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赤壁之战曹操在兵力上占据优势 曹操最后为什么会惨败

赤壁之战曹操在兵力上占据优势 曹操最后为什么会惨败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283 更新时间:2024/1/25 0:42:45

对赤壁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建安十三年(208年),平定北方后的曹操,开始将战略重心转向南方,并于同年七月率军南下,当荆州刘表于同年八月病逝后,新任荆州牧刘琮投降曹操。拿下荆州后,曹操遂将东吴孙权作为下一个攻击目标,汉末三国“三大战役”之一的赤壁之战就此爆发。然而,在这场战役中,兵力占据优势的曹操,却最终惨遭战败,这又是为什么呢?曹操的战败真的与东风有关吗?

曹操兵力虽然占优,但却并非占据绝对优势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在提到“赤壁之战”双方兵力时,我们总会想到曹操的八十万大军,从而认为曹操在兵力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然而,真实情况却是,曹操虽然在兵力上占优,但却并非占有绝对优势。

所谓“八十万大军”,出自于《江表传》曹操写给孙权的信,其中提到“今(曹操)治水军八十万众,愿与将军(孙权)会猎于吴”。毫无疑问,这是一封带有明显恐吓性质的信,因而曹操在信中对自己的兵力进行了夸张,事实上当江东君臣看到这封信后,的确被曹操的兵力给吓住了,不少臣子都建议向曹操投降。

不过,东吴方面也并非没有清醒之人,周瑜便不信曹操拥兵如此辎重,并对曹操的兵力进行了分析,说道,“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军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以当时的动员能力和人口数量而言,周瑜给出的这个数字,无疑可信度要更高一些。

要知道,在曹操的生死之战“官渡之战”中,曹操手中不过三万兵马,虽说击败袁绍后获得了七八万降军,但根据《三国志》和《后汉纪》的记载,曹操并未对降军予以收编,反而是将其全部坑杀。因此,曹操平定北方后虽然实力大涨,但兵力也不至于膨胀如此之快。与此同时,曹操南下前虽然通过将马腾及其家属迁居邺城,减轻了西北面的威胁,但必然仍要留守一部分军队,再加上各地的驻军,曹操南下能够拿出十五六万军队,已经是极限了。

此外,荆州虽然不战而降,但此时荆南四郡却只是名义上归顺曹操,因而曹操收编的荆州降军,其实只有襄阳一带的驻军,其数量最多不过三四万。再加上“赤壁之战”前,曹操又留徐晃驻守樊城,留曹仁镇守江陵等,这使得曹军兵力进一步得到削弱。因此,“赤壁之战”前,曹操的总兵力应该不会超过二十万,而实际能够抵达前线的军队,则应该在十万上下。

而孙刘联军方面,史料明确记载孙权给了周瑜三万兵马,刘备和刘琦则分别拥军一万。也就是说,孙刘联军的总兵力共有五万人。不过,双方交战之时,刘备方面只有两千人随军出战,因而孙刘联盟的实际兵力只有三万两千人。

如上所述,曹操以十万攻打孙刘联军三万两千人,虽然兵力占优,但却并非绝对优势。

曹军水战能力堪忧,军心士气亦不如东吴高涨

曹操率军进驻江陵后,对刘琮、蒯越等人一番封赏,初步稳定了荆州形势,随即便率领军队连同荆州降军一起顺江而下。与此同时,周瑜率领着东吴三万兵马,身后跟着刘备的两千人马,逆流而上,结果在赤壁遇到了正在渡江的曹军。

曹操在率军南下之前,便考虑到了可能会遭遇水战,因而曾在邺城开凿玄武池训练水军。然而,可是北军本就不习水战,而水军训练时日尚短,再加上没有合适的水军将领,始终难以形成战力,因而曹军的水战主力,其实主要依靠的仍是刚刚归降的荆州水军。然而,由于新编水军和荆州水军难以磨合,荆州军新降士气不足,哪里是久经战阵的东吴水军对手。

