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古代征战时将军骑着马,士兵却带刀枪在后面跟着跑,难道不累吗?

古代征战时将军骑着马,士兵却带刀枪在后面跟着跑,难道不累吗?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619 更新时间:2024/1/17 13:56:35

士兵跟着跑肯定会累,但是又无法避免。将军虽然骑马一般不会骑行太快。会根据士兵的行进速度和大部队行进速度进行调整。

古代步兵行进距离古代步兵行进速度一天控制在30公里以内。这是一个正常的行进速度。当遇到紧急军情的时候会选择急行军模式,但是急行军模式不会持续太久,一般在七天左右。急行军速度提升大概可以达到45公里到50公里左右。三国志中有记载。孟达在新城司马懿从南阳出征,当时距离大概在今天的450公里左右。司马懿选择急行军模式,用了八天时间,兵临城下,平均每天行军大概在50公里以上。这应该是步兵急行军的极限了。

步兵入伍有行军能力考核如此的行进速度,作为步兵需要背负武器,战甲以及军粮,自然会非常疲惫。但是也在承受之内,况且,魏国在选取“武卒”的时候也是有门槛的,其中一条就是必须能够“身负武器、甲以及三日军粮,半日行进百里”,这里的“百里”相当于今天的30公里,所以,身为步兵,是具备这种负重行进能力的,他们虽然累,但是身体完全能够负担。

综上,步兵背负武器、军粮、战甲日行进30公里是没有问题的,即使急行军,每天行军达到50公里,也是在能力范围之内,因为这样的能力是他们入伍时考核的一项,当然,也有无法达标的武卒,这样的士兵或者是在行军途中死去,或者是被主动放弃,运气好的可能会在选择急行军的精兵时就排除在外,但是无一例外,这些士兵在行军过程中是非常累的,但是在战乱时期,活着比累要好得多。

古时候打仗,第一排的士兵为何不怕当炮灰送死?

很巧,我昨天晚上就做了个,梦见我被抓去当壮丁,然后被赶去攻城,刚好是站在前排,吓得我赶紧挤到后排去,但硬是挤不过去,盾牌连成的墙一点缝隙没有,压根过不去,正当我被吓得腿发抖时,惊醒了……

回归正题,当炮灰自然谁都不愿意的,谁都是怕死的,即使是沙场拼命的士兵也不例外。如果没有特别的原因,他们是不可能愿意在第一排的。

一、前排士兵都有很大的盾牌,用来构筑掩体,如果是箭雨射过来,其实第一排是最好躲避的,箭压根射不到自己,反而是越后的越容易被飞过来的箭所射伤。

二、前排的士兵一般都是先锋部队,他们战斗力都是比较强悍的,因为打仗有时候就是一波,前面打出气势来了,后面的军队也有劲了,反之如果前排不稳,后面也跟着吓破胆了。

所以前排必须是精锐,他们对自己的战斗力也是很自信的,也不相信自己会成为所谓的炮灰。站在第一排也是荣誉的象征,证明自己是军中的精锐。

三、有这么一句话“军不顾将先退者,后队斩前队”。居然被选为了第一排,就没得法子了。怕也没用,如果跑的话,就得被后面的自家兄弟砍死,死在自己人手里,还不如拼死多杀敌。

四、富贵险中求。古代很多时候都是斩首计功授爵,你越在前排,可能杀敌就越多,捞的好东西就越多,立的功劳越大。虽然风险系数很高,但只要活着回来,你就翻身。

不过前排肉搏时确实是炮灰,前排有时也会拿囚徒、死士样的亡命之徒来站,许诺下他们免死,还给功劳,他们也会以死效力的。

古代历史上还有啥故事分享,像赵云七进七出,辛弃疾带50人闯军营等的?

匈奴未灭,何以为家!西汉冠军侯霍去病,名将卫青之侄。善用骑兵,千里奔袭。西汉元朔六年,年仅十七岁的霍去病跟随舅舅卫青出兵北伐匈奴。在漠南之战中亲率八百骑兵,奇袭百里之外的匈奴大军,斩杀两千多人。同时也斩杀了大量匈奴贵族。

霍去病二十一岁这一年,漠北之战,大败匈奴左贤王部。一直追到狼居胥山。在狼居胥山行进了祭天地大典。此后匈奴不敢再犯大汉边境。至此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戚继光,明朝军事家,民族英雄。对于戚继光丰功伟绩不能用简单的一场或几场战役来说明。

自戚家军成立以来,百余场战役未尝一败且伤亡极小。伤亡最多的一次战役;林墩之战,斩首倭寇960人,淹死烧死倭寇三千余名。伤亡人数69人。在牛田和王仓坪之战中杀敌千余人,未有一人阵亡。自戚家军成立以来到戚继光去职,共击杀敌军十五万余。

名师大将莫自牢,千军万马避白袍陈庆之,本非将种,又非豪家。因其生活节俭,爱穿素衣,作战神勇,所以说千军万马避白袍。陈庆之自身不善弓马,身体文弱,但极具军事才能。陈庆之一生百战,以七千兵力先后破魏军,邱大可七万兵马,杨昱七万,袁天穆数万,降费穆两万。陈庆之参与的战争在人数是都是要比自己的人数多数倍之余,但结果都是大胜。

