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三国中赤壁之战除了以少胜多这个原因,还有什么原因?

三国中赤壁之战除了以少胜多这个原因,还有什么原因?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晴天 访问量:387 更新时间:2024/2/3 6:01:06

三国故事中魏居北方不善水战,蒋干盗书操中离间计误斩水师降将蔡瑁张允二人,又遭庞统假投曹唆使铁索连环舟,周瑜黄盖巧使苦肉计假意投魏,为火攻谋取了决胜的先机,吴蜀联手孔明巧借东风等精彩片段,还不如说吴蜀占尽天时地利人和,这才是赤壁之战以少胜多的关键原因。

赤壁之战曹军失败的重要原因。

第一个,当然还是疏忽大意,被吴军火攻成功,烧了大量的战船。攻吴无望,又干脆自己放了把火,把剩下的船只和水寨都烧了。

第二个原因,是因为血吸虫病。现在有人专门去做过考证,赤壁一带,包括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都是血吸虫高发区。解放后都还流行广泛,造成大量的人死亡。连毛主席都有“万户萧疏鬼唱歌。”这样的诗句来形容。血吸虫的主要寄主钉螺,生活在水中和潮湿的泥土中。在赤壁地区,吴军驻扎的南岸,是石头地形,吴军因此不受影响。当时是冬季,曹军驻扎的长江北岸,在夏季是被水淹没的滩涂。冬季水枯后,则是土质的江岸。钉螺和血吸虫密集,此病到解放初也没有什么特别好的治疗办法。曹军因此死亡严重,战斗力大减。

第三,曹军主要是北方军士,大多不习水性,当然也无熟练的水军。归降的刘表的水军没有能够得到很好的运用。本身荆州水军是新附之军,应该也很难放心使用。而吴军的水军战斗力强悍。

第四,运输能力弱,生产力弱,曹军因为不能速胜,后勤出现问题。古代的的道路条件和运输能力,是非常差的。打一场大的战役,往往需要数年来积攒和准备物资。运输也非常的困难,需要动用大量的民夫,因此影响到生产。长途运输的消耗也非常大,能真正运到前线的粮食只是一小部分,大部分都会消耗在运输的过程中。曹操消灭袁绍的势力,都用了十几年,就是因为双方都受物资短缺的限制。没有物资,就打不了仗,只能退走。

综上所述,赤壁之战中曹军本已是强弩之末,又被吴军放了一把火,渡江彻底无望,只能退走。输在形势和谋略上,军队数量上的优势完全没有能够得到发挥。

三国中赤壁之战是真的还是假的,都说风云变化莫测,为什么诸葛亮能借来东风?

诸葛亮借东风,肯定的说是不可能的,《三国演义》小说中这样写只是为了衬托诸葛亮鬼神莫测的神机妙算而已。

我们知道,《三国演义》中有几个作者重点描写的主角,关羽、诸葛亮、周瑜、赵云等人都有夸张的描写,包括曹操,这其实是作者罗贯中根据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等重新编绘再创作的一部小说,既然是文学创作,就可以适当的进行文学加工。如:历史上的曹操雄才大略,是一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但《三国演义》中的曹操就被描写成为了一位奸雄。再比如,周瑜是一位儒将,《三国志》记载:,

瑜长壮有姿貌。性度恢廓,大率为得人,瑜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故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就是说周瑜非常大度,还精于音乐,有时候即便是喝了酒,厅上演奏的音乐错了,周瑜都能听出来,不断的回头去看演奏音乐的人,说明周瑜非常有才华,可《三国演义》就把周瑜描写成为了心胸狭隘之人,还被诸葛亮活活给气死了,其实,历史上的周瑜是病死的。

不得不佩服《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把这些历史碎片巧妙的糅合在历史小说中,不仅丰富了小说内容,还增添了小说的可读性,《三国演义》小说的影响之大,让人们都忘记了真实的历史人物和事件。

“赤壁大战”中,刘备和孙权联军为了能火烧曹操的战船,演绎了诸葛亮借东风的传奇故事,但这个故事显然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也是不可能的。诸葛亮是作者重点描写的人,肯定得有主角的光环,于是,作者演绎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借东风”。如果诸葛亮能借来“东风”,那诸葛亮一念咒语肯定能扫平天下,刘备也不需要哭哭啼啼辛辛苦苦的来打江山了。

无论作者如何妙笔生花,历史就是历史,小说毕竟是小说。

鲁迅先生评价《三国演义》时就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惟于关羽,特多好语,义勇之概,时时如见矣。”意思是《三国演义》写人的时候,也有很多不足之处,以至于想要表现刘备忠厚仁慈却让人感觉到一种虚伪,想要描写诸葛亮足智多谋却让人感觉就如妖怪一样。而关羽特别爱多说些好听的话,义勇的话,经常可以看见。

赤壁之战的真假我还没有办法回答你。

但是诸葛亮之才确实真实的,但是有一点,他不是神,而是和善于观察思考的人。在草船借箭的时候,他在船中放半碗水,当船受箭倾斜后,水快要溢出时,他下令调转船头。在别人眼里,他是个坐在船内便知船外受箭情况的神,而他确实一个在船内思考的人。

