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历史匈奴人是否对汉朝实施过生物战争,也就是瘟疫,让中原王朝损失惨重?

历史匈奴人是否对汉朝实施过生物战争,也就是瘟疫,让中原王朝损失惨重?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113 更新时间:2023/12/16 2:51:58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战争,士兵爆发疫病永远是统帅最担心的状态之一,而且也是战争中经常遇到的状态之一。

在汉代,大汉军队同匈奴军队的对抗过程中,前期匈奴一方作为强势的抢掠者,自然不会对大汉军队实施生物战,但是到了中后期,匈奴人面对强势的大汉军队,自然无所不用其极,对水源进行生物细菌战也就经常出现了。

那么匈奴人是如何学会使用细菌战的呢?这还要说历史上第一个汉奸:中行说ZhōnghángYuè!

汉文帝时期,对大汉屡屡造成威胁的冒顿单于病死了,之后冒顿单于之子老上单于即位,汉文帝觉的大汉军队还不足以对抗匈奴,于是延续了对匈奴的和亲政策,派遣宗室女性前往和亲。

在和亲的时候不能只有公主,还得有太监、婢女等人,于是汉文帝就在宫里随便选派了几个人,其中一个就是太监中行说。

中行说看到自己在和亲名单上,于是找汉文帝说:能不能请别人去,如果非得自己去,那就会尽全力帮助匈奴报复汉朝的。

汉文帝一听:哈哈哈,你一个太监还敢威胁我?必须拍你去!

于是中行说带着对大汉的满腔怨恨踏上了和亲之旅。等他到了匈奴后,果然马上投降了老上单于,并且对匈奴建议不要迷信汉朝的华服美食,要坚持匈奴人的传统。并且教导单于挑选汉朝的薄弱环节进行袭击,而且还教给匈奴人如何计数……

老上单于死后,军臣单于即位,中行说又继续成为军臣单于的谋主,给他出谋划策,给大汉制造各种麻烦。

中行说还发现病死的牛羊泡在水里,人喝了这样的水就会得疫病。于是中行说就建议单于把病死的动物尸体经过匈奴巫师的诅咒后丢在汉军必须的水源地,给汉军造成了疫病,逼迫汉军退兵。

这可能是世界上最早的细菌战、生物战了。而中行说死后,这样的做法在匈奴人眼中就是对敌人的诅咒而一直流行。

甚至到了汉武帝时期,大汉军队一度非常强势,打的匈奴跑到漠北,但是大汉军队在匈奴人的细菌战上也吃足了苦头,甚至一代名将霍去病都有传闻是喝了不干净的水生病而早逝的。

甚至到了宋朝时期,蒙古人都还用战死士兵的尸体和病死动物的尸体制造疫病。

中世纪流行于欧洲,几乎死了一半欧洲人的黑死病就是蒙古人西征时围攻欧洲城市引发的。可见中行说对世界的影响力之大。

所以中行说也被称为第一个汉奸,也是第一个发起细菌战的人,更是最致命的汉奸。

我是以史为鉴,每天都有有趣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

历史上哪些战场有动物直接参与?

近代史有很多动物因为传感的敏锐度和声波的特殊性,被用于军事用途的很多。而在古代冷兵器战争中,动物的广泛作用于战场,更多的是利用其负重、速度和飞行能力,并且在冷兵器时代,动物的参战直接影响了战局走势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牛马驴驼

这一类的动物其实是作为常规的作战用途,几乎从人类战争开始,就伴随着历史的发展,一直出现在战场上,而骑兵这一兵种的起源更是源于战马的驯服。而在中西亚以及阿拉伯地区的广阔沙漠中,骆驼发挥着与战马一样的功能,那就是背负战士在战场上厮杀,最出名的就是曾经与成吉思汗对抗的花剌子模国,他们的骆驼军冲锋起来甚至比成吉思汗的战马更为凶悍,特别是双峰驼,无论是负重力还是持久力,都在特殊的地理环境里优于东方的战马,这也使得成吉思汗在花剌子模吃了不少苦头。

牛和驴的用途主要是运输锱重粮草,根据史料记载,汉武帝发动漠北之战时,光卫青所领的西线一线就动用了官马十万匹,私马四万匹,这里不仅仅是战马,其中也包含了牛和驴,史书上记载,这些牛马运送物资从长安出发,最前线的牛马队已经到达了敦煌,而长安的牛马队还没完全出发,一条补给线长达千里。而骆驼在沙漠地带也同样具备这样的功能,因其超强的负重能力和奈渴奈饿的能力,成为中西亚和阿拉伯地区最实用的运输工具。非洲的斑马和南美洲的羊驼现在是萌宠的动物,而在古代也曾担任着运输的任务。

