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采石之战时间及历史背景介绍 采石之战示意图

采石之战时间及历史背景介绍 采石之战示意图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4560 更新时间:2024/2/2 7:41:15

采石之战,发生于北宋太祖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对阵双方为北宋和南唐,爆发于开宝七年闰十月,结束于当年十一月。最后以宋军的胜利而宣告结束。

完颜亮伐宋的主攻目标,是经淮南,渡长江,直取浙江临安,灭亡南宋,一统天下。为此,宋军主将刘锜自江南渡江抵达扬州以后,即采取守淮防江之部署:自驻扬州,兼守淮东,遣部将分屯宝应、盱眙等地;命副都统制王权守淮西,屯驻淮河南岸。刘锜采取当年其守卫顺昌之战法,“命尽焚城外居室”,以示欲与金军于此决一死战。但畏敌惧战的王权却赖在建康府不行,虽在刘锜再三催促下率兵渡江北上,才至和州又复不行。刘锜严令再三,命王权进兵寿春,守护淮河,王权不得已北进,但勉强行至庐州,便又驻下。

绍兴三十一年(1161)十月初,刘锜赶至淮阴布防,金军也进抵淮河北岸,发现宋军全无防备,便于二日自涡口(今安徽怀安东北涡水入淮处)至正阳(今安徽寿县西南)一带南渡淮河,长驱直入,占领了清流关(今安徽寿县北)。驻军寿春西南的宋李显忠部稍作抵抗,即撤军南去。完颜亮率金军主力进入淮西地区,命一军围攻庐州,又命万户萧琦引一军折向淮东,袭取扬州。

九日,王权闻金军已渡淮南下,即弃庐州退屯昭关(今安徽含山西北),随后再次南逃。金骑军追击至尉子桥,宋将姚兴率部下三千人血战,屡向王权告急,王权未遣援兵,姚兴战死,宋军溃散,王权即退屯和州。不久王权又在金军尾追下弃和州城出逃,后军统制韩霖最后出城,乃纵火焚城,“城中喧乱”,金军由此知“南兵遁矣”,遂进兵入城,城中糗粮器械皆为金军所获。“敌势奔突,(宋)军民自相蹂践及争渡溺死者,莫知其数。将士愤怒号呼,指船诋骂,皆以权不战误国为言”。统制官时俊殿后,以弓弩射金追兵,使宋溃兵得以“抱芦苇浮江而渡,得生者十四五”。十二日,萧琦攻陷滁州(今属安徽)。

在淮东前线的刘锜虽指挥宋军于清河口小挫金兵,但终难以阻止金军渡淮。十六日,刘锜获知王权兵溃,宋廷也命其退军守江,故自淮阴退守召伯镇。十九日,金军攻击真州,宋守将邵宏渊仓卒应战,败绩,退守扬子桥,但不久即擅自渡江南逃。萧琦攻占真州以后,挥兵直逼扬州。刘锜得知金军进攻真州时,即引军自召伯镇回守扬州,但江北宋军面对金军迅速推进,或一战即溃,或望风而遁,使刘锜一军已成孤军,被迫于二十三日撤出扬州,退守扬州之南的瓜洲镇。金将高景山率军来战,刘锜遣部将员琦迎击,激战于皂角林,金军败退,高景山阵亡,士卒被俘数百人。时刘锜得重病,遂留权都统制李横、统制刘氾率军万人固守瓜洲渡,自己统余军退归镇江府。十一月初,金军重兵来攻瓜洲渡,刘氾用克敌弓射退金军前锋,但在金大军攻击时,引兵先遁,李横“以孤军不能当,亦却,失其都统制印”,左军统制魏友、后军统制王方战死,李横、刘氾“仅以身免”,逃回江南。至此,两淮之地大都失陷,金军全线进抵长江北岸。

当淮西王权兵败消息传至临安城,宋高宗大为惊恐,又“欲散百官,浮海避敌”,但遭到左相陈康伯、御营宿卫使杨存中等坚决反对,“遂定亲征之议”,并命知枢密院事叶义问到建康府督视江淮军马,中书舍人允文为参谋军事。叶义问至建康府,即部署江防事宜,派李显忠往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南采石镇)接掌王权兵马,又遣虞允文去采石犒军。

