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三国时期两次汉中之战的结果如何

三国时期两次汉中之战的结果如何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4098 更新时间:2023/12/8 7:12:11

汉中之地,无疑是汉末三国时期的兵家必争之地。东汉末年,张鲁割据汉中,成为一方诸侯,一度让益州牧刘璋都无可奈何,所以才邀请刘备协助自己,结果没想到引狼入室,反倒让刘备夺取了益州之地。等到刘备夺取益州之地,曹操立刻平定汉中,促使张鲁归降。在此基础上,曹操占据的汉中之地,自然引起了刘备的觊觎。

为此,刘备和曹操两大势力,围绕着汉中之地,展开了一场持续数年之久的大战,这也是三国时期的第一次汉中之战,可谓众所周知。但是,第二次汉中之战,则被很多喜欢三国历史的朋友所忽略。在三国中期,曹魏大将军曹爽率领10多万大军猛攻汉中。虽然这场战役较少被人提及,但是,其影响和意义却是不可小觑的。

第一次汉中之战

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此战由刘备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发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结束,战争持续近两年之久。从时间上来看,汉中之战的持续时间,明显超过了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也即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第一次汉中之战,完全可以和三国时期的三大战役相提并论。

在第一次汉中之战中,交战双方主帅分别为刘备、曹操。一方面,刘备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张飞、马超、赵云、黄忠、法正黄权等,也即蜀汉五虎上将中,除了镇守荆州的关羽,其他四员大将悉数登场。另一方面,曹操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夏侯渊、曹休、曹真、曹洪、张郃、徐晃、郭淮等。在曹魏五子良将中,张郃、徐晃也参加了汉中之战。基于此,第一次汉中之战时,蜀汉和曹魏都是名将云集,这也是其被人们所熟知的重要原因。

最终的结果则是此战刘备占据汉中,领土得到扩张,进而称王。当然,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曹操被刘备击败,但是,曹操撤退之前,将大量汉中之地的人口迁移出去,这让刘备得到的汉中,更偏向于一座空城了。换而言之,虽然从结果上,是曹魏被击败,但是,蜀汉的实际收货,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第二次汉中之战(兴势之战)

相对于第一次汉中之战,第二次汉中之战因为没有那么多的名将云集,所以经常被人们忽略。第二次汉中之战也被称之为兴势之战,是指三国时期魏正始五年(244年),蜀汉军于兴势(今陕西洋县北)击退魏军进攻的一场战役。从结果上来看,第二次汉中之战,还是蜀汉击败了曹魏。并且,在一定程度上,第二次汉中之战还对曹魏的朝廷格局起到了重要影响,乃至于为司马懿成功发动高平陵之变埋下了伏笔。

景初三年(239年),魏明帝曹叡去世,以司马懿和曹爽为托孤大臣。曹爽虽然是曹真之子,却没有什么拿得出的战绩。于是,为了树立威望,曹魏大将军曹爽于公元244年发动了针对蜀汉汉中之地的战役。此战,曹爽、夏侯玄统领了10多万大军,自骆谷口(今陕西周至西南)攻汉中。彼时,不管是诸葛亮还是魏延,都去世了10年之久,而镇守汉中的将领,正是得到刘备、诸葛亮培养和提拔的王平。虽然王平手中的兵马不到3万人,但是,王平否定了部将固守待援的建议,乃遣护军刘敏等领兵据兴势拒敌,并多张旗帜,绵延百余里,自己率军在后,兼防魏军分兵从黄金谷(兴势东)来攻。

作为蜀汉第三任汉中都督,王平在汉中之地的防御策略上,很好承了第一任汉中都督魏延的主张,也即拒敌于门外。结果,凭借着地形优势,王平成功将曹爽的10万大军挡在汉中的兴势(今陕西洋县北)一带。与此同时,费祎则率领援军绕道占据三岭,切断了曹爽的归路。曹爽被王平和费祎前后夹击,死伤惨重,逃回关中。此战是古代以攻势防御取胜的一个典型战例。

最后,因为第二次汉中之战的失利,曹爽、夏侯玄在曹魏将士中颇有怨言,也即威望跌入到了谷底。与此相对应的是,司马懿虽然没有在和诸葛亮的对战中占到什么便宜,可是,司马懿也没有让诸葛亮获得多大的战果。经过这一对比,曹魏西线的将士,显然更加支持司马懿,而不是曹爽、夏侯玄等人。

