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赤壁之战时主要人物都多大年龄?

赤壁之战时主要人物都多大年龄?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528 更新时间:2023/12/24 8:21:45

赤壁之战是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曹军23万,诈称80万。孙刘联军约5万人,双方兵力近五比一,曹军占绝对优势,最后,因一场大火灭飞烟灭。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力的基础。战争胜败除了天时地利因素之外,还和双方统帅军事才能,指挥经验及年龄有关。

古代传播知识的途径比较单一,主要靠个人生活阅历,天赋日积月累才能成为智者。比如、姜子牙八十岁时领兵挂帅,凭丰富的知识迅速打败商军。项羽的亚父范曾也是七十多岁的老者。汉高祖刘邦四十八岁时造返,五十多岁时打败年轻人项羽。

中老年人经历的坎坷比较多,遇事三思而后行,比较少犯错误,在指挥作战中游刃有余,常常取得成功。另一方面,人到中年以后常被自己荣誉所累,易娇傲轻敌,被条条框框羁办,不能灵活机动处理突发事件,常被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年轻人打败,报憾终生。

这可以从赤壁之战中双方主帅,谋士的年纪进行很好的诠释。公元208年爆发了赤壁之战。曹操(公元155年一公元220年),为时54岁,在古代社会己经是一个老者了,人生阅历丰富,也容易娇傲轻敌,还没开战先开庆历会,结果一败涂地。

刘备(161一223),48岁,老当益北,但不是战争的主宰者。孙权(182一257),27岁,年轻有为,是幕后决策人之一。诸葛亮(181一234)28岁,风华正茂。周瑜(175 ̄210),34岁,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赤壁之战倒子说明,年轻人打败了老年人。

自古英雄出少年,年轻人血气方刚,没有更多的顾虑,勇往直前,容易出奇制胜。现代商场中,做出突出成绩者,大多是年轻人,有知识有担当的年轻人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平定中原北方,回师邺城,自任丞相,独揽朝中大权。七月曹操挥师南下,意图平定天下。刘备在新野败逃后,同孙权达成联盟。十二月赤壁之战爆发,孙刘联军在长江赤壁(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一带与曹军对垒,最终大破曹军,从此三足鼎立。

赤壁之战,是影响当时中国政治版图的关键一战,那么当时的主要人物都是多少岁呢?

在这里给大家算一算。

曹操,公元155年生,沛国谯县人,赤壁之战时年53岁;

孙权,公元182年生,吴郡富春县人,时年26岁;

刘备,公元161年生,幽州涿郡涿县人,时年47岁;

诸葛亮,公元181年生,琅琊阳都人,时年27岁;

周瑜,公元175年生,庐江人,时年33岁;

关羽,出生年不详,河东郡解县人,根据刘关张三人结义排行,年龄在刘张二人之间;

张飞,公元165年生,幽州涿郡人,时年43岁;

赵云,出生年不详,常山真定人,但根据其七旬寿终,是在公元229年,当时赵云应该是长于刘备,50岁上下;

鲁肃,公元172年生,临淮郡东城县人,时年36岁;

曹仁,公元168年生,沛国谯县人,赤壁之战时年40岁;

还有一些主要人物,

赤壁之战周瑜为什么能以少胜多?

我是历史笑春风,谢谢邀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苏东坡的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写尽了当年周瑜在赤壁的英姿。周瑜当年在火烧赤壁,以少胜多,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石。

那么,周瑜为什么能够以少胜多,打败同样是久经沙场的军事家曹操呢?我个人的看法是有以下几个原因:

1、周瑜认真备战,曹操轻敌无备。

曹操进军荆州,首要的目标是刘备。恰值刘表之死,他为了防止荆州落入刘备的手中,不待水军练成,准备充分就发动了进攻。因为刘琮无能,投降于曹操。曹操取荆州实有侥幸因素。而轻易取得荆州,滋长了曹操的骄傲轻敌的心理。

而周瑜对形势判断很冷静,他向孙权说明了双方的利弊,决策了胜利的计划。在战役开始前,双方的优劣已定。

2、曹操战略战术错误,给了周瑜可乘之机。

曹操在占领荆州北部之后,没有趁机占领南部,占领全部荆州,巩固胜利成果。就想趁热打铁,一举席卷江南,在战略上操之过急。这样,就迫使孙刘两家联盟,一起对抗曹操。

在战术上,曹操的部队重心在江陵一带,只是转用部分主力进攻孙权。本来想用虚言恐吓就让孙权投降,但是这一招破产后,曹操反而处于不利的地位。他依靠的北方主力只有一部分参战,而这些人马不擅长水战。收编的荆州水军没有磨合,不可靠。这样,在真正的能够使用的兵力数量上反而占不了上风。

