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齐国为何惨死于秦国之手?

齐国为何惨死于秦国之手?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621 更新时间:2023/12/17 8:35:24

落后就要挨打,固步自封只有死路一条。这个道理不是只有清朝才告诉我们,早在几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老祖宗就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春秋时期,齐桓公听从鲍叔牙的建议,重用原本在牢狱之中的管仲为相。

管仲,管夷吾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他是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后于齐桓公元年(前685),担任国相,还被尊称为“仲父”。在其任职期间,他对内大兴改革措施、富国强兵。对外采取尊王攘夷的政策,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以此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此后的近半个世纪的中原地区,齐国都是老大哥,说一不二的霸主。随着后世的发展,到了田氏代齐,三家分晋后,步入战国时期,齐国仍然有着与楚国、赵国、秦国抗衡的实力。可是为何齐国为何惨死于秦国之手?

周安王十一年(前391),齐康公被当时国内专权、声势滔天的田和放逐在齐国临海的一个海岛上。随后,田和自立为齐国国君,此为齐太公。周安王十六年(前386),田和被当时的周天子,周安王列为诸侯,自此姜姓的齐国在名份上算是彻底灭绝了,而田氏齐国得到了周天子的册封,便名正言顺成为了当时的诸侯之一。

就地理分析来讲,齐国和楚国可以说是当时地大物博的膏腴之地,比及拥崤涵之固的秦国,国民富庶、文化繁荣、贤士聚集。齐国有一个稷下学宫,大思想家荀子就曾在稷下学宫授课;齐国还有著名的孟尝君,其名列战国四大公子,以招贤纳士、广结宾客著称。

然而,齐国并没有利用好他自身所具备的优势,一方面,它没有真正地做到重视贤才,过于恃才傲物,仗着自己的优势,便沾沾自喜。孟尝君在齐国时,虽说齐王拜其为宰相,但随着孟尝君在各国的名声一步一步提高,齐王感受到了功高震主的威胁,变得逐渐不相信孟尝君。于是他便设计,借田甲挟持一案,嫁祸孟尝君。孟尝君感受到了这一讯息,明白齐王已经不再相信自己了,说不定还会有杀身之祸。于是孟尝君就连夜逃到了魏国。魏国的魏昭王当即便任用他做宰相。

由此可见,一个驾驭不了臣下同时还疑心臣下的君王不仅让为臣子的惴惴不安,更会令天下贤士寒心。反过来对比秦国,重用贤能之士,张仪、司马错、白起、范睢、王翦、魏冉等等,无一不是受到秦国重用同时为秦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在秦国之境施展自己的才能。而齐国就没有让贤能之士得以施展的舞台。

周赧王三十一年(前284),在魏国国相孟尝君的配合引导下,魏国与西边的秦国、北边的赵国联合,在乐毅的带领下帮助燕国攻打自己的母国齐国。就此一役,齐国瞬间兵溃,失去了七十余座城池,可以说是有灭国之危。虽然在最后田单的带领反击下,齐国得以收复失地,同时拥立新王齐襄王即位。但经此一役,齐国元气大伤,很难再有与秦国抗衡的实力了,在内功修炼上,齐国已经差了一截。这是齐国惨死秦国之手的原因之二。

最后,齐国早期对外积极扩张,对外彰显野心,做了出头鸟;对内没有安抚臣民,巩固得来的地区。没有及时推出与时俱进的国家政策,不能及时改革,依然是世家大族、贵族的利益优先,这在本质上与秦国是有了相当大的一节差距的。

秦国的崛起与齐国的落没恰好说明了一个道理穷则思变,变则通,通则达。秦国就是在这样一个贫瘠的地方焕发出新生命,沉淀出席卷天下的实力;齐国却养尊处优,惨死秦国之手。历史必然的趋势。

战国时代,为什么是秦国统一天下?就是赏军功″,有砍敌人一级人头,你家今年不必交租了,砍三级,你家可以分新房子而且田地送给你另外还奉送几个奴隶帮你干活。你要砍再多,你就当什长当干部甚至当将军了!每顿有羊肉有鲜鱼吃!但你如果敢当逃兵,全家老小贬为奴隶财产没收!所以出征时,全家拉着自家当兵的就一句话:一定要多砍几个,全家翻身指望你了!所以秦兵打仗勇猛异常,听说要打仗了欢呼雀跃!甚至脱去盔甲赤膊上阵,为了冲锋时快一点,生怕功劳被人抢光了!所以列国望见虎狼般秦兵立即逃之夭夭!齐国应该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文化大国,自齐恒公后就没有出色的王,因循守旧,所用将军都是贵族人士,没有秦国赏军功政策,又对秦国实行靖妥政策,甚至秦国打仗胜利了还带礼物去贺喜,没有了血性!所以齐国被秦国所灭是正常的!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桂陵之战简介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谢谢邀请:我是雪上长留马行处,见字如同见面。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桂陵之战就发生在战国前期公元前354年。在战国初期,魏国经魏文侯改革而变的强大起来,因此引起其它诸候国的戒备,于是赵、齐、宋、燕在阿会盟,共同抵制来自魏的威胁,魏国感受到了危机,就要

