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夏商西周所谓“三代”都是有军队的,但当时的军队并不是常备军,而是兵农合一的氏族族兵。这种集军事、行政、生产一体的“兵农合一、军政合一”制度,其实在很多早期社会都存在过。比如金朝前身生女真完颜部的猛安谋克制,清朝前身建州女真的八旗制度,都是类似的军事制度。
然后我们回到文献中的夏朝。要注意的是,夏朝只存在于周代之后文献中,所以我们只能从文献去分析,并不肯定必然是历史史实。《左传》哀公元年提到了少康复国的史实,其中就提到少康逃奔虞国,虞国国君把纶邑送给他,其中就包括“有众一旅”。“众”字在甲骨文常见,是国人的意思。“旅”自然是军事组织。而氏族的“族”正好与“旅”“旌”“旗”等代表军事的字同部首,族又从“矢”,可以说明村社成员和军旅成员就是一体的,当时正是兵农合一的社会。
另外,《尚书》也可以提供一些线索。《甘誓》记载的是夏商甘之战之前,商汤对军队的公告。其中就提到“大战于甘,乃召六卿”。《墨子明鬼下》也引用了一段《夏书》,其中说“且尔卿大夫庶人”。可以看出,当时的民政官和军政官也是不分的,这也反映出军民一体。
最后我们要说的是,夏朝是否是第一个奴隶制国家,这个前提还存在很大争议。目前越来越多史学家认为,中国不存在西方典型式奴隶社会;三代不如叫作“部族社会”或“氏族封建制”社会。而且中国什么时候进入国家阶段,也是众说纷纭,而且更多是从考古层面去解释。有人认为二里头时期,有人认为龙山文化时期,有人认为殷墟时期。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