十一月四日,完颜亮统大军至和州,命人在江岸筑台,于七日身披金甲登台,“杀黑马以祭天,以一羊一豕投于江中”,决定次日渡江作战。八日,完颜亮遣武平军都总管阿邻、武捷军副总管阿撒率水师先进,宿直将军温都奥剌、国子司业马钦、武库直长习失等从征。完颜亮并在高台置黄旗、红旗两面“以号令进止,红旗立则进,黄旗仆则退”。

是日,犒军的虞允文至采石,见王权已罢官,但接任的李显忠尚未到职,退至长江南岸的原王权部士卒三五成群散坐路边,仅一万八千人,马数百匹而已,士气低落,其骑兵因丢失战马而无法作战。于是虞允文毅然承担起抗击金军渡江之责,召集诸将,激励士气,整顿步骑,沿江布防,同时组织当地民兵驾船出战。部署粗毕,金军战船已驶近南岸,宋军迎击败之,是为历史上著名的“采石之战”。

采石之战实为一次规模不大的遭遇战,进行试探性渡江作战的金军前锋,被溃散之余的宋军和民兵击退,完颜亮也因战船大多毁损,无法再尝试强渡进攻,遂引兵还和州,东趋扬州。由此而言,采石一战规模虽小,但其意义重大:一是遏制了完颜亮自采石渡江的企图,且使来自北方的金军士卒尤其是女真士卒对长江天堑更为惧怕,成为日后兵变的一大因素;二是扭转了金军渡淮以来,宋军连战连败的势头;三是自古北军攻取江南,多自采石一带渡江,而此次虞允文就在采石击败金兵,大大提振了宋军士气。当然,金军采石之败,也与完颜亮骄横自满,轻视宋人,认为“江南闻我举兵,必远窜耳”,从而渡江作战准备很不充分有着直接关系。

正当完颜亮全军兵压大江,指日誓师渡江灭宋时,金东京留守完颜雍在不愿南下攻宋、而中途逃回辽阳府(今属辽宁)的女真将士二万余人的推戴下,在辽阳自立为帝,是为金世宗。金世宗下诏废黜完颜亮,并决定迁都燕京,抚定天下。一时黄河以北地区的金文武官员,纷纷归附新皇帝。消息传至军前,深感腹背受敌的完颜亮决意尽速渡江灭宋,然后回师北上以对付金世宗。当时坐守扬州的完颜亮实已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而随行将士因“是时世宗已即位于辽阳,军中多怀去就。海陵军令惨急,亟欲渡江,众欲亡归”。完颜亮为此用杀戮阻止士卒渡淮北归,并任命耶律元宜为浙西道兵马都统制,刑部尚书郭安国为副,“会舟师于瓜洲渡,期以明日渡江”。但惧于水战的金军将士“皆惧”,耶律元宜乘机煽动众军叛乱,于十一月下旬攻杀完颜亮于扬州城外龟山寺。

金军兵变杀死完颜亮以后,耶律元宜又派人赴汴京处死留守的完颜亮皇后和太子光英,向金世宗表忠心;然后退兵三十里,遣使渡江到镇江与宋约和。十二月初,耶律元宜率军自扬州退兵北归,在河南活动的金兵也随之北撤。次年春,金世宗与宋高宗互遣使臣,因完颜亮南攻而激发的宋、金战事暂告平息。

标签: 采石之战

更多文章

  • 小田原之战为什么会失败 小田原之战兵力部署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小田原之战

    公元1590年,丰臣秀吉把矛头转向关东地方的强大势力北条氏,双方发生的战争被称为小田原之战。氏康至氏政时代战国时代新兴大名北条氏康进军武藏国,在河越夜战中驱逐上杉宪政与足利晴氏,随后与甲斐国武田信玄、骏河国今川义元完成甲相骏三国同盟出兵全面占领关东地区并与当时继承关东管领一职的上杉谦信对峙。这时武田

  • 日本战国时期关原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关原之战

    关原之战(日语:関ヶ原の戦い、大日本帝国陆军参谋部出版书籍使用關原之役)是日本广义的战国时代末期或安土桃山时代发生于美浓国关原地区的一场战役,交战双方为德川家康领下的东军以及石田三成等组成的西军。关原之战爆发于1600年,是发生在日本战国时代末期的一场战役,交战双方分别是以德川家康为首的&ldquo

