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朝历代为了保证江山稳固,都或多或少对中南半岛进行过征战,但是很多时候都以惨胜或者班师回朝为结局收场。中南半岛这块土地到底是为什么成为王朝眼里“难啃的骨头”呢?下文以明朝永乐年间对越战争和清缅战争为例。
明朝朱棣本来无意干涉越南安南国,毕竟路途遥远,耗资不可计数,明朝也立国不久,国库也不是那么充实,钱要用在刀刃上。而且妄动刀兵,可能会导致民怨沸腾。
但是安南国此时突然发生政变,黎氏篡位称帝成为安南国新的统治者,并屡屡侵犯明朝边界。
安南国旧贵族逃难到北京,向朱棣哭诉亡国的悲惨经历。朱棣虽然气愤,但是知道并不想发兵西南,遂派五千护卫护送贵族们回国。
谁知黎氏也是不知好歹,将朱棣的五千精兵诛杀殆尽。这让朱棣颜面尽失,不得已发兵越南。
虽然八十万大军很快就平定了安南,但是京城空虚,军队的大量粮草消耗使得国库十分紧张,当地百姓对明朝的武装干涉也极为不满,多次发生起义反抗明军。朱棣只得率军撤出安南。
清缅战争,是一场失败的战争。全盛期的清朝却打不下这样一个边陲小国。虽然缅甸重新成为了清朝的藩属国,但是双方却都没能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
清兵失败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点:
1,后勤保障跟不上。即使使用了牛马将近八万余匹,民夫十万余人以保障供给,将近半数的粮草依然要从缅甸当地获得。战马更是只能满足八旗军需求,绿营兵只能徒步作战。
2,对当地不熟悉。清兵多次因为丛林密布,山路难行而被缅甸土兵伏击,死伤惨重。缅甸土兵还利用水路和山涧小路机动作战,有时还会埋设陷阱,使得清兵在作战中多处于被动地位。
3,缅甸火器的使用。当时缅甸军队从东印度公司购买或者从周边国家俘获获得了许多西方火器,有的精锐已经装备了较为先进的燧发枪。在火力和压制力上都远高于清兵的弓弩,这使得清兵死伤惨重。
4,瘟疫横行。清兵多来自于内陆,到了战争后期,清军军营内出现了严重的瘟疫,军队战斗力大大下降。
5,轻敌妄动。在战争前期,清军首领根本没有认真研究敌我双方,多次在山野间作战,致使陷入被动。在付出了无数将领死亡的代价后,清军才认识到敌我优劣,逐渐改变战术。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感谢邀请。
1,这与古代中国统治重心有关,古代中国统治重心一直在黄河流域,黄河流域面临的主要威胁是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对南方的重视相对较小。
2,宋代以后中国经济中心逐渐向南和向东转移,但政治中心一直都还留在北方,与东南亚地区的交集较少。
3,古代中国偏安江南的政权对东南亚地区的经营效果远远大于大一统王朝,这是因为偏安江南的王朝能就近调集人力物力,而大一统王朝因统治重心在北方与东南亚远隔千里万里,调集人力物力相对较慢,所以偏安王朝对东南亚的战争中胜率比大一统王朝还要高。
相传诸葛亮麾下的神秘飞军,为何吓破魏人胆?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四方割据。各大势力为了人口、土地,互相征伐,战争是那个时代的主旋律。在这一次次的交战中,君主们逐渐意识到,有一支战斗力彪悍的军队足以改变战局,一些势力便建立起自己的“特种部队”。比如公孙瓒的“白马义从”、曹操的“虎豹骑”、吕布的“陷阵营”、袁绍的“先登死士”、孙权的“解烦兵”等等,这些军队都是君主最精锐、最忠诚的部下。其中蜀汉也有一支由诸葛亮建立的“特种部队”,它在蜀汉历次北伐的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这就是著名的“无当飞军”。
章武元年(221)刘备伐吴战役失败,蜀汉元气大伤,诸葛亮暂缓了北伐的步伐,准备先安定国内。蜀汉建兴三年(225)朱褒、雍、高定在南中起兵叛乱,地方豪强孟获也参与了这起叛乱,诸葛亮亲率大军南下平叛,对孟获采取“七擒七纵”的攻心策略,使得孟获心服口服。
在平叛之后,诸葛亮就在当地征召南蛮兵建立军队,一方面是因为他对南方少数民族的英勇善战印象深刻。另一方面是南中战事已经结束,这些年轻的蛮兵如果留在南中会成为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华阳国志》记载“亮移南中劲卒,青羌万余家于蜀,为五部,所当无前,号为飞军。”无当飞军的名号也由此而来。
无当飞军身披铁甲,随身携带弓弩和毒箭,善于翻山越岭和防守,野战能力极强,是当时魏国军队最可怕的敌人。无当飞军的第一任统帅是名将王平,在一出祁山时配合马谡防守街亭,后因马谡战略失误导致街亭失守。王平仅以一千无当飞军掩护各路大军撤退,这是无当飞军第一次在战场上崭露头角。此战后王平被封讨寇将军,无当飞军也正式成为诸葛亮的核心部队。
建兴九年(232),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无当飞军又立下大功。当时司马懿与诸葛亮在祁山扎营对峙,魏军名将张率军攻打王平驻所,无当飞军以寡敌众,拖住张大军。诸葛亮乘机大破司马懿营帐,斩魏军军官三千多人,得铁甲五千、角弩三千。在之后的时间,无当飞军多次平定国内叛乱,成为诸葛亮最倚重的部队。
诸葛亮死后,北伐暂时中止,王平率领无当飞军镇守汉中。当时魏军大奖曹爽率领数十万魏军攻打汉中,王平凭借无当飞军擅长山地战的优势袭扰魏军,同时固守汉中。使得魏军一直无法突破防线,一直拖到蜀汉主力来援,还在魏军撤退之际主动出击,打出了兴势大捷。
到姜维第七次北伐,无当飞军在新将领张嶷的带领下重回北伐战场,但这也是它的最后一战。在这次北伐中,张嶷率领五千无当飞军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在魏军的围困中仍旧奋勇杀敌,最终魏军付出了两倍于无当飞军的代价消灭了这支让他们恐惧的军队,统帅张嶷也与他的军队一起战死沙场。此战之后,蜀汉虽然仍设立了无当飞军,但据之后的表现,再也没有那支曾经叱咤战场的无当飞军的影子了。景耀六年(263)邓艾奇袭成都,蜀汉投降,无当飞军之名彻底消逝在历史之中。
无当飞军伴随着蜀汉的历次北伐,是蜀汉对付魏军的一柄利剑,在与魏军屡次交锋的过程中常常以少胜多,给魏军带来极大的伤亡和麻烦,是魏军最惧怕的一支蜀汉军队。虽然这支军队随着蜀汉的消亡而消失,但他们的英勇和忠诚,却被后人始终铭记。
谢邀。
根据《三国志》及后世一些稗官野史的记载,蜀汉政权中的一些特种兵如白军、无当飞军等应该是确实存在的,而且也是必须存在的。无论古今中外,每一个王朝、每一代帝王都一定会有一些忠贞果敢的死士护主保驾并执行一些特殊任务的;而且这些人一般因为工作关系,在当时和后世都是谜一样的存在,是一些真正的无名英雄。
由于这些神秘的存在,所以他们的故事和他们所要保护的主人的幕后故事,也成为了后世之人不断考证探索和津津乐道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