而牛除了在运输上作用明显,在战场上也有记载用于冲锋的。在战国时,燕国名将乐毅率五国联军攻打齐国即墨,即墨城守将田单收集了1000多头牛,在牛角上缚上锋利的匕首,牛尾上绑着油脂泡过的芦苇,以5000名壮汉驱赶,趁夜幕点燃牛尾上的芦苇,牛群受惊直接奔向燕军阵地,后便的结果便是乱撞的牛击杀了大部分燕国士兵,田单再乘胜追击从而大获全胜。

蛇蝎毒蜂

古代我国南方蛮族作战时,曾记载了向敌军抛散大量毒蛇的事件,这虽为罕见,但提取蛇毒涂在箭上射杀敌人的记载却很多。

在第三次米特里达梯战争中,本都王国释放出的毒蜂群,让罗马工兵吃了不少苦头。直到18世纪,在贝尔格莱德战役中,哈布斯堡的军队依旧使用蜜蜂对抗土耳其人。美洲的玛雅人还成立了一个“掷蜂兵”的兵种,这种蜂群使得西班牙士兵的盔甲成为摆设甚至是累赘。罗马皇帝塞维鲁在亲征哈特拉时,被从天而降的毒蝎“打”的几乎全军覆没。

大象犀牛

我国史料记载的南汉和元朝都曾运用过大象作战,国外的印度和东南亚,也都被记载过组织大规模的象兵,大象体型巨大,在体格和气势上都压倒马匹,因此在对骑兵作战时的优势还比较明显,古印度亚柏格皇帝曾以300只象兵战胜依托要塞坚守的8000余名敌兵,据传成吉思汗无法征服印度的原因就在于印度的恒河天堑和威武的象兵。然而象兵也并非无法征服,明朝将领邓子龙就利用大象鼻子长的弱点,在夜幕中突袭缅甸国的象兵阵,令士兵专砍大象鼻子,这些被砍掉鼻子的大象疼得东倒西歪,缅甸军不攻自破,甚至被自己的大象踩死。而罗马军队则在猪身上涂上油,点燃后冲向迦太基的战象群,从而造成大象受惊失控,进而一举而胜。

而与大象同理的犀牛,也因其体格强壮,冲击力强,而被我国以及印度驯化后参与作战。有史料可查的葡萄牙人还根据阿尔布雷希特丢勒的木版画,设计了一套犀牛战斗所用的盔甲,但犀牛野性难驯,智商也不高,经常出现误伤自己人的事件,因此也就很快消失在战场上。

功能性动物猴子是一种非常灵活的动物,因此在历史上曾有猴子参与作战的例子,那就是宋朝的晏州之战,叛军溃逃到背靠悬崖的高山上,利用地形与宋军对峙。宋军统帅赵见地势强攻必然会损失巨大,于是令人抓了几十只猴子,并用麻绳绑住猴子的身体浇上油,然后放猴子上山直到接近敌营,再将麻绳的另一头点燃,麻绳的火势顺着绳子烧到猴子身上,这些猴子被烧的上窜下跳,不一会儿的功夫就将叛军军营引燃并烧了个干净。

鸽子在古代也被广泛的用作军情的传递,比如张骞出使西域时,就用信鸽来向汉庭传递沿途的情报,直到被匈奴人抓住才作罢。而随着信鸽的信息传递,另一种禽类也出现于军事用途,那就是鹰,传说成吉思汗养过一只鹰,专门截获敌人的信鸽,还收到了不错的成效。军犬也不是现在才有的动物兵种,《资治通鉴》就记载了我国古代利用军犬在军营外警戒的例子。

从古至今,动物在人类战场上都发挥了巨大作用,直到近代战争,海鸥、蝙蝠、海豚、熊等动物被用作战争的事迹也比比皆是,但也有诸多动物为人类和平死在了战场上,也也无时无刻的提醒人类要珍爱和平,爱护自然。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传说中的“奇门遁甲”,在古代用来打仗,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战史风云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

    奇门遁甲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来打仗的!当然在战争之前预测战争胜负也是奇门遁甲的主要功能!清末军事幕僚朱浩文在做《奇门旨归》书中有许多奇门的实例就是预测当时战争胜负的!如太平天国攻陷义宁州课,太平天国攻打兴国州城课,苏子熙军门平苗乱诸课,苏子熙军门开赴广东抗法前线课等等!孙子曰庙算多者胜,及至出兵要背生门

