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请问古代两军短兵相接时,两军普通士兵是往死里剁就完事了,还是类似现代兵击一样会互相试探呢?

请问古代两军短兵相接时,两军普通士兵是往死里剁就完事了,还是类似现代兵击一样会互相试探呢?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4410 更新时间:2023/12/17 8:35:37

相互试探那不是真正的战场。那是有争议的,怕有两国之际的矛盾起因才试探。真正的战场是你死我活。我公公在解放战争时期,失去了一个胳膊。他老人家常给我们讲战场上的故事,那真是你不把他打死,他就打死你,越怕死越活不成。在清明来临之际,缅怀先烈丰功伟绩,不忘初心,爱党爱国。对得起老一辈先烈为我们流出的血汗。

都列着阵呢,左右后面都是自己人挤着,躲也没处躲,逃也没处逃。就前面是敌人,想活命就得把前面的剁了,换你会试探吗?你试探的时候,后面的自己人已经把你推倒对方的刀枪上面去了!

在古代战争中有哪些不可思议的事?

我们来说一段印度人的悲惨遭遇吧,有点奇葩,大家搬好凳子坐下慢慢听。

(这几位朝思暮想的就是天竺)

那是唐贞观年间的事情,印度还不叫印度,叫天竺。对,就是那个唐僧带着徒弟们朝思暮想的地方。

唐贞观二十一年,当时的唐朝算是超级大国,周围收了一大帮小弟。李世民为了展示大唐恩典,要时不时和这些小兄弟们交流一下感情。但是,那时候没有飞机,也没有动车,出去一趟不容易。所以每次都要安排专门的使臣,带着一堆人出远门。

这一年,一个叫王玄策的人成为了使臣,带着几十人的观光团出发了。这次的目的地是天竺,一个神奇的地方。

本来吧,印度国王对唐朝是充满了景仰的。但是,他不小心死了。然后,一个叫阿罗那顺的大臣篡位了……所以印度就乱了嘛,打打闹闹的,好不精彩!

王玄策带人过来一看,哎呦喂,咋就乱了呢?出啥事儿了?

大唐观光团蒙圈的时候,篡位的阿罗那顺脑子也被驴踢了,他毅然决然的带领所有军队,来抢劫王玄策了。大唐观光团才30多人,阿罗那顺出动了数万人的军队……

所以,毫无悬念的阿罗那顺抢了几车东西,把唐朝使者囚禁了。

幸好,王玄策带领几个人逃了出来。

大唐使者竟然被抢劫了?这怎么能忍?按理说,王玄策应该快马加鞭回大唐,报告这件事情,然后大唐出兵报仇。

但是,王玄策这个人脾气有点倔。就这么回去了,太丢人了吧!

于是,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自己报仇。

他很快就通知了大唐的两个小弟,吐蕃和泥婆罗(尼泊尔)。泥婆罗对大唐那是服服帖帖的,帮老大报仇没有二话。吐蕃松赞干布娶了文成公主,所以李世民是人家老丈人。老丈人被驳了面子,还那有啥犹豫的?

吐蕃迅速派来了精锐骑兵1200人,泥婆罗送来了7000铁骑。王玄策和副使蒋师仁,就带着这些人飞奔过去,在恒河边上把唱歌跳舞的阿罗那顺数万精兵打残了……

一万骑兵追着数万印度人跑,砍死了300多,赶到河里淹死了10000多。

阿罗那顺不服气,又组织了一批人,反扑了。结果,阿罗那顺被俘……

看我大唐铁骑来了,还敢反抗?王玄策被气的吹胡子瞪眼,决定好好教训一下印度人。此时,阿罗那顺的残部还在抵抗,而且还是在阿罗那顺后宫嫔妃的带领下。

于是,副使蒋师仁带兵把他们灭了……俘虏了后宫的嫔妃王子公主,以及皇族贵族一万两千人。

印度国内的各个城池都吓得争先恐后开门投降,一口气有五百八十多座城市啊!王玄策估计也想不到会是这个结果。印度人各种害怕,争先恐后的送来宝贝,表示臣服。王玄策想着不能再打了,再打就真的灭了全印度了,还是回家报告一下吧。

于是,带着一大堆战利品,回去了。

但是,当时的唐朝太强大,根本就没把天竺放在眼里。所以,王玄策的功绩,大家也都不太重视。

不过,像这种脾气倔的外交官,带着一万借来的兵就差点灭了印度,也确实是不可思议。

如今看来很愚蠢的战争宋楚涿谷之战,即“襄公之仁”的典故,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说宋国与楚国在涿谷打仗,宋军已经在泓水岸边列好了阵,楚军正准备渡过泓水来交战。

宋国右司马建议宋襄公说:“楚军比我军人多,请主公在楚军渡过一半人马且队列不整之时,就下令发起进攻,楚军必败。”

宋襄公说:“我听君子说,不能攻击已经受伤的敌人,不能擒获须发已经斑白的敌人。敌人处于险地不能趁人之危,敌人陷入困境,不能落井下石,敌人还没准备好,不能突施偷袭。现在楚军正在渡河,我军就发起进攻,有害于仁义。等楚军全部渡过河,列好阵,我们再击鼓进攻。”

