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河曲之战:以李元昊的西夏完胜而告终,未对辽国有任何影响

河曲之战:以李元昊的西夏完胜而告终,未对辽国有任何影响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500 更新时间:2024/1/15 16:46:04

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春,由于连年征战,西夏国国力已臻衰竭,元昊就乘机派出使臣上书宋国商谈和议。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宋仁宗密诏庞籍与元昊谈判,“元昊闻之大喜”。关键问题仍然是元昊称帝的问题,宋国坚持要元昊自削“僭号”。元昊恼怒,大言:“(我)如日方中,止可顺天西行,安可逆天东下。”经过拉锯谈判,元昊派使臣至延州上书,“自称‘男邦泥定国兀卒,上书父大宋皇帝’,更名曩霄而不称臣”。虽不称臣,元昊以儿子自居,总算给了宋国一个台阶。

正当宋国准备答应与西夏国的和议,辽国派来使臣,要宋国不要与元昊讲和。两难境地下,宋国的礼部郎中吴育发表意见,顿解愁结:“契丹受恩,为日已久(指宋辽两国自澶渊以来一直关系友好)。不可纳一叛羌(西夏国元昊),而失继世兄弟之欢。今二番自斗(夏辽关系吃紧),斗久不懈,可观形势,乘机立功。万一吾朝速纳元昊,为臣恐契丹窥兵赵魏(河北),致使辽宋战事又起。”

接着,吴育又出主意,宋国可派使臣到西夏国,告诉西夏国要一如既往与辽国和好,宋国方许约和;同时,又派使臣去辽国,告诉契丹人,宋国已经命令元昊向辽国道歉,在此前提下,才接受西夏国的求和,否则,当再兴兵征讨。宋廷依计施行。果然,此举中规中矩,西夏国、辽国皆无借口向宋国发威,宋国总算在外交上取得一次成功。

辽国方面,早在1031年辽兴宗即位之初就把辽国的兴平公主(辽兴宗姐姐)许配给元昊,但夫妻二人关系一直不睦,完全是政治婚姻,政治婚姻带来的冷淡与疏隔。后来,兴平公主病重,元昊仍旧搂着别的美女狂欢,对公主不闻不问。直到公主病死,元昊才向辽国“汇报”此事。

辽兴宗闻讯大怒,当时就派人持诏“切责”元昊。元昊由于正忙乎攻宋,也低头装孙子,献贡献宝讨好辽兴宗。后来,辽国从宋国又讹诈每年多二十万“岁币”后,很是站在宋国方面说话,劝阻元昊不要伐宋。元昊恼怒至极。再往后,夏辽两国因边境地区的党项部落归属问题发生争执,最后发展到元昊劝诱辽国的党项人叛逃,辽国派使臣令元昊归还,元昊不从,双方翻脸。

既然与辽国闹僵,自然要加快与宋国的和议。公元1043年夏天,宋仁宗派使臣到夏州,答应册封元昊为夏国主,“岁赐绢十万匹,茶三万斤”,虽然说是“赐”,文字游戏而已,实则是花钱买平安。大臣蔡襄上言,“元昊自称兀卒,有时又自译为‘吾祖’,以此侮朝廷,万万不可许和。”宋仁宗厌战,不听。并下诏召韩琦范仲淹还朝为官。

大臣富弼上言劝宋仁宗应留韩、范之中的一人守边,但当时执政晏殊等人“厌兵”,答应了元昊的一切要求。

转年,公元1044年五月,辽国内党项族叛乱,辽国派军前去镇压,元昊派兵救援,竟把辽国的招讨使也杀掉。大怒之下,辽兴宗在国内征调人马,准备亲征讨战西夏国。在此情况下,西夏国更急于与宋国讲和。最后,在元昊的加码要求下,宋国把“岁赐”提至“银、绮、绡、茶二十五万五千”,西夏国答应奉宋国为正朔,并在高平寨与保安军设立榷场。

其实,宋国使臣前往,西夏国只是在宥州“接待”他们,从来未到过兴州(银川),未到过兴州(银川),“元昊帝其国中自若也”,当年其父李德明还会在宋使来时把“皇宫”内的匾额暂时撤下来一会儿,元昊索性连这道手续也免了,根本不让宋使入“首都”。宋夏议成。当年十月,辽夏二国开始大打出手。

