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之战是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军23万,诈称80万。孙刘联军约5万人,双方兵力近五比一,曹军占绝对优势,最后,因一场大火灭飞烟灭。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力的基础。战争胜败除了天时地利因素之外,还和双方统帅军事才能,指挥经验及年龄有关。
古代传播知识的途径比较单一,主要靠个人生活阅历,天赋日积月累才能成为智者。比如、姜子牙八十岁时领兵挂帅,凭丰富的知识迅速打败商军。项羽的亚父范曾也是七十多岁的老者。汉高祖刘邦四十八岁时造返,五十多岁时打败年轻人项羽。
中老年人经历的坎坷比较多,遇事三思而后行,比较少犯错误,在指挥作战中游刃有余,常常取得成功。另一方面,人到中年以后常被自己荣誉所累,易娇傲轻敌,被条条框框羁办,不能灵活机动处理突发事件,常被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轻人打败,报憾终生。
这可以从赤壁之战中双方主帅,谋士的年纪进行很好的诠释。公元208年爆发了赤壁之战。曹操(公元155年一公元220年),为时54岁,在古代社会己经是一个老者了,人生阅历丰富,也容易娇傲轻敌,还没开战先开庆历会,结果一败涂地。
刘备(161一223),48岁,老当益北,但不是战争的主宰者。孙权(182一257),27岁,年轻有为,是幕后决策人之一。诸葛亮(181一234)28岁,风华正茂。周瑜(175 ̄210),34岁,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赤壁之战倒子说明,年轻人打败了老年人。
自古英雄出少年,年轻人血气方刚,没有更多的顾虑,勇往直前,容易出奇制胜。现代商场中,做出突出成绩者,大多是年轻人,有知识有担当的年轻人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平定中原北方,回师邺城,自任丞相,独揽朝中大权。七月曹操挥师南下,意图平定天下。刘备在新野败逃后,同孙权达成联盟。十二月赤壁之战爆发,孙刘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与曹军对垒,最终大破曹军,从此三足鼎立。
赤壁之战,是影响当时中国政治版图的关键一战,那么当时的主要人物都是多少岁呢?
在这里给大家算一算。
曹操,公元155年生,沛国谯县人,赤壁之战时年53岁;
孙权,公元182年生,吴郡富春县人,时年26岁;
刘备,公元161年生,幽州涿郡涿县人,时年47岁;
诸葛亮,公元181年生,琅琊阳都人,时年27岁;
周瑜,公元175年生,庐江人,时年33岁;
关羽,出生年不详,河东郡解县人,根据刘关张三人结义排行,年龄在刘张二人之间;
张飞,公元165年生,幽州涿郡人,时年43岁;
赵云,出生年不详,常山真定人,但根据其七旬寿终,是在公元229年,当时赵云应该是长于刘备,50岁上下;
鲁肃,公元172年生,临淮郡东城县人,时年36岁;
曹仁,公元168年生,沛国谯县人,赤壁之战时年40岁;
还有一些主要人物,
赤壁之战周瑜为什么能以少胜多?
