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小英雄雨来的故事,比较简短一点的?

小英雄雨来的故事,比较简短一点的?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4941 更新时间:2023/12/8 14:45:20

小英雄雨来的故事这是一本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书,这是一本著名作家管桦写的书。它,就是《小英雄雨来》。

这本书讲述了小英雄雨来聪明、机智、勇敢地和八路军一起英勇抗敌,在日本鬼子和汉奸和刺刀威逼下视死如归,多次机智地逃出日本鬼子的魔爪,歌颂了雨来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品质。雨来多么勇敢、爱国呀!敌人用很多东西诱惑他,他都没有告诉日本鬼子关

于八路军的情况。敌人不耐烦了,就毒打雨来,他也没有透露。

雨来是我国抗日战争时期一位著名的小英雄,他虽年纪不大,但非常热爱中国共主党、热爱八路军,非常痛恨日本鬼子,他用自己的行动,积极支持八路军抗战,做了不少有益的工作,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无限热爱党,积极为抗日出力的英雄行为和爱国奉献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发扬。

中国远征军都有哪些故事呢?

中国远征军,中国抗战史上最为悲壮的一幕,是我中华近代史上不多见的大规模境外作战,跟艰苦卓绝的14年抗战一样,也经历了从溃败到反攻,从屈辱到振奋的艰辛过程,渗透了无数爱国官兵的血泪,期间有过多少慷慨悲歌的英雄故事,有过多少壮怀激烈的热血传奇,即使数十年后回顾起这段历史,依然让人心绪难平。

在此尽我所能介绍几个有关中国远征军的故事和信息,希望大家能更多地关注这段历史,牢记我们得来不易的胜利和先烈们的流血牺牲。

影视文学作品篇幅所限,难于对这段历史做详细全面的介绍,建议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找一些相关的文学和影视作品看一下,对此会有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

影视作品

关于远征军的影视作品,从真实和全面角度考虑,首推凤凰卫视《凤凰大视野》栏目推出的10集电视记录片《中国远征军》。

如果觉得记录片故事性不强,情节不连贯,喜欢看电视连续剧的话,推荐《我的团长我的团》和《中国远征军》。

《团长》应该不用多介绍了,那是国剧史上的丰碑,神一般的存在,是本人最喜欢的战争题材剧,没有之一,几乎每两三年就要看一次,跟着炮灰们同喜乐共悲欢。该剧虽然是虚拟情节,但故事蓝本基于远征军战史撰写,尤其是后半段的南天门之战,其原型即为远征军战史上最为惨烈的松山战役。不多介绍了,墙裂推荐大家去看,个人看法,团长应该是国产抗战剧中空前绝后的存在,安利指数五星+。

还有一部是黄志忠等人主演的《中国远征军》,经典指数不如团长,但对远征军的整个战史介绍得更为全面完整。

文学作品

文学作品方面,首推《国殇》系列第五部滇缅作战秘录,还有以上两部电视剧的文学原著,都可以一读。

腾冲“国殇墓园”

另外,强烈建议对这段历史有兴趣的朋友,如果有机会的话可以去云南腾冲的“国殇墓园”去实地感受和凭吊我们英勇的先辈们,给我们长眠于此地的民族英雄们致以应有的敬意。

远征军的几个故事说了这么多,还没到正题,远征军的故事么,其他人已经说了很多了,我大概给各位介绍几个相对比较冷门的事件吧:

走出野人山的女兵

中国远征军第一阶段入缅作战全线溃败后,十万远征军主力滞留缅北,归路被日军切断。除孙立人将军率第38师退往印度外,第五军主力约8万人在杜聿明将军的命令下,炸毁辎重及重武器装备,徒步退往缅北野人山,试图在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中找到一条路回国。在无人区的原始森林中徘徊多日后,经历雾瘴,沼泽,野生动物,疾病,断粮等多重艰苦考验后,最终走出生命禁地---缅北野人山的官兵数量不到原来的一半,减员数量远远超过与日军的战斗,其过程之惨烈,凄惨可以想见。

在这样极其残酷的自然环境下,队伍中的女兵遭遇之凄惨就更可想而知了。据记载,走进野人山的女兵包括随军医院,被服厂,后勤保障人员,文职工作人员在内共有约4000人,最终活着走出野人山的只有第五军随军医院护士---刘桂英一人。

南洋机工团

滇缅抗战期间,响应东南亚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的号召,东南亚各国华侨子弟组成了人数达数千人的“南洋华侨机工团”,主要从事滇缅公路的运输和汽车维修等工作,日夜驾车奔跑在滇缅线上,为支援抗战做出了重要贡献。后人为纪念“南洋机工团”为抗战所付出巨大牺牲和卓越贡献,特意在昆明西山修建了“南侨机工抗日纪念碑”以咨纪念。

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加入南洋机工团协助祖国抗战的华侨子弟共有9批3000多人,大部分为20出头的年轻人,数年抗战,为国捐躯的华侨子弟约占三分之一,另有三分之一战后留在了缅甸云南当地,只有约三分之一回到了原居住国。

