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汉水之战中赵云如何击败曹操,帮助刘备夺取了汉中之地?

汉水之战中赵云如何击败曹操,帮助刘备夺取了汉中之地?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3643 更新时间:2024/2/22 17:48:57

汉中之战是汉末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争夺汉中的战争。此战由刘备从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发起,至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五月结束,战争持续近两年之久。交战双方主帅分别为刘备、曹操。刘备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张飞、马超、赵云、黄忠、法正黄权等,曹操方参战将领主要有夏侯渊、曹休、曹真、曹洪张郃徐晃郭淮等。此战刘备占据汉中,领土得到扩张,进而称王。

对于汉中之战来说,因为持续了两年左右。所以,汉中之战之下,还包含了若干战役,比如大家熟悉的定军山之战,就是汉中之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就笔者今天要说的汉水之战,自然也发生在汉中之战期间。对此,在笔者看来,如果说定军山之战,是黄忠的巅峰之战,那么,对于赵云来说,汉水之战自然是其武将生涯的一颗明珠了。在汉水之战中,赵云正面击败曹操,帮助刘备夺取了汉中之地。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一、战争起因和背景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率领大军西征雄踞汉中的张鲁,张鲁与其弟张卫拒守阳平关,被曹操击破,张鲁逃入巴西郡,而巴七姓夷王朴胡、賨邑侯杜濩举巴夷、賨民投降曹操,同年十一月,张鲁不得已,率领余众也向曹操投降。而曹操却因为后方叛乱,所以在占据汉中之后,无法继续向益州进兵,只留下了夏侯渊、郭淮等镇守汉中,命张郃袭扰益州的郡县,想要迁走巴西郡的百姓,而自己回到了邺城。

与此同时,在公元215年,关羽与东吴因为荆州的归属问题而发生矛盾,而且激化,孙权派遣鲁肃、吕蒙、甘宁等大将,领兵数万准备进攻荆州,刚刚夺下益州刘备对此迅速作出反应,率军声援关羽。听闻曹操已经夺得汉中,刘备迅速与孙权议和,并划分荆州,这就是著名的“湘水划界”。对此,在笔者看来,和孙权一方暂时结束荆州的冲突,有助于刘备接下来和曹操争夺汉中之地。

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刘备军在基本稳定益州局势后,在法正的建议下,刘备倾举国之力,夺取汉中。值得注意的是,在汉中之战初期,刘备遣张飞、马超、吴兰、雷铜等人从沮道去下辩,却被曹洪、徐晃等人击败,吴兰、雷铜战死。虽然在下辨之战中吃到了败仗,但是,刘备没有因此一蹶不振,而是继续调兵遣将,持续在汉中给曹操一方施加压力。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刘备进驻阳平关,与夏侯渊相拒。次年,刘备在法正的建议下,南渡沔水,结营定军山,居高临下,夏侯渊遭袭,为刘备大将黄忠斩杀。此时曹军刚刚失去了夏侯渊这位大将,在郭淮的建议下,曹军推举曹魏名将张郃为代理主帅,稳定了曹魏大军当下较为混乱的局势。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三月,曹操亲自领大军前来与刘备相争汉中。刘备则表示:“曹操虽来,无能为矣,我必有汉川。”于是坚壁不出。此时,曹操运米到北山下,打算与刘备进行持久战。而刚刚阵斩夏侯渊的黄忠,此时士气正旺,于是向赵云建议,此米可取。汉水之战,就此展开。

二、战争经过

曹操于建安二十三年(218年)七月开始准备救援汉中,攻打刘备,九月,曹操率领大军行至长安,到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三月,曹操的大军才到汉中,刘备据守险要,按兵不动。对此,在笔者看来,在汉中之战中,曹操一方的行动是比较迟缓的。当然,这主要还是因为曹操后方不稳,又担心孙权在江淮一带发动进攻。与此相对应的是,刘备一方则是行动迅速。在公元219年,刘备先是和夏侯渊进行了定军山之战,而在定军山之战结束后,刘备又和曹操进行了汉水之战。如此频繁的攻势,自然显示出刘备对于汉中之地的势在必得。

