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后燕灭西燕之战时间 后燕灭西燕之战双方兵力介绍

后燕灭西燕之战时间 后燕灭西燕之战双方兵力介绍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4587 更新时间:2024/1/24 10:01:09

后燕灭西燕之战,指的是公元394年2月,后燕慕容垂发司、冀、青、兖兵,分三路进攻西燕。

背景

西燕及后燕的统治者都是鲜卑慕容部的贵族,还都是因为前秦淝水之战大败而叛秦建国。不过,后燕是在慕容垂领导下在河北前燕故土起兵,而西燕则是关中一带的慕容氏子弟起兵。

386年,慕容垂称帝,是为后燕成武帝。后燕建立后控制今山东、辽宁、北京、天津全部和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地区。河北北部地区被当时的丁零人贵族翟氏建立的魏国控制,这个魏国被称为“翟魏”。

在后燕建立前,西燕就已建立,并且已攻下长安,惟首领慕容冲畏惧慕容垂势力而不敢东归,又乐于长居长安,于是与东归意切的鲜卑部众意见相左,最终慕容冲被杀。一连串政变后,鲜卑部众立了慕容泓之子慕容忠为西燕皇帝,在慕容忠的率领下,长安的鲜卑部众离开长安东归。

可是,西燕部众到闻喜时,知慕容垂已称帝。由于东归的鲜卑部众在实力上无法与慕容垂势力抗衡,同样已建帝号的西燕不敢前进,修筑了燕熙城居住,控制今天的山西全部和河南北部地区。同年,由于慕容忠力图维系自身独立地位,被早已有心争权夺利的慕容永带领部众杀死,慕容永获推举为河东王,并向后燕称藩。但不久慕容永迁都长子(今山西长子县或今山西上党一带),并即位为帝。一年多后,慕容永更诛杀慕容儁及慕容垂在西燕的子孙,西燕因内乱削弱。

拓跋珪建立的北魏原本与后燕关系密切,一同对付刘显势力。后燕又助北魏解决内乱,双方互相借重。不过391年,后燕为求马匹强留北魏的拓跋觚后,两国就关系破裂,北魏转而向西燕结交。

慕容垂其实亦有吞并西燕的意图,不过其时正受丁零人建立的翟魏困扰而无暇西顾。直至392年,慕容垂击溃翟魏最后一任首领翟钊,迫使翟钊投奔西燕后,才准备伐西燕。

当时的后燕,控制区域包含了整个河北地区,总共有今山东、辽宁、北京、天津、河北全部和河南北部地区。

后燕皇帝慕容垂,决定伐西燕。于是,慕容垂召集部下议论伐西燕,诸将以西燕的控制者慕容永未有挑衅,且后燕经连年征讨,士兵疲累,大多表示反对。不过,慕容德却说:“慕容永既身为燕国子裔,却僭居帝位,迷惑人民视听,应该先除去他,以统一民心。士卒虽然疲累,岂能因而作罢!”慕容垂十分认同慕容德所言,于是下令戒严,决意进攻西燕。

经过

战前形势

393年十一月,慕容垂从中山(今河北定州)出兵七万,分为两路攻西燕。他派慕容瓒及张崇率军经井陉进攻西燕的晋阳(今山西太原),又派征东将军平规进攻在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西南沙亭(今河南安阳北)

的西燕镇东将军段平。

消息传到西燕,慕容永于是派尚书令刁云及车骑将军慕容锺率五万兵守潞川(今山西长治一带)。

由于前线局势尚不明朗,慕容垂于同年十二月到达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并在次年(394年)二月于邺出司、冀、兖三州兵,加强攻势。慕容垂命慕容楷率军攻滏口(今河北磁县西北),慕容农率军攻壶关(今山西长治市壶关县),自己则率军攻沙亭(今河南安阳北),分兵三路加强进攻。西燕慕容永闻讯,他立即分派重兵于后燕各军要进攻的位置防御。

同时,慕容永聚粮于漳河北的台壁(今山西潞城北),共派小逸豆归、王次多及勒马驹率万多人戍守。不过个多月后慕容垂仍然驻扎在邺城西南,未有前进,慕容永怀疑慕容垂有诈,猜度他其实是想找机会取道宽阔的太行山道口,于是集结诸军集中守轵关(今河南济源城西),阻塞太行道口,只留下台壁一军防守。

慕容垂则于五月进攻台壁,在野战中击败戍守将领率领的西燕军并围城,刁云及慕容锺在围城中就因恐惧而投降后燕。同时,后燕军进入太行山天井关,连破西燕军,斩右将军勒马驹,擒镇东将军王次多。

慕容永自率五万精兵阻河拒守,并与在台壁南集结的慕容垂作战,慕容垂佯败退兵,慕容永追击遇后燕埋伏,西燕终大败给后燕军。慕容永唯有逃奔长子。晋阳守将知台壁战败后亦弃城逃走,慕容瓒遂入据晋阳。

慕容垂于六月乘胜进围长子,时慕容永一度打算出奔后秦,但侍中兰英以昔日前燕慕容皝坚守龙城(今辽宁朝阳市)抵抗后赵军队的往事劝谏,慕容永于是决定死守。至八月,慕容永军情危急,于是向东晋雍州刺史郗恢求救,另也派人向北魏求救。虽然两国都决定派兵前往,但尚未等到援兵,西燕太尉大逸豆归的部将伐勤等人就开城门迎后燕军入城,慕容永逃至北门还是被捕被杀,刁云、大逸豆归等三十多个将领大臣都被处死,西燕亡。