苦心人,天不负,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秦末巨鹿之战,项羽带兵两万,秦军四十万。在北渡黄河之后项羽命士兵把船沉河,破釜甄,烧庐舍,士兵只持有三日粮草,抱着必死的决心与秦军对决,大败秦军。

还有什么要补充的,欢迎大家评论区评论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历史上的韩愈会不会武功?有何依据?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中国历史

    1、《旧唐书韩愈传》中,主要突出韩愈“文章极好”,甚至可以“文章驱逐鳄鱼”。但因肉眼可见的政治阻碍,正史抹去了他的军事才华。2、倒是同期唐人的《韩愈神道碑》、及后来宋朝散文家洪迈的《韩文公佚事》,都说韩愈文武双全,有机会“韩愈雪夜入蔡州”。只因上级愚钝,被唐朝名将李抢了先。3、“涛说乱世史”通过分析

  • 世界有那些战争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中国历史

    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1997年7月一个炎热的下午,时任河北省保定市易县县长的刘建军,接到了一个神秘的电话。根据刘建军说,当时的电话是从北京打来的,对方说他是一个日本人,想到这儿来,希望刘建军去北京接他。接到电话的第二天上午九点左右,刘建军来到了易县和来源县的交界处——门墩山。不久,刘建军看到有一辆黑色

  • 历史上真实的“河越夜战”是怎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河越夜战是日本战国时代三大奇袭战之一(另外两场分别是桶狭间之战和严岛合战)。河越夜战的交战双方是争夺关东地区霸权的北条家和上杉家的两大分支:山内上杉和扇谷上杉。日本战国时代称雄一方的诸侯大名们往往有很多显得霸气酷炫的外号当时北条家的家督北条氏康就有着相模雄狮之称永正十一年(1514)16岁的北条氏康

  • 甲午战争撞击吉野舰的爱国将领邓世昌,为何被骂是历史捏造的英雄?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邓世昌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海军军官,北洋舰队“致远”舰的舰长,他是甲午海战中毅然率领“致远”舰撞击日军“吉野舰”以求同归于尽的杰出爱国将领,光绪帝亲自写挽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然而却有人质疑,他的“爱国英雄”称号是虚假宣传的产物,驾舰撞击吉野号是盲目行为,那么这些人到底是怎么想的呢?他们认

  • 中国近代英雄人物事迹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

    1、狼牙山五壮士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第1团第7连第6班班长、共产党员马宝玉,副班长、共产党员葛振林,战士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1941年8月,侵华日本军队华北方面军调集7万余人的兵力,对晋察冀边区所属的北岳、平西(今

  • 汉代在西南地区设了很多郡,今贵州地属哪个郡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中国历史

    汉代在西南地区设了很多郡,今贵州地属郡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开置郡(zāngkē),又名柯,今大致在贵州内。郡辖且兰、、平夷、毋敛、谈指、出丹、夜郎、同并、谈、漏江、毋单、宛温、镡封、漏卧、句町、进乘、西随等17县,郡治且兰。吴三桂推翻清朝失败这件事,如果细究起来,原因就太多了。首先,作为

  • 请问世界上有哪些有名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世界十大著名战役1、古战场上升起不灭的圣火-马拉松大战2、惊天动地的大厮杀-长平血战3、名垂青史的光辉一页-坎尼会战4、烽火硝烟中的凯旋曲-奥斯特会战5、凡尔登战役6、斯大林格勒保卫战7、诺曼底登陆战8、柏林围歼战9、淮海围歼战10、马岛海空战抗日战争中的“武汉会战”正是如此,中国军队虽然最后没能守

  • 古代历史上,哪个国家打仗最频繁?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

    虽然我们经常称呼我们的邻居俄罗斯是“战斗民族”,称呼美德日是好战国家,但实际上,古代历史上战争最频繁的国家其实是中国。这主要得益于我们悠久的国家历史,强盛的国力以及人口可以支撑战争,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们的大一统思想。据统计,从秦始皇统一六国开始,我国历史上大约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处于统一状态,而另外三分

  • 世界著名海战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世界著名海战有日德兰海战,中途岛海战,露梁海战。以下是这三次海战的详细介绍。一、日德兰海战日德兰海战,德国称为斯卡格拉克海峡海战,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是英德双方在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北海海域爆发的一场大海战。1916年5月31日至6月1日,英德两国海军舰队主力在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的北海海域

  • 古代打仗动不动以倾国之兵讨伐别人或者自卫,如果统帅带兵投降怎么办?国家不是危险了?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题主说的这个起倾国之兵的事情是在国家分裂的情况下才能看到的。这个时候,中国分裂为几个国家,国力较小,才会发动倾国之兵。国力强盛,大一统时只会动员一部分兵力。这样就不会怕将领投降亡国了。古代对军权十分重视,为了防止兵变,采取了很多办法。宋朝以后采取的分权制度沿用很久,有效防止了兵变军阀的形成。古代对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