远征军官兵幸存者

因种种原因,很多当年的远征军官兵战后留在了缅甸,云南等地生活。时间过去了七十多年,现在的幸存者已经不多了。所幸政府和人民没有忘记这些为国家民族的独立自由付出过巨大代价的英雄们,他们中的代表也参加了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庆祝活动,接受了人民的检阅和感谢,在公益机构和志愿者们的帮助下,他们的晚年也将过得幸福和安详。

最近几年,遗留在缅甸战场的远征军遗骨归葬活动也一直在进行,越来越多的远征军将士遗骨被发掘并隆重归葬到国殇墓园,为国捐躯的他们终于在多年后回到了祖国。

结语

中国远征军的故事真是说不完,写不尽,只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关注这一段历史和这些为国家民族曾经负重前行的英雄儿女们。他们的屈辱也是我们的屈辱,他们的荣光也是我们的荣光。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屈原《国殇》

中国除了远征军,还有一直神秘的特种部队,番号:第88国际旅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了巩固侵华战争的后方基地,日军大本营开始不断向东北增兵。到1938年,日军在东北的兵力已达8个师团,开始全力围剿东北抗联。加紧对东北抗日军民进行血腥镇压,同时1938年起推行的归屯并户。就是把散居在游击根据地的农户合并到大的屯子中,绕着屯子建围墙、挖壕沟,设部队警戒。合并起来的大屯,其实就是集中营,被中国人称为“人圈”。日军试图以坚壁清野的手段,断绝抗联部队和群众的联系。自1938年下半年,抗联陷入了极端艰难困苦的时期,各方面军都蒙受了巨大损失。

1939年初冬,在牡丹江虹云商行,东北抗日联军举行了重要会议,到会的有抗联总指挥周保中,抗联总政治部主任李兆麟等与会同志一致同意了周保中关于“保存力量,越界过江,到苏联远东地区野营整训”的意见。

周保中

李兆麟

1940年2月,杨靖宇牺牲,抗联第一路军第一军基本解体,第二、三军减员80%以上。北满、吉东的第二、第三路军同样损失惨重,抗联的总人数只剩两千人左右。

杨靖宇

1940年底,抗联的部队陆续进入苏联境内。在牡丹江地区活动的第一路军余部从吉林珲春越界,顺利进入苏联;在佳木斯地区活动的第二路军从饶河越过了乌苏里江;在黑河嫩江地区活动的第三路军从逊克、孙吴越过黑龙江,进入苏联境内。

进入苏联的抗联部队的后勤供应由苏军负责,军事训练按照苏军的条令进行,同时又增加了爆破技术、跳伞的训练,抗联战士每人都能从2000多米高空跳伞10多次。几乎人人都会跳伞、滑雪、游泳、攀岩。相当一部分人还会电台收发报,照像,测绘,爆破等侦察技术。

1941年3月,残雪未消,南北野营中的抗联部队就开始分批返回东北,继续与日军作战。但是,抗联部队回国抗日的行动很快被苏联远东军阻止了。

1941年,纳粹德国席卷欧洲,苏德之间的大战迫在眉睫。为了避免两线作战,这年4月,苏联与日本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这份条约是稳住日本的权宜之计,却让中国的主权和抗争成了交换筹码。出于大局考虑,抗联服从了苏联远东军的命令,留在野营休整待命。1941年6月22日,德国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四个月后,德国兵锋逼近莫斯科城下。周保中向苏联方面请战,要求参加对德作战。但得到的答复仍然是“休整待命”,周保中只能让部队做好长期准备,同时不断地向苏联方面请求回国作战。经过多次协商,周保中和苏联方面制定了一个抗联改编整训方案,将在苏联境内的抗联部队全部集中到北野营,整编为一个教导团,由苏联教官指导训练。整训计划上交到苏联统帅部,返回来的批件由团升级为教导旅。据说,这个改变来自斯大林的指示。斯大林认为一个团的规模太小,抗联应扩大为教导旅,授予苏军正式番号,按苏军标准保证供应。这可是超出抗联期望的收获。不过,当时在苏联境内的抗联指战员总数不过700人,别说是一个旅,就连一个团的编制都不够。缺额兵源由苏联远东地区新参军的东方少数民族补充。这个旅的军需财务、武器供应都将正式列入远东军的预算之中,军官和士兵都享受与苏军同等的待遇,授予军衔,发薪金等。而为了保密的需要,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将不会出现,在苏军的公文之中,取而代之的是“苏联远东红旗第88独立步兵旅”,对外代号8461部队。

全旅编为4个步兵营,1个无线电连,1个迫击炮连,1个教导连。正职军官由抗联干部担任,副职由苏军军官担任。

旅长:周保中中校。

政治委员:李兆麟少校。

旅副参谋长:崔石泉(崔庸健)大尉。

第一营:营长金日成大尉。

第二营:营长效明大尉。

第三营:营长许亨植大尉。

第四营:营长柴世荣大尉。

从1941年春到1945年7月,抗联教导旅不断派遣游击小分队回国,收集日本关东军情报,这种侦察从未间断过,成为苏联远东军司令部最重要的情报来源。抗联小分队回国还有一项主要任务是寻找收容遣散的旧部,建立地方党组织,坚持游击斗争。

