外宽内窄,呈倒“八”字形。预计掘至河底,决口可宽至10米左右。放水之际,洪水从大口入小口出,压力陡增,更容易冲垮大堤。

标签: 指挥花园口

更多文章

  • 火烧圆明园的另一面:中国人唆使带路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火烧,圆明园

    晚清汪康年所着《记英法联军焚劫圆明园事》一文中说,“相当一部分中国的普通民众直接参与了劫掠、焚毁圆明园的行动。而且,根据当事法国军官的回忆,联军之所以下焚毁圆明园的命令,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为了驱逐不断涌来参与抢劫的华人。”大量国人趁着英法联军在圆明园劫掠的机会涌了进来,和侵略者一同抢劫圆明园里的珍宝

  • 甲午战争首战:日军仅6人受伤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甲午战争,日军

    整整一百二十年前的1894年7月25日,光绪二十一年六月廿三,甲午战争开始了。这一天凌晨四时,维多利亚式涂装(红色水线,黑色舰身,白色舱房与鹅黄色烟囱及桅杆)的“济远”舰的航海日志里,记载下这么一句话:“上午四点,起锚同‘广乙开行”。就在这时候谁也不曾想到,“济远”舰起航三个多小时后,丰

  • 义和团扶清灭洋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义和团,扶清,灭洋

    义和团是从义和拳开始的。义和拳最早在山东兴起,它兴起的直接原因是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德国在公元1897年强占胶州湾以后,紧接着又获得了胶州到济南的铁路修筑权。他们在铁路沿线霸占土地、开矿,把整个山东划为德国的势力范围。与此同时,外国传教士也纷纷来到中国,仅在山东就设立了大小教堂一千多个,传教士三百

  • 鲜为人知的关闸事件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鲜为人知,关闸

    新中国成立后,葡萄牙政府尚未与我国建交。从内地去澳门,经过拱北海关,迎面有一座牌坊式的建筑,这便是着名的关闸。古关闸是明代的中国政府修建的,目的是为了限制澳葡再向北扩张,关闸每月只开放六次,仅仅是为了从内地向澳门输出粮食,而平日就用六张封条封住。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历史的缘故,澳门暂时仍归属葡萄牙殖民

  • 大刀砍向鬼子: 抗战中最大一场白刃战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大刀,鬼子

    石牌是长江南岸的一个小村庄,依山傍水,环境优美。石牌是进入重庆的咽喉,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1943年5月,日军攻陷宜昌,兵锋直指重庆,鄂西会战爆发。石牌成为重庆抗击日军的第一屏障,日军在石牌周边集结了两个师团、一个旅团,还有被称为“钢铁猛兽”的第十一军,一共10万兵力直面扑来。中国方面集结了1

  • 洪秀全金田起义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洪秀全,金田起义,改革

    改革的思潮在涌动,革命的潮流更在奔腾。公元1844年的一天,广西贵县的六鸟神庙里聚满了乡民,听洪秀全宣传“拜上帝会”的教义:“我们都是天父的子女,人人平等。可当今满世妖魔横行,大家才过不上好日子。今后我们除了天父,谁也不能信!”一位老人战战兢兢地说:“这话可不能在庙里说呀,六鸟神爷最是灵验,触犯神爷

  • 甲午战争究竟败在哪里?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甲午战争

    1894年岁末,在中日甲午战争中,大连、旅顺相继陷落,北洋舰队退守威海。日军大举进攻,在荣成登陆,摆开海、陆夹击威海清军之势。尽管北洋海军主力舰“定远”、“镇远”雄风犹存,如果海陆配合运用得当,完全可以同日军再打一阵子,但是,清军失败的命运早已注定。甲午战争甲午到底败在哪里这一年,对甲午殇思与镜鉴的

  • 黄桥之战引发了皖南事变?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黄桥之战

    新四军黄桥之战是引发蒋介石报复发动皖南事变的导火索?一九九十年代大陆有学者专家认为,皖南事变共产党也有责任。一九四零年十月至十二月苏北的黄桥之战、曹甸之战歼灭国民党韩德勤部两万余人,蒋介石要报复,皖南新四军军部就成了最好的目标。还有说黄桥之战后曹甸之战前,项英电报中央,曹甸之战是否等军部到达苏南后再

  • 四渡赤水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四渡赤水

    四渡赤水战役,是遵义会议之后,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国民党几十万重兵围追堵截的艰险条件下,进行的一次运动战战役。从1935年1月19日红军离开遵义开始,到5月9日胜利渡过金沙江为止,历时3个多月,共歼灭和击溃敌人4个师、2个旅另10个团,俘敌3600余人。在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朱德等指挥下,中

  • 300名中国战士陷入肉搏,师长含泪开炮,双方一起被炮火覆盖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战士,陷入

    1944年的松山战役是典型的阵地攻坚战。拥有无数重炮、超级巨炮的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面对日军的岛屿防御也损失惨重,而当时较为缺乏炮兵的我军在面临松山多个高地密布的各种日军工事时,曾付出了的代价。但因为目标地理位置特殊,只能全力以赴攻克而无法围而不打。中国军人用自己的勇气在松山战场上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