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在一战期间发生了哪些重要事情?

在一战期间发生了哪些重要事情?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988 更新时间:2024/1/24 12:14:59

国内,五四运动,国外,美国日本的崛起,飞机坦克的参战

凡尔登战役1916年2月21日,德法军队在次激战,长达十个月,双方伤亡近百万,激烈程度为开战以来所未有。德国战败。标志一战的转折点。貌似被称作绞肉机

国内外发生战争的大事

卡迭石之战公元前1304前1237年埃及与赫梯争夺对叙利亚的统治权叙利亚卡迭石要塞争夺地区霸权埃及军队2万人,战车2000辆;赫梯军队2万人,战车2500辆。埃及军队未能夺取卡迭石要塞,被迫撤军反埃。在此以后的16年中,两国战争不断,双方都未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步兵与战车协同,要塞守备战与野战结合,是这次会战的主要特点。

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有哪些,其

古今中外战争史上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例有牧野之战、巨鹿之战、井陉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虎牢之战、郾城之战、萨尔浒之战、淮海战役,其中的决定性因素是军队的士气和将领的指挥策略。

关于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的具体故事

对典籍的破坏:公元前48年,尤利乌斯恺撒为追杀其劲敌庞培来到亚历山大城,在火攻下有几万册书籍遭焚烧,著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就此几乎毁灭。对资源的破坏:最近的利比亚战争中,利比亚政府军在失败后在多地破坏石油设施。对生命的破坏:秦赵长平之战,秦坑降卒四十万。

明朝和西方发生过哪些战争?结果及后续如何?

明朝和西方发生的战争还真不算少,先后对战过的国家也都是当时西欧的海洋帝国,像西班牙、葡萄牙、荷兰。

屯门海战

屯门海战应该说是世界近代史上中西方第一次交火。1514年,葡萄牙武装商人进入南海,并同大明的广东省发生接触,葡萄牙人的意图很明确,就是想租一个地方做停靠港,同时可以喝中国进行贸易。不过很遗憾,当时的大明奉行海禁政策,除了朝贡贸易,民间是没有权力进行海贸的。

不甘失败的葡萄牙人决定武力打开中国的大门,于是1521年,葡萄牙人在阿尔瓦雷斯的带领下,纠集了1000人和三艘巨舰扎根在香港屯门。当时广东海道副使汪意识到了葡萄牙人增加了军事驻军,于是也开始着手准备无力驱除葡萄牙人。

准备完毕后,汪水军葡萄牙军发起了进攻,但是因为两个海军科技差距较大,明军的小船在葡军的三艘巨舰前不堪一击,很快明军变败下阵来。

硬攻不行,只能智取。汪决定采用火船战术围困葡军军舰,于是命人准备了数十艘火船,借着顺风的风势,率领4000人50船齐攻葡军阵地,最后葡军小船尽数被毁,三艘巨舰趁着风势改变迅速突围逃跑,就这样明军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这一仗之后,汪认识到明军军备的落后,于是上书朝廷仿制佛朗机炮来抵御外敌。嘉靖六年,这一提议被通过,朝廷开始大规模的仿制和改进佛朗机炮,大明的国防力量有所回升。

西草湾之战

1522年,葡军再次进犯大明海域,其中包括四艘葡式帆船和一艘中式帆船。当时葡军内部发生了矛盾,之前在屯门战败的科埃略和雷戈试图直接强占屯门,然后修建城堡抵御明军。而主指挥末儿丁甫思多灭儿却犹豫不决,他更希望的是可以和大明建交,而不是开战。但是明军并没有给葡军过多的时间去考虑,在得知葡军进犯西草湾之后,备倭指挥柯荣、百户应恩率军抵御,打了葡军一个措手不及,生擒包括别都卢在内的四十二人,斩首三十五人,俘获被葡军掳掠的男女共十人,并俘获葡军船只两艘。但葡军残余三舰又发动反攻,将明军所俘战舰焚毁,王应恩战死,葡军残部逃走。

这一战之后,明军又开始仿制葡军的近海战船,称为“蜈蚣船”。不过此战之后,葡萄牙人基本就老实多了,对明政策也变成了外交为主。

双屿之战

1548年,葡萄牙此前趁着倭寇扰乱东南海域,便深入浙江双屿,并修建城堡驻守。明朝海防将领朱纨、卢镗率军进攻双屿岛,“俘斩溺死”殖民者数百人,“贼巢自此荡平,余党遁往福建”。葡海盗托平则反映说,“双屿港之战,明军6万人分乘300多艘船只,在5小时内把双屿港打成了废墟,一万余名葡人全部丧命,损失250万葡萄牙金币。”

走马溪之战

1549年,双屿之战战败的葡萄牙人逃往漳州走马溪,朱纨、卢镗移师福建,乘胜追击,并于4月19日,再次重创葡贼,“通计擒斩二百三十九名口颗”,“全闽海防,千里清肃”。