  • 契丹灭后晋之战时间及历史背景介绍 契丹灭后晋之战示意图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契丹

    契丹灭后晋之战,五代后晋天福八年至开运三年(契丹会同六年至九年,943947年),契丹军数次南下,攻灭后晋的战争。起因后梁灭亡之后,沙陀人李存勗建立后唐。到末帝李从珂继位时,大将石敬瑭成为河东节度使。后来李从珂对石敬瑭起疑心,石敬瑭也暗谋自保。李从珂后来改授石敬瑭为天平军节度使,并降旨催促赴任,石敬

  • 高平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高平之战的过程及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高平之战

    高平之战,指的是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北汉、契丹联军与后周在泽州高平城(今晋城高平市)一带进行的一次关键性战役,此战中,后周初战不利,柴荣冒着矢石亲临战场,终于扭转战局,此战以后周的大获全胜告终,中原王朝从此由弱转强。北汉入侵后周显德元年(954年)正月,周太祖郭威去世,养子柴荣继位称帝,史称周

  • 后周攻后蜀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后周攻后蜀之战的过程及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后周,后蜀

    后周攻后蜀之战,是后周世宗柴荣于955年5月发动的一场针对后蜀的战役,该战役的目的是攻取后蜀所占据的陕西领土。战役持续数月,在开始阶段后周方面几乎没有进展,直到956年1月才最终攻陷凤州,后周获得胜利。战役背景高平之战过后,后周世宗开始有了统一中国的想法。955年3月,秦州部分民众赶到大梁,上书周世

  • 后周攻南唐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后周攻南唐之战的过程及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后周,南唐

    后周攻南唐之战,又称周世宗三征南唐、三征南唐之战、周世宗攻南唐之战。是后周显德二年(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年)至显德五年(南唐中兴元年,958年),周世宗柴荣三次率军进攻南唐的战争。战役背景公元955年,在高平之战获胜后,后周世宗柴荣决定征伐四方,统一中原。当年3月,有秦州百姓前来请求后周攻取后蜀所

  • 西班牙“特鲁尔战役”爆发的背景及经过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特鲁尔战役

    特鲁尔战役,西班牙的一次内战,外文名BatalladeTeruel,发生时间是在1937年12月15日至1938年2月22日,该战役成了整场西班牙内战的转捩(liè)点。背景共和军对特鲁尔市的兴趣是出于几处战略重点,共和军事领导人也认为该处没有强力的把守,并积极提倡占领该地。到了193

  • 西班牙“阿拉贡攻势”爆发的背景及经过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阿拉贡攻势

    阿拉贡攻势,西班牙内战中,西班牙国民军对共和军发起的一系列进攻,外文名西班牙语叫做:OfensivadeAragón,战争时间1938年3月7日1938年4月19日。背景1937年12月国民军所发起的特鲁尔战役消耗了共和军许多资源,但国民军于此时开始将大量士兵东移,准备前往阿拉贡,进攻

  • 五代十国时期“柏乡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柏乡之战的经过与结局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柏乡之战

    柏乡之战,是在后梁开平四年(910)十二月至次年正月,河东晋王李存勖援助成德节度使赵王王镕,在柏乡(今属河北)地区抗击后梁的作战。此消彼长在晋国取得潞州之战的胜利后,后梁对山西的攻势暂时中断,双方都在等待下一次决战的时机。李存勖在潞州大捷后不久,就对晋国军队做了较大调整。之前作为核心的沙陀骑兵虽然骁

  • 唐朝吐蕃战争爆发了几次?唐朝吐蕃战争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吐蕃

    唐朝吐蕃战争,从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至唐亡(907年),唐朝在河西、陇右、关中和西域等地区为保卫边防与对西域的控制,和吐蕃进行的长期作战。太宗时期松州之战松赞干布于贞观八年(634年)遣使与唐朝修好,唐朝也派臣入蕃。贞观十年(636年),松赞干布派专使去长安请婚,唐朝不允。与此同时,在63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