周瑜充分利用了曹操的错误,他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军优势,控制住曹操的软肋,使得曹操始终无法制约周瑜,反而被周瑜所制约,失去主动权。

3、周瑜充分利用天时地利的优势。

周瑜利用自己熟悉地利的优势,在水战中先挫其锋芒,然后和曹操隔江对峙。曹操的部队不服水土,爆发疫病,严重削弱了战斗力。

在天时上,周瑜利用自己掌握的气象经验,在冬至一阳生的时机,抓住难得的刮东风的机会,用火攻打败了毫无防备的曹军。

4、巧妙运用计谋,使得曹操遭受失败。

周瑜和黄盖的苦肉计和诈降计,已经成为了军事计谋里面的经典。曹操善于用兵,多有谋略。周瑜能够玩弄曹操于股掌之上,可谓技高一筹。

我是历史笑春风,喜朋友,爱交往,希望能够和大家分享历史的乐趣。希望大家关注我和我的文章,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公元208年,东汉丞相曹操与地方割据势力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进行的一场战争。曹操水陆兵马约20万,刘琮投降的水陆马约七、八万,总兵力约30万,号称80万。

东吴孙权水陆兵马3万,刘备兵马2千,孙刘联军由周瑜任都督,合计兵马3.2万。

战争结果曹操大败,损失兵马近半,孙刘联军取得胜利。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自此形成三国鼎足相立的政治格局。

赤壁之战,周瑜之所以能以少胜多,有几方面原因:

一、东吴有长江天险作为屏障,易守难攻。孙刘联军依托长江南岸,退可守,进可攻;沿江布防,以逸待劳。

二、曹操兵马大都是北方人,不习水战,虽然南征前在邺(yè)城(今河北临漳邺镇)玄武池练习过水兵,但与东吴自小生长在水乡相比,犹如小巫见大巫。

三、新近投降的荆州牧刘琮的七、八万水陆兵马,虽然编入曹操的南征军队,但改编日短,内部矛盾较多,难以协调作战,故战斗力较低。

四、曹操在朝廷内的专权和排斥异己,使其朝政不稳;马超韩遂的西凉兵马环伺于西北。所以,曹操时刻担心北方有失,故希翼以速战速决尽快赢得南征胜利。导致其轻敌冒进,急于求成。

五、征伐东吴准备不足。

东吴本来不在此次南征之列,南征的目标是荆州牧刘表。只因刘表突然病死,其子刘琮继位,并随即投降曹操,让曹操不费一兵一卒就得到荆州。随即,曹操在当阳县的长坂坡大败刘备,顺利取得江陵。这次南征胜利来的容易。曹操被胜利冲昏头脑,在没有作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就贸然要渡过长江,攻打东吴,无论是思想准备、战略准备、兵力准备、物资准备等各方面,显然是准备不足的。

这从公元279年,晋武帝灭吴也能看出来。当年为了灭吴,经过征南大将军羊祜和继任者杜预精心准备了十年,在巴蜀制造渡江战船,看准时机,才派遣二十余万精兵,分六路攻打吴国,战船从巴蜀顺流而下,水陆并进,一举灭吴。而今,曹操平定荆州后,几乎没有什么准备工作,显然是很草率的。

六、曹军农历7月份出发,赤壁之战是12月,中原地区的士兵远道跋涉来到江湖地区,不服水土,战士中发生瘟疫,战马在严冬天气也缺乏草料。这也导致战斗力降低。

七、曹操为解决战士不习惯乘船的问题,把战船从头到尾用锁链串联起来,并在船上铺上木板,让人马在船上如履平地。这样,稳定性是满足了,但机动性则丢失了,犯了战术上的错误,给了周瑜可趁之机。

八、周瑜派遣黄盖实行诈降计,以麻痹曹操并顺利接近曹操的战船,突然发动火攻,打了曹操一个措手不及,大败曹军。曹军战死、烧死、溺水、瘟疫而死的近半数。

这次战争过后,曹操的攻势被遏制,转而采取守势,三国局面形成。

标签: 中国历史

更多文章

  • 陕北汉子中的三边县是指哪里呢?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

    三边:现在指的是陕北的定边、安边、靖边。三县合成三边。历史中是存在这三个县的。在陕北,有文出两川,武出三边之说。两川就是指我们延川和宜川了,两川自古出文人,属于延安市。三边地区原来都算是陕北的“边疆”了,古代时候战乱比较多,所以出了很多武将。现在只有定边和靖边这两个县了,都属于榆林市。安边县后撤县改