影响

后燕于此战灭西燕,统一了由其宗族慕容氏建立的国家,亦接收西燕并州地(指今天山西地区),扩张了后燕土地,基本占领了中国北方(中原)东部全境(包括山西、河北、北京、天津、山东、辽宁全部和河南北部地区),关中的后秦亦遣使与后燕结好。

不过因为北方北魏崛起及魏燕交恶,北魏侵逼后燕附塞诸部。故,后燕于次年挟西燕之捷,举兵攻魏,后燕和北魏爆发参合陂之战,大大影响了之后的北方局势。

标签: 后燕

更多文章

  • 前秦灭代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前秦灭代之战的结局及历史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前秦

    前秦灭代之战,前秦建元十二年(376年)十月,匈奴刘卫辰为代王什翼犍所逼,求救于前秦,前秦出兵灭代之战。背景秦灭燕后,次年(公元371年)灭仇池氐杨氏。公元373年,当时的前秦皇帝苻坚遣将攻取东晋的梁州(今陕西汉中地区)、益州(今四川重庆大部地区)。当时相对独立的西南夷邛笮、夜郎皆附于秦。公元376

  • 淝水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淝水之战的结局及历史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淝水之战

    淝水之战(又称:肥水之战,公元383年)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一场战争,同时也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向南方东晋发起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战役,将当时看似即将一统的局面推成了彻底的南北对峙时期。淝水之战与东汉末年的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局面相仿,都对于战后一个世纪南北局势产生了关键性影响。那么,淝水

  • 吕光攻龟兹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吕光攻龟兹之战的结局及历史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吕光

    吕光攻龟兹之战是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至次年,前秦骁骑将军吕光率军攻西域龟兹获胜的作战。吕光远征西域的胜利为尔后建立后凉政权奠定了基础。背景前秦建元十八年(公元382年)九月,车师前部王弥窴、鄯善王休密驮到前秦国都长安(今西安西北),朝见前秦皇帝苻坚,请前秦像汉朝一样设立都护统治西域。他们还请求

  • 晋灭吴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晋灭吴之战的结果及历史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晋灭吴之战

    晋灭吴之战(公元279年11月-280年3月15日),是晋武帝司马炎发兵水陆并进,直取建业(今南京),一举灭东吴,实现统一的战争。战争背景晋吴对峙的新局面晋、吴两国对峙局面(266)魏景元四年(263元,蜀炎兴元年,吴永安六年)八月,曹魏在权臣司马昭的带领下,成功迫使蜀汉投降。司马氏的势力也因此在曹

  • 汉中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汉中之战结局及历史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汉中之战

    汉中之战(217年-219年),发生于汉末三国时期,是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此战由刘备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发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结束,持续近两年之久。背景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进攻占据汉中的张鲁,不久张鲁就投降曹操。刘备知道消息后,立即和正争夺荆州的孙权议和,回到蜀中。

  • 樊城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樊城之战结局及历史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樊城之战

    樊城之战(公元219年)是蜀魏争雄间的一场著名战役,对三国态势产生重要影响。背景形势樊城之战中的蜀汉军队统帅关羽刘备获得荆州(今湖北湖南大部、河南南部)后,刘备方与孙权方为争夺荆州(指刘备控制的今湖北湖南大部地区),斗争愈发激烈,刘备,亲率主力前往荆州,支援镇守荆州的关羽。由于曹操从张鲁手里夺取汉中

  • 夷陵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夷陵之战结局及历史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笑红尘标签:夷陵之战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Xiāotíng](今湖北宜都北)之战)是发生于三国时期的一场战役。战争背景东汉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趁关羽北伐樊城的空档,背盟偷袭刘备控制的荆州地区,进而擒杀刘备部下大将关羽,正式与蜀汉方撕破脸。隔年,远在洛阳的曹操去世,刘备听到消息后,为了探取

  • 中国古代武器之连弩设计原理 连弩图片模型介绍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连弩

    连弩,又称为“诸葛弩”,相传是诸葛亮所制,可连续发射弩箭。简介由于连弩用箭没有箭羽,使铁箭在远距离飞行时会失去平衡而翻滚,且木制箭杆的制作要求精度高,人工制作难度大,不易大量制造使用。明朝以后,由于火器迅速发展,弩便不再受重视。介绍连弩又称“诸葛弩”,

  • 赤壁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赤壁之战的过程及结局历史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赤壁之战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之一,发生于建安十三年(208年)。南取荆州曹操经200年官渡之战、207年北征乌桓,完成了统一北方的战争。建安十三年正月回到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后,立即开始在军事上和政治上准备向南用兵。208年7月秋,曹操南下,以下荆、吴。不久,刘表在8月间病逝,而曹操接受

  • 长坂坡之战爆发的背景及原因介绍 长坂坡之战的过程及结局历史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长坂坡之战

    长坂坡之战发生于东汉建安十三年,地点在今宜昌当阳附近的长坂坡,战斗双方是刘备和曹操。历史背景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亲自率军南下荆州。当年八月,刘表病逝,次子刘琮即位后即不战而降,却不敢将此事告知给刘备,刘备对此事也并不知情。刘备有所发觉后,遣人去问刘琮,刘琮令宋忠召刘备宣旨。而当时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