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大成王朝是哪个朝代?

大成王朝是哪个朝代?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531 更新时间:2024/1/23 7:05:29

“大成王朝”为中国古代十六国之一,为巴贵族李雄于十六国初期所创建,都成都,为乱世中的地方性割据政权。大成国盛时有今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及陕南的各一部分。

西晋后期,秦、雍二州连年荒旱,饥疫严重,米斛万钱,民不聊生。略阳、天水等六郡的巴人(亦作巴氐;为巴人之分支;秦灭巴国后,其族分布于阆中渝水及其支流流域<即嘉陵江流域>)、汉人等各族饥民不得不离乡背井,流徙至关中就食以求生存。

关中亦是连年饥荒,难以生存。晋惠帝元康八年(298),流民首领、巴人李特(略阳临渭<今甘肃秦安东南>人,原籍巴西宕渠<今四川渠县东北>)遂率领众流民入蜀奔活路。

数万饥肠辘辘的流民蜂拥入蜀,加重了当地的负担与社会的不稳定,益州刺史罗尚遂迫令流民限期返归故里,贪暴的地方官官吏还借机劫掠,导致流民怨愤冲天。

301年十月,李特、李流兄弟利用流民的怨怒,聚众起兵于绵竹(今四川德阳北),攻据广汉,复进攻成都。李特自称使持节、大都督、镇北大将军。李特军政严肃,并与蜀民约法三章,施舍赈济,选用人才,蜀人大悦。

303年正月,李特击败罗尚,入据成都少城,自称益州牧、大将军、大都督,建元为建初。罗尚守太城(古成都城有太城、少城等,少城在府西,晋时为成都内史治所;府东即太城之西墉,为益州刺史治所)。

二月,李特被罗尚等袭杀,其四弟李流代统其众,自称大将军、大都督、益州牧;并得青城山范长生(著名的天师道首领,善天文,通术数,蜀人奉之如神)资助,军势复振。

当年九月,李流病故,临终前遗嘱诸将尊奉其侄李雄为主。

李雄为李特第三子,“身高八尺三寸,美容貌,少以烈气闻”,叔父李流素重其才。

新统帅李雄自称大都督、大将军、益州牧,挥师攻罗尚。闰十二月,李雄破罗尚,入据成都。

304年十月,李雄即成都王位于南郊,大赦其境内,建元为建兴。

306年三月,范长生自西山诣成都,李雄拜其为丞相,尊称“范贤”。范长生劝李雄称尊号。

六月,成都王李雄称帝,改元晏平,国号“大成”。

李雄追尊父亲李特为景皇帝,庙号始祖,母亲罗氏为皇太后,追谥叔父李流为秦文王;加尊丞相范长生为天地太师,封西山侯,并优待其部曲。

东晋成帝咸和九年、大成武帝玉衡二十四年(334)六月,大成国皇帝李雄病逝,时年六十一岁,在位三十年;谥武皇帝,庙号太宗。

武帝李雄驾崩,太子李班嗣位。

李班非李雄亲生儿子,乃其侄子,是李雄二哥李荡第四子。时李雄之妻任氏无子,遂将李班养以为子。李班“谦虚博纳,敬爱儒贤”,且仁厚孝悌,李雄甚器重之,令其参预朝政。324年,李雄违众议,立三十七岁的李班为太子。

李班即位,遵遗嘱以堂叔建宁王李寿(李特幼弟李骧之少子,李雄堂弟)为录尚书事,辅政。悲哀过度的李班只顾自己在殡宫(停放灵柩的宫殿)哭啼啼地守丧礼,无心理政,将政事皆委托李寿等重臣。

李雄舍弃自己十余个亲生儿子而立养子为储君的做法,势必会引起亲生诸子的不满,尤其是车骑将军李越心甚不平。时李越镇守江阳郡,奔父丧赶回成都,借机与同样心怀怨恨的四弟安东将军李期密谋除掉李班。

