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看抗日神剧的话,大家都觉得这个东西有辱历史,为什么日本鬼子太蠢了!把对手弱化的和弱智一样,这样的对手让主角上场,干什么?大一个配角上场都能够大杀四方了。
所以任何一个夺取江山的人都会知道一件事情,尊重自己的对手,正因为夺取江山的不容易,才知道眼前的对手究竟强在什么地方。
刘邦这个人虽然是个市井无赖,但他起码知道一件事情尊重别人,只要对他有用他就会尊重,而且叫他立马跪下来,他都办得到,所以对于西楚霸王项羽,刘邦一直觉得这人是个英雄是个对手,不至于说为了自己的名声而去抹黑对方。
如果真的这么做了,那刘邦得考虑两件问题,第一自己打败的对手太弱,万一在这之后有人想要谋反,觉得刘邦打败的对手太弱,这人其实没什么实力接着起来谋反不把刘邦放在眼里,这种事情都是有可能发生的,第二,刘邦如果把西楚霸王项羽贬的太狠,对于手底下的人也不好交代,为什么西楚霸王项羽这么弱的一个人?我们以后在历史书上面也没有任何能力可以去体现,那我们辛辛苦苦帮你做事干什么?所有的功劳全部让你一个人拿去不就行了,凭你那点能力去对付一个弱化版本的西楚霸王项羽有什么难的?
所以刘邦不能够弱化西楚霸王项,如果弱化了他就无法增加自己的神权,(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无法让自己的帝王权力来的这么神秘化强,如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项羽都死在了我的手里,谁还敢跳出来再继续与我为敌。
除此以外,西楚霸王项羽做的那几件事情确实让人目瞪口呆,三件事情,巨鹿之战,彭城之战,还有接下来最后一场的突围之战,哪一次不是打了个惊天动地,哪一次不是以弱胜强,当然最后一次没有胜利,但创造的战果后人无法复制,这三件事情你怎么去抹黑你,怎么去把它的战斗力给弱化?你怎么否定他的军事才能?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司马迁为了写《史记》跑遍了大江南北,大好河山问遍了所有的老人以及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通过他们的口述,司马迁把它整理在一起才写史记,这就是史学家对于历史的态度。
自己写的是历史,肯定会有后人来评论,如果后人拿到一个不真实的历《史记》载,接着有一个真实的吴可否认的历史证据去否定你所记载的东西,那你本人就尴尬了!这就好像现如今一大堆人在那否定《史记》,但事史记就是《史记》,之所以流传2000年被人奉为史家之绝唱无离骚,根本原因就是《史记》故事的紧密性和严谨性,虽然其他的人可能会找到一两个漏洞,但漏洞无伤大雅,司马迁的《史记》仍然还是历史书的标杆!
刘邦和项羽打过最著名的战役有哪些?
刘邦和项羽两人都是秦末起义军中的著名人物,在推翻秦朝暴政的过程中,刘邦和项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秦亡之后,两人之间又进行了长达四年的战争,史称“楚汉争霸”,最终项羽战败,自刎乌江,刘邦由此开创了大汉王朝。这两个历史人物一直都受到现代大家的热议,下面我来谈一谈他们在历史上都打过哪些著名的战役。
灭秦之路1:项羽领导的巨鹿之战
”破壶沉舟“这个成语想必大家都听说过,意思是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与之相关最著名的典故故事便是巨鹿之战了。
公元前208年,章邯引军北渡黄河,大破赵国。赵王以陈余为将,张耳为相,败走巨鹿,章邯率领王离、涉间共四十万围攻巨鹿。公元前207年,楚怀王以宋义为上将军,封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以宋义为主帅率兵五万前往救赵。由于宋义不愿与秦军发生正面冲突,迟迟不战,渐渐士气低落,项羽见状后斩杀宋义,后楚怀王就任命项羽为上将军。随后项羽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两万士卒渡河,多次进攻章邯给王离军输送粮食的甬道,但收获不大。后项羽率领全部兵马渡河,与秦军大战九次,章邯破走,项羽率军继续北上进攻王离。楚兵以一当十,呼声动天,打退章邯后,诸侯军受到了极大的鼓舞,与项羽一起进攻王离,斩杀苏角,并生擒王离,秦将涉间不愿投降而自杀。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也是亡秦战争中最为关键性的一战,它基本上摧毁了秦军的主力,扭转了整个战局。项羽也因此一战成名。
