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巴寡妇清:秦朝第一传奇女子,比肩范蠡女商圣,曾资助秦始皇修长城

巴寡妇清:秦朝第一传奇女子,比肩范蠡女商圣,曾资助秦始皇修长城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220 更新时间:2023/12/10 19:11:11

古代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思想下,女子要成功的几率要远低于男子,然而在这种境遇下历史上还是有许多传奇的女子,今天小编说的这位巴寡妇清,她是秦朝第一传奇女子,比肩范蠡女商圣,曾资助秦始皇修长城。

巴寡妇清,说的是在巴蜀地区的寡妇,名为清。清原本也只是一个平凡的女子,成年之后嫁给了一位从事丹砂贸易的商人。然而好景不长,清的丈夫去世了,清成了寡妇,接管了丈夫所有的家族企业,越做越大,越做越强。拥有数千童仆和私人武装,在当地占全县人口的五分之一。如此多的家仆和私人武装,平常的开销也绝非小数,可见其资产数量巨大。史书上虽未记载清苦心经营的过程,但一个女人单靠自己的力量经营整个家族产业,个中艰辛自不必说。

在民风开放的秦汉时期,女子改嫁并非怪事,然而清一直没有改嫁,在贞洁观念比较薄弱的当时,清的贞洁十分与众不同。清忠贞的名声和强大的家族实力,如何能让秦始皇不注意到她?秦始皇不仅把巴寡妇清奉为上宾,甚至还在她的家乡,为她修筑女怀清台。在秦朝,这样的待遇无人比拟,甚至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能有此殊荣的女性寥寥无几。

要知道在秦朝专制程度非同小可,数千人的私人武装几乎等同于能够在秦国割据一方,按理来说秦始皇这样专制统治者是无法容忍自己的政权存在任何威胁的。然而事实令人跌破眼镜,秦始皇不仅没有责怪,还大力表彰和优宠寡妇清。

秦经过商鞅变法,实力增强,把法家思想奉为上尊,其中一个重要内容便是重农抑商,在古代商人地位一直很低,可为何同样是商人的巴寡妇清,却能得到如此优待呢?

据《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因为祖上下来了一个丹砂矿,再加上巴寡妇清掌握并提高了炼丹技术,苦心经营,不断扩大生产规模,所以久而久之她就成了大秦首富。

要知道丹砂是一种冶炼汞(水银)的原材料,早就在我国出现,当时主要用于医药和建筑。在很早之前,巴寡妇清的祖先就已经懂得了利用汞化合物来医治癞疾或作镇痛药物,将丹砂碾成粉状,在镇静安神方面有奇效,因此就成为当时极为珍贵的药物。

到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术士研发了所谓的金丹,给那些帝将相以此帮助他们长生不老。秦始皇,对于这种长生不老之药更是下足了血本,派出了一大批术士东渡寻找仙药。于此同时,对于金丹的研发也是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而丹砂正是这金丹的主要原料。

再加上秦始皇修筑的皇陵需要大量的水银来进行防腐,他下令在皇陵内就把灌注的水银做成百川江河的格局,如此一来所需要的水银、丹砂的数量就是一笔庞大的数字。在当时能够提供如此数量庞大的水银、丹砂的人就只有远在巴郡的寡妇清了。

当时的巴寡妇清拥有着一座巨大的富硫矿,而这种富硫矿就是制作丹砂的主要原料。不仅如此,巴寡妇清不但垄断了矿产,还垄断了冶炼技术、工坊。据史料记载,当时巴寡妇清的炼丹规模非常庞大,仅仅再一个地方她用炼丹的锅灶就不下百口,如果加上其它相关设施,其所占的炼丹场地面积约相当于现在的一个足球场那么大。

巴寡妇清的成功不仅是因为其拥有矿场、以及技术,跟她的商业才能也密不可分。商品交易过程中,运输是一块很大的成本。在古代那种落后的交通条件下,巴寡妇清为了获得利润的最大化。她采取多点供给、分散生产的办法,在枳县东南西北临江高地进行多点冶炼,省去成品水银的繁琐搬运,因而大幅地提高了效率增加了产量。

为了扩张销售渠道,她顺长江而下,将丹砂运至中原地区,同时又通过古褒斜道翻越秦岭进入咸阳、长安,以及由水路至巫山罗门峡口,经 150 公里栈道通大宁河,再北上出川进入秦岭古道,西运蜀国。

在巴寡妇清的经营管理之下,她的生意越做越大,最终才得到了秦始皇的诸多优惠政策,比如前文提及的"拥有私人武装"等等。

作为文字记载的中国第一位女富豪,清得以流传青史。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货殖列传》,其他富商或寥寥三言两语,或只提及名字,而《巴寡妇清列传》有 76 字:“而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 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怀清台。夫倮鄙人牧长,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邪?”

