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越南古称“占城”并不是越南的古称,越南的古称是安南,交趾等,占城则是中南半岛的另一个国家,越南古时候成为过中国的属地,但也数次分裂过,
过秦论中有这么这么一句话:“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
这说的便是秦朝时期秦始皇一统天下,也曾征服过百越,后来秦朝灭亡,赵佗等人又分裂出去,直到汉武帝时期在南征百越,才重新回归。
唐朝时期又设安南都护府,管理安南,暹罗,真腊(柬埔寨)等国。后来唐灭亡后,安南贵族吴权再次分裂出去,直到宋朝时期李公蕴开创李朝,正式被立为藩王
明朝时候,明成祖朱棣设交趾政府司,正式有了交趾的名号,清朝乾隆时期曾反叛,最后被乾隆镇压,史称“安南战役”
泰国的古称泰国先后经历了素可泰王朝、阿瑜陀耶王朝(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却克里王朝(曼谷王朝)四个时代。
其中因为元朝使团中的一员周达观在前往真腊(柬埔寨)后,写了《真腊风土记》一书,其中称呼素可泰王朝的人为暹罗人,后来明太祖册封暹罗国王,暹罗一词便确定下了来。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你好,我是谢凯文律师事务所(KelvinChiaPartnershipInternationalLawFirm)越南分所的陆典谷。对你的问题回答如下:
第一个问题:首先要分清现代越南与古代越南,不是等同的概念,所以不能直接以如今的越南等同于古代的越南。秦始皇攻灭百越之前,百越地区曾有瓯越等初级的国家,但没有可信的证据证明,当时的越南存在国家。公元前214年,秦朝设置桂林郡(在今中国广西省)、南海郡(在今中国广东省)及象郡(越南北部)。从此至南汉大有十一年(938年)前,越南地区(如今的越南北部和中部)一直是中国统治下的省级行政单位。汉武帝时期设立位于越南北、中部的交趾(交趾又作交,在今河内一带)、九真(今清化省、安省一带)、日南(今广平省、广南省一带)三郡。之后,名称多有变更,从未有占城之城。
古代越南从中国王朝中独立出来,自称大越、大瞿越、安南等名称。
图:古代越南的安南国与占城国
7世纪至17世纪中期,如今的越南中部、中南部存在另一个独立王国,叫占婆(Champa),也叫占城,信仰印度教,其文化、宗教、文字、民族等与古代的越南和现代的越南都不同。到十七世纪末占城终于被越南人建立的西山阮朝所灭。占婆/占城人数锐减,几近灭绝。
古代所称呼的“占城”就是当时的占婆国。
第二个问题:暹罗,是中国对现东南亚国家泰国的古称,泰语为(Sayam),英语为Siam。主体民族为泰人,信奉上座部佛教,自公元13世纪开国,先后经历了素可泰王朝、阿瑜陀耶王朝(大城王朝)、吞武里王朝、却克里王朝(曼谷王朝)四个时代。1939年6月24日改国号为“泰国”,1945年复名“暹罗”,1949年再度改名为“泰国”,沿用至今。
宋元时代,中国人知道泰国的土地上有“暹国”和“罗斛国”两个国家,1296年,周达观作为中国元朝使团的一员前往真腊(柬埔寨),写了《真腊风土记》一书,书中把真腊西边的邻邦素可泰王国称为“暹罗”,称那里的人为“暹人”。这是中国史籍中首次用“暹罗”来称呼泰国地区的国家。元末明初,南方的“罗斛国”(即阿瑜陀耶(大城)王国)征服了“暹国”(素可泰王国),由于两国已合并,中国遂以“暹罗斛”来称之。1377年,明太祖朱元璋册封阿瑜陀耶国王为“暹罗国王”,于是“暹罗”这一名称正式固定下来,称为中文语境下对泰国的称呼(汉字文化圈其他诸国如日本、朝鲜、越南也采用“暹罗”之称)。而当时泰人的自称并非是“暹罗”,他们自称本族为“泰”。
图:“暹罗”
所以,“暹罗”是元朝中国人对当时素可泰王国泰国王朝的称呼,后来变成了对泰国各个王朝的约定俗成的固定称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