我是历史笑春风,谢谢邀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东坡的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写尽了当年周瑜在赤壁的英姿。周瑜当年在火烧赤壁,以少胜多,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石。
那么,周瑜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打败同样是久经沙场的军事家曹操呢?我个人的看法是有以下几个原因:
1、周瑜认真备战,曹操轻敌无备。
曹操进军荆州,首要的目标是刘备。恰值刘表之死,他为了防止荆州落入刘备的手中,不待水军练成,准备充分就发动了进攻。因为刘琮无能,投降于曹操。曹操取荆州实有侥幸因素。而轻易取得荆州,滋长了曹操的骄傲轻敌的心理。
而周瑜对形势判断很冷静,他向孙权说明了双方的利弊,决策了胜利的计划。在战役开始前,双方的优劣已定。
2、曹操战略战术错误,给了周瑜可乘之机。
曹操在占领荆州北部之后,没有趁机占领南部,占领全部荆州,巩固胜利成果。就想趁热打铁,一举席卷江南,在战略上操之过急。这样,就迫使孙刘两家联盟,一起对抗曹操。
在战术上,曹操的部队重心在江陵一带,只是转用部分主力进攻孙权。本来想用虚言恐吓就让孙权投降,但是这一招破产后,曹操反而处于不利的地位。他依靠的北方主力只有一部分参战,而这些人马不擅长水战。收编的荆州水军没有磨合,不可靠。这样,在真正的能够使用的兵力数量上反而占不了上风。
周瑜充分利用了曹操的错误,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军优势,控制住曹操的软肋,使得曹操始终无法制约周瑜,反而被周瑜所制约,失去主动权。
3、周瑜充分利用天时地利的优势。
周瑜利用自己熟悉地利的优势,在水战中先挫其锋芒,然后和曹操隔江对峙。曹操的部队不服水土,爆发疫病,严重削弱了战斗力。
在天时上,周瑜利用自己掌握的气象经验,在冬至一阳生的时机,抓住难得的刮东风的机会,用火攻打败了毫无防备的曹军。
4、巧妙运用计谋,使得曹操遭受失败。
周瑜和黄盖的苦肉计和诈降计,已经成为了军事计谋里面的经典。曹操善于用兵,多有谋略。周瑜能够玩弄曹操于股掌之上,可谓技高一筹。
我是历史笑春风,喜朋友,爱交往,希望能够和大家分享历史的乐趣。希望大家关注我和我的文章,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公元208年,东汉丞相曹操与地方割据势力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进行的一场战争。曹操水陆兵马约20万,刘琮投降的水陆马约七、八万,总兵力约30万,号称80万。
东吴孙权水陆兵马3万,刘备兵马2千,孙刘联军由周瑜任都督,合计兵马3.2万。
战争结果曹操大败,损失兵马近半,孙刘联军取得胜利。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自此形成三国鼎足相立的政治格局。
赤壁之战,周瑜之所以能以少胜多,有几方面原因:
一、东吴有长江天险作为屏障,易守难攻。孙刘联军依托长江南岸,退可守,进可攻;沿江布防,以逸待劳。
二、曹操兵马大都是北方人,不习水战,虽然南征前在邺(yè)城(今河北临漳邺镇)玄武池练习过水兵,但与东吴自小生长在水乡相比,犹如小巫见大巫。
三、新近投降的荆州牧刘琮的七、八万水陆兵马,虽然编入曹操的南征军队,但改编日短,内部矛盾较多,难以协调作战,故战斗力较低。
四、曹操在朝廷内的专权和排斥异己,使其朝政不稳;马超、韩遂的西凉兵马环伺于西北。所以,曹操时刻担心北方有失,故希翼以速战速决尽快赢得南征胜利。导致其轻敌冒进,急于求成。
五、征伐东吴准备不足。
东吴本来不在此次南征之列,南征的目标是荆州牧刘表。只因刘表突然病死,其子刘琮继位,并随即投降曹操,让曹操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荆州。随即,曹操在当阳县的长坂坡大败刘备,顺利取得江陵。这次南征胜利来的容易。曹操被胜利冲昏头脑,在没有作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就贸然要渡过长江,攻打东吴,无论是思想准备、战略准备、兵力准备、物资准备等各方面,显然是准备不足的。
这从公元279年,晋武帝灭吴也能看出来。当年为了灭吴,经过征南大将军羊祜和继任者杜预精心准备了十年,在巴蜀制造渡江战船,看准时机,才派遣二十余万精兵,分六路攻打吴国,战船从巴蜀顺流而下,水陆并进,一举灭吴。而今,曹操平定荆州后,几乎没有什么准备工作,显然是很草率的。
六、曹军农历7月份出发,赤壁之战是12月,中原地区的士兵远道跋涉来到江湖地区,不服水土,战士中发生瘟疫,战马在严冬天气也缺乏草料。这也导致战斗力降低。
七、曹操为解决战士不习惯乘船的问题,把战船从头到尾用锁链串联起来,并在船上铺上木板,让人马在船上如履平地。这样,稳定性是满足了,但机动性则丢失了,犯了战术上的错误,给了周瑜可趁之机。
八、周瑜派遣黄盖实行诈降计,以麻痹曹操并顺利接近曹操的战船,突然发动火攻,打了曹操一个措手不及,大败曹军。曹军战死、烧死、溺水、瘟疫而死的近半数。
这次战争过后,曹操的攻势被遏制,转而采取守势,三国局面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