于是乎,双方一交手,曹军便败下阵来。曹操也发现了己方不足,因而不得不鸣金收兵,并将水军“引次江北”,与陆军会合,然后将战船停靠到北岸乌林一侧,继续操练水军等待战机。周瑜虽然初战取胜,却也知道自己是凭借了水军优势,想要一举击败曹军并非易事,因而便将战船停靠在了南岸赤壁,隔江与曹军对峙。

《三国志·曹操传》中有“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的记载,《三国志·孙权传》则记载“士卒饥疫,死者大半”,《三国志·先主传》同样记载“时又疾疫,北军多死”。可见,曹军初战不利后,又因瘟疫、水土不服和粮草供给问题,导致军队陷入了极为不利的境地。

与此同时,水军的训练也不是一日能够成功的,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磨合,或许荆州水军与曹操的新编水军能够形成一定战力,但仍然不是东吴水军的对手。为了解决北军不习惯坐船的问题,命人将舰船首尾连接,使得人马于船上如履平地。

东吴方面得知曹操的部署后,黄盖建议说,“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于是黄盖派人送信给曹操,谎称打算投降,同时选取蒙冲战船十艘,装上干荻和枯柴,在里边浇上油,外面裹上帷幕,上边插上旌旗,预先备好快艇,系在船尾。

曹操急于速战速决,结果反给了东吴可趁之机

历史上虽然没有发生“周瑜打黄盖”事件,但黄盖的诈降和火攻却是真实的发生了。按理来说,以曹操的智谋,本不该如此轻易相信黄盖的诈降,然而正是由于曹操太过追求速战速决,这才给了东吴可趁之机。

曹操虽然初战失利,但那毕竟是以己之短迎战他人之长,更何况曹操当时的主力军队并未遭遇太大损失,未必便没有取胜的机会。可是,面对军中出现的瘟疫,捉襟见肘的粮草问题,再加上刚刚平定的北方局势仍然不稳,曹操心中如何不急,再加上对于水战的不了解,导致其接到黄盖的诈降信后,并未产生足够的警觉。

交战之日,黄盖准备了几十艘蒙冲、斗舰,满载薪草膏油,外用赤幔伪装,上插牙旗,在船后系上走舸,曹操对黄盖船队并无防备,结果被黄盖引火烧船,火乘风势波及曹军岸上的军营,“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关于“东风”,从现有记载来看,交战当日的确刮起了东南风,但却不是诸葛亮借来的。根据史学家考证,湖北境内冬天刮东南风并不罕见,因而黄盖便选在了刮东南风时选择了偷袭,再加上曹操不懂水战,结果全无防备。

战船被焚毁后,曹操见渡江作战已不可能,无奈之下只得退军,遂将剩余船只全部烧毁,率军返回江陵。之后,担心赤壁失利会导致后方不稳,曹操连忙带兵返回北方,而留曹仁、徐晃等继续留守南郡,文聘守江夏,而后委任乐进守襄阳、满宠代理奋威将军,屯于当阳。

“赤壁之战”后,荆州被曹操、刘备、孙权所瓜分,曹操虽丢失了荆州大部,但毕竟还掌握着南阳郡,算是为未来南下打下了一个桥头堡;孙权则夺取了南郡和江夏郡一部分;而刘备则趁机拿下了荆南四郡,算是此战的最大赢家。

如上所述,曹操之所以会在“赤壁之战”战败,主要源于准备工作的不充分,其南下原本只是为了夺取荆州,直到荆州投降,荆州水军投降之后,这才决定进攻东吴,然而这却导致粮草筹备不足。当然,北军水土不服和瘟疫爆发也是个重要因素,结果便导致曹操心急如焚之下中了黄盖诈降之计。

标签: 历史赤壁之战曹操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打败仗那么多 合肥之战孙权为何遭人耻笑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合肥之战,张辽,孙权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合肥之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时,诸侯割据。我们都知道在东汉末年的时候诸侯有很多,都想争夺天下,而最终的结局却是由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个人天下三分。要说在这么多的诸侯里最舒服的、奋斗历程最短暂的当然是孙权了,接手了父兄的基业和许多老臣的辅佐,妥妥得一个富二代。

