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他是收复台湾第一人 最后只得六两赏银

他是收复台湾第一人 最后只得六两赏银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511 更新时间:2024/1/17 5:46:22

提到收复台湾,大家都会想到民族英雄郑成功。1662年,民族英雄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手里夺回台湾,这一壮举震惊了世界。然而,历史上第一个从外国侵略者手里收复台湾的却是明朝将领沈有容,作为一名比郑成功早60年的民族英雄,他的事迹同样可圈可点。

自古以来,台湾与中国大陆联系密切。早在230年,东吴大帝孙权就曾派卫温到过台湾;隋炀帝时,也曾三次派人到达台湾;南宋孝宗时,已开始在台澎列岛驻军;元世祖忽必烈曾两次派人到达台湾,并设置了澎湖巡检司,隶属福建同安府,负责管理台澎。也就是说,早在宋元时期,台湾已成为中国领土。

明初,日本倭寇不断侵袭中国东南诸省,明太祖忙于追剿北元,无暇顾及,于是下令禁海,在军事部署上只防海岸,不守海岛,撤除了设在澎湖的巡检司。此后,倭寇趁虚而入,以台湾、澎湖为中转站,频频袭扰沿海城乡,并于嘉靖年间达到顶峰。后来,戚继光俞大猷等人经过艰苦斗争,基本平定了倭患,但沿海一带时常还会有小股倭寇的骚扰。为此,明神宗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重新在澎湖驻军,打击倭寇。在这一背景下,沈有容与台湾结下了缘分。

沈有容(1557年—1627年),字士弘,号宁海,宣城(今属安徽)人。据《明史》《东番记》《仗剑录》等史料记载,沈有容少年时便立志从戎报国,他颇有胆识,武艺高强,万历七年(1579年)中应天武试第四名,后北上投军,最初在蓟辽一带服役,后多次辗转作战,屡立奇功,后来到了闽浙一带海防前哨服役。福建兴泉道王岵云招募巡逻兵800人,商船24只分为二哨,加强海防,打击倭寇,并任命沈有容为海防的一名统帅。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年底,大批倭寇在福建海面流动烧杀抢劫,被福建水师击败,漏网的残部势力逃往台湾,“倭据东番(台湾)”。倭寇占据台湾后,“四出剽掠,饱所欲则还归巢穴,张乐举宴为欢”,台湾人民深受其害,虽英勇抗击侵略者,然终不敌倭寇的精良火铳,只得“灭迹销声避之”,退入深山,而福建水师对这股倭寇毫无办法。在这种情况下,福建巡抚朱运昌为了夺回台湾,消灭倭寇,大胆提拔重用沈有容,令其便宜行事。沈有容不付所托,于万历三十年(1602年)冬,“以二十一舟出海,……过彭湖,与倭遇,格杀数人,纵火沈其六舟,斩首十五级,夺还男妇三百七十余人”。

此战后,“倭遂去东番,海上息肩者十年”。这是中国军队第一次从国外侵略者手中收复台湾。战事结束后,沈有容按说当属第一功臣,但“总府方索宝,而本将又复忌功”,他本人不但受到勒索和猜忌,就连胜利果实也被别人抢去,“捷闻,文武将吏悉叙功”。据《明神宗实录》记载,直到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九月,朝廷在“录闽省防汛官兵擒斩倭贼功次”时,沈有容才得到了“赏银六两仍附簿纪录”的褒奖。对此,沈有容非常伤心,“七次具文乞归”,但没得到允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他是收复台湾一人最后只得六两赏银提到收复

更多文章

  • 孟良崮战役背景 孟良崮战役意义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孟良崮,战役,背景,意义,孟良崮,战役,生在,国民党,共产党

    孟良崮战役发生在国民党与共产党对峙时期,提到孟良崮战役背景,要从两个方面分析。孟良崮战役背景之一是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恢复了和平,下一步要做的就是确定领到中国的政权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于是这两党为了掌握中国的政权便在中国境内发起了内战,随着战争的号角吹响,内战逐渐拉开序幕, 因此有了孟良崮战役。孟良

  • 孟良崮战役全过程是怎么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孟良崮,战役,全过程,怎么样,孟良崮,战役,按照,发生地,命

    孟良崮战役是按照战役发生地孟良崮命名的,这场战役中,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军歼灭敌人三万多人,国民党的整个师被尽数歼灭。根据相关资料显示,孟良崮战役非常的激烈,那么孟良崮战役全过程是怎样的呢?孟良崮战役图片孟良崮战役全过程详细的向世人展示出了解放军的机智和勇敢,在1947年前后,蒋介石的力量已经被一点点消

