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后周攻后蜀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后周攻后蜀之战的过程及影响

后周攻后蜀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后周攻后蜀之战的过程及影响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856 更新时间:2024/1/23 14:56:03

后周攻后蜀之战,是后周世宗柴荣于955年5月发动的一场针对后蜀的战役,该战役的目的是攻取后蜀所占据的陕西领土。战役持续数月,在开始阶段后周方面几乎没有进展,直到956年1月才最终攻陷凤州,后周获得胜利。

役背景

高平之战过后,后周世宗开始有了统一中国的想法。955年3月,秦州部分民众赶到大梁,上书周世宗西征,被周世宗采纳。

此后,周世宗和大臣们讨论了关于四方征伐的问题,最终挑选了后蜀和南唐作为进攻对象,同时也对部分大臣进行了职位调整。

周世宗向大臣们询问谁可以向西攻取秦州、凤州,王溥推荐了宣徽南院使、镇安节度使向训。

双方准备

后周

周世宗让向训和凤翔节度使王景、昝居润一起准备出征。5月24日,后周军队出征。

后蜀

后蜀方面,当年3月,在得知了有秦州百姓跑到大梁之后,后蜀皇帝孟昶派遣赵季札前往秦州、凤州巡视边疆。赵季札返回后,毛遂自荐,顶替掉了原本驻守在当地的雄武节度使韩继勋和凤州刺史王万迪,担任起了当地最高军事将领的职务。十天后,孟昶派遣枢密院的王昭远前往两州地区安排兵力。

6月3日,孟昶派遣捧圣控鹤都指挥使、保宁节度使李廷珪为北路军首领,左卫圣步军都指挥使高彦俦为招讨使,武宁节度使吕彦珂担任李廷珪副将,客省使赵崇韬为监军。

战事经过

王景部在战事初期就拆掉了后蜀军的八个军营。先前毛遂自荐的赵季札才刚刚走到德阳,在听说后周军队已经开抵战场后,吓得不敢继续前进,入世上书孟昶,请求解职,同时将军队的辎重连带自己的小妾和戏子们一起送回蜀地。

6月12日,赵季札只身返回成都。所有人都以为后蜀军队在前线吃了败仗,全城陷入一片恐慌。孟昶询问前线战事,赵季札什么都回答不上来。孟昶非常生气,直接把赵季札抓起来后杀掉了。

6月,后蜀军队在李廷珪的率领下,于威武城东击败了后周军队,北周部队的训练官、濮州刺史胡立等将领被俘。7月2日,孟昶向北汉和南唐求援,并得到了北汉和南唐的支持。

7月22日,后周王景开始兼任西南行营都招讨使,向训兼任行营兵马都监。当时的后周朝廷开始质疑这场战役成功的可能性,宰相李谷甚至请求罢兵。周世宗派赵匡胤前往前线视察。赵匡胤返回后,声称秦州、凤州可以攻取。该意见最终被周世宗采纳。

9月,王景率部击溃后蜀军队,俘获三百人。12日,孟昶派遣武泰节度使伊审征前往前线慰问部队,并同时督战。进入10月,蜀将李廷珪派遣先锋都指挥使李进占据马岭寨,又派出一股兵力在白涧驻扎,同时分兵前往凤州以北,的唐仓镇和黄花谷,断掉了后周军的粮道。没过多久,王景派遣裨将张建雄率领两千人的部队前往黄花,又派遣了一千人前往唐仓,控制住了后蜀军的退路。后蜀的染院使王峦从唐仓出发,在黄花于张建雄所部遭遇,被张建雄击败。后蜀军向唐仓回撤,在路上遭遇之前赶来的一千人后周部队,再次被击败。王峦及其三千人的部队全部被俘虏。此役过后,后蜀驻扎在马岭和白涧的部队全部崩溃。李廷珪和高彦俦退保青泥岭。后蜀雄武节度使韩继勋放弃秦州,逃回成都,后蜀军观察判官赵玭举城投降。从斜谷赶往秦州的后蜀援兵全部溃退。成州和阶州也全部被后周攻陷,后蜀国内一片恐慌。周世宗在和大臣们商讨后,任命投降的赵玭为郢州刺史。

11月5日,后周百官向周世宗道贺。11月17日,李廷珪上表后蜀朝廷请罪。24日,伊审征向孟昶上表请罪。孟昶没有追究二人的责任。孟昶致信后周朝廷,自称“大蜀皇帝”,周世宗认为这封信完全不合礼节,一怒之下没有做任何回应。孟昶更加害怕,在剑门、白帝城囤积了大量的兵力防守。随着大量征兵,伴随而来的是后勤不足,后蜀开始大量打造铁钱,并且强行从百姓手里强行征收铁器,搞得百姓苦不堪言。

12月,王景率部包围凤州,后周军将领韩通分兵到城固镇,从而阻断后蜀军的增援部队。30日,后蜀的凤州被后周军攻克,蜀军威武节度使王环、监军赵崇溥,连同城内五千名后蜀军全部被俘。后蜀的赵崇溥绝食而死。