  • 夷陵之战的失败,让鼎盛时期的蜀汉走向了什么局面?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夷陵之战,蜀汉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在开头便描述了整个中国古代史的开端和结局: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历朝历代政权交替,似乎都离不开这种“死局”。而三国时期的军事历史,离不开三场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这三场战役都是整个三国政权的转折点,其中夷陵之战是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更是蜀国由鼎盛转入衰败

  • 赵国在长平之战损失惨重,为何还能在鄗代之战大败燕国?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赵国,鄗代之战

    在古代,兵不在多在于精,秦国退兵是有条件的,作为代价,赵国必须割让六个城池给秦国,此时赵王深知这样的行为不过是以身饲虎,于是联络魏国齐国楚国共同抵抗秦国,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士气旺盛,自然不是搂草打兔子的燕国可以对抗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鄗代之战是在长平之战九年后才开打的,

  • 春秋时期的晋楚城濮之战,为何是古代的典型战例之一?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春秋,城濮之战

    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动手遭殃”。在军事上,“先发制人”也是一个重要的命题。早在《左传》中便有“先人有夺人之心”的提法,后人也多强调“兵贵先”、“宁我薄人,无人薄我”,意思都是主张争取作战中的先机之利。可是,事情并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后发制人”也是军事斗争的重要手段,它与“先发制人”之间存在

  • 谈起古代战争史,彭城之战为何却是无法忽略的?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彭城之战,古代

    谈起中国古代战争,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就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如巨鹿之战,井陉之战,昆阳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等等。楚汉时期另一场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争却常常被大多人所忽略,以致研究者寥寥无几。个中原因只有仁者见仁。但是这场战争却是一个无法忽略,在中国战争史以致世界战争史都应该有一席之地的战争。它就是

  • 虎牢关之战李世民以少胜多 李世民的军事才能有多强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李世民,虎牢关之战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虎牢关之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虎牢关之战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当年李世民率军讨伐王世充,从当时的军事实力来看,很明显可以看出王世充不是李世民的对手,经过长时间的对峙之后,王世充率领的军队节节败退。为了能够保住洛阳,王世充不得已只能向窦建德求助。根据相关历史资料记载

  • 对于北宋王朝而言,其在定川寨输给西夏的真相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北宋,定川寨

    北宋和西夏的在西北边境地区的相互厮杀,其实,对于北宋王朝而言,是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朝疆域在陕北一带的疆域广泛,尚无法对于边境据点进行全面的防御,这也意味着西夏的军团势力可以从任意一个方向上发起进攻。这也直接导致,北宋从来无法正确预估西夏军队从那个

  • 麻隧之战的起因是什么?对春秋格局有哪些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春秋,麻隧之战

    麻隧之战是公元前578年(周简王八年),在晋秦争霸战争的过程中,以晋国为首的诸侯联军在秦地麻隧(今陕西省泾阳县北)击败秦国的作战。在春秋时期,晋国、秦国、楚国、齐国是四个最强大的诸侯国。其中,就晋国来说,不仅和楚国展开了长达百年的战争,还和秦国多次交手。其中,就麻隧之战来说,可以说是秦国和晋国之间最

  • 探索番吾之战的过程,赵国为什么能取胜?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番吾之战,李牧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番吾之战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对番吾之战简介之前,先来介绍一下当时秦、赵两国的形势。自从秦王嬴政即位之后,驱逐权臣吕不韦,平定嫪毐叛乱之后,大权在握,便开始实施其统一七国的政治军事目的。他先后对赵国三次用兵,都取得了重大的胜利,番吾之战是秦王第四次攻打赵国。

  • 彭城之战刘邦有56万大军 项羽三万人是怎么打败刘邦的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彭城之战,刘邦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彭城之战,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董公献重谋再说汉王从陈平之计,在修武聚兵准备伐楚。此时从汉王的诸侯已有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河南王申阳、韩王信、魏王豹、殷王司马卬,正要出发时,滕公夏侯婴又带来个没地盘的常山王张耳前来效命。这张耳也是个有名人物,只因为救赵之事与老友陈余闹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