2:刘邦领导的蓝田之战
公元前207年八月,刘邦在经过连续机动后,攻破秦国的东南门户,位于丹水河谷的险要武关。九月,秦相赵高立二世兄长的儿子子婴为秦王。子婴诛灭赵高后,发动关中所有军队并派大军据守蛲关、蓝田。这是秦都咸阳最后一道防线。刘邦进至蛲关,采用张良的计策,不用武力强攻,而在附近山头多张旗帜,以为疑兵。又故意派人采办5万多人的伙食,虚张声势,制造假象,以威慑对方。同时派人用金银财宝收买秦朝的蛲关守将,邀他们和起义军联合进攻咸阳。当秦守将意志动摇,防备松懈的时候,刘邦悄悄地领兵绕过蛲关,越过蒉山,向秦军背后发动突然进攻,大破秦军于蓝田以南,并越过蓝田县城,连夜出击,再败秦军于蓝田以北。同年十月,刘邦攻入咸阳,秦朝灭亡。
楚汉争霸
1:刘邦还定三秦之战
还定三秦之战是项羽与刘邦正式开展楚汉争霸的前奏,公元前206年二月,项羽、刘邦灭秦战争结束,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将巴蜀汉中之地封给刘邦,为了防止刘邦东出,封秦降将章邯、司马欣、董翳分别为王,企图以三秦王控制刘邦。刘邦自然不甘心,于公元前206年五月,汉王刘邦随后率领数万汉军从汉中驻所南郑出发攻袭陈仓,这时雍王章邯率军在陈仓坚守,意图将汉军阻于陈仓,后刘邦另派汉将范目等率军绕过陈仓正面从背后突袭陈仓,随后汉军前后夹击大败章邯于陈仓,章邯退往好与汉王交战,大败。章邯再退守废丘,刘邦率军围困,与此同时,刘邦分兵攻取咸阳,汉军在咸阳附近与赵贲和内史保的军队激战,将其击败,乘胜攻克了秦帝国的都城咸阳。随后消灭了司马欣攻取了函谷关,之后在消灭司马欣后,刘邦派曹参、灌婴、樊哙回军继续围困废丘的军事行动,最后章邯自杀于废丘。三秦战役历时八个月,胜利之后,刘邦基本占据了战国时期秦国的地盘。自此拉开了与项羽正式对决的序幕。
2:彭城之战(又名濉水之战)
公元前205年四月,刘邦趁项羽主力被田横拖在齐地,楚都彭城空虚之机,刘邦率军直取彭城。此时,项羽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中。彭城丢失,齐国又尚未平定,两线作战,腹背受敌。当时刘邦联合诸侯联军近60万,而项羽仅率3万精兵回援彭城,实力相差悬殊。但由于刘邦在攻取彭城后陶醉于一时的胜利,放松了戒备,日日庆贺,被项羽打了个出其不意。项羽攻袭联军的侧背。从早晨战至中午,大破联军,歼灭联军10万余人。联军向西南败逃,楚军乘胜追击,在今县城北渠沟一带将汉军团团包围,刘邦所率联军由五个诸侯国军队临时组成,军令不能统一,既不能相互配合,又矛盾重重,抵挡不住楚军凌厉的攻势。联军濉水被围后,刘邦惊魂未定,还未来得及组织反攻,各路诸侯军便争相逃命,慌不择路,互相践踏,死者无数。楚军乘联军混乱之机发起猛攻。3万精兵一阵猛杀,联军又死伤数万人,尸首弃入濉水。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濉水为之不流“。彭城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项羽大败刘邦,可惜的是项羽未能乘势消灭刘邦,以致后来又让刘邦东山再起。
3:垓下之战
垓下之战是刘邦与项羽的生死决战,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在楚汉战争中,楚汉两军在垓下进行的一场战略决战。汉军以韩信亲率三十万人为主力,对楚军发动攻势,初战进攻受挫后退,在楚军准备追击时汉军左右两翼迂回夹击楚军,两军短兵相接陷入胶着,这时韩信带领大军翻身再战,楚军在三面夹击中被击败。项羽被迫退回垓下城,汉军夜间高唱楚歌以乱楚军军心,后楚军士气彻底崩溃,项羽眼见大势已去,便乘夜率领八百精锐骑兵突围南逃。一路遭到汉军截杀,败至东城,手下仅剩二十八骑,然无一投降,死战到底。后至乌江,项羽自觉无颜见江东父老,于是领手下将士与汉军搏杀,项羽一人杀汉军数百人,自己也被创十余处,最后自刎而死。垓下之战是楚汉争霸的最后一战,它结束了秦末混战的局面,统一了中国,奠定了汉王朝四百年基业。
自古风云多变幻,不以成败论英雄,刘邦和项羽都是秦末的英雄,刘邦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项羽虽败,但其在推翻暴秦的过程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垓下之败,宁死不屈,死战到底的英雄气概也为后人所称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