十月二十三日夜间,李越弑杀正在哭灵的李班于殡宫。

李班时年四十七岁,在位仅五个月;李期谥其为戾太子,李寿登基后改谥为哀皇帝。

李越甘愿为他人作嫁衣裳,主动让皇位于四弟李期。

李期即位,改封李寿为汉王,拜梁州刺史、东羌校尉、中护军,录尚书事;封李越为建宁王,拜相国、大将军,录尚书事。李期对李班亲属大开杀戒,弄得大臣怀惧,人不自安。

翌年,李期改元玉恒。他自以为大事告成,遂骄虐日甚,嫉贤妒能,多所诛杀,轻慢旧臣,宠任阿谀之徒,朝政紊乱,李雄开创的事业开始衰败。

汉王李寿颇具才器,职位素贵重,威名远振,深为李期及宠臣李越、景骞等所忌惮,李寿大为忧惧。不久,李寿奉李期令出镇涪城(今四川绵阳东北),心里这才踏实些。为避祸,李期轻易不敢赴成都觐见,即便是李期召见,也常以“边疆寇警,不可旷镇,故不得朝”为托辞而婉拒。

李期有青壮兄弟十余人,且并拥精兵强将,皇室势力雄强。情知已遭到猜忌的李寿心甚惶恐,惧不自全,遂暗中蓄势反击。

338年四月,李寿趁朝廷无备,率领步骑万余人自涪城袭克成都,杀相国建宁王李越、尚书令景骞等大臣,废李期为邛都县公,幽禁于别宫。大成政权灭亡,为李寿“汉”政权所取代。

五月,李期自缢身亡,时年二十五岁,在位三年余,谥曰幽公,葬以王礼。

九月,李寿尽杀大成武帝李雄诸子。

大成国自306年李雄称帝建国号,历三主,凡三十三年。

大成国盛时,其疆域“东守三峡,南兼爨,西尽岷邛,北据南郑”,约当今四川东部、重庆市与云贵北部及陕南。

李雄建国号为“大成”,一般认为与其初称“成都王”有关;然亦有他说,清学者赵翼《廿二史札记》云:“成”是李雄“袭(公孙)述旧称也。”公元25年四月,公孙述于成都称帝,号“成家”。

李寿废李期,自立称帝,改国号为“汉”,改元汉兴。李寿之所以定国号为“汉”,盖缘其即位前爵封汉王是也。史家将其与前期的“大成国”视为一体,故合称为“成汉”。

343年八月,汉主李寿逝世,时年四十四岁,在位六年,谥昭文皇帝,庙号中宗。太子李势嗣位。

347年三月,东晋西征大军破汉军,兵临成都。汉主李势势蹙出降,历二主、凡十年的李汉政权亡。李势至晋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市),被封为归义侯;361年死于建康。

初始,李特于晋惠帝永宁元年(301)十月起兵于绵竹,至东晋穆帝永和三年(347)三月灭于东晋,李氏成汉政权合计四十七年。

在巴李氏和六郡大姓领导下,秦、雍六郡流民起义演变为外来大族与土著大族的斗争。外来大族一度势危,由于涪陵大族徐举和青城范长生的归附,方才转危为安,建立起大成政权。

李雄称王后,拜德高望重的范长生为丞相,尊称“范贤”;称帝后,加尊其为天地太师,封西山侯。通过对范长生的优待尊重和对其部曲的承认,两类大族相互妥协,形成联合统治,同时,巴贵族间也推行了部曲制。

李雄统治时期,战事稀少,政刑宽和,赋税亦较轻,境内较安宁。李雄死后,宗室间为争夺帝位不断发生内乱内讧,安定局面被破坏。

李寿父子统治时期,务为奢侈,大兴土木,滥施淫威,致使上下离心,百姓生怨,国势日衰,在东晋大军的攻击下迅速灭亡。

图片皆选自网络。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世界军史上最大规模的巷战是哪场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当然是1949年第三野战军解放华东最大城市的“上海战役”,关于“巷战”这一定义,许多军事爱好者对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有误读的,是役苏德双方最大的会战并非发生在城市街区里,战役所造成的大量伤亡其实是在围绕斯大林格勒周围的广袤战场。直接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只有德军第6集团军所属的13个师约17万人,而苏军真正在