为了能够和刘备大军相持下去,曹操运送几千万囊军粮到北山下,黄忠得知后建议赵云可以去偷袭北山,赵云同意后,派兵让黄忠前去劫取粮草,但为了谨慎起见,赵云与黄忠约定时间后让黄忠出征。众所周知,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一方原本处在极为不利的形势下。但是,因为偷袭了袁绍大军的粮草之地——乌巢,曹操得以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现在,赵云和黄忠,显然也希望复制这一策略。

陈寿在《三国志·赵云传》中记载:忠过期不还, 云将数十骑轻行出围,迎视忠等。值曹公扬兵大出,

云为公前锋所击,方战,其大众至,势逼,遂前突其陈,且斗且却。公军败,已复合,云陷敌,还趣围。将张著被创,云复驰马还营迎著。公军追至围。

在汉水之战中,黄忠领兵去劫粮,过了约定的时间仍未回营。对此,赵云担心黄忠出了什么意外,而自己的大营又要留兵驻守,于是赵云留张翼率领其余士兵守营,自己仅率几十个骑兵出去寻找黄忠。面对瞬息万变的战场,赵云率领几十人就出去寻找黄忠,这无疑是艺高人胆大了。

结果,赵云正好碰上曹操派出的大军,并且遭到曹军先锋部队的攻击,刚与敌人交手,曹操的大军已来到面前,声势逼人。赵云便一次又一次地突击曹军阵列,且战且退,竟凭着几十个骑兵将曹操军的大军打散,突围而出。但是,训练有素的曹军,迅速将被打散的部队整合,追击赵云。此时,赵云的部将张著受伤,又被曹军包围,已经突围而出的赵云又一次驰马突击曹军,冲进曹军的包围圈并救出张著,再次突围而出,将他带回营寨内。虽然赵云成功突出重围,但是,曹军紧追不放,一路追至赵云大军的营寨前,显示出一定要擒获赵云的态度。

在赵云撤退到大营的时候,张翼正在防守营寨,见曹操大军杀到,便要闭门拒守。赵云此时兵力较少,认为死守不是最好的办法,于是进入大营之后,却下令大开营门,然后令自己的军队偃旗息鼓。对此,在笔者看来,赵云此举,完全可以说是一出空城计,也即故弄玄虚,以此来迷惑曹操大军。

曹操大军见此情况,怀疑赵云设有伏兵,怕中埋伏,不敢向赵云的大营进攻,于是向后退去。等到曹操大军撤退的时候,此时赵云下令鸣击战鼓,鼓声震天,又令军士以劲弩射曹操后军,曹军将士更加害怕了,自相蹂践,坠入汉水中淹死者不计其数。对于兵力有限的赵云,反而出其不意,重创了曹操的大军。

三、战争结果和影响

汉水之战后,刘备不禁感叹: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军中将士更是称赞赵云为“虎威将军”。为了庆祝这场难得的胜利,刘备大摆宴席,将士们从晚上欢饮至白天。在汉水之战中,黄忠不仅率军破坏了曹操大军的粮草,赵云更是给了曹操大军当头一棒,也即重创了曹操大军的士气。于是,在与刘备相持了不到两个月后,曹操军无奈,只能选择放弃,撤出汉中。从这一角度来看,汉水之战的胜利,加快了刘备夺取汉中之地的进程。

标签: 历史汉水之战赵云

更多文章

  • 赤壁之战曹操在兵力上占据优势 曹操最后为什么会惨败

    战史风云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赤壁之战,曹操

    对赤壁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建安十三年(208年),平定北方后的曹操,开始将战略重心转向南方,并于同年七月率军南下,当荆州刘表于同年八月病逝后,新任荆州牧刘琮投降曹操。拿下荆州后,曹操遂将东吴孙权作为下一个攻击目标,汉末三国“三大战役”之一的赤壁之战就此爆发。然而,在

