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09年,秦二世下令征发淮河流域的900名贫苦农民去防守渔阳(今北京密云),陈胜、吴广为屯长。途中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根据秦朝法律,过期要斩首,于是陈胜、吴广组织群众,揭竿而起。大家推举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提出了“伐无道,诛暴秦”的口号,组成一支农民起义军。为了扩大影响,他们夜晚在驻地附近神祠中燃篝火,作狐鸣,发出“大楚兴,陈胜王(wàng)”的呼声,被民间传为神话。起义军占领大泽乡、攻下蕲县,很快攻占了五六个县城。起义军所到之处,贫苦农民纷纷响应。起义军攻占陈县后,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为王。但是由于缺乏经验,起义军在几次战斗中都损失惨重。一部分起义军后来与项羽、刘邦等人领导的起义军会合,继续同秦军战斗。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显示了封建社会农民阶级的伟大力量。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发动。经过:大泽乡起义攻占陈,建立张楚政权。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领导大泽乡起义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
秦朝末年,先后发生了陈胜、吴广和项羽、刘邦两次农民战争的说法对不对?
这个说法,不对。有两个地方说不通首先,是农民起义,而不是农民战争。战争和起义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起义是一个褒义词,表示反抗不平等,不人道,落后的政权。起义=起来赴义。起义说得难听,就是叛乱,谋反。战争是个中性词,是利益之争。秦朝末年,农民起义,意思很清楚,是农民起来反抗暴政。但是农民战争,就意思有问题,农民战争,一听起来,不是农民和政府发生战争,更像是农民与农民之间发生战争。再一个陈胜、吴广是农民起义,但是项羽和刘邦不是的。项羽是六国贵族,刘邦是最低层公务员。但是刘邦之前投靠了项梁,项梁也是六国贵族,所以他们俩都不能算做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是农民阶级反抗秦朝剥削压迫的农民战争,项羽刘邦就演变成地主阶级内部刘项两大军事集团争夺皇权的军阀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