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初年,在唐军平定突厥颉利可汗后,在新疆地区设置伊州,就是今天的新疆哈密、西州就是现在的吐鲁番、和庭州就是现在的新疆吉木萨尔北。贞观十四年,唐太宗在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后续又在都护府下边设定西四镇:龟兹、舒勒、于阗、焉耆、碎叶曾在唐高宗末年代替焉耆成为四镇之一。
安西都护府起初驻西州交河城,就是吐鲁番。后来迁至龟兹。安西都护府管辖范围最大时,其辖境东起金山,就是阿尔泰山,西至西海,就是现在的里海,包括葱岭东西,东边连接西州,西至药杀水,就是现在的锡尔河、乌浒水,今阿姆河流域等广大地区。
因为安西都护府管辖范围太大,长安二年的时候,武则天又在庭州设北庭都护府,北庭都护府之后又升级为大都护府,开始和安西都护府分治西域。
大致以天山以北包括阿尔泰山及巴尔喀什湖以西地区。安西都护府管辖天山以南、葱岭东西、阿姆河流域地区诸邦国。
根据史料记载,高仙芝时代“凡镇兵四十九万,安西节度兵二万四千”,即使以最高估计,安西四镇也不会超过三万兵力,但是这支骑兵部队武备完整,可以说是精锐之师。
那时适逢大唐盛世,长安来自西域的商旅不断,非常繁华。西出长安(西安)经陇西至金城(兰州),然后经过河西走廊的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出玉门关、穿白龙堆到达罗布泊地区的楼兰。北道西行,经渠梨(库尔勒)、龟兹(库车)、姑墨(阿克苏)至疏勒(喀什)。这就是古丝绸之路。
大唐盛世繁华,长安可谓“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琉。”故国神游,今繁华依旧,古唐人何处。
在西域的丝绸之路上,为了一夜暴富的美梦,来自中亚、西亚县至欧洲的商人不惜背并离乡,踏上了充满希望的丝绸之路,寻找传说中遍地黄金的大唐帝国,今天我们将通过西域这一片土地来窥测大唐帝国盛世的辉煌。
自魏晋南北朝以来,中国一直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西域在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北凉等几个政权下反复易手,不过一直处在中原王朝的统治下,直到公元六世纪,一个强大的游牧政权突厥开始强势崛起,因为没有什么强大的外部势力,突厥人很快占领了西域。公元589年,隋朝崛起,与此同时,突厥分成东西两个部分,隋炀帝继位后打算收复西域,隋军抵达西域伊吾,伊吾守军看见隋朝大军,同时以汉人王国高昌国为首的几十个国家,主动投靠隋朝,西域三分之二的领土轻松落入隋朝手中,结果隋朝没有多久就完了。西突厥就趁着这个机会重返西域。
一、唐朝诞生,夺回西域,经济文化空前繁荣公元618年,唐朝诞生了,自秦王李世民登基称帝后,唐朝开始吊打周围一圈小朋友,唐军先是灭掉了北方的东突厥,生擒了颉利可汗,东突厥亡国的消息传到了西域,西域小国一片哔然,上次投降隋朝的伊吾,这次用不着大军压境,直接远距离主动投降唐朝。紧接着,唐朝发动了收复西域的战争,唐朝兵力号称15万人,先攻下了浮图诚,然后又南下围攻高昌城,高昌国王轴智盛投降得很快。随后李世民设立安西都护府,并且在高昌和浮屠城设立西州和庭州,到武则天时期又增设北庭都护府。
公元644年,突厥降将阿史那社尔率领十几万唐军,继续和西突厥争夺西域,当时有两个重点的打击对象,一个是焉耆国,一个是龟(qfU)兹国。唐军先是遇上了驻扎在当地的西突厥军队,西突厥军队不但不投降,还胆敢向唐军还击,结果就被阿史那社尔一顿爆锤。随后,阿史那社尔攻下焉者国王城,又向南攻打龟兹,龟兹国王自以为身经百战,非常自信,亲自带着5万人出城想和唐军正面对刚,结果被唐军从背后偷袭,龟兹军队四散奔逃,唐军顺势攻下龟兹玉城,最后生擒龟兹国王。大唐终于在公元648年收复了汉时的西域领土。西突厥最后的下场就是被苏定方将军一顿暴锤给锤没了。