河曲之战的过程

辽兴宗本人怒气冲冲,连出三路大军,共十万精兵,渡过黄河,直朝西夏国境内杀来。大军一直前进四百里,未遇任何抵抗。最终,辽军在贺兰山北麓发现元昊部队,辽军纵兵进击昊部队,把夏军杀得大败。元昊与宋军打惯了胜仗,初遇和自己实力差不多的辽军,自然压力倍增,尤其是当他看到辽国源源不断的增援士兵,心中大惧。

于是,元昊又使缓兵计,派使臣向辽兴宗谢罪请降。辽兴宗想见好就收,其臣下韩国王萧惠等人不答应,劝辽圣宗,一鼓作气,扫平元昊,以免日后他再生祸患。思来想去,辽兴宗点头。于是,辽国的韩国王萧惠为前锋,又朝元昊西夏国军杀去。元昊见势不妙,边撤退,边坚壁清野,烧掉一路上凡有的粮草和居所,连撤一百里之遥。

这种焦土政策管用,辽国十万大军本来要以战养战,这样一来,后勤顿失保障,人粮马料皆成大问题。特别是辽国战马,因缺草料,病亡大半。元昊又恰如其分地派人“请降”。辽国君臣正在大营计议,元昊忽然发起猛攻,直袭萧惠大营。萧惠不孬,忙整军出战,把元昊又打得败退。

辽军正待追击,忽然天起大风,吹扑向辽军。古人迷信,契丹人更是信神信鬼,大风一吹,兵将皆心惊肉跳,一时军中大乱。元昊已经习惯了自己地盘上这种风沙乍起的天气,立刻命夏兵反攻,把辽军打得大败,俘获数十辽国贵族大臣,辽兴宗本人只与数十骑勉强逃脱,差点成为这位妹夫的阶下囚。

河曲之战的结果

此次大战,发生于河曲(今内蒙伊克昭盟),故称“河曲之战”。据《辽史?伶官传》所记,辽兴宗败后,苍惶逃命,其身边有个戏子名叫罗衣轻,生死关头还挺幽默,趁着辽兴宗驻马喘息时,刻意搞笑:“陛下您看看鼻子还在吗?”夏辽之间发生战争,夏人总爱把被俘的辽人鼻子割掉再放归,罗衣轻以此为笑乐想逗辽兴宗开心。

辽兴宗此时刚捡得一命,听罗衣轻如此说,怒上心头,叱命旁人(卫士无多)把罗衣轻宰了。时为太子的辽道宗赶紧解劝:“插科打诨的不是黄幡绰(有名的搞笑戏子)”罗衣轻顺口接声:“行兵领队的也不是唐太宗”,仍旧不肯服软,继续拿辽兴宗找乐。辽兴宗闻言也笑,知道此次大败全是自己该断不断。

1044年的河曲之战以李元昊的西夏完胜而告终。在辽国北军溃败之前,无所作为的南路军就已经坚持不住而先行后撤。至于漫无目的的中路军,也在得到战败消息后迅速东撤。辽国也因此遭遇了建国以来的重大失败之一。

然而,西夏并未获得决定性的胜利。除去因战败和后勤困难而死的数千士卒,辽军的主力依然健在。而且因为战争完全发生在西夏境内,对于辽国本身的生产没有任何影响。西夏人却因为大面积军队调动和焦土战术,损失了很多来之不易的建设成果。对于一个经济基础薄弱的小国而言,这样的胜利是非常具有危害性的。

辽军虽然被暂时击败,却在战斗中体现出超过西夏军队的战斗力。就连李元昊精心培养的铁鹞子具装骑兵,都无法抗衡辽国骑兵的打击,其他地方部队就更不可能在正面交战中获胜了。人口有限的西夏根本拿不出打长期消耗战的军队。

标签: 历史河曲之战西夏

更多文章

  • 柏壁之战:李世民一举击溃刘武周,还收服了大将尉迟敬德

    战史风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柏壁之战,李世民

    武德二年(619年)三月,刘武周接受宋金刚“入图晋阳,南向以争天下”的建议,率兵2万南侵并州,四月,联合突厥,驻扎黄蛇岭(今山西榆次北),兵锋甚盛。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并州总管、齐王李元吉派车骑将军张达率步卒抵御,不敌。刘武周于是袭破榆次(今山西榆次)。五月,刘武周攻陷平遥