  • 孟良崮战役伤亡情况 双方兵力对比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孟良崮,战役,伤亡,情况,双方,兵力,对比,孟良崮,战役,结

    孟良崮战役结束后,国民党和共产党都产生了一定的伤亡情况。具体孟良崮战役伤亡历史上是有详细记载的。孟良崮战役纪念雕像国民党派出的大约四十五万人的军队,一共有三万多人伤亡,其中被俘虏的有将近两万人,在战争中死亡的有一万三千人。其中国民党还有一个更巨大的损失,国民党军队总指挥张灵甫在孟良崮战役牺牲了,因为

  • 关于第四次中东战争经过的揭秘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关于第,四次,中东战争,经过,揭秘,四次,中东战争,生在,以

    第四次中东战争是发生在以色列和以埃叙联军为代表的阿拉伯国家之间,战争发生的时间为1973年10月6日至10月26日之间,这次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对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的领土争议,在战争刚刚开始的时候埃叙联军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是后来以色列扭转了战局,埃叙联军战败。下面介绍一下第四次中东战争经过。第四次

  • 隋炀帝武力攻下台湾 但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隋炀帝,武力,攻下,台湾,忽视,一个,关键,问题,台湾,自古

    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远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大陆东南地区的印纹陶文化就已经传播至台湾。春秋时期,孔子所著的中国最早的史书——《尚书》中,就有关于台湾的记载,当时将台湾称为“岛夷”。到了汉代,大陆汉族人称台湾为“东鯷”,三国时代称之为“夷州”。根据《三国志·吴志》记载:230年,孙权派

  • 孟良崮战役指挥官是谁 战役的失败原因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孟良崮,战役,指挥官,失败,原因,孟良崮,战役,是在,抗日战

    孟良崮战役是在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发生的一场战役。孟良崮战役指挥官双方分别是国民党指挥官张灵甫和共产党指挥官陈毅、粟裕。陈毅、粟裕雕像张灵甫在孟良崮战役中代表国民党一方,在这场十分重要且可以扭转国民党被动地位的战役中,蒋介石选择了张灵甫是因为他指挥作战能力强。在抗日战争中,张灵甫参

  • 杨广三征高丽的败因:不在外部 而在内部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杨广,三征,高丽,败因,不在,外部,在内部,杨广,晚年,不但

    杨广晚年不但贪图享乐,而且先后多次对东边不听话的高丽发起了征伐,接连两次无功而返后,杨广充分发挥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很快整顿兵马,对高丽发起了第三轮军事打击。他的意思很明确,三管齐下,看你高丽能挺多久?然而,杨广的美梦很快就破碎了,原因是后院起火了,击破他梦想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他最为信任的礼部尚书杨

  • 他是史上篡位谋逆第一人 仅过八年他便重蹈覆辙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他是,史上,篡位,谋逆,一人,仅过,八年,他便,重蹈覆辙,喜

    喜欢读史的人应该都有这种体会,在历代王朝更替和历次权力交接过程中,抢班夺权可以说贯穿始终,一部中国进程史简直就是一部血淋淋的“抢班夺权史”,而夏朝初年的后羿,则是书写以臣子身份夺取国家最高统治权篇章的第一人。大禹把权力传给儿子启的这种“父传子,家天下”的做法,打破了“三皇五帝”时期民主选举和轮流任职

  • 以步兵收拾努尔哈赤的 只有这秦良玉了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步兵,收拾,努尔哈,有这,秦良玉,万历,四十,八年,1620

    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七月,大明在位最久的皇帝朱翊钧病死,太子朱常洛即位,这个极度悲剧的皇帝只做了仅仅一个月的皇帝就随着先帝走了。他儿子朱由校于九月即位,是为天启帝。明朝这一年基本上都是在给皇家办丧事,原本政治已经腐败到了极点的大明,加上皇位更迭频繁,统治集团内部的党争异常激烈。而远在辽东的熊廷

  • 明朝灭亡后他黄袍加身 改元洪武二百七十八年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明朝,灭亡,黄袍加身,改元,洪武,二百,七十,八年,崇祯,七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进京,崇祯皇帝自缢,清军入关,明朝覆亡。从洪武元年(1368年)建国至此,大明帝国存活了二百七十七年。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在清廷赶跑李自成,控制北方不久,明神宗之孙福王朱由崧于崇祯十七(1644年)年五月十五日在南京称帝,建立弘光政权。作为南明第一位皇帝,朱由崧胸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