  • 战国时期的“围魏救赵”的经典战役出自谁手?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

    “围魏救赵”自然是出自孙膑之手,事实上庞涓前前后后中招了两回!自从韩、赵、魏三家分晋之后,在魏文侯的带领下,魏国的小日子过得是越来越好,成了战国初期最强的国家。到了魏惠王时期,魏国不断的开疆拓土,和赵国的矛盾日益增加,双方为争夺卫国的土地战争连年不断。到了公元前354年,魏国终于忍不住派遣大将庞涓率

  • 世界上有哪些没经历过战争的国家?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其实世界上没有经历过战争的国家还是有一些的,尤其是一些弹丸小国。主要是大洋洲的岛国。这些岛国很多与世隔绝,距离大国很远,从来没有发生过战争。这些我们不谈,就看看大国中有没有没有经历过战争的?来看来去,恐怕只有格陵兰了。格陵兰于2008年11月25日举行自治公投,成为自治国家。但国

  • 历史迷进来!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

    环境:北方比较冷,所以人长的较南方人高,在饮食方面也与南方有区别。南方比较温暖潮湿,如果说北方人是豪爽的话,南方人则可以说是“小家碧玉”。文化:自宋代以后北方的游牧民族比较活跃,因为是逐水草而居,所以自己的文字等较少,没有固定的居所。南方则不同,南方主要以经商为主,水运比较发达,占有良好的地势条件,

  • 抗美援朝中,有哪些空军战斗英雄?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

    空军共授予特等功臣16名,一等功臣68名,其中有21人获得英雄模范称号,后来又有“空中十勇士”之说,下面简要介绍一下几位空军战斗英雄。王海,山东乳山人,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空军第3师第9团第1大队大队长,个人击落敌机4架,击伤5架,带领所在大队9架飞机参加空战80多次,取得击落敌机29架、大队内人

  • 提到三国,想到的都是内斗,那么三国时期有无和匈奴的战事呢?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中国历史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地在镇压黄巾起义的时候,乘机招兵买马,发展各自势力,形成了军阀割据。黄巾起义被镇压后,由于董卓乱政,李郭汜大交兵,皇帝出逃,各地军阀相互混战,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变得不可收拾。曹操听从荀建议,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大汉丞相自居,征讨四方,相继讨陶谦、擒吕布、征袁术、驱刘备、败袁绍、平

  • 为什么古代战争会有以少胜多的战役?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中国历史

    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采石之战……中国古代战争以少胜多的战例之多,已经到了几乎快要成为一条定律的地步,那么,原因究竟是什么呢?我试着说三条。第一,在古代战争中,兵多有时候仅有理论上的数据优势,在实战中并无法一线铺开,构成压倒性的优势。比如在采石之战中,虽然完颜亮发动了号称60万军队

  • 赤壁之战失败后,曹操采取了哪些措施稳定人心?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

    谢谢邀请。曹操在东征西讨,基本统一北方后,志得意满雄心勃勃,大举挥军南下,企图一举消灭刘备和孙权,进而统一全国。没想到在赤壁遭遇了大败。曹操赤壁之败虽然原因复杂,但也是应了骄兵必败这句俗语。赤壁之战失败后,北方出现了许多叛乱导致人心不安,曹操于是退回北方,主要做了以下两件事稳定人心。一:平定叛乱巩固

  • 历史上真实的长津湖之战是什么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

    鉴于美军强大的火力、完备的后勤,陆战一师被九兵团包围后全力突围,用事先修建的战时机场撤出了全部伤员,其他战斗人员在强大火力掩护下携带全部装备成建制突围成功,既没有被歼灭也没有被击溃。九兵团在付出数倍于美军的伤亡后成功的将美军赶出了长津湖地区。中国人认为是志愿军胜利了,因为在武器、后勤巨大劣势的情况下

  • 中国古代伤亡人数最多的是哪次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伤亡人数最多的战争“长平之战”。一,战争经过长平之战,是周赧王五十五年4月至周赧王五十五年9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此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秦国由于连年战争,国内粮草消耗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