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不用问古人,如果你有35岁以上的农村朋友,他尽可以告诉你是什么情况。
35年前的中国农村,大多数还没有电,夏天的晚上八九点钟天黑之后,如果当天特别炎热的话,可能院子里有些纳凉的人,这些人拿着大蒲扇都是在月光下,就是在星光下,拉拉家常聊聊农活,那个时候跑深圳淘金的热潮还没起来,不会有人聊到出去打工,人们所接触的事物除了地里的庄稼,就是亲戚邻居家的一些事,也许有年轻朋友要问了,他们不聊点电影电视剧啥的吗?对不起真的不聊,因为别说电视机了,就连电都没有。
所以那个时候除了晚上热的睡不着,人们晚上吃了晚饭之后,大多早早就睡觉了,一般晚上八九点钟就已经钻到了被窝里,如果是在冬天,九、十点钟的话就已经在梦乡里了,晚上如果想起解,黑洞洞的屋里是什么也看不见的,这时候就得摸到火柴,把煤油灯点着,起解后吹灭继续睡觉。
至于说夜生活,村里放电影是让人印象深刻的事情,通常这个时候三里五乡的人都会过来看,电影的银幕之前完全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通常每个晚上都是放两场电影,放完之后11点多钟,大家都回家去睡觉,可能有的朋友要问了,不是说村里没有电吗?怎么能放电影呢?其实那个时候村里的电并没有接到各家各户,而是在村的大队部以及一些小工厂里才会有电,另外有的放电影的人是自带发电机的。
在放电影之外的娱乐节目就是杂耍说书等了,不过这些都并不常见,就是有通常也会在12点之前结束,和现在比起来,那时候的人们的夜生活要单调多了。
至今记得村里各家各户通电后小孩子们高兴的情景,拉开开关,灯泡一下亮起,小孩子们都会欢呼雀跃地跳起来。
在科技发展迅速的现代生活中,晚上的夜生活是非常丰富的。晚上一起逛街,打游戏,玩电脑,唱歌,更有甚者在凌晨时分才叫夜生活的真正开启。
然而在古代,没有现代的这么多的科技,等到太阳一落山,天黑下来,几乎家家都闭门不出。他们都遵循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等到太阳落山世界黑暗,屋里面顶多是点一些煤油灯,或者是蜡烛,借着微弱的灯光做一些事情。就连作坊都会在白天把工作做完,只有一些驿站和大户人家等才会舍得点蜡烛。
所以在古代一部分人家在天黑了就睡觉休息了,还有一部分是寒窗苦读诗书的学者,比较贫穷人家的孩子借着蜡烛散发出微弱的灯光,学习,看书。这些书生秉烛夜读,日日不停歇,这些读书人的晚上会认真学习,应对不同季节的不同级别的考试。
历史上还出现过凿壁偷光,在晚上看书,没有能力点灯,所以就偷偷借用他人家的灯光。还有书生到了晚上就去寺庙,因为在佛寺里面总有不灭的灯光,头悬梁,锥刺股,都是书生在夜晚要做的事情。
除了睡觉,学习,还有人去逛青楼。一到晚上青楼是最热闹的地方,也是晚上才营业的。古代时期的达官贵人,文人骚客,凡是有点钱财和权势都不会错过青楼这个地方。还有很多才子也会来到这里,既有美酒,又有美人,就连平民百姓都很受吸引。青楼整晚都是灯火通明,这里就是他们夜生活疯狂之地,在这里一夜放纵自己,文人骚客在这里寻找自己的知己。
还有一些餐馆,驿站,休息的也会很晚。
一些文人到了太阳下山之后并不急于休息睡觉,趁着月光升起,才是灵感最足的时候。
他们在晚上会喝酒,一个人喝闷酒,就是发呆。想自己的妻子,红颜知己,或者感慨自己的一生,创作一首首流传千古的古诗词。
再有就是约上三五个好友一起喝酒解闷,借着月光一起下棋,直到深夜才会睡去。
在月黑风高夜,一个又一个人头倒下,夜里行军打仗偷袭是很常见的。他们到了夜里开始进攻,还有一些暗杀组织,都是在夜里行动。
在宫廷之中,皇帝的夜生活应该是最丰富的。到了夜晚批批奏折,然后找一位自己喜欢的妃子聊聊天,宠幸一下,这便是皇帝在太阳下山之后做的事情。或者时常组织嫔妃在宫中看戏,晚上大家聚在一起,看戏,品酒,聊天。
有时候在夜里,皇帝还会叫上心腹大臣商讨国事,下棋。
在中国古代,太阳下山之后,古人们并不一定都去睡觉了。还有很多生活在黑夜中的人,在古代时期是有宵禁的,黑了就都躲在家里。如果到街上瞎晃荡,很可能被巡逻的士兵抓进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