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靖难之役藁城之战简介

靖难之役藁城之战简介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317 更新时间:2023/12/21 0:06:19

藁城之战,靖淮之役重要一战。明建文三年(1401)三月底,官军将领吴杰,平安率军出真定(今河北正定)援盛庸,途中闻盛庸败于夹河,旋即循原路退回真定固守。燕王朱棣施计,令军士四出取粮,声言军中无备,诱吴杰、平安出城野战。

吴杰等中计,果然率军出城,过滹沱河。闰三月初九,官军与燕军遇于藁城(今属河北),前锋相交,未分胜负。朱棣恐吴杰遁去,亲率数十骑逼敌营宿。次日,吴杰等列方阵待战。朱棣以一部兵力牵制官军三面,亲率精锐猛攻官军方阵东北角。时大风起,燕军乘风全线出击,斩首甚多,追击至真定城下,又擒其骁将邓戬、陈鹏等,尽获官军器械。

夹河、藳城之战

东昌之败之后,朱棣以此为耻,与道衍和尚姚广孝商议对策。道衍强烈支持朱棣再次出兵。于是于建文三年(1401年)二月初九日,朱棣祭阵亡将士,并脱下袍子烧掉,激励军士。二月十六日,朱棣再次出师。当时盛庸驻兵二十万于山东德州,吴杰、平安驻扎在真定。朱棣决定趁南军两军分隔,先破盛庸一部。三月二十日,燕军探知盛庸在夹河(今河北省衡水市武邑县附近,漳河支流)驻扎,于是驻扎在距对方四十里的地方。

三月二十二日,燕军进兵夹河。盛庸仍结下坚阵,备大量火枪强弩。朱棣利用建文帝严禁伤害燕王之旨,亲自率几个轻骑兵掠过南军阵地侦查。盛庸不敢开枪,只得派出自己的骑兵追赶朱棣,不了了之。侦查后,朱棣率领一万骑兵和五千步兵攻击盛庸军左翼,不能入。此时燕将谭渊望见已经开战,于是主动出兵攻打。盛庸部将庄得死战,会合盛庸军,斩杀谭渊。朱棣、朱能等则趁南军调动产生的混乱,趁暮色向南军后方猛攻,斩杀庄得。盛庸稳住了阵脚,天色已晚,双方罢兵。此战杀伤相当,但燕军损失了大将谭渊。

当夜,朱棣率领十余人在盛庸营地附近露宿;三月二十三日清晨,朱棣发现被南军包围。朱棣再次利用禁杀之旨,引马鸣角,穿过敌军,扬长而去。南军愕然,不敢射箭。朱棣回到营中,鼓励众将“两军相当,将勇者胜”,于是燕军在东北方向,盛庸军在西南方向,再次会战。燕军左右冲击,盛庸坚守,双方互有胜负。战斗打了三四个时辰后,突然刮起了强烈的东北风,尘埃蔽天。南军顶著风沙,根本没法作战;燕军则乘风大呼,纵左右翼横击之,盛庸大败,损失了数万人后,退回德州。吴杰、平安引兵准备会合盛庸,闻庸已败,退回真定。夹河之战结束。夹河之战重新确立了燕军的优势。闰三月初四,建文帝因夹河之败,再次罢免齐泰黄子澄,谪出京城,暗中令其募兵。

击败盛庸后,朱棣进军真定。考虑到攻城较困难,决定诱敌出战。于是下令军中四出取粮,而用间谍向吴杰等透露此事。吴杰等见状,决定袭击燕军。闰三月初九,两军会于藳城,遂交战。南军列方阵,朱棣则率精锐攻其东北角以破阵。燕将薛禄由于马失足被擒,但夺敌刀斩数人后,夺马逃走。此战大量燕军被南军的火枪和弓弩所伤,朱棣的帅旗被射得像刺猬一样;但是,由于朱允炆的禁杀之旨,朱棣本人反而没事。

次日,两军再次交战。在战斗中突然又刮起了猛烈的大风,南军不能支,大败而去。燕军四面围攻,斩首六万余级。吴杰、平安等逃回真定,坚守不出。朱棣将射成刺猬的军旗送回北平,令世子朱高炽妥善保存,以警示后人。从白沟河、夹河到藳城,燕军三次得大风相助而胜,朱棣认为这是天命所在,非人力所能为

标签: 靖难之役藁城之战

更多文章

  • 靖难之役的间接作战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靖难之役,间接作战

    夹河、藳城之战再次使南军损失惨重,正面战场战事稍缓和。南军改为通过谈判、反间、袭击后方等方式间接作战。击败平安后,燕军南下,先后经过顺德、广平、大名,并驻扎于大名。诸郡县望风而降。《明通鉴》卷十二:己酉,燕师掠顺德。辛亥,掠广平。癸丑,次大名。诸郡县皆望风降燕。朱棣听说齐泰和黄子澄被贬,上书和谈,表