956年1月6日,周世宗下令特赦所有俘虏后蜀士兵,是去是留让他们自己决定。

后续

此后蜀地暂时没有战事,但由于之前后蜀曾经向南唐求援,导致在与后蜀战事后期,后周同时出兵攻打南唐。

战后,后蜀失去陕西南部山区屏障,无力继续维持割据政权。

标签: 后周后蜀

更多文章

  • 后周攻南唐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后周攻南唐之战的过程及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后周,南唐

    后周攻南唐之战,又称周世宗三征南唐、三征南唐之战、周世宗攻南唐之战。是后周显德二年(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年)至显德五年(南唐中兴元年,958年),周世宗柴荣三次率军进攻南唐的战争。战役背景公元955年,在高平之战获胜后,后周世宗柴荣决定征伐四方,统一中原。当年3月,有秦州百姓前来请求后周攻取后蜀所

  • 西班牙“特鲁尔战役”爆发的背景及经过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特鲁尔战役

    特鲁尔战役,西班牙的一次内战,外文名BatalladeTeruel,发生时间是在1937年12月15日至1938年2月22日,该战役成了整场西班牙内战的转捩(liè)点。背景共和军对特鲁尔市的兴趣是出于几处战略重点,共和军事领导人也认为该处没有强力的把守,并积极提倡占领该地。到了193

  • 西班牙“阿拉贡攻势”爆发的背景及经过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君莫笑标签:阿拉贡攻势

    阿拉贡攻势,西班牙内战中,西班牙国民军对共和军发起的一系列进攻,外文名西班牙语叫做:OfensivadeAragón,战争时间1938年3月7日1938年4月19日。背景1937年12月国民军所发起的特鲁尔战役消耗了共和军许多资源,但国民军于此时开始将大量士兵东移,准备前往阿拉贡,进攻

  • 五代十国时期“柏乡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柏乡之战的经过与结局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柏乡之战

    柏乡之战,是在后梁开平四年(910)十二月至次年正月,河东晋王李存勖援助成德节度使赵王王镕,在柏乡(今属河北)地区抗击后梁的作战。此消彼长在晋国取得潞州之战的胜利后,后梁对山西的攻势暂时中断,双方都在等待下一次决战的时机。李存勖在潞州大捷后不久,就对晋国军队做了较大调整。之前作为核心的沙陀骑兵虽然骁

  • 唐朝吐蕃战争爆发了几次?唐朝吐蕃战争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吐蕃

    唐朝吐蕃战争,从唐高祖武德六年(623年)至唐亡(907年),唐朝在河西、陇右、关中和西域等地区为保卫边防与对西域的控制,和吐蕃进行的长期作战。太宗时期松州之战松赞干布于贞观八年(634年)遣使与唐朝修好,唐朝也派臣入蕃。贞观十年(636年),松赞干布派专使去长安请婚,唐朝不允。与此同时,在634年

  • 元日战争对日本的影响 元日战争中元朝为什么失败了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元日战争

    元日战争是元朝皇帝忽必烈与属国高丽在1274年和1281年两次派军攻打日本而引发的战争;这两次侵略在日本合称“元寇”或“蒙古袭来”。战争背景蒙古帝国消灭金朝以后,负责漠南汉地事务的忽必烈于1260年在中原即位称帝。同年,高丽元宗向其称臣,高丽成为其东藩

  • 唐朝与契丹奚战争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唐朝

    唐朝与奚、契丹(两蕃)的战争,是7世纪到9世纪唐朝和奚、契丹的一系列战争。太宗、高宗年间契丹、奚、室韦等,均为中国东北地区的游牧部族。追逐水草而居,以畜牧、射猎为主要生活来源,善骑射。在唐朝刚刚建立时,名义上依附于东突厥汗国。随着唐朝击败东突厥,建立东亚地区新秩序,奚和契丹在唐太宗贞观二十二年(64

  • 唐与高句丽战争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高句丽

    唐与高句丽的战争是公元7世纪发生在高句丽和唐朝新罗联军之间的战争。由于唐朝与新罗联军的长年征战和高句丽内部纷争与自然灾害,668年高句丽灭亡。第一次战争(644年-645年)隋朝在征高句丽时屡次遭遇惨败,加上隋炀帝的横征暴敛,导致国内爆发大规模的民变,隋朝也因此灭亡。在隋朝灭亡后,唐朝经过多年的征战

  • 分倍河原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分倍河原之战的过程及结局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分倍河原之战

    分倍河原之战(日语汉字:分倍河原の戦い,假名:ぶばいがわらのたたかい,罗马字:Bubaigawaranotatakai)是在武藏国多摩郡分倍河原(现今东京都府中市)进行的合战,在历史记录上曾发生过2次。别称分倍河原合战。背景元弘3年(1333年)5月8日,新田义贞为了打倒镰仓幕府而在上野国生品神社举

  • 唐灭东、西突厥之战时间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唐灭东、西突厥之战时间的过程及结局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西突厥

    唐灭东突厥之战发生在公元629年,唐灭西突厥之战发生在公元657年。背景突厥兴起突厥是位于今蒙古国和今日中国西北地区的游牧民族,6世纪活动于金山(今阿尔泰山)。突厥于552年完成统一,以漠北为中心建立突厥汗国。之后,突厥汗国逐渐发展壮大,版图扩大东自辽海,西至里海,南自蒙古戈壁,北至贝加尔湖,东西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