之后宋军也如此做了,结果就是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伤,三天后就死了。

宋襄公认为,打仗时没有列好阵就进攻,是违反游戏规则的非君子行为,辜负了楚军的信任,令人不齿,不屑于去做。韩非子定义他为“亲仁义之祸”,宋襄公也因此被嘲笑了两千多年。

自此之后,华夏人民便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来呀,互相伤害呀,反间计,连环计,计中计,将计就计,三十六计,看谁更无耻,看谁更无下限。不要脸变成了智多星,宋襄公成了最后一个真把仁义当回事的人。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拜占庭与神圣罗马帝国有发生过什么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拜占庭帝国(395年1453年)即东罗马帝国,是一个信奉东正教的帝制国家。核心地区位于欧洲东南部的巴尔干半岛,领土也曾包括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极盛时领土还包括意大利、叙利亚、巴勒斯坦、埃及、高加索、西班牙南部沿海和北非的地中海沿岸。是欧洲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

  • 当年乐毅率五国联军伐齐,当时的大将军匡章干啥去了?是早就死了,还是战败被杀了?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咱们先一句话简单说说“乐毅伐齐”(或叫“五国伐齐”)的事情。公元前284年,在乐毅的统帅下,燕国联合秦国、赵国、魏国、韩国一起攻伐齐国,接着五国联军攻克了齐国七十二座齐国城池,昔日的齐强最后只剩莒城和即墨两座城在防守,也就是说齐国差点被灭国了。那大家要问了,齐国负责抵抗五国联军的主帅呢?他跑哪里去了

  • 齐国为何惨死于秦国之手?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落后就要挨打,固步自封只有死路一条。这个道理不是只有清朝才告诉我们,早在几千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老祖宗就告诉了我们这样一个道理。春秋时期,齐桓公听从鲍叔牙的建议,重用原本在牢狱之中的管仲为相。管仲,管夷吾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他是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后于齐桓公元年(前6

  • 桂陵之战简介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谢谢邀请:我是雪上长留马行处,见字如同见面。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桂陵之战就发生在战国前期公元前354年。在战国初期,魏国经魏文侯改革而变的强大起来,因此引起其它诸候国的戒备,于是赵、齐、宋、燕在阿会盟,共同抵制来自魏的威胁,魏国感受到了危机,就要

  • 春秋战国时,能横扫齐国72城的乐毅,为何却3年攻不下即墨?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公元前284年,燕国大将乐毅,率燕、秦、赵、魏、韩,五国攻齐,两年时间攻陷齐国全境,其中乐毅用了六个月,攻克齐国七十余城,仅剩莒城和即墨两座城池未下。此后三年时间,乐毅对这两座城池先强攻,后怀柔,都无法攻克。三年后,新即位的燕惠王中了田单的反间计,将乐毅被调离齐国,以骑劫代替乐毅伐齐。结果燕军被田单

  • 斯巴达为什么打败了雅典的提洛联盟?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中国历史

    我来给你解答波斯战争后,斯巴达为了与雅典争夺霸权,因此统率其主导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与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进行了伯罗奔尼撒战争。这场战争从前431年一直持续到前404年,其中双方几度停火,最后斯巴达获胜。但双方均打至筋疲力竭,结果斯巴达在称霸希腊不久后便被新兴的底比斯打败,其后再被马其顿的亚历山大大帝征

  • 为什么历史上南方没有北方侵略性强?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攘外必先安内,没有一个统一内部环境,聚集不了大量的人力丶物力丶财力就无力征服域外地区!北方地势相对平坦,且物产丰富,相对而言,统一成本低,难度小!北方政权南下,都是在中原基本统一后开始的!而南方山形水势很复杂,古代没实现过真正的统一,所以无力集结足够的人力丶物力丶财力去攻伐中原,只有明灭蒙元是个例外

  • 汉武帝是因为汗血宝马向西域发动战争的吗?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在中国古代战争中,马的地位极其重要。在众多战马中,汗血宝马又无疑是马中的佼佼者。汗血宝马最初产自西域,中原并没有这样的品种。据说汉武帝为了得到汗血宝马,不惜发动对大宛的战争。不过分析起来,汉武帝发动对大宛的战争,目的并不单纯为了汗血宝马,至少有以下三点:一是为了获得汗血宝马,这是无疑问的。尽管汉朝是

  • 精忠报国的岳飞有哪些战绩?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建炎三年(1129年),金将完颜宗弼渡江南进,岳飞时任江淮宣抚使司右军统制,率部转战广德(今属安徽)、宜兴(今属江苏)地区,袭扰金军知,多次获胜,并收复建康,升任通泰镇抚使。绍兴三年(1133年),金扶植的刘豫政权派军攻占襄阳(今属湖北)等郡。次年四月,岳飞自江州(今江西九江)挥师北上,大败刘豫军,

  • 即墨古城的故事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即墨古城相当古老,春秋时期就已存在,乃是齐国非常著名的领地,期政治地位大概相当于咱们现在的直辖市吧。在古籍中,即墨出过几个即墨大夫非常有名,最有名的就是当时齐国鼎盛时期的齐威王期间,治理齐国是诛一人赏一人。被赏赐的那位就是最早的即墨大夫,史记原文如下:威王初即位以来,不治,委政卿大夫,九年之间,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