此役之后,葡萄牙基本上就彻底老实了。

料罗湾海战

总的来说是料罗湾海战,但其实这场中荷大战中包含了两场战役。

厦门海战:17世纪初,荷兰人是海上势力渗透到了东亚和东南亚,和之前的葡萄牙相比,荷军的战舰更大、火炮更先进,而且战术理念更领先。1633年7月7日,荷军突袭大明南澳驻军,失利后迅速北上,随后在厦门发现正在修船的郑芝龙。由于当时明军尚未得到荷军袭击的情报,所以海上没什么防范。于是荷军趁虚而入,突袭厦门港,击沉明军击沉2530战船及15-20艘小型战船,并对周边进行了劫掠,随后威胁中国开关贸易。

之后郑芝龙派代表和荷军谈判,但是并没有什么结果。所以双方你来我往的发生了数次小规模的冲突,29日,荷兰舰队将宣战书答复送交明朝代表,明荷双方正式宣战。厦门海战爆发,具体过程百度上有,我就说一下结果。荷军只是损失了两艘小船,Kemphaen号被吹离舰队。而明军损失惨重,郑芝龙一共损失了小二十艘大型战舰,以及百余名原来的海盗兵。

料罗湾海战:继厦门海战之后,荷军军舰集结完毕,和海盗刘香合兵一处,共有58艘舰船,其中50艘海盗船和8艘荷兰军舰。明军共有50艘大型战船100艘火船,其中大型战舰可以说都是郑芝龙自己的,上面全部装备英军的舰载加农炮,剩下的火船尽是明军原来的水师战舰。战争一开始,明军便展开火船攻势,用漫天火海包围了荷军,火船后面,郑芝龙以火炮齐射攻击试图冲破包围圈的荷军战舰,最后Brouckersheaven遭烧毁,Weiringen遭击沉,Slotendijck遭掳获,其余船只在面对明军强大实力全部在受重伤后逃走。参战的刘香战船五十艘,全军覆没在了料罗湾。

此役之后,郑芝龙确立了东亚“海贼王”的地位,荷兰人向郑氏集团低下了头。不过在吸取了厦门海战的亏之后,郑芝龙在此次海战中保存了实力,将自己的战舰至于后方,而将明军水师原来的战舰都当火船扔出去少了,间接上也是损害国家利益来壮大自己。

澎湖海战

明朝和荷兰在澎湖打了两次仗,每一次都是明军获胜,但是两次的意义都没有很明显,反倒是荷兰人每战败一次,就会增加更多的兵力。两次澎湖海战分别发生在1604年和1624年。

收复台湾

就是郑成功收复台湾,郑成功以绝对的军事优势和台湾人的指引帮助战胜了荷兰军队,按照官方的说法是维系了祖国的统一,具有重要的意义。

台湾海战

收复台湾之后的第二年,民族英雄郑成功就挂了,荷兰人和清军联手试图趁此机会拿下台湾。一开始清荷联军组建了一支400艘战舰组成的舰队,而明军只有100艘战舰,双方实力差距悬殊,起初明军节节败退,金门和厦门告急。不过后来大清和荷兰发生了矛盾,于是联军解体,明军侥幸获得胜利。

此役后,荷兰人彻底退出了台湾海峡。而郑经也放弃了金门、厦门等一系列闽南沿海岛屿,全面退守台湾。可以说这场战役最大的赢家是大清。

至于明英战争,那就是一场武装冲突,根本谈不上战争。

明朝官兵对西方列强有五次战争,全部打赢,(1)1521年,明朝汪取得屯门海战大捷,葡萄牙大败,(2)1523年,明朝再次击败葡萄牙,(3)1622年,明荷澎湖之战,荷兰大败,(4)1633年,料罗湾海战,荷兰大败,(5)1637年,明英广州海战,英军大败,赔款2300两!

我们可以看到,明朝对西方列强的态度没有妥协,只有一个字:打!更为重要的是,明朝对西方的战争,可谓是屡战屡胜,而且是海上对决!虽然属于家门口的防御,但也体现出明朝的决心和战斗力!相比起清朝对西方除法国无一胜绩(对法国有两场战役胜利,一次镇南关大捷,一次台湾保卫战,然而最终是不败而败,清朝不胜而胜),别说什么雅克萨之战,那是清军两万多对四五百俄罗斯人了,两万多打了好几个月毫无办法,最终尼布楚条约实际上以清朝割地买了所谓平等;在对近邻日本就和你不说了,万历援朝抗日战争两战两胜,而且都是以少胜多的大胜;清朝甲午中日战争那输得彻底的就不说了,日本也是因此获得了跨越式发展,一句成为世界豪强。综上明朝的实力和气节决定了其对外战争态度,不服气那就干!清朝是自大狂妄,被揍了就妥协求和。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关于战争的名著

