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意金箍棒,先变成针那么大,然后插到洞里一直喊大大大,于是就有了三门峡。
历史上真实的大禹治水,没有经过三门峡。大禹真正治理的河流不是黄河,而是淮河。历史跟神话不一样。历史没有神话那么美好。
过去,书籍上都写大禹治水是治理黄河。但是今天,其实书籍都已经改了,只泛写大禹治水。毕竟,神话不是历史,就算要抬高祖先的功绩也不能太离谱。
大禹治水,治理的是淮河及其支流。这听起来不如黄河好听,但是,这就是真相。而且在大禹的年代,能做到这种程度,也是奇迹了。历史上的大禹治水,是从桐柏山脉起始,逐渐向东移动,过安徽,入江苏。所以,我们今天才会在安徽省蚌埠市西南找到“禹会村”遗迹,才会在天河湖女山湖发现古先民治水的痕迹。而这些地区,全部是在淮河旁,远离黄河。
这个路线,与神话里不一样。神话是夸张的。神话里还说“绝地天通”呢,可是你认为能有人踩在地球上把天推高吗?
古籍里,其实也没有说大禹治理的是黄河。《吕览爱类篇》记载:昔上古龙门未开,吕梁未发。河水孟门,大溢逆流,无有丘陵沃衍、平原高阜,尽皆灭之,名曰鸿水。禹于是疏河决江,为彭蠡之障,干东土,所活者千百百国。此禹之功也。
春秋时期的大禹治水故事,还挺正常。
后世,《淮南子人间训》说:古者防沟不修,水为民害,禹凿龙门,辟伊阙,平治水土,使民得陆处。
大禹治水的事,是在东汉时才被扭曲的。过去的古籍,没有“禹凿龙门”的记载,这是《淮南子》杜撰的,给大禹加戏了。
而且你得这么想,大禹凭什么去治理黄河?当时的黄河流域,不是大禹的地盘。从夏代疆域图可以看到,神话里的路线,都属于“外国”。大舜也好大禹也罢,自己地盘上的问题不处理,跑到外国给人家治水去?
再者,后世建一条京杭大运河,挖了多少年?从隋代开始扩建邗沟,至元代通到,挖了700多年。后世,人力也好,物资供应也好,生产力也好,科技也好,所有的条件都比大禹那时候强,挖一条京杭大运河还历经数个朝代,挖了700多年。
大禹治水,从大禹接手鲧的工作开始,到他把治水工作交给伯益,就算他连续干了几十年不停,他能干多少?他凭什么治理黄河?笑话嘛。
真是按神话所讲,大禹治理黄河……那大禹没成功啊。神话里说,大禹治水是成功了的,结果呢,黄河年年泛滥,就这么个成功法?
何况,你查一下“彭蠡”这个词。今天的考古学已经证实了,彭蠡湖,是安徽的巢湖,根本与黄河无关。《吕览》和《尚书禹贡》里的记载才是靠谱的。《淮南子》没溜。
正因为历史上的大禹治理的不是黄河,没有经过三门峡,所以也就不存在题目的问题。至于工具,很多人认为大禹治水时的主要工具是青铜器,这是错的。
实际上,当时的主要工具依然是木器,丁山先生在《中国古代宗教神话考》里也考证过,当时还是以木器为主,石器也不多,因为石器和青铜器都不够耐用。
民间使用木制工具,你去找点央视纪录片看看就知道了。木制工具,直到建国后很多地区还在用,好木头的强度和韧性都远胜青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