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有用大象作战,只是不多,所以很多人不知道。
商朝女将妇好,传说曾经领象军作战。她的墓出土了大量象牙制品,说明当时人有豢养大象。
后来商军在征伐东夷的战役中投入了战象,但数量未知,《吕氏春秋》的记载是“殷人服象,为虐于东夷”。
五代十国的南汉,有战象部队:大象身披铁甲(内衬牛皮),用锁子甲保护象鼻,象牙上装备钢制的矛尖,象背上安装巨大的塔楼。但对阵北宋的军队时,大象害怕床弩发射的火箭,纷纷掉头逃跑,冲乱本方部队,导致南汉大败。
南明时,李定国在桂林与孔有德作战时,《明史》记载他的部队是“合军十万,战象五十”。
三藩之乱时,吴三桂的孙子吴世,在云南对抗满清,是中国史书最后一次记载大象投入作战。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因为气候环境的变迁,中国境内大象数量减少。并且在实际作战中,大象会因胆小或受伤,不听指挥,发狂的大象更是会不分敌我的踩踏,造成重大伤亡,远比不上来去如风的骑兵好用。
首先需要纠正一下答主的说法,中国古代大象参战并非没有,而是确有其事。
古代典籍中多次提到大象作战。
一、商周时期
《吕氏春秋古乐》记载“商人服象,为虐于东夷。周公遂以师逐之,至于江南,乃为《三象》”,这是说商朝人驯化大象,以战象威慑征服东夷。但周朝灭商后,周公东征,一路将商朝的战象部队驱赶到南方,还创作了一首诗歌《三象》作为纪念。
《孟子滕文公下》也记载说“周公相成王……驱虎豹犀象而远之“。说周公当年的猛兽军团中,其中就用到了大象。
二、南朝、隋朝时期
林邑国(今越南境内)在与古代中国王朝的两次冲突中对方曾使用了大象。
一次是与南朝宋文帝。元嘉二十三年(公元466年)五月,宋朝交州刺史檀和之奉命伐林邑,林邑王范阳迈使用了象军参战,宋军初战不利。振武将军宗悫认为,百兽都害怕狮子,大象大概也不会例外,乃赶制了许多假狮子,隐伏草丛中。他还在预定的战场周围,挖了不少陷阱。敌方驱象军来攻,宗悫放出了假狮子,大象吓得掉头乱窜,宗悫又乘机指挥士兵万弩齐放,受惊的大象四处奔跑,不少跌到陷阱里,人和象俱被活捉。
另一次是与隋朝仁寿末。派刘方为州道行军行军总管讨林邑,林邑王梵志以巨象出战,刘方以诈败术,引大象跌入陷阱,复以弓弩射杀,从而获胜,一举攻占林邑国都。
三、北宋时期
970年,北宋灭南汉之役,南汉曾在莲花峰下列阵,布象群于阵前,以壮军胆,宋将潘美命集中劲弩火箭射象,象群负矢惊跃狂奔,南汉军溃败。
四、明朝时期
明初的灭蜀战役中蜀军也有使用战象的记载,据《明史傅友德传》:“初,蜀人闻大军西征,丞相戴寿等果悉众守瞿塘。及闻友德破阶、文,捣江油,始分兵援汉州,以保成都。未至,友德已破其守将向大亨于城下,谓将士曰:‘援师远来,闻大亨破,己胆落,无能为也。’迎击,大败之。遂拔汉州,进围成都。寿等以象战。友德令强弩火器冲之,身中流矢不退,将士殊死战。象反走,躏藉死者甚众。”
《明史云南土司》:“景东部皆种,性淳朴,习弩射,以象战。”
明朝对云南的几次用兵,都有和土蛮战象作战的记载。如明洪武二十一年甲辰麓川之战、明万历年间邓子龙平定滇西之战,都曾遇到过象阵。
其中最有名的莫过于邓子龙破象阵。1583年,邓子龙被任命为云南永昌卫(今保山地区)参将,率兵反击由汉奸木邦部罕虔引入境内的缅甸侵略军。他在山道间设伏,以劲弩火箭一举打垮番酋象群,手持利剑长矛,怒吼着冲向敌军,专照长长的象鼻子狠砍。被砍断鼻子的大象惨叫着乱窜,与马队相撞,人仰马翻。
五、其他
天启年间,在平定滇东盗匪的一次战斗中有头象“喷鼻中泥水作云雾,直挫贼锋”,“复卷一悍贼掷天坠地,蹴踏如糜”,后此象中毒矢而亡,军民感动其功为它立象冢于马龙山南,并有墓志铭载其功绩,此墓至今仍存。
李定国在云南抗清时,军中也用大象以作战和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