清在咸阳过世后,秦始皇遵照其遗嘱,派人护送灵柩回家乡安葬。感念清的劳苦功高,秦始皇在清的家乡为她修筑怀清台,以缅怀这位让他尊敬的女中豪杰。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杨继盛:明史上一个手无寸铁的钢铁英雄 大明第一直臣 铁肩扛道义 名垂万古而不朽

    战史风云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

    杨继盛是明朝中期著名谏臣,但他的宦海生涯却极其短暂,这主要是因为他震古烁今的一个"弹劾"。这个"弹劾"不同于一般的"弹劾",而是以付出生命为代价的"死劾"。 杨继盛"死劾"的对象是有着明朝第一奸臣之称的严嵩。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由于母亲早逝,年幼的他早早失去了母爱。八岁时本该入学,他却被后母指使去

  • 倒戈将军​刘牢之:淝水之战一举成名 却历经数次反叛 一生大起大落 迅速达到人生巅峰 转眼间又跌入谷底

    战史风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

    刘牢之是东晋时期名将,生长于尚武世家,其人面色紫赤,须目都异于常人,性格深沉刚毅,为人足智多谋。刘牢之一生大起大落,迅速达到人生巅峰,转眼间又跌入谷底。如果用一个词概括东晋北府将领刘牢之的生平,用“举一反三”这个成语再合适不过了。当然这里不是用的成语本意,而是说的刘牢之一生中最重要的四件事:一举成名

  • 卜式:从羊倌做到御史大夫 这位草根逆袭的富豪 告诉后人什么是正确的爱国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

    卜式是西汉时期官员,因出资赞助朝廷拜其为中郎。纵观卜式的出身与生平,作为一个普通的牧羊人,身份卑微,能够走上仕途,从容为政,并发挥积极作用,非常难得,这无疑是他的幸运。卜式,河南温县人,祖上可追溯到战国大学问家子夏。繁衍到卜式这代,却只是个普通畜牧商家。可就是这样一位平凡人物,却引得史学家班固为他做

  • 王钦若:北宋江南第一个宰相 颇有才华 在后世的评价却十分低 王钦若传奇的一生

    战史风云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

    王钦若是北宋南方宰相第一人,历官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三朝,是当时颇有影响的政治人物。三十多年的官场生涯,权柄至高,智数过人,勤劳王事,忠于职守。 史传王钦若奸邪阴险,但王钦若并不是什么奸邪,他有大能力,也有大贡献。宋仁宗天圣元年九月,王钦若再任宰相。朝野上下获讯后都很困惑:皇太后才刚送走丁谓,怎么

  • 崔颢:​本是一个问题少年 却留下千古绝唱 是唐诗江湖里唯一让李白折服的诗人

    战史风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

    崔颢是唐代著名诗人,崔颢以才名著称,好饮酒和赌博,与女性的艳情故事常为时论所薄。早年为诗,情志浮艳。后来游览山川,经历边塞,精神视野大开,风格一变而为雄浑自然。《黄鹤楼》一诗,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好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崔颢,唐代诗人,与李白生于同一个时代。当崔颢开始写诗时,彼时

  • 陆炳:明朝最强锦衣卫指挥使 权重位高 尽职守责 陆炳是怎么做好锦衣卫这份很有前途的工作的?

    战史风云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

    陆炳是明嘉靖朝锦衣卫都指挥使,其母为明世宗朱厚熜乳母,陆炳幼小随母出入宫禁。陆炳从明世宗的儿时玩伴起步,依靠救嘉靖于火海的功劳得到嘉靖的恩宠,逐渐成为朝廷当中的大人物。陆炳,字文明,浙江嘉兴府平湖县人,嘉靖朝锦衣卫都指挥使。很多朋友知道陆炳,是因为前些年风靡一时的一套写明史的书籍,书中对陆炳的评价是

  • 金圣叹:文学批判史上的巨擘 大明朝最后一个狂士 明朝被灭誓不仕清而被杀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

    金圣叹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文学家,金圣叹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批评,对《水浒传》、《西厢记》、《左传》等书及杜甫诸家唐诗都有评点。金圣叹提高通俗文学的地位,提出“六才子书”之说,使小说戏曲与传统经传诗歌并驾齐驱,受推崇为中国白话文学运动的先驱,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金圣叹是个鬼才。即便放在他的家乡、人

  • 晋元帝司马睿:史上最窝囊的开国之君 权力被架空 晚年过着囚牢般的生活

    战史风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

    晋元帝司马睿是东晋开国皇帝,他从一个无名藩王变成九五之尊,看似风光无限,其实暗含心酸。司马睿即位后,因为在皇族中声望不够,势单力薄,所以得不到南北士族的支持,皇位不稳。但是,他重用了王导。王导运用策略,使南方士族支持司马睿,使北方南迁的士族也决意拥护司马睿,稳定了东晋政权,维持了偏安局面。公元276

  • 李左车:韩信唯一佩服的人 献策韩信 不费一兵一卒拿下燕齐之地 后世人奉为雹神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历史

    李左车是秦汉交际间的谋士。秦末,六国并起,李左车辅佐赵王歇,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被封为广武君。赵亡以后,韩信曾向他求计,李左车提出:“百战奇胜”的良策,才使韩信收复燕、齐之地。李左车给后世留下了“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之名言井陉背水一战,韩信率领一万余汉军大破二十万赵军,胜利之后

  • 北宋名将呼延赞:四登太原城墙的猛将 骁勇善战 为北宋的统一和抵御契丹的入侵做出过重大的贡献

    战史风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

    呼延赞是北宋著名将领,出生于将门之家,有胆量勇气,勇猛强劲,随和率直。呼延赞热爱祖国,忠于宋廷,戎马一生,满门忠烈。他为北宋的统一和抵御契丹的入侵,做出过重大的贡献。太平兴国初年,太原城上一场激烈的战斗正在进行。刚建立的北宋为了收复燕云,会师讨伐北汉,这太原城便是前往燕云十六州的必经之地。太原城池高