  • 靖难之役燕军南下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靖难之役,燕军南下

    建文三年(1401年)冬,朱棣决定直接率兵南下,临江一决。道衍亦支持不再与盛庸、平安等纠缠,直趋京师。《明鉴纲目》卷二:有以中官奉使侵暴为言者,诏所在有司系治,于是中官密遣人赴燕,具言京师空虚可取状。《明鉴纲目》卷二:会诏有司系治中官奉使之不法者,先后奔燕,具言京师空虚可取状,王乃慨然曰:“频年用兵

  • 靖难之役的灵壁之战简介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靖难之役,灵壁之战

    徐州坚守不出,朱棣遂不再理会,继续南下。三月初一,燕军进逼安徽宿州。三月初九,抵达涡河(今安徽蚌埠市怀远县以北)。 《明通鉴》卷十三:三月,甲申,燕师趋宿州。壬辰,次涡河。平安见到燕军一路南下,带兵来追;但三月十四日在淝河中了朱棣所设的伏兵,只得退回宿州。《明通鉴》卷十三:丁酉,平安率步骑四万蹑燕军

  • 靖难之役燕军渡江进京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靖难之役,渡江,燕王

    灵璧之战后,燕军向东南方向直线前进。五月初七下泗州,朱棣谒祖陵。《明通鉴》卷十三:己丑,燕师下泗州。王谒祖陵,赐父老牛酒。盛庸在淮河设下防线阻碍燕军渡河,朱棣在尝试取道淮安、凤阳受阻后,遣朱能、丘福率士兵数百人绕道上游乘渔船渡河,五月初九从后方突袭盛庸,盛庸败走。燕军遂克盱眙。 《明太宗实录》卷九上

  • 靖难之役后朱允炆去哪了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靖难之役,金川门之变

    建文四年(1402年)六月十三,燕军抵金陵。徐增寿作内应,事败,被朱允炆亲自诛杀于左顺门。守卫金川门(位于南京城西北面)的朱橞和李景隆望见朱棣麾盖,开门迎降,是为金川门之变。燕军攻入金陵,江山易主。靖难之役结束。战争虽结束,与此相关的历史却在发展。燕王进京后,宫中起火,建文帝下落不明。有的说建文帝于

  • 靖难之役中建文帝的南军为什么会全军覆没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靖难之役,建文帝,南军

    1399年,燕王朱棣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叛乱,史称靖难之役。无论历史对这次叛乱记载的多么冠冕堂皇,其实质就是一场策划已久的谋权篡位。其实靖难之役爆发前,中山王徐达的长子徐辉祖,就已经跟建文帝提过醒,说朱棣会谋反。但建文帝就是不听,结果这位皇太孙的龙椅还没有坐热呢,朱棣果然率大军打了过来。靖难之役初期,

  • 靖难之役时没有造反的藩王在干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靖难之役,藩王

    太子朱标死后,朱元璋对于朱标的死深感悲痛,可他还是将皇位传给了朱标的儿子朱允炆。朱允炆本身并没有帝王的那股狠劲,在关键的时候不痛下杀手,在可以缓缓做的时候却又太过着急,这点在打仗和削藩上我们就能够看出来。朱允炆甚至在与朱棣打仗的时候下过“莫伤我叔叔”这个命令,这个令下属束手束脚的命令也下得出,真是令

  • 靖难之役有四十万大军的梅殷为什么按兵不动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靖难之役,朱允炆,朱棣,梅殷

    朱元璋历经千辛万苦才扫平四方,并且推翻元朝的统治,建立了一个统一的明朝政权。为了稳固明朝的统治,他将自己的儿孙分封为藩王,分别驻守在北部边境和全国各战略要地,想通过他们来屏藩皇室。并且这些藩王有讨伐朝中奸臣,举兵清君侧的权力。朱元璋原本有一个德才兼备的太子朱标,奈何朱标在朱元璋之前就病死了。朱元璋无

  • 靖难之役后朱标子女结局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靖难之役,朱标

    明太祖朱元璋长子朱标,早在9岁时就被立为世子。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朱标被立为太子。朱元璋对这个儿子不仅悉心教导,还请宋濂等名儒授其经学。朱标从很早时候就开始跟着皇帝老爹处理日常政务,十几年的经验,这不是儿子朱允炆,也不是四弟朱棣能比的。朱标不仅有能力,而且在朝野上下深得民心。每当老爸举刀砍人

  • 诸葛亮设空城计的时候为什么让士兵在城门口扫地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诸葛亮,空城计

    三国这段前后长达100年的历史除了涌现出无数英雄豪杰,比如刘关张,吕布,曹操,周瑜等等人物之外最精彩的就是一场又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了。比如曹操和袁绍的官渡之战,曹操可以凭借手上5万大军击败袁绍30万大军后鲸吞河北,成为天下间最强大的诸侯;比如赤壁之战时刘孙联军可以凭借一把火把曹操的八十万大军烧成灰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