    战史风云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

    推荐《西线无战事》作者埃里希马里亚雷马克德国人小说以一战为背景,描写了主人公19岁的博伊默尔与其同学被沙文主义煽动下走上战场,最后死于战争末期一个平静的早晨的故事,小说对于战场的细微描写十分真实,给人一个真正残酷压抑的战争场景,从中博伊默尔与其战友对于战争的厌恶以及对于未来的迷茫,年轻的生命在彷徨中

  • 有明一代,有哪些民族英雄?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

    请容我来回答一下,所有这些民族英雄的名字,都不该被忘记,如有遗漏请留言提醒。一、大明太祖高皇帝朱元璋,原名重八,后名兴宗。濠州人,逐出鞑奴复我中华,明朝开国皇帝。二、徐达,字天德,明朝开国军事统帅,横扫蒙元的民族英雄。三、常遇春,字伯仁,号燕衡,明开国名将,每每身先士卒的英雄。四、刘基,字伯温,元末

  • 万历年间的抗倭援朝,明朝有没有获得些好处呢?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万历朱翊钧于公元1573年登极,公元1620年驾崩,在位48年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消极怠工的皇帝,史称:“二十余年不视朝,群臣从不见皇帝之颜色。”纵使万历皇帝28年没有上朝,可国家还是照样正常运作,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原因是明朝有一套完整的内阁制相当于英国制度的翻版,皇帝基本是名义上的国家最高领袖。万

  • 历史和当今有哪些著名战舰及其传奇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德国潜艇u156也许它的战绩比起u艇中那些大名鼎鼎的差了不少,但是在我心中它的位置永远不可取代[拉科尼亚号事件]1942年9月12日,英国军事运输船“拉科尼亚”号(由巨型客船改装,排水量近2万吨,配备8门火炮,以及高射炮和深水炸弹等武器)正从埃及驶往英国,夏普船长明白,由于没有护航舰艇,“拉科尼亚”

  • 关于打仗战争的成语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声东击西坚壁清野围魏救赵作壁上观暗渡陈仓城下之盟五十步笑百步杀身成仁纸上谈兵风声鹤唳步步为营望梅止渴运畴帷幄一鼓作气再衰三竭打草惊蛇有勇无谋声东击西攻其不备,出其不意赤壁之战招兵买马千军万马秣马厉兵金戈铁马快马加鞭单枪匹马汗马功劳兵荒马乱人仰马翻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马革裹尸赤膊上阵乌合之众打草惊蛇(单

  • 如何看待清初丁卯、丙子两役,清朝对朝鲜的沉重打击?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

    从此,朝鲜正式由明朝的藩属国转变为大清的藩属,清取代明朝取得了在朝鲜半岛的宗主权,清鲜宗藩关系正式成立。“丁卯之役”是皇太极第一次血洗朝鲜的历史事件的称呼,在朝鲜被称作“丁卯胡乱”。朝鲜一直以来都是明朝的藩属国,奉明朝为宗主,所以对当时的后金采取的是敌视的态度。努尔哈赤在位的时候,并没有过多的在意朝

  • 历史上,明朝的倭寇主要有哪些人组成?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

    在我们的印象中,明朝的倭寇就是日本的武士、浪人。当时为了掠夺财产、侵略大明,不断的骚扰中国的东南沿海。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区,所谓的倭寇是指指十四至十六世纪侵扰劫掠中国和朝鲜沿海地区的海盗,除沿海劫掠以外主要从事中日走私贸易。说白了当时的倭寇就是一群海盗,而这群海盗里面有日本的武士、浪人,但是更多的

  • 古代农作物和军事有没有关系?从北朝入手,聊聊为何它们有关联?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

    古代农作物和军事的关系非常大,两汉三国时期都有士兵屯田制度,尤其是三国时期,曹操、诸葛亮等都在在边疆和国与国对阵的前沿开展了士兵屯田,士兵也是农民,解决了部分军队的军粮,减轻了国家的负担。古代农业是国家的根本,尤其是战乱年代,粮食就是民众和军队的生命。曹操在东汉末年的战争初期,严格规定,不得践踏农作

  • 历史上有哪些可以号令百万军队作战的将军?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抗日战争胜利后,林彪最初被任命的职务是山东军区司令员,因为那里主要是由八路军第115师发展起来的部队,1945年9月23日,已经到达河南濮阳的林彪接到紧急命令,转赴东北就任“东北人民自治军”总司令,也就是纵横天下的第四野战军前身。而林彪能够指挥“百万大军”的兵力,还是在三年多之后,且真正统领百万大军

  • 总结夷陵之战,蜀国和吴国双方势力都用了哪些计?都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

    谢谢邀请;关羽大意失荆州后,刘备十分的着急,在没有充分准备的条件下,亲率大军向东吴宣战,双方在夷陵地区对峙了半年之久,在这期间刘备想迅速与东吴展开决战,用“激将法”,频繁派人到阵前辱骂东吴的将领,但东吴的主将陆逊,一再安抚自己的将士不与刘备斗气,等待有利的战机进行反击,刘备又用调虎离山计,派出手下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