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西线无战事》作者埃里希马里亚雷马克德国人
小说以一战为背景,描写了主人公19岁的博伊默尔与其同学被沙文主义煽动下走上战场,最后死于战争末期一个平静的早晨的故事,小说对于战场的细微描写十分真实,给人一个真正残酷压抑的战争场景,从中博伊默尔与其战友对于战争的厌恶以及对于未来的迷茫,年轻的生命在彷徨中相继阵亡..
三国演义的10个故事和著名战役
三顾茅庐
刘备屯住新野时,自知蹉跎半生之缘由是身边虽有关羽,张飞等猛将,而无出谋划策运筹帷幄之谋士,便礼仪贤下士,寻求良辅。在司马徽和徐庶的荐举下,刘备与关羽,张飞便来到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
第一次来到茅庐时,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见亮好友崔州平;数日后,刘、关、张顶风冒雪,二顾茅庐。途中,遇亮好友石广元,孟公威。到达茅庐,只见亮弟诸葛均,方知亮已出游,备留下一笺,表达倾慕之意。返回时,在隆中山下小桥边遇见亮岳父黄承彦;过了一段时间,刘备与关羽、张飞三顾茅庐,适逢亮在家,但昼寝未醒。刘备吩咐关、张在门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于阶下,直到亮醒后,方才相见
要60字以内
关于关羽的故事
温酒斩华雄曹操招兵买马,会合袁绍、公孙瓒、孙坚等十七路兵马,攻打董卓。刘备、关羽和张飞追随公孙瓒一同前往。董卓大将华雄打败了十八路兵马的先锋孙坚,又在阵前杀了两员大将,非常得意。十八路诸侯都很惊慌,束手无策,袁绍说:“可惜我的大将颜良、文丑不在,不然,就不怕华雄了。”话音刚落,关羽高声叫道:“小将愿意去砍下华雄的脑袋!”袁绍认为关羽不过是个马弓手,就生气地说,“我们十八路诸侯大将几百员,却要派一个马弓手出战,岂不让华雄笑话。”关羽大声说:“我如果杀不了华雄,就请砍下我的脑袋。”曹操听了,十分欣赏,就倒了一杯热酒,递给关羽说:“将军喝了这杯酒,再去杀敌。”关羽接过酒杯,放在桌上说:“等我回来再喝吧!”说完,提着大刀上马去了。关羽武艺高强,没一会儿,就砍下了华雄的脑袋。他回到军营,曹操忙拿起桌上的酒杯递给他,杯中的酒还没凉呢。
讲一个著名的诈降战争案例!
陈友谅占据江州,他一直把朱元璋视为心腹之患,遂率所有兵力顺流而下,攻打朱元璋,元顺帝至正二十年攻占采石(今安徽省马鞍山市长江东岸)和太平(今安徽当涂),自立为帝,国号为汉。紧接着,陈友谅又率领江海鳌、混江龙、塞断江、撞倒山等巨舰,进逼应天(今江苏南京)。大兵压境,朱元璋的部下将士都有些紧张。因为陈友谅的水军是朱元璋的十倍,又善于水上作战。有些人竟主张撤退或投降。朱元璋听取了刘基的建议,决定诱敌深入,打伏击战。朱元璋召来康茂才,让他写一封诈降信给陈友谅。原来这康茂才是元朝降将,本是陈友谅的老友,朱玩璋认为他是诈降的合适人选。康茂才欣然答应,他说:陈友谅不讲信义,杀了我的同乡好友徐寿辉,我正要报此大仇……于是修书一封,信上说建议兵分三路进攻应天,茂才所部把守应天城外江东桥,愿为内应,打开城门,直捣帅府,活捉朱元璋……康茂才派一名陈友谅熟识的老仆去送信,临行之际,康茂才再三叮嘱,以防露出破绽。陈友谅读了康茂才的信,心中不免高兴起来,他想,自己大军一路势如破竹,谅他康茂才也不敢诈降。但他还是反复盘问老仆人,老仆应对如流,言辞恳切,陈友谅深信不疑。他当即对老仆人说:我马上分兵三路取应天,到时以'老康'为暗号,但不知茂才所守之桥是木桥还是石桥。是木桥。老仆答道。送走老仆人的第二天,陈友谅水陆并进。他亲率数百艘战船顺江而下,前哨到大胜港时,遭朱元璋手下将领阻击,无法登岸,又见新河航道狭窄,于是下令直奔江东桥,以便和康茂才里应外合。船到江东桥,陈友谅见是一座石桥,心中起疑。原来,朱元璋为了防备康茂才的假投降变成真投降,已于当天夜里把木桥改造成石桥了。陈友谅急命部下高喊老康,喊了多时,竟无人答应,方知中计,急令陈友仁率水军冲向龙湾。几百艘战船聚集于龙湾水面,陈友谅下令一万精兵登陆修筑工事,企图水陆并进,强攻应天城。此时,只见卢龙山顶上黄旗挥动,战鼓齐鸣,朱元璋的大将徐达、常遇春率军分从左右杀来,修筑工事的一万精兵顿时被冲得大乱。尽管陈友谅大声呼喝,仍然制止不住,败军逃到江边,蜂拥登船。陈友谅急令开船,哪料正当退潮之际,近百条战船全部搁浅,徐达与常遇春乘势上船追杀,陈友谅溃不成军,只好跳进小船逃跑了。朱元璋巧施诈降之计,诱敌深入,打败了十倍于自己的敌人,从此改变了敌我力量的对比,争得了战争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