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云长水淹七军,生擒曹军大将于禁,斩杀悍勇之夫庞德的故事是《三国演义》中的名段!为人们所熟知!
往前讲,秦国统一天下时,大军在魏都大梁的城下受到了阻碍!秦军盛怒之下,便引黄河之水灌城!逼使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又无援军相救的魏王假,在水淹大梁城″的压力下,投降了秦军!
再往前讲,三家分晋之时。智伯本来是联合韩、魏两家,三家共灭赵氏,瓜分其地的。为了确保成功,智伯等还开始了引晋水灌晋阳城的″水攻行动!眼见赵氏就要完蛋了,然而却有赵氏门客,冒死说反了本来就对智伯不满的韩、魏两家,与赵氏联合,反攻智氏!果然,晋水倒灌智伯大营,兵慌马乱之下,智伯一命呜呼了!智家势力全灭,三家分晋之势乃成!此亦晋水之助力!
抗日战争时,老蒋为了阻止疯狂的日军的狼奔豕突!竟然想到了以水代兵”的馊主意。他们炸开了花园囗的黄河大堤,引滚滚河水肆无忌惮的漫溢!致使黄泛区″形成,使百姓死伤无数,人民流离失所。给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虽然这次水攻,也给日寇的机械化部队以及重炮和其它辎重部队造成了一定的干扰和阻滞,但成果却是相当有限的!也是得不尝失的!
上面只举了四个中国历史上的古代和近代的例子,其它例子尚有许多,欢迎交流。
有倒是有几幢,你比如说秦国的白起水淹楚国之郢都,王贲淹了魏国大梁,曹操淹了下邳,关羽淹了七军。
其实在这其中前面的三种案例,我们基本上都有共同点,那就是对方死守着某一个地方不动,由攻击方主动的寻求战机,利用地形上面的优势,一举将对方彻底击溃,用水灌死了对方。
这是一个好处,我们都知道大自然的力量是无穷的,利用大自然的力量可以做到很多古代的人没法做到的事情,但是这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那就是这些案例如此血淋淋的发生在你的面前,你在看历史书的时候都看到这一个项目了,所以你建造城市,或者是你设计你自己军队的军营的时候,总得规避掉这些问题。
这是传说中的吃一堑长一智,但是也有例外,在兵家大圣的手里面这点儿常识很有可能会颠覆过来,或者会利用这一点完成某种东西。
在这其中,我们重点要说的是关羽水淹七军。平心而论,于禁这个人虽然对曹操的忠诚上面来讲有点儿诟病,但是这个人的领军能力确实毋庸置疑,当初于禁率领自己的军队稳扎稳打,击败了张秀,并且在官渡前线守住了军营,这就之后南征北战,替曹操立下的汗马功劳,他每多一份功劳,证明了这个人的军事能力就有多少。
可是就是这样一个人中了关羽的计谋,将军队饮到了低洼之地,然后被关羽一把大水全部淹死,曹操派过来,增援的精锐就这样灰飞烟灭了。
你觉得这里面是不是很有问题?问题又在哪里?如何以后才不会上这样的当呢?
军事行动都有明确的指示,按照兵法上面所讲的,一步一个脚印做好,但是不会犯什么大错的,这也就是现在军队里面一直在喊的守规矩,打胜仗的由来,毕竟这些规矩,这些规则都是前人通过写一半的经验才得出来的至理名言,不会害你的,但是如果说在某种极端的情况之下,均是主帅去自己决定不了军事行动,而有情绪或者是客观因素来决定整个军队的军事行动的话,那你这支军队就很危险了。
这不是瞎说,而是真的不去看一下关于水淹七军的故事,里面多了一个什么人,庞德,这个人是曹操军队的先锋,打仗很用本压着关于打,但是他打着打着自己都不知道跑哪儿去了,于禁作为一个军事主帅,只能跟着他跑,关于就发现了这一点。
所以他赌了一把,赌庞德这个人,于禁不会不管他,他要利用庞德立功心切,并且本人没有多少智谋的情况之下,用庞德这个没脑子,带着于禁这个有脑子进到自己的陷阱里。
这个手法看起来很简单,但在这场上面,你要准确的分析出所有的情况,得出一条正确的结论,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关于水淹七军,说实话,也有些砂猫撞见死耗子情况,(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有可能于静在进入到关羽水淹七军的地理位置的时候,就已经察觉了,那关于所做的一切准备都将泡汤了,如果关于所做的准备泡汤了,那历史书上面也不会记载这个事情,更多的只会记载,接下来关羽如何和于禁的七军大战。
亮剑里面曾经的老首长说了一句话,我觉得十分在理,军事是一个神奇的领域,在这个领域里面有无数种的可能性,没有这固定的成条框架,也没有说金科玉律,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判断,行驶正确的手段,这才是你的军事上面取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