  • 春秋战国时,能横扫齐国72城的乐毅,为何却3年攻不下即墨?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前284年,燕国大将乐毅,率燕、秦、赵、魏、韩,五国攻齐,两年时间攻陷齐国全境,其中乐毅用了六个月,攻克齐国七十余城,仅剩莒城和即墨两座城池未下。此后三年时间,乐毅对这两座城池先强攻,后怀柔,都无法攻克。三年后,新即位的燕惠王中了田单的反间计,将乐毅被调离齐国,以骑劫代替乐毅伐齐。结果燕军被田单

  • 斯巴达为什么打败了雅典的提洛联盟?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我来给你解答波斯战争后,斯巴达为了与雅典争夺霸权,因此统率其主导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与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进行了伯罗奔尼撒战争。这场战争从前431年一直持续到前404年,其中双方几度停火,最后斯巴达获胜。但双方均打至筋疲力竭,结果斯巴达在称霸希腊不久后便被新兴的底比斯打败,其后再被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征

  • 为什么历史上南方没有北方侵略性强?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攘外必先安内,没有一个统一内部环境,聚集不了大量的人力丶物力丶财力就无力征服域外地区!北方地势相对平坦,且物产丰富,相对而言,统一成本低,难度小!北方政权南下,都是在中原基本统一后开始的!而南方山形水势很复杂,古代没实现过真正的统一,所以无力集结足够的人力丶物力丶财力去攻伐中原,只有明灭蒙元是个例外

  • 汉武帝是因为汗血宝马向西域发动战争的吗?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在中国古代战争中,马的地位极其重要。在众多战马中,汗血宝马又无疑是马中的佼佼者。汗血宝马最初产自西域,中原并没有这样的品种。据说汉武帝为了得到汗血宝马,不惜发动对大宛的战争。不过分析起来,汉武帝发动对大宛的战争,目的并不单纯为了汗血宝马,至少有以下三点:一是为了获得汗血宝马,这是无疑问的。尽管汉朝是

  • 精忠报国的岳飞有哪些战绩?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建炎三年(1129年),金将完颜宗弼渡江南进,岳飞时任江淮宣抚使司右军统制,率部转战广德(今属安徽)、宜兴(今属江苏)地区,袭扰金军知,多次获胜,并收复建康,升任通泰镇抚使。绍兴三年(1133年),金扶植的刘豫政权派军攻占襄阳(今属湖北)等郡。次年四月,岳飞自江州(今江西九江)挥师北上,大败刘豫军,

  • 即墨古城的故事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即墨古城相当古老,春秋时期就已存在,乃是齐国非常著名的领地,期政治地位大概相当于咱们现在的直辖市吧。在古籍中,即墨出过几个即墨大夫非常有名,最有名的就是当时齐国鼎盛时期的齐威王期间,治理齐国是诛一人赏一人。被赏赐的那位就是最早的即墨大夫,史记原文如下:威王初即位以来,不治,委政卿大夫,九年之间,诸侯

  • 关于抗日战争的可歌可泣人物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郝梦龄】1937年9~11月,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太原地区的作战。郝梦龄指挥第9、第19、第61、第35军组成中央兵团,守备忻口山岭及其左侧川道;以李默庵指挥第14军和第71、第66师等组成左翼兵团,控制云中山;以刘茂恩指挥第33、第17、第15军组成右翼兵团,控制五台山。部队展开于忻口以北龙

  • 古希腊是怎么灭亡的?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希腊灭亡是因为政权的腐朽和人们思想的堕落。具体如下:希波战争以后,雅典成为希腊的霸主。雅典海军是希腊各城邦中最强大的军事力量,雅典民主制也在伯利克里执政时期达到黄金时代。希波战争中,希腊各城邦建立了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战后逐渐成为雅典实现其霸权的工具。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不满雅典的霸权,双

  • 乐毅一鼓作气拿下齐国七十余城,却对最后两城围而不下的真相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前284年,乐毅带着五国联军攻打齐国,创下了半年之内连下七十余城的惊人记录。但接下来的是,齐愍王在琅琊郡莒城,田单在胶东郡即墨城,他们竟能坚守了整整五年。乐毅也是战国名将,他为什么没能一口气拿下莒城和即墨这两个座城池呢?其实是有原因的。在齐国的版图上,胶东和琅琊都位于齐国东南部,两郡之间的交通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