  • 三国时期打败仗那么多 合肥之战孙权为何遭人耻笑

    战史风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合肥之战,张辽,孙权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合肥之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时,诸侯割据。我们都知道在东汉末年的时候诸侯有很多,都想争夺天下,而最终的结局却是由曹操、刘备和孙权三个人天下三分。要说在这么多的诸侯里最舒服的、奋斗历程最短暂的当然是孙权了,接手了父兄的基业和许多老臣的辅佐,妥妥得一个富二代。

  • 夷陵之战的失败,让鼎盛时期的蜀汉走向了什么局面?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夷陵之战,蜀汉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在开头便描述了整个中国古代史的开端和结局: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历朝历代政权交替,似乎都离不开这种“死局”。而三国时期的军事历史,离不开三场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这三场战役都是整个三国政权的转折点,其中夷陵之战是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更是蜀国由鼎盛转入衰败

  • 赵国在长平之战损失惨重,为何还能在鄗代之战大败燕国?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赵国,鄗代之战

    在古代,兵不在多在于精,秦国退兵是有条件的,作为代价,赵国必须割让六个城池给秦国,此时赵王深知这样的行为不过是以身饲虎,于是联络魏国齐国楚国共同抵抗秦国,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士气旺盛,自然不是搂草打兔子的燕国可以对抗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鄗代之战是在长平之战九年后才开打的,

  • 春秋时期的晋楚城濮之战,为何是古代的典型战例之一?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春秋,城濮之战

    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动手遭殃”。在军事上,“先发制人”也是一个重要的命题。早在《左传》中便有“先人有夺人之心”的提法,后人也多强调“兵贵先”、“宁我薄人,无人薄我”,意思都是主张争取作战中的先机之利。可是,事情并不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后发制人”也是军事斗争的重要手段,它与“先发制人”之间存在

  • 谈起古代战争史,彭城之战为何却是无法忽略的?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彭城之战,古代

    谈起中国古代战争,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就是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如巨鹿之战,井陉之战,昆阳之战,官渡之战,淝水之战等等。楚汉时期另一场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战争却常常被大多人所忽略,以致研究者寥寥无几。个中原因只有仁者见仁。但是这场战争却是一个无法忽略,在中国战争史以致世界战争史都应该有一席之地的战争。它就是

  • 虎牢关之战李世民以少胜多 李世民的军事才能有多强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李世民,虎牢关之战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虎牢关之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虎牢关之战是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当年李世民率军讨伐王世充,从当时的军事实力来看,很明显可以看出王世充不是李世民的对手,经过长时间的对峙之后,王世充率领的军队节节败退。为了能够保住洛阳,王世充不得已只能向窦建德求助。根据相关历史资料记载

  • 对于北宋王朝而言,其在定川寨输给西夏的真相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北宋,定川寨

    北宋和西夏的在西北边境地区的相互厮杀,其实,对于北宋王朝而言,是始终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宋朝疆域在陕北一带的疆域广泛,尚无法对于边境据点进行全面的防御,这也意味着西夏的军团势力可以从任意一个方向上发起进攻。这也直接导致,北宋从来无法正确预估西夏军队从那个

  • 麻隧之战的起因是什么?对春秋格局有哪些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胖次标签:历史,春秋,麻隧之战

    麻隧之战是公元前578年(周简王八年),在晋秦争霸战争的过程中,以晋国为首的诸侯联军在秦地麻隧(今陕西省泾阳县北)击败秦国的作战。在春秋时期,晋国、秦国、楚国、齐国是四个最强大的诸侯国。其中,就晋国来说,不仅和楚国展开了长达百年的战争,还和秦国多次交手。其中,就麻隧之战来说,可以说是秦国和晋国之间最

  • 探索番吾之战的过程,赵国为什么能取胜?

    战史风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番吾之战,李牧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番吾之战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在对番吾之战简介之前,先来介绍一下当时秦、赵两国的形势。自从秦王嬴政即位之后,驱逐权臣吕不韦,平定嫪毐叛乱之后,大权在握,便开始实施其统一七国的政治军事目的。他先后对赵国三次用兵,都取得了重大的胜利,番吾之战是秦王第四次攻打赵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