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地域文化差异造成的,不仅南边和北边,也有东边和西边。中国历史上主要是南边的农耕文明和北边的游牧文明的矛盾,也有和西边的高原游牧文明的矛盾;美国有南北战争时期的北边资本家和南边的大地主的矛盾,也有西进运动时东边的新兴美利坚和西边的印第安原住民的矛盾;东西德国、南北越南、南北朝鲜等是意识形态矛盾;南北苏丹、印巴等是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
中国历史上的王朝征伐,为何大多是北方征服南方?
谢邀。这个问题很让人困惑,也很吸引人,也有很多很说法。
这里主要从史实来阐述。
唐中叶以前唐中叶以前的南方严格意义上只是江南一小块,自身开发很弱。其军事力量、财政力量很有限。被北方征服是个很正常的事。诸如晋灭吴;隋灭陈。基本是攻占建康(南京)就可以传檄而定。
但南方在有一定的军事组织下,也是比较强的。诸如淝水之战与桓温北伐、刘裕北伐等,也都取得不错的成功。再往北真的是江淮步兵难以对抗北方骑兵。
(看图会发现,基本就是长江沿线作战。攻占建康。剩下江南就是传檄而定。南北方就不一样了,淮河沿线,荆襄都是城池。往北更是如此。南北强瑞不一。)
(隋灭陈依然如此,长江沿线作战。冼夫人那种半独立政权就在于鞭长莫及)
唐中叶以后唐中叶以后,经济中心南移,南方俨然变强。征服江南的难度急剧提高。
宋灭南唐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南方有多个政权。要是南方半壁统一,鹿死谁手有未可知。
(此时江南发展,但很分裂。也就造成宋灭南唐依然是沿江作战)
金灭南宋就很困难,双方进入对峙状态。
蒙元灭南宋灭了两代人的时间,堪称抵抗最久。许多地都是一城一地的攻取。再难传檄而定。
(元灭南宋,清灭南明都是如此,节节推进。很难再做到攻占首都后传檄而定。而南方没事还可以打个防守反击,比如李定国两厥名王。)
元末,朱元璋通过整合江南湖广,由南而北一匡天下。
明末清军南下,南明弘光政权未做像样抵抗,但在丢失南京后,南方依然可以组织有效抵抗。
近代国民党北伐一匡天下,秋海棠燕归于一统。
(1000年来,南宋有北伐,朱元璋有北伐,太平军有北伐,国民党有北伐,四次成了两次。在南方得到整合后,北伐成功率很高。意味着宋以下的明南方已经有能力与北方加塞北的区域对抗,怎么会理解为只是北方征服南方呢?)
总结唐中叶以前的江南开发有限,实力有限。北强南弱。
唐中叶以后,江南湖广得到大范围开发,完全有能力与北方政权对峙,如果西南力量被引入,南方更强。也就有了两次由南向北的统一。
而且要注意的是,唐以后的北方区域扩大,东北、蒙古都列入,争霸天下不再是黄河长江的事,更多四农耕草原。定义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变化。
至于一些由北向南的征服映像,就在于前半段黄河流域强于长江流域;后半段北方加入了塞北新因素,元金清都是如此。单看地图就会发现南北对比。至于一些玄之又玄的结论就是扯淡。
首先谢邀,不过楼主这个问题(类似的)之前也有人问过。我的观点也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变化,简单来说有以下几点:
1,北方自古以来就是政治中心,自然也就会是军事中心。军队当然也是优良的部队,或者说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部队,战斗力自然不容小觑。
2,北方多战事,征伐不断,军队素质过硬,军官指挥方法得当,也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3,地理优势是一个最重要最不能离开的原因,我们都知道,北方打南方叫南下,南方打北方叫北上。从上往下打,自然胜多败少。而且北方只要突破几个天险,征服南方就像是如履平地,而南打北恰恰相反了。
4,气候变化方面。从北往南越来越暖,而从南往北却越来越冷。好比如北方军刚开始穿棉袄,越往后打越热,脾气越火爆(气候影响人的心情)。而南方军如果北上却会越来越冷,造成士气下降,导致战斗力下降。
其实不止中国如此,放眼世界从南到北打的仗胜利的也不多。最著名的比如你拿破仑远征俄国和希特勒攻苏吗?其实刚开始打的挺好,推进神速。结果最后都是因为因为气候等诸多方面的原因,纷纷败退了。而且,你可以看到,他们从北往南打基本都赢了。
我就知道这么多,如果有哪里不对,欢迎各位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