太宗李世民在疏勒、龟兹、于阗和焉耆设立安西四镇,实现了对西域的完全掌控,但是唐朝的征伐之路并没有结束,唐军一路向西攻下了一片大大的疆土。到了唐高宗时期,大唐帝国的疆域达到了空前辽阔的水平,东起日本海、南据交南、西抵咸海、北逾贝加尔湖,在阿拉伯帝国崛起前,唐帝国是当时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安西都护府的管辖范围不仅包含了今天的新疆全境,还向西囊括了几乎整个阿富汗和乌兹别克斯坦。因为唐朝在西域的疆域太过辽阔,所以就出现了一些很反常识的事情,比如著名的阿拉伯童话故事《阿拉丁神灯》中,主角阿拉丁其实是个中国人。当时很多人觉得“大唐”二字已经撑不住唐朝的大了,所以就发明了巨唐一词。
军事上,唐朝本就奉行精兵主义,而安西都护府下的安西军更是精锐中的精锐,根据敦煌壁画来看,这些土兵的甲胄极为精良,身材也十分魁梧,平均一个人砍两三个敌人不成问题。有了这些士卒来成卫西域的疆土,丝绸之路才能畅通无阻,中国的瓷器、丝绸、纸张沿着西域的丝绸之路出口到中亚和欧洲,而中国稀缺的优良马匹、化妆品、香料和珍贵木材则沿着丝绸之路进入中国,而在这其中收益最大的就是来往的商人。虽然一路上艰难险阻,但是只要抵达目的地,这些货物的价格就会翻上成千上万倍,许多人因此一夜暴富。
丝路上的商人最喜欢下馆子吃肉、喝葡萄酒,其实不只是商人,就算是普通老百姓也经常下馆子吃饭,大唐盛世下,百姓的生活水平普遍较高。我们都知道唐朝以胖为美,但是所有的精神生活都要以物质条件为基础,唐朝正是因为有了相当雄厚的物质基础,人们才有资格以胖为美。当时,不少回鹘人跑到长安务工,有去做生意的,有跳胡旋舞的,还有参加科举考试当官的,比如一个叫李思忠的将领,其实就是回鹘人,诗仙李白据说就出生于西域的碎叶城,当然李白不是回鹘人。相应的,中原的很多人也前往西域定居,各族人民其乐融融,西域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正是大唐盛世最好的写照。
二、大唐衰败,西域被吐蕃占领,盛世不在
可盛世之下暗藏着很多危机,一方面,位于青藏高原的吐蕃帝国迅速崛起,吐蕃是一个奴隶制国家,大部分军队是战五渣的奴隶兵,唐军一个打十个没问题,但吐蕃不光有奴隶兵,吐蕃的核心力量是身披精良锁子甲的吐蕃武士,完全不亚于唐军。
公元670年,大非川之战,吐蕃甚至一度击败唐朝,夺下了安西四镇,另一方面,地方节度使的权力越来越大,与中央之间的矛盾渐渐激化,这种矛盾终于在公元755年引发了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的影响力和破坏力都是空前的。朝廷为了平叛,抽调了大量安西军,还调了好多属国军队,阿拉伯帝国甚至也参与了平叛,虽然安史之乱最终被平定,但西域的军事力量被极大的削弱,大唐盛世不复存在。
趁着唐朝兵力空虚,吐蕃趁火打劫,于公元766年占领了陇右与河西,阻断了西域的交通,安西部护府从此与内地隔绝。吐蕃猛攻西域,但是安西守将郭昕和北庭守将李元忠拼命死守,吐蕃久攻不下。公元780年,郭昕派人绕道回鹘,向朝廷请求援军,但是经历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空虚,没有给予任何实际的支援,安西和北庭只能继续在孤立无援的状态下坚持抵抗吐蕃。到了公元790年,北庭陷落,公元808年,大唐在西域的最后一座城池龟兹城沦陷,这支孤军在西域整整坚守了42年,十几岁的小伙子熬成了白发老人。
结束语虽然唐朝的衰败主要是自身原因,但也不能把问题完全归结到唐朝身上,毕竟当时的吐蕃帝国真的很强大,根据藏文史记载,吐蕃不仅向北攻占了安西和北庭,甚至还向南推进到了恒河流域。但是大唐在西域的影响并未完全消失,因为吐蕃是个奴隶制国家,几乎是奴役了征服地区的所有人。原本在大唐统治下胖乎乎的老百姓,如今却被当做奴隶使唤,这其实是一种倒退,倒退的统治是不会长久的。
大唐盛世时,西域各族人民生活得非常融洽,大多数老百姓都能吃得起肉,饮食水平在古代来说是很高的,经济文化也是空前的繁荣,中国的商品和艺术也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亚欧大陆的每一个地方,那是空前的盛世,那是第一个中国人都想亲眼见一见的盛世。中国人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民族,中国也一定会像大唐一样迎来再次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