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前秦灭代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前秦灭代之战的结局及历史影响

前秦灭代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前秦灭代之战的结局及历史影响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4117 更新时间:2024/2/2 7:41:35

前秦灭代之战,前秦建元十二年(376年)十月,匈奴刘卫辰为代王什翼犍所逼,求救于前秦,前秦出兵灭代之战。

背景

秦灭燕后,次年(公元371年)灭仇池氐杨氏。公元373年,当时的前秦皇帝苻坚遣将攻取东晋的梁州(今陕西汉中地区)、益州(今四川重庆大部地区)。当时相对独立的西南夷邛笮、夜郎皆附于秦。公元376年,灭前凉。至此,除了代国依然割据着山西南部、内蒙古中部外,当时的中国北方已经没有割据政权与前秦对立。

前秦灭前凉后,即准备用兵代国。376年十月,依附于前秦的匈奴左贤王刘卫辰被拓跋鲜卑的代国逼迫,向前秦求救。

经过

刘卫辰向前秦求救后,在376年十月,当时的前秦皇帝苻坚就发兵进攻代国。

苻坚之前封苻洛以幽州剌史、行唐公。进攻代国开始后,苻坚以苻洛为北讨大部督,统率幽州、冀州的十万兵攻打代国。同时,派并州剃史俱难,镇军将军邓羌,尚书赵迁、李柔,前将军朱肜,前禁将军张蚝,右禁将军郭庆率步骑军二十万人,分兵两路,东出和龙(今辽宁朝阳市),西出上郡(今陕西榆林市东南)。和龙与上郡两个方向的前秦军队都和苻洛的军队会合。三支军队,在会和之后

以刘卫辰为向导,进攻代国。

十月,代王拓跋什翼犍先派白部、独孤部抵抗前秦大军,都没有获胜。代王拓跋什翼犍

再派南部大人刘库仁率十万骑兵抵抗,和秦军在云中盛乐宫西南的石子岭激战,再次战败。什翼犍因病不能亲自率兵作战,遂领其众逃至阴山以北。又遭到高车部落的四面抄掠,再回到漠南。前秦军稍退,十二月,什翼犍返回都城云中。不久,什翼犍长子拓跋寔君听信谗言,先杀诸弟,后杀父王。

代国内乱的消息传到前秦,李柔、张蚝即刻发兵到达云中,代国部众纷纷逃散。前秦灭亡代国。

影响

代国灭亡后,代国的辖境并入前秦。鉴于什翼犍之孙拓跋珪尚幼,苻坚听从了燕凤的建议,

分其地为两部,令刘库仁统领黄河以东,刘卫辰统领黄河以西。至此,前秦顺利统一北方。

标签: 前秦

更多文章

  • 淝水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淝水之战的结局及历史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又称:肥水之战,公元383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一场战争,同时也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向南方东晋发起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将当时看似即将一统的局面推成了彻底的南北对峙时期。淝水之战与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局面相仿,都对于战后一个世纪南北局势产生了关键性影响。那么,淝水

  • 吕光攻龟兹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吕光攻龟兹之战的结局及历史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吕光

    吕光攻龟兹之战是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至次年,前秦骁骑将军吕光率军攻西域龟兹获胜的作战。吕光远征西域的胜利为尔后建立后凉政权奠定了基础。背景前秦建元十八年(公元382年)九月,车师前部王弥窴、鄯善王休密驮到前秦国都长安(今西安西北),朝见前秦皇帝苻坚,请前秦像汉朝一样设立都护统治西域。他们还请求

  • 晋灭吴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晋灭吴之战的结果及历史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晋灭吴之战

    晋灭吴之战(公元279年11月-280年3月15日),是晋武帝司马炎发兵水陆并进,直取建业(今南京),一举灭东吴,实现统一的战争。战争背景晋吴对峙的新局面晋、吴两国对峙局面(266)魏景元四年(263元,蜀炎兴元年,吴永安六年)八月,曹魏在权臣司马昭的带领下,成功迫使蜀汉投降。司马氏的势力也因此在曹

  • 汉中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汉中之战结局及历史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汉中之战

    汉中之战(217年-219年),发生于汉末三国时期,是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此战由刘备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发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结束,持续近两年之久。背景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进攻占据汉中的张鲁,不久张鲁就投降曹操。刘备知道消息后,立即和正争夺荆州的孙权议和,回到蜀中。

  • 樊城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樊城之战结局及历史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樊城之战

    樊城之战(公元219年)是蜀魏争雄间的一场著名战役,对三国态势产生重要影响。背景形势樊城之战中的蜀汉军队统帅关羽刘备获得荆州(今湖北湖南大部、河南南部)后,刘备方与孙权方为争夺荆州(指刘备控制的今湖北湖南大部地区),斗争愈发激烈,刘备,亲率主力前往荆州,支援镇守荆州的关羽。由于曹操从张鲁手里夺取汉中

  • 夷陵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夷陵之战结局及历史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Xiāotíng](今湖北宜都北)之战)是发生于三国时期的一场战役。战争背景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趁关羽北伐樊城的空档,背盟偷袭刘备控制的荆州地区,进而擒杀刘备部下大将关羽,正式与蜀汉方撕破脸。隔年,远在洛阳的曹操去世,刘备听到消息后,为了探取

  • 中国古代武器之连弩设计原理 连弩图片模型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连弩

    连弩,又称为“诸葛弩”,相传是诸葛亮所制,可连续发射弩箭。简介由于连弩用箭没有箭羽,使铁箭在远距离飞行时会失去平衡而翻滚,且木制箭杆的制作要求精度高,人工制作难度大,不易大量制造使用。明朝以后,由于火器迅速发展,弩便不再受重视。介绍连弩又称“诸葛弩”,

  • 赤壁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赤壁之战的过程及结局历史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发生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南取荆州曹操经200年官渡之战、207年北征乌桓,完成了统一北方的战争。建安十三年正月回到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后,立即开始在军事上和政治上准备向南用兵。208年7月秋,曹操南下,以下荆、吴。不久,刘表在8月间病逝,而曹操接受

  • 长坂坡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长坂坡之战的过程及结局历史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长坂坡之战

    长坂坡之战发生于东汉建安十三年,地点在今宜昌当阳附近的长坂坡,战斗双方是刘备和曹操。历史背景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亲自率军南下荆州。当年八月,刘表病逝,次子刘琮即位后即不战而降,却不敢将此事告知给刘备,刘备对此事也并不知情。刘备有所发觉后,遣人去问刘琮,刘琮令宋忠召刘备宣旨。而当时曹

  • 益州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益州之战的过程及结局历史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益州之战

    益州之战(公元212年-214年)是东汉末年刘备与益州牧刘璋争夺益州的一场战争。简介自赤壁之战后,刘备领有荆州,为实现《隆中对》跨有荆、益的计划,已有意图进攻益州。此时刘璋受制于据守汉中的张鲁,又有强大的曹操意图攻取汉中,对蜀地构成威胁,张松于是劝刘璋欢迎刘备入蜀,以增强实力自保,刘璋于是请刘备入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