直到1945年8月,他们配合苏军重新进入东北。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中国整个封建社会时期,为什么北方战争不断,而南方则战争较少?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

    北方大体指的是,长江以北为北方,也就是说中原,谁得到中原谁就统治了中国,封建社会时期的中国,没有什么工业区,更谈不上粮食通商和科学的发展。那时通商只是瓷器手工艺。只有农产品和手工艺支撑通商,更主要的是,人们有粮食吃,就是维一生存希望,这样长江以北又是中原,盛产粮食,所以,北方这个中原地代,是必争之地

  •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哪些“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事迹?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出自西汉将领陈汤给汉元帝的奏疏之中,那么陈汤是在什么情况下上这样一道奏疏的呢?话说汉元帝时期汉朝的老对手匈奴在遭受汉武帝的打击后内部也出现了动乱:一时间出现了五个单于争位的乱象,其中以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最为强大。为争取汉朝作为自己的外援,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都送儿子为人质,

  •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多少史诗级的海战?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莱特湾海战莱特湾海战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战场上菲律宾莱特岛附近的一次海战。堪称是历史上最大的海战,此次海战使得日本在菲律宾一带海基与陆基航空力量被消灭。为后来美军成功攻下菲律宾群岛、冲绳岛等地打下基础。此次海战创下了多项纪录,被击沉的军舰总吨位世界第一(日军与盟军所投入的船舰总吨位超过两百万

  • 你最钦佩的爱国英雄是谁?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在中国,我最钦佩的人是伟大领袖毛主席,朱德,周恩来,等为祖国解放而牺牲的革命先烈!没有他们的牺牲奋斗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的生活!紧跟习主席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决跟党走,永远怀念伟大领袖毛主席!这个问题不能这么说,为了反抗外来侵略,为中国解放事业,抗美援朝英勇献身的,都应视为爱国英雄,这样才对得起先

  • 中西方历史上有哪些公认的、真正的名将对决的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谢邀。广义来说,楚汉之争就是项羽与韩信两位兵家大牛的对决,还有战国齐魏马陵之战的孙膑庞涓对决,中国历史上对峙的局面不多,很少有双方都出现名将争雄的场面,基本上都是一方呈攻势一方防守。汉尼拔vs西庇阿的扎马会战李牧vs王翦的秦赵灭国之战1940年7月起,重庆军事委员会以参谋总长何应钦、副参谋总长白崇禧

  • 历史上有多少南方政权战胜北方的,多吗?为什么印象中北方人格外的能打,如果是错的为什么会有这印象?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秦岭淮河”是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我们可以发现历史上的政权更迭,基本都是由北向南完成的统一。以封建大一统王朝为例,如秦、汉、随、唐、宋、元、清,而由南向北完成统一的只有明朝(原因下文有介绍),历史看似巧合,却蕴藏着千年不变的深层原因。一、农耕文化注重安土重迁,侵略性不足我国封建文明起源于中原大地,这

  • 什么是抗倭援朝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所倭,就是日,发生在万历朝,[号称怠政的明神宗突然转了性,直接指的一场战]倾尽国力,《1592一一1600》八月初六,明神宗下朝鲜戍兵,历时八年,。在中国古代史,没有比明史受到的割裂曲解更甚之,以至於一种观点∫明朝不亡于崇,而亡于万历]留嚣很广诡异的是无论大明/朝鲜,还是倭寇双方的将帅高官,士兵太投

  • 古代南北战争中,为何只有明朝能够从南方逆推战胜北方?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

    我是小小,关注我将有更多精彩的内容。首先我们得明白战争打的是什么,打的是经济实力,谁的后勤保障做的好,谁就能在战争中占据优势。自从“五胡乱华”和“衣冠南渡”历史事件后,大量汉人南迁,此前北方中原地区历来都是古代中国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开始逐步转移至尚未开发的南方地区。宋代时期,由于北方地区长期由

  • 为什么一个国家的南方和北方容易发生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这是地域文化差异造成的,不仅南边和北边,也有东边和西边。中国历史上主要是南边的农耕文明和北边的游牧文明的矛盾,也有和西边的高原游牧文明的矛盾;美国有南北战争时期的北边资本家和南边的大地主的矛盾,也有西进运动时东边的新兴美利坚和西边的印第安原住民的矛盾;东西德国、南北越南、南北朝鲜等是意识形态矛盾;南

  • 可敬的爱国志士有哪些感人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大家好,岳飞是古代著名的反侵略民族英雄,生活在北宋南宋交替的年代。当时北方的金国出兵攻打宋朝,烧杀抢掠,遭到宋朝的反抗。从小就立志报国的岳飞从军入伍,决心反击侵略,收复被金国夺占的土地。他训练出纪律严明、英勇善战的岳家军,在和入侵者的斗争中,屡建战功。有一年,岳飞率军与金军在长江一带交战,打得敌人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