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为什么古代有一些将军十几二十岁就战功赫赫?是与现代人体质不同吗?

为什么古代有一些将军十几二十岁就战功赫赫?是与现代人体质不同吗?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53 更新时间:2024/1/19 7:13:49

与体质关系不大,关键是有机会做指挥官的位子。近现代同样有很多非常年轻就战功赫赫的将军,像林彪寻淮洲等。在现在的和平时代,军队也非常正规化,战功赫赫的年轻将军才显得不可思议。林彪林彪元帅生于1907年,1926年从黄埔军校毕业担任排长,时年19岁。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只有20岁。

到1930年,林彪23岁时,已经战功赫赫,是红军中的名将,担任红一军团第四军军长,是一位名符其实的将军。

1932年,25岁的林彪成为红一军团的军团长。红一军团是红军的主力部队,林彪成为红军主要军事领导人之一,名扬天下。

寻淮洲红军名将寻淮洲比林彪更年轻的时候已经成为战功赫赫的将军,如果没有牺牲,多半能成为开国元帅。

寻淮洲生于1912年,1927年15岁时参加秋收起义并跟随毛主席上了井冈山。

1930年,仅仅18岁的寻淮洲已经参加过无数次战斗,战功赫赫,成为红12军第35师师长。18岁的师长,和平年代根本无法想象。

1932年,20岁的寻淮洲成为红21军军长。

1933年,21岁的寻淮洲成为红七军团军团长。

1934年,年仅22岁的红七军团军团长寻淮洲在作战中牺牲。

只要分析一番下面战功赫赫的少年将军的情况,就不难揭开问题的谜底。

霍去病,西汉名将,17岁任骠姚校尉,以八百精骑歼灭匈奴二千精锐,因功受封冠军侯;19岁任骠骑将军,两击河西匈奴,歼敌四万余人;22岁深入敌境二千里余,歼敌七万余人。

孙策,东汉末年军阀,17岁继承父亲遗志,25岁平定江东,奠定江东霸业基础。

岳云,南宋少年将军,12岁从军征战沙场,历任武翼郎、左武大夫、忠州防御使等职。

夏元淳,明末少年抗清英雄,14岁追随父亲和老师征战抗清战场,17岁被清朝杀害。

不知大家看出点什么没有?

霍去病有个大将军的舅舅,而且都是私生子,正所谓“惺惺相惜”,最重要的是霍去病对军旅之事非常热衷,又有天赋,还有名师舅舅的从小指点,更有汉武大帝的敢于使用,才有了出征的条件和立功的机会。

孙策有个江东猛虎的父亲孙坚;岳云有个了不得的南宋大元帅父亲岳飞;夏元淳有个明朝大将的父亲夏允彝。所以,作为将门之后,只要自己喜欢习武、军略,长辈高兴还来及呢,还怕没有人教吗?

同时,古代军制还是世袭制,即:爷爷是军籍,到了父亲也是军籍,到了自己同样是军籍,再到后面的孙子辈同样也是军籍。正所谓:“子承父业”。只要自己喜欢军旅、习武,还有天赋,更有乱世到时的机会,则根本不用担心没有成为将军的机会。

所以说,无论是古代人也好,还是现代人也罢,只要有天赋,又能从小习武,还有名师指点武艺与军略,更有乱世的良机,少年将军之名则不难实现。

当然了,还有一种情况,虽然只是平民百姓家庭,但是从小对习武、谋略极有天赋,又能有幸遇到名师传授武艺、谋略,同样也有成为少年将军的可能。如:罗士信,隋末唐初猛将,14岁任张须陀侍卫,21岁任总管,26岁任绛州总管,封剡国公;再如,平定安史之乱的唐朝名将郭子仪;还有大家熟悉的三国名将,白马银枪赵子龙等。

同时,由于古代战乱频发,从而也给这些身怀武艺、韬略的少年人提供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如:蔡锷,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29岁便被革命党人推举为临时革命军总司令。所以,乱世也是孕育少年将军的土壤。

总之,家世、传承、喜好、刻苦、天赋、名师、机遇等内容,才是成就少年功名的先决条件,就算你拥有天生神力,但没有这些条件,依旧很容易成为战场炮灰。所以,古代人能否少年建功,并不是说体质条件就比现代人好。再如:津门大侠霍元甲,虽然从小身体羸弱,但最终却成为了一代武学宗师。