  • 古代的将军能指挥士兵勇猛作战靠的是他过人的谋虑和勇气还是关系?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将军指挥士兵勇猛作战,士兵都上去拼命,是什么让这些士兵这么拼命地作战呢?1军纪军队要有铁一样的纪律,允许你做什么,不允许你做什么。这里我们参照一下韩信的十七禁令五十四斩:一:闻鼓不进,闻金不止,旗举不起,旗按不伏,此谓悖军,犯者斩之。二:呼名不应,点时不到,违期不至,动改师律,此谓慢军,犯者斩之

  • 为什么古代战争多发生在秋天?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迷彩虎军事为您回答。这是因为古代的中国文明从本质上来讲是农业文明。在国防力量构成上,除了少量职业军人,部队的基干力量是由农民组成的。武装农民平时劳作,战时拉过来打仗。所谓耕战,耕在前面,经济生产为主,国防军事为辅,军事行动要围绕经济生产这个中心来进行。所以农忙时节一般休战,抓紧时间搞生产,毕竟兵马未

  • 有的时候明明打了胜仗,实际上却败了,历史上真的有这样的战役吗?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

    这里就要说到解放军一个让毛泽东非常生气的胜仗了。1948年12月5日,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解放密云,全歼敌军军1个师8000余人,又赢得一次大捷。但是,当解放军胜利的消息传到西柏坡后,毛泽东却气得在雪地里走了好几圈,并严厉批评前线将领。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解放军打了胜仗,毛泽东还如此生气呢?毛泽东在

  • 古时猛将带几十兵马或单枪匹马吓退上万的军队,他们是如何做到的?上万军队会怕一个人吗?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打仗讲究排兵布阵,各兵种的合作使用。武将单挑的时侯的确有,唐将薛仁贵曾三箭定天山,郭子仪单人独骑退回纥兵。那是几十年疆场征战竖立的威名产生的效应,而且身后还有几十万军队做后盾。单是靠几十个人吓退上万军队,那是小说家的书上江湖。古代行军打仗依靠的是实力,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如果粮食供应不上,军心就会

  • 中国近代名将有哪些?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本人来说下中国的抗日名将吧。整个抗日战争中,中国军民浴血奋战,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和事迹,其中国军中战功最大的无疑是王耀武、胡琏、杜聿明、卫立煌、傅作义和杨森。王耀武率领的第七十四军号称王牌这的王牌,八年抗战中参加过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兰封会战、上高会战、浙赣会战、常德会战、雪峰山会战等大型

  • 中国历史上的“北伐”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

    只要一个朝代四分五裂,就会发生北伐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北伐,九伐中原比较著名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那才叫北伐的黄金时期啊....当时北方都被胡人占领,南方的汉人发动过N次北伐.比较著名的有祖狄,刘浴的北伐,不过都以失败告终.最后结束南北割据的也是北方的胡人势力到了五代十国期间,北伐就更多了.比较著名的有周

  • 古代时以智谋反败为胜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齐桓公争霸伊始,百废未兴,国力并不强大。长勺之战后,齐桓公不甘心失败,又在当年夏天,联合宋国再次伐鲁。鲁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先败宋国,吓得齐桓公撤军而归。齐桓公在军事上打不过鲁国,就采用了管仲的计策,在经济上打垮鲁国。您知道是什么计策吗?据说,管仲针对鲁国百姓善于织绨的特点,让齐桓公身穿用绨做的衣服

  • 近代史上的川军名将,谁能排前五?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所谓川军,其实是一个特定的历史名词,指的是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之前这段时间里的四川军队,这是一支半独立的军队。川军的前身是清末时期清政府在四川编练的新军,辛亥革命后,各地纷纷通电宣布独立,四川也不例外,四川军阀由此产生。民国时期,全国各地都陷入了大大小小的军阀混战之中,但是四川的军阀混战尤为严重,据统

  • 古代战争对人类文化遗产的破坏有多大?

    战史风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战争对人类文化遗产破坏有多大?这个还真不好量化。只好说“很大,巨大、非常大”,“要多大有多大”!这个题目说的是“战争”和“文化遗产”的关系。提及文化遗产,一般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建筑、古墓、书画、瓷器、文学艺术作品等等。提及“古代战争”很容易想起个相关联的词来:叫做“城破之日、玉石俱焚”。为鼓舞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