  • 蜀汉是如何加速西南地区开发的?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有从北向南转移的趋势。在魏晋之前,北方的经济占据了绝对的优势,到了南北朝,南北方的经济大体上平衡了。魏晋时期,南方经济发展如此之快,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是吴蜀、东晋、南朝这些偏安王朝的开发。其中蜀汉对西南地区的开发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本文就简单介绍一下。一,农业开发巴蜀之地,号

  • 彭城之战中,项羽如何以少胜多击败刘邦?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彭城之战根本不是以少胜多的战例,司马迁伪篡历史欺骗世人2000年。》楚汉彭城之战根本不是“以少胜多”,项羽并非3万,刘邦也并非56万。项羽的真实兵力是30万,刘邦的实际兵力是26万,另30万联军在韩信手里。彭城之战的历史背景,汉元年十月(前206年),项羽命令英布截杀义帝楚怀王熊心。天下诸侯皆欲叛

  • 为什么说巷战是最难打的战斗?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常德保卫战打到一半的时候,由于第57师死战不退,日寇伤亡急剧上升,主攻的第116师团长岩永旺有点抗不住了,跟顶头上司横山勇商量,能否给余程万的部队留个口子突围。第11军司令官忽然想起来读过中国兵法的“围城必阙”,亦知岩永旺师团必有难言之隐,居然就同意了,这是侵华日军攻城作战中破天荒的记录。(喋血孤城

  • 项羽如何与刘邦在《史记》中直接较量?刘邦为何三次哭祭项羽?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谢谢邀请。二人的历史除了少年,几乎都羁绊在一起,唯一有区别的是在看了秦始皇巡视天下所发的感悟。项羽的感悟是取而代之,刘邦的感悟是大丈夫理应如此。前者是夺取,后者是取代或者效仿,可见俩人志向虽然都很高远,但性格却完全不同,项羽要推翻,铲除任何阻碍自已的人,刘邦则不然,他只是想拥有秦始皇的一切。至于刘邦

  • 历史上刘备怎么夺取汉中?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汉中之战是三国时期一场大规模的战役。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三年至二十四年(218219年),刘备夺取汉中。整场战争的持续时间为两年左右,依据战况的不同,可以将汉中之战的整个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持续时间为公元217年至公元218年,这个阶段为整个汉中之战的启动期,刘备派遣张飞率兵攻打下辩为整个战

  • 关于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的重要通道,你了解多少?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南方丝绸之路共有三条:东线从四川经贵州、广西、广东至南海,史称“道”或“夜郎道”;中线从四川经云南到越南和中南半岛,史称“步头道”或“进桑道”;西线从四川经云南至缅甸、印度并进一步通往中亚、西亚和欧洲地中海地区,史称“蜀身毒道”。从中可以看出,无论东线、中线还是西线,其起点都是中国四川,可见“天

  • 在杭州古代发生过几次大战,最出名的是哪次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大规模的来讲有三次第一次在两晋之际,先是西晋内部发生八王之乱(公元290年-公元306年),统治受到严重削弱。然后西部和北部各游牧民族恰逢严寒气候,水草难继,生活困难。所以游牧民族大规模迁向中原,就是旧史书中所说的“五胡乱华”。这又导致中原地区原住民南迁,大规模进入江南地区。第二次在唐朝安史之乱后(

  • 古代王朝在平定中原后,南方地区就可以传檄而定,为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回答这个问题,先看几个历史王朝平定中原后,然后统一南方的事例。公元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当时的南方地区,除了统一的楚国有很大一部分领土在南方,其余的地方基本没有怎么开发,南方基本上都属于蛮夷地区,比较落后。秦始皇派大将屠睢率50万大军进击江南,在广西遇到了西瓯人的强力抵抗,秦始皇为了解决军队的给

  • 彭城之战中,项羽用什么样的打法大败汉军的?刘邦是怎样逃走的?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彭城之战是古代一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役,当时,项羽刘邦为代表的割据势力推翻了秦二世的统制,完成了他的分封,各路诸侯都有了自己的封地,按理兵战无休的局面应该结束。但是在利益面前从来没有满足,只有攀比。本来项羽就缺少战略眼光,没及时称帝建立新朝,仅自封为高人一等的西楚霸王,这种以王来封别人为王和封候,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