图片来源网络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历史匈奴人是否对汉朝实施过生物战争,也就是瘟疫,让中原王朝损失惨重?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战争,士兵爆发疫病永远是统帅最担心的状态之一,而且也是战争中经常遇到的状态之一。在汉代,大汉军队同匈奴军队的对抗过程中,前期匈奴一方作为强势的抢掠者,自然不会对大汉军队实施生物战,但是到了中后期,匈奴人面对强势的大汉军队,自然无所不用其极,对水源进行生物细菌战

  • 传说中的“奇门遁甲”,在古代用来打仗,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奇门遁甲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来打仗的!当然在战争之前预测战争胜负也是奇门遁甲的主要功能!清末军事幕僚朱浩文在做《奇门旨归》书中有许多奇门的实例就是预测当时战争胜负的!如太平天国攻陷义宁州课,太平天国攻打兴国州城课,苏子熙军门平苗乱诸课,苏子熙军门开赴广东抗法前线课等等!孙子曰庙算多者胜,及至出兵要背生门

  • 古代的将军能指挥士兵勇猛作战靠的是他过人的谋虑和勇气还是关系?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将军指挥士兵勇猛作战,士兵都上去拼命,是什么让这些士兵这么拼命地作战呢?1军纪军队要有铁一样的纪律,允许你做什么,不允许你做什么。这里我们参照一下韩信的十七禁令五十四斩:一:闻鼓不进,闻金不止,旗举不起,旗按不伏,此谓悖军,犯者斩之。二:呼名不应,点时不到,违期不至,动改师律,此谓慢军,犯者斩之

  • 为什么古代战争多发生在秋天?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迷彩虎军事为您回答。这是因为古代的中国文明从本质上来讲是农业文明。在国防力量构成上,除了少量职业军人,部队的基干力量是由农民组成的。武装农民平时劳作,战时拉过来打仗。所谓耕战,耕在前面,经济生产为主,国防军事为辅,军事行动要围绕经济生产这个中心来进行。所以农忙时节一般休战,抓紧时间搞生产,毕竟兵马未

  • 有的时候明明打了胜仗,实际上却败了,历史上真的有这样的战役吗?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这里就要说到解放军一个让毛泽东非常生气的胜仗了。1948年12月5日,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解放密云,全歼敌军军1个师8000余人,又赢得一次大捷。但是,当解放军胜利的消息传到西柏坡后,毛泽东却气得在雪地里走了好几圈,并严厉批评前线将领。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解放军打了胜仗,毛泽东还如此生气呢?毛泽东在

  • 古时猛将带几十兵马或单枪匹马吓退上万的军队,他们是如何做到的?上万军队会怕一个人吗?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打仗讲究排兵布阵,各兵种的合作使用。武将单挑的时侯的确有,唐将薛仁贵曾三箭定天山,郭子仪单人独骑退回纥兵。那是几十年疆场征战竖立的威名产生的效应,而且身后还有几十万军队做后盾。单是靠几十个人吓退上万军队,那是小说家的书上江湖。古代行军打仗依靠的是实力,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如果粮食供应不上,军心就会

  • 中国近代名将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本人来说下中国的抗日名将吧。整个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浴血奋战,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事迹,其中国军中战功最大的无疑是王耀武、胡琏、杜聿明、卫立煌、傅作义和杨森。王耀武率领的第七十四军号称王牌这的王牌,八年抗战中参加过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兰封会战、上高会战、浙赣会战、常德会战、雪峰山会战等大型

  • 中国历史上的“北伐”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只要一个朝代四分五裂,就会发生北伐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北伐,九伐中原比较著名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那才叫北伐的黄金时期啊....当时北方都被胡人占领,南方的汉人发动过N次北伐.比较著名的有祖狄,刘浴的北伐,不过都以失败告终.最后结束南北割据的也是北方的胡人势力到了五代十国期间,北伐就更多了.比较著名的有周

  • 古代时以智谋反败为胜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齐桓公争霸伊始,百废未兴,国力并不强大。长勺之战后,齐桓公不甘心失败,又在当年夏天,联合宋国再次伐鲁。鲁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败宋国,吓得齐桓公撤军而归。齐桓公在军事上打不过鲁国,就采用了管仲的计策,在经济上打垮鲁国。您知道是什么计策吗?据说,管仲针对鲁国百姓善于织绨的特点,让齐桓公身穿用绨做的衣服

  • 近代史上的川军名将,谁能排前五?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所谓川军,其实是一个特定的历史名词,指的是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之前这段时间里的四川军队,这是一支半独立的军队。川军的前身是清末时期清政府在四川编练的新军,辛亥革命后,各地纷纷通电宣布独立,四川也不例外,四川军阀由此产生。民国时期,全国各地都陷入了大大小小的军阀混战之中,但是四川的军阀混战尤为严重,据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