对于孔明借到东风一事,我曾在野史中看过。孔明为出山之前,一次在江边遇到一个钓鱼的渔夫,聊天的时候渔夫说过会会有东风起,孔明问其缘由,那个渔夫就给孔明说了说怎么从鱼的情况,江面的情况看风向,这是从古传下来的渔民的经验,孔明坐着听了一个下午,才掌握了其中奥秘。故人们从生产劳动中总结的经验其实是蕴含着科学道理的真理。而孔明的善于学习和勤于思考才使得他蕴大才,成为了别人眼中的神话般的人物。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大唐盛世时期,西域的疆域有多辽阔?又有多么繁华呢?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唐朝初年,在唐军平定突厥颉利可汗后,在新疆地区设置伊州,就是今天的新疆哈密、西州就是现在的吐鲁番、和庭州就是现在的新疆吉木萨尔北。贞观十四年,唐太宗在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后续又在都护府下边设定西四镇:龟兹、舒勒、于阗、焉耆、碎叶曾在唐高宗末年代替焉耆成为四镇之一。安西都护府起初驻西州交河城,就是吐鲁

  • 马鞍山有哪些民间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大家好!我是民间故事讲述人丰剑波,传播民间经典故事,今天我把《生经》中《鳖与猕猴》的佛经寓言故事讲给您听。很久很久以前,湖泊旁边的树林里生活着一只猕猴。它每天饥吃野果、渴饮清水,生活得非常快乐。一只鳖到岸上晒太阳的时候和猕猴相识了,结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鳖经常到树林里找猕猴,吃些野果,聊天,十分投机

  • 七河地区是如何被沙俄占领的?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所谓七河地区,指的是伊犁以西,流入巴尔喀什湖的七条河流所涵盖的地区。总面积大约40万平方公里,其中大部分位于现在的哈萨克斯坦境内,剩下的部分在吉尔吉斯斯坦,部分在伊犁地区。七河地区在历史上曾经归属不同人统辖。在清朝初年,七河地区属于准噶尔。清军击败准噶尔以后,七河地区就正式成为清朝的统治区。清末俄国

  • 明朝为何不举全国之力一举收复西域?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第一,明朝的主要重心都放在了北方蒙古我们可以知道,历数明朝几百年的对外战争,蒙古都是首当其冲的。而作为明朝最具有挑战性的对手,蒙古人一直对明朝虎视眈眈,时不时的就来抢一下明朝的边境,这种状况在朱棣之后就显得更加突出了,蒙古人对于中原政权似乎是肆无忌惮了,因为朱棣过后,就没有什么特别出名能对蒙古形成威

  • 古代打仗为什么只攻城?对于一个地域来讲,城很小,占领城外不行吗?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打仗,攻城是重要的作战组成部分之一,攻城往往意味着重大的人力、物力、精力和时间的投入,往往关键城池的得失会影响到战役甚至整个战争的胜败。那么为什么作战双方都要围绕一座城市花费如此的代价攻防?按题主的问题,占领城外不行吗?先来看为什么要攻城:1、重要的城池往往是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想中心比如

  • 古代中国为何要拼命拿下西域?西域有那么重要吗?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的大一统王朝的国家版图,曾长时期都是哑铃形状的。传统汉地十八省在东,西域诸国在西,东西之间则有青藏高原与祁连山脉隔出来的2000里的河西走廊。在河西走廊北面,是蒙古高原上的戈壁滩;在河西走廊南面,是青藏高原的冰川。中原王朝对传统汉地完成初步开发,释放了想当一部分地缘实力的同时,匈奴人在漠北也完成

  • 倘若夷陵之战昭烈帝赢了,历史的走向又会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大家好,我是头条小蜗。我的观点是,夷陵之战胜与败都无关紧要。胜利也好,失败也罢。三国依旧是三国,胜利后的蜀汉,荆州也不会失而复得,孙权怕的是联盟解体,而不是在乎蜀汉的强大,所以孙权是愧疚的,他也仅仅是想拿回荆州,而非要关羽的性命。这是触犯到刘备底线的事情。然而事情已经发生,后悔也是枉然。夷陵之战的结

  • 汉人的宋明两朝为何“无力”实控西域?而满清为何拼死必拿西域?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谢邀。三朝对比下来,情况各有不同,但宋明相似之处较多,满清不同。总结下来,有以下几个原因。1.军事实力。宋朝经济繁荣,军事实力无力征讨西域,只能自保,西夏,辽金的进犯骚扰,已经让宋朝廷焦头烂额;明初期军事较强,徐达,常遇春,朱棣等多次重击北元残余势力,修筑长城,但是自从英宗土木堡之变,明朝军事在西北

  • 淄博马鞍战斗击毙日本鬼子最高军衔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大佐。马鞍山地处淄博市淄川区淄河镇境内,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战时期是沂蒙山抗日根据地通往渤海区、胶东区的交通要道。1942年10月,日伪军突然包围马鞍山,我军守山的30多名伤病员和家属们浴血奋战,消灭了100多个日伪军,但终因寡不敌众而失败,八路军115师教导一旅二团副团长王凤麟等27名同志壮烈

  • 历史上马鞍山和县对南京有多重要?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中国历史

    民国时,蒋总统对和州非常重视,四八年南京开国民代表大会,将介石给和州区二名国大代表名额,可见和州在民国时代的重要性。?明朝朱元章在和州兵败被敌兵追赶被民女所救民女最后跳河自杀。朱元章登基后把民女自杀的河封为玉带河,并建十坐石头桥为此记念玉带女。南京,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历史上南京既受益又罹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