  • 定川寨之战:北宋失败后与西夏达成协议,史称“庆历和议”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定川寨之战,北宋

    定川寨之战是宋仁宗时爆发的宋夏战争的第三场战事,最后以宋败夏胜收场。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西夏天授礼法延祚五年(北宋庆历二年,1042年),在宋与西夏的战争中,西夏军进攻宋泾原路,于定川寨(今宁夏固原西北)击败宋军的作战。定川寨之战的过程西夏于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获胜后,气

  • 洪都之战:将朱文正推上了元末明初诸将的神话舞台上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洪都之战,朱文正

    洪都之战,是一场元朝末年发生在江西南昌地区的著名战役。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对阵双方为朱元璋军和陈友谅军,朱元璋军2万,陈友谅军60万,在力量对比极其悬殊的情况下,双方围绕洪都城(今江西南昌)展开了激烈的攻夺,最终以朱军坚守85天,陈友谅不得已撤围,朱军获得战略性胜利宣告结束

  • 夷陵之战刘备如果获胜的话 历史又会是什么样的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刘备,夷陵之战

    你真的了解夷陵之战吗?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孙权趁关羽北伐襄樊时命吕蒙攻取了荆州,抓获并杀死关羽,孙刘两家因此结仇。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七月,刘备为了给关羽报仇,夺回荆州,出兵伐吴。孙权求和不成,命陆逊率军统率朱然、潘璋、韩当、徐盛、孙桓等部共五万大军迎击蜀

  • 刘备为何汉中之战中派老将黄忠呢?他有哪些考量?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三国,刘备

    黄忠被重用就是在汉中之战,这时期关羽在荆州,张飞在巴西,马超刚投降不久,可以选择的就是赵云和黄忠。魏延等人资历和战绩都不足以服众,那么为什么是黄忠出战,赵云留守呢?除了其他人所说个性和分工不同,最重要的是除了黄忠有大规模军团作战经验,其他汉中之战再场也就刘备自己了,因此其实汉中之战刘备是亲征的。这是

  • 古代战争有哪些“规矩”?会不会出现误伤友军呢?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汉朝,李广

    古代的战争刀剑无眼,充满厮杀,上了战场不是你死就是我亡,但是很多人看到这些战争都会有很多疑问,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聊古代战争中的那些“规矩”。首先是古代打仗,战场如此混乱会不会误伤友军呢?这个问题其实道理很简单,那就是作战的双方基本不会出现同样颜色的服饰,在战场厮杀的时候不需要管对方长啥样,只需要看衣

  • 三藩之乱中的建昌之战是什么结果?这一战对清朝有什么意义?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三藩之乱,建昌之战

    清朝是中国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而这个朝代的末期很是腐败,不过不应该用这个来以偏概全地评价清朝,在清朝的鼎盛时期,清朝在国家领土统一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在三藩之乱中的建昌之战就是一个经典的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当时吴三桂在衡州去世后,他的孙吴世瑶开始继任吴三桂的位置,他和

  • 华阳之战的结果对秦国有什么影响?白起在其中扮演什么角色?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华阳之战,秦国

    华阳之战是秦昭襄王三十四年(公元前273年),秦国名将白起、魏冉率军在韩国的华阳(今河南新郑北)一带同魏国、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魏赵两国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魏国大片城池,此战共斩杀魏赵联军十五万。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简介前275年,赵国与魏国进攻韩国的重要城邑华阳,韩国

  • 东兴之战是怎么回事?东吴的诸葛恪在这一战中一举成名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东兴之战,诸葛恪

    东兴之战,发生于公元252年(魏嘉平四年、吴建兴元年)十一月;魏出动15万大军,兵分三路,进攻东吴的南郡、武昌、东兴。司马昭因此战的战败而被削去侯爵,诸葛恪则在吴国的声望达到了顶点。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其中,东路军以司马昭为都督,领兵7万,直逼东兴。东吴以太傅诸葛恪为统帅,

  • 宋元时期的襄阳之战有什么历史意义?其加速了南宋的灭亡

    战史风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宋元,襄阳之战

    襄阳之战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战争史上一次规模巨大、历时漫长,死伤无数,意义重大的战役,这次战役双方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襄阳之战失败后,南宋迅速灭亡,没几年就被元朝吞并了。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但是史料上却找不到元朝著名将领速不台攻打襄阳的记录,当时的统帅是元朝的另一位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