所以,在笔者看来,等到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的时候,曹爽、夏侯玄根本不敢号召天下兵马讨伐司马懿,最终乖乖束手就擒,放弃了抵抗。一定程度上,如果没有第二次汉中之战的惨败,司马懿显然不敢轻易发动高平陵之变。从这一点来看,第二次汉中之战不仅奠定了王平在蜀汉武将中的地位,更为曹爽的败亡埋下了伏笔,这对于曹魏乃至于整个三国的历史走向,都有重要的影响。

标签: 汉中之战

更多文章

  • 六镇起义是怎么回事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六镇起义

    六镇起义,是在南北朝时期发生的农民起义事件。一、六镇起义是哪六镇六镇起义是南北朝时期的北魏正光五年(公元524年),北方六镇(沃野镇,怀朔镇,武川镇,抚冥镇,柔玄镇,怀荒镇)戍卒和各族人民发动的农民起义。二、六镇起义为什么失败杜洛周上谷起义的第二年,原怀朔镇兵鲜

  • 长平之战赵括需要负主要责任吗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长平之战,赵括

    诚然长平之战赵国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赵国一开始就准备不足,被韩国祸水东引拉入战团。而赵国的内部对于长平之战的意见也不统一,比如是联合其他国家与秦国决战,还是与秦国和谈都有争议。这样的意见也反应在是否用赵括为将上。赵国对于长平之战的准备与重视程度,比之秦国远远不如。但

  • 韩琦为什么会在好水川之战中战败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好水川之战,韩琦

    韩琦认为“昊贼据数州之地,精兵不出四五万,余皆老弱妇女,举族而行”。这是分析了当时西夏的国力和人口布局后得出的结论。但是韩琦在好水川之战中却还是战败了。三川口之战战败后,夏竦、韩琦、范仲淹于康定元年被调到陕西。韩琦向宋仁宗献上攻打西夏腹地之策

  • 顺昌之战经过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顺昌之战

    南宋历史上与金交战次数颇多,但最为经典要数顺昌之战了,此战一役南宋以两万人击败金兀术十万大军,堪称以少胜多的典范。顺昌之战是南宋军队与金军之间发生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中南宋的将领是刘锜,在这场战役中刘锜以区区两万人打败了金兀术的十万人马,堪称是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 昆阳之战刘希能获胜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昆阳之战,刘希

    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汉,建立新朝。为了改变西汉末年政治腐败的情况,获取民心,王莽推行了新的政治改革制度,改革的制度虽好,却不符合当时的实际情况,使得当时的人们更加怀念被王莽取代的西汉。苦难从不独行,除了制度不符,强制执行外,天灾频频爆发,各地百姓苦不堪言。最终各

  • 古代战场如何传递战况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传递战况,战场

    古时候并没有现在这种发达的通讯系统,现在信息能够在瞬间传遍全球每个角落,但是古时候就只能用快马来跑。古时候的文件传输靠的是驿站,一般每隔20里有一个驿站,一旦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字样,按规定要求每天300里,如遇紧急情况,可每

  • 五国伐齐为何没有楚国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五国伐齐,楚国

    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乐毅为上将军,统率燕、秦、韩、赵、魏五国军队攻齐。齐湣王骄傲自恃、忘乎bai所以,开始并未料到燕国会联合诸国攻齐。及至发现燕军已攻入齐国时,才匆忙任命触子为将,率领全国军队主力渡过济水,西进拒敌。结果,当吴国联军进攻时,齐军一触即溃,遭到惨败。燕国军队在乐毅指挥下单独追击败

  • 五国伐齐谁得到利益最多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五国伐齐

    公元前286年,齐湣王灭宋国,南侵楚国,西侵三晋,齐国势到达巅峰。齐湣王意欲吞并二周,成为天子。但是,让齐国没有想到的是,随之而来的五国伐齐,会让自己跌入谷底。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以乐毅为上将军,合燕、秦、韩、赵、魏攻齐,攻入临淄,连下七十三城,齐城不下者只有莒和即墨。齐湣王逃入莒,被淖齿杀死。王

  • 夏朝和东夷的冲突战争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夏朝,东夷

    在夏朝统治初期,为争夺天下共主的宝座,夏与夷经过反复的政治较量,才最终确立了夏后氏以一国统领天下万国的领袖地位,使夏朝贵族国家的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统一局面得到四百多年的延续。关于夏初夷夏冲突的史事,文献记载主要有如下数端:《孟子·万章上》云:“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

  • 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真的是被机枪处决的吗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沙皇,尼古拉二世

    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末代沙皇的故事,末代沙皇就是尼古拉二世·亚历山德罗维奇,话说他最后好像是被机枪处决的,那么这个说法对不对呢?是不是真的呢?下面对这个问题比较感兴趣的可以跟谁小编的脚步一起